① 模仿游戲結局什麼意思
模仿游戲結局意思是男主圖靈自殺了。
電影開頭圖靈在克里斯托弗那間房裡掃著地上的氰化物,對警官說這是劇毒的,結尾圖靈關燈走進房間,吃了沾有氰化物的蘋果自殺。圖靈因為同性戀問題被強制治療,所以選擇了自殺這條路。
結巴、不合群、特立獨行卻又飽受周圍人的欺凌,這便是《模仿游戲》中的圖靈,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患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不過,這樣的人物性格設定讓看過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艾倫圖靈傳》的人們無法接受,很多網友表示真正的圖靈說話雖有些遲鈍,但卻是個容易讓人喜歡的天才。
暫且不管圖靈的真實性格如何,但天才的思維和視角總歸和普通人不一樣,這也是讓圖靈和他的「初戀」克里斯托弗相識,相熟的根本原因。而當克里斯托弗將圖靈從昏暗的木板中拉出來的那一刻,似乎關於圖靈的一切就已註定,包括結局。
② 電影《模仿游戲》~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的事跡
最近看了一部劇,老片子了《模仿游戲》,根據二戰時期的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了電子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的事跡。二戰時期為了破解英格瑪,圖靈根據人腦發明了電腦,世界上第一台電腦由此誕生。史學家估計圖靈破解了英格瑪讓二戰提前兩年結束,拯救了超過一千四百萬人的生命。
他在發明電腦的整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電腦發明初期,只是不停的運轉,但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直到圖靈給它輸入了程序,也就是指令,它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從而成功的破解了英格瑪。
於是我就在想,電腦是根據人腦發明的,那麼給電腦發出指令,電腦就知道它該干什麼,那麼人腦也是一樣,你給自己的大腦發出指令,讓它做什麼它就做什麼。我們每天接觸的人事物太多太雜,往往大腦都分不清你到底更需要什麼,所以我每天都告訴大腦,我要變的更優秀,我要變得更優秀,大腦就會摒棄不好的雜念,保留好的想法,把我想變的更優秀的想法深深的印在潛意識里,人也就真的會變的越來越優秀了。
③ 《神探夏洛克》主演本尼迪克・康伯巴奇還有哪些影視作品
本尼迪克出演的影視劇還是挺多的,從2000年起就開始出道演戲,但之前的片出名的、或者說為大多數國人所悉知的並不多,所以細數下比較出名的幾個(當然《神探夏洛克》就不用說了,相信很多人知道他都是因為這個吧)。
《模仿游戲》——本尼迪克飾演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並憑借本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雖然本尼迪克經常出演那種高智商、離群索居的人,但圖靈這個角色卻跟他以往挑戰的有所不同,姑且不說圖靈的內向,但就是性取向都是個挑戰,但圖靈卻將角色的糾結內心演繹得極好,讓觀眾了解到天才數學家圖靈的一生。
除此之外,本尼迪克還為不少我們知道的大片做過配音,比如《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馬達加斯加的企鵝》、《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等。
④ 《模仿游戲》: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的傳奇一生
《模仿游戲》(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騰·泰杜姆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凱拉·奈特莉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破譯德國密碼系統Enigma,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
艾倫·麥席森·圖靈(1912—1954)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圖靈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
圖靈的一生簡述如下: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1952年,英國政府對圖靈的同性戀取向定罪,隨後圖靈接受化學閹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圖靈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蘋果中毒身亡,享年41歲。2013年12月24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向圖靈頒發了皇家赦免。《模仿游戲》於2014年上映。
《模仿游戲》作為傳記電影,和《美麗心靈》(2001)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可以說是英國版的《美麗心靈》。相同的地方有:男主都是數學天才,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男主都不善言辭和處理人際關系,被同學、同事嘲笑、抵制和欺負;男主都被認為有病,被強制葯物治療;男主時刻都在想著破解難題,靈感都來自於酒吧的閑聊,圖靈想到了破解英格瑪的關鍵,即利用重復出現的詞語來減少運算量,而納什(《美麗心靈》男主)想到了博弈論。
圖靈和納什都有一個漂亮的女主的陪伴,不同的是納什和女主結婚生子,一起度過了漫長的一生;而圖靈沒有和女主在一起,即便女主不介意圖靈是同性戀,她覺得他們的相互理解和精神交流,已經好過了大部分婚姻,可是圖靈還是選擇了放棄,為了讓女主可以擁有普通人的生活和愛情,這種放棄也是愛吧。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德國是輸給了一段同性愛情。圖靈命名自己創造的破解英格瑪的機器為克里斯托弗,正是這台傾注了愛的機器,成功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愛情沒有性別的差異,同性之間也存在愛情,就如圖靈和克里斯托弗(圖靈的中學男同學)之間,可悲的是時代不允許,最終導致了圖靈英年早逝。由於研究結果在二戰後還保密了五十年,他的檔案是空的, 所以圖靈是在默默無聞中死去的,死的時候還背負著同性戀的污名,忍受著化學閹割的痛苦,實在太慘了 。
由於與眾不同,天才其實非常孤獨和痛苦,因此天才也需要鼓勵和支持。整部電影多次重現的名句是: 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別人想像不到的大事(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
天才其實非常羨慕普通人的幸福。圖靈摸著女主手上的鑽石戒指,無限羨慕,這時女主已經結婚,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孤身一人的圖靈因為葯物治療,連筆都抓不穩。圖靈的成就歸全人類,他自己得到的並不多,付出的代價卻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天才偉大之處,圖靈值得我們永遠尊重和懷念。
正如周國平所說,我沒有尼採的天才,也沒有尼採的痛苦。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天才還是平庸,但 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天才有高貴的痛苦,凡人有平庸的幸福, 因此我們無需抱怨,珍惜現在的一切,盡力而為就行。
⑤ 《模仿游戲》
電影《模仿游戲》分了三條主線來講述圖靈的故事。其一,是青年時代在學校讀書;其二,是二戰時期為英國政府破解德國納粹的「英格瑪」。其三,是圖靈生命最後的時光。
在第一條主線,電影所展現的圖靈是孤僻,被其他同學欺負的(為什麼總感覺天才總是自帶這些屬性...)。而這個時候唯一向圖靈伸出援手的是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同學,也是圖靈青年時代的摯友(很有可能是基友,真正的基友...),為了紀念他,甚至把自己製作的破譯「英格瑪」的機器取名為克里斯托弗。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扮演圖靈的演員有點那啥...可是,當我在維基網路看到了圖靈青年時代的照片,我只能說導演這個角色選的很尊重史實...
第二條主線是影片重點講述的內容,以下是電影里我認為比較有意思的幾個情節。
首先是圖靈去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圖靈是否認為自己是天才。圖靈說不是,面試官問為什麼,圖靈舉了牛頓和愛因斯坦的例子,說他們在自己這個年齡取得的成就是自己無法超越的。額(⊙o⊙)…原來在圖靈眼裡,天才的定義是這樣的。
然後是圖靈申請購買機器的資金被以服從上級的命令為由拒絕時,圖靈於是特意寫了一封信給丘吉爾投訴,找上級的上級的上級投訴...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問題要找領導反映,不能解決的話就找領導的上級,然後直到問題解決。不過,要冒著得罪直接領導的風險,就像圖靈這樣,其結果是被直接領導記恨了,隨時准備抓住把柄然後炒你魷魚,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得罪領導啊(尤其是你的直屬領導)。。。
圖靈新招收的同事瓊,在得知圖靈與其他同事相處不愉快的時候(天才因為自以為比其他人都聰明,當然這也是事實,就容易目中無人,再加上天才的性格一般比較孤僻,自然也就難免和周圍的人相處不好,圖靈就是其中之一)。瓊便鼓勵圖靈去同事們搞好關系,勸說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你工作中難免不時的需要同事的幫助,如果關系不好,別人憑什麼幫你呢?
要知道,圖靈最開始的時候,同事邀請圖靈一起去吃午餐,說了三四次,圖靈一幅不懂人情世故的樣子(也是真的就不懂...),無動於衷。把同事的熱情一點點的消磨掉了。在被瓊開導之後,圖靈是這么和同事打破僵局的,給同事們一人發了一個蘋果,然後講了一個笑話。但是,居然傻乎乎的說這些,都是瓊教他的...當然,同事們都知道圖靈的性格,盡管圖靈展現的是笨拙的套路,也再次接受了這個原本他們眼中的異類。
事實也證明了瓊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在圖靈製作的解碼器長時間沒有起到效果的時候,懷恨在心的上級就迫不及待的要趕走圖靈了,這個時候,正是圖靈的同事們幫助圖靈,爭取到了一個月的時間,而這寶貴的時間也促成了最後的破譯成功。
電影里也有一段關於圖靈和瓊的愛情故事,對於這種美女主動愛上主角的橋段,我也是見怪不怪了,可是我實在是難以想像,現實會有這么美好的事情發生,孤僻的天才總是讓身邊的美女愛上他,這難道就是霍金所說的: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這相同的愛情故事,也發生在了著名數學家納什( 提出了博弈論里著名的「納什均衡」,獲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的身上( 參見電影《美麗心靈》 )。當然,這兩位身為天才的同時,也是帥哥。(這個萬惡的看臉的世界...)對於這樣的愛情故事,我開始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的,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導演為了使電影更有吸引力而虛構的故事。(因為,,,想想看嘛,憑什麼他們已經擁有了遠超常人的智慧,又還能有如此幸福的愛情呢!對,這一定是電影虛構的。為了使電影更吸引人而虛構的!)然而,當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這兩位天才的生平時,我明白了,這個世界果然是不公平的!!!盡管史實與電影有所出入,可是他們的確有著類似的經歷,有著那樣美好的愛情故事...(想想單身狗的自己,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詩歌: 念天地 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瓊的確是深愛著圖靈的,即使在得知圖靈是同性戀之後,依舊沒有動搖自己的愛;圖靈又何嘗不是呢,在為了讓瓊能遠離危險,不惜讓瓊怨恨自己,可惜圖靈那尷尬的身份,不能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是叫人惋惜和遺憾。( 咦,這個世界,,,還是公平的。【純潔的微笑】 )
人們在沒有觸及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時候,對於舍棄小我,顧全大我,總能很高尚的表示支持。然而,當犧牲的這個小我,是你自己或是你身邊的親友的時候,你還能如此淡然的面對嗎?顯然,答案是不能。在圖靈等人機緣巧合之下,成功破譯「英格瑪」的時候,為了不向德國納粹暴露這一點,圖靈等人選擇犧牲當天原本可以拯救的盟軍士兵,可是,這其中就有同為破譯員的約翰的哥哥。盡管,約翰苦苦哀求圖靈等人,希望能救自己的哥哥,可是,眾人為了把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拒絕了約翰,而這也使得約翰把害死自己哥哥的責任歸咎於圖靈。
無論是站在圖靈等人,亦或是站在約翰的立場,誰又能說他們的選擇是錯的呢!
當然,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圖靈在二戰時期的偉大貢獻,也同時在說同性戀,這個問題。一位如此傑出的科學家,計算機之父,卻因為同性戀而被迫害致死。實在是人類歷史上的悲劇啊。幸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性戀不再被視為是一種罪惡,同性戀也逐漸的得到了平等的對待。希望,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悲劇能不再次重演啊!
PS:圖靈最後是吃了含有氰化物的蘋果自殺身亡的,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種流傳甚廣的說法:
蘋果公司 的商標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源於圖靈自殺時咬下的半個蘋果 [16] ,但該圖案的設計師 [17] 和蘋果公司都否認了這一說法 [18] 。而公司創辦人 史蒂夫·喬布斯 在接受 史蒂芬·弗萊 問到此事時說:「上帝啊,我們希望它(LOGO向圖靈致敬)是真的。但它只是巧合。」("God we wish it were. It's just a coincidence.")——摘自維基網路
⑥ 關於圖靈的電影名
電影《模仿游戲》估計受那部講數學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的電影《美麗心靈》的影響過深,把圖靈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圖靈畢竟不是納什——納什是真的精神分裂症。
深度的愛情,膚淺的模仿
偉大的圖靈為人類做出的所有貢獻中,有兩項是無與倫比的,第一是他1936年的那篇文章《可計算的數》(On Computable Numbers),其中他定義了一種機械裝置,後來被他的導師丘奇(Church)稱為「圖靈機」,馮諾伊曼說這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礎,哥德爾也認為圖靈機比他自己的遞歸函數更令人信服;第二是他1950年在哲學雜志Mind上發表的文章《計算機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其中圖靈把哲學中最古老的「思維與意識」這一概念闡述得更加明確,他的手段就是把原命題轉換為「機器能不能思維」的問題,這是AI (人工智慧)的起源。比起這兩篇文章,他的其他工作,包括他在二次大戰中為破解德軍密碼機Enigma所做的貢獻,就都變得次要了。如果沒有圖靈機,人類恐怕還要在黑暗中繼續摸索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今天的文明。
在《計算機與智能》中,圖靈定義了被後人稱為「圖靈測試」的概念,即如何判定一個裝置是否具有智能。現代版本的「圖靈測試」是這樣一種游戲:在一個提問人面前擺兩個黑箱子,一個箱子里有個人,另一個箱子里放台機器。提問人的任務是判定兩個黑箱子里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提問人通過遞紙條問問題的方式同兩個黑箱子溝通。如果提問人分辨不出哪個箱子是機器,那麼機器就有智能。這個版本和圖靈原來文章中描繪的略有不同,但實質等價。圖靈曾樂觀地預言說六十個碼農干五十年,就能造出一台機器,pass圖靈測試,把提問人糊弄過去,也就是說機器能有智能。目前六十四年過去了,已經有好幾種有爭議的裝置自稱pass了圖靈測試。這里我就不一一評價了,人工智慧在近年確實已成為熱門學科。
《計算機與智能》那篇文章的第一節,題目叫「Imitation Game」,這是最近同名好萊塢聖誕賀歲大片的來由。該片製作公司Weinstein,近幾年出了好幾部又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圖靈的扮演者是因演福爾摩斯出名的「卷福」Cumberbatch,他和圖靈都是巨蟹座,而且還沾親,但要回溯到1373年,他們的父系有交集,這已超出五百年前是一家了。扮演女一號瓊·克拉克(Joan Clarke,圖靈一度的未婚妻)的是風頭正健的「85後」英國女演員兼歌手Keira Knightley。據說最早的男一號候選人是小李子迪卡普里奧,幸虧條件沒談攏,要不圖靈一口美國鄉下口音真讓人受不了,比鐵嶺人學上海話阿拉內嘎達還別扭。即使梅姨斯特麗普這么廣受愛戴的大師,在演撒切爾夫人時也被英國人毒舌說「她口音還真像倫敦上流(poshest),但說某些詞時的表情不對」。但這玩意也沒准,隨著國力和票房的飛升,說不定過幾年好萊塢大片得請二人轉演員出演歐洲貴族。
故事的主要場景是二戰時的布萊切利庄園(Bletchley Park),那是英國戰時破解敵國通訊密碼的機構。圖靈負責破解德國海軍的加密機Enigma。故事還不時穿插另外兩個年代,即圖靈在謝伯恩(Sherborne)中學讀書時期——在那裡圖靈結識了他的初戀情人克里斯托弗·摩爾康(Christopher Morcom);以及圖靈晚年在曼徹斯特時期——在那裡他被起訴流氓罪,最終自殺身亡。圖靈的生平我在《上海書評》寫過文章《謎一樣的圖靈》(2011年12月3日),當時我的參考文獻之一是安德魯·霍奇思(Hodges)那本備受好評的圖靈傳記《Alan Turing: The Enigma》。霍奇思本人是數學家,也是同性戀。哲學家兼傳記作家蒙克曾這樣評價這本書:「這本書要是我寫的就好了(I wish I'd written)。」蒙克曾編過文集《偉大的哲學家》,他挑了從蘇格拉底、柏拉圖開始的十二位哲學家,其中有馬克思、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但沒有康德,最後一位,出乎意料地,竟然是圖靈。他請當代專家分別為這十二位寫傳記兼評論,蒙克自己寫了羅素,而圖靈這一篇就出自霍奇思之手。
大片《模仿游戲》(Imitation Game)號稱也取材於霍奇思這本書。片子拍得咋樣暫放一邊,先挑錯。
圖靈的初戀
在電影里,圖靈從中學校長那裡得知初戀摩爾康的死訊那一段頗為動人。扮演少年圖靈的演員亞歷克斯·勞瑟(Alex Lawther)只有十八歲,他的表演可圈可點,前途不可限量。電影院里很多中老年觀眾都被這段感動得熱淚盈眶。但真實的情況是,圖靈並不是從校長那裡得知死訊的,而且細節更加動人且有戲劇性:摩爾康生病的當天晚上,圖靈和他一起去聽了場音樂會,當晚圖靈夢見摩爾康向他告別,六天後摩爾康病逝。盡管圖靈和摩爾康一起上了好幾門課,但摩爾康比圖靈高一級。圖靈為了和摩爾康同學,曾提前一年考劍橋。結果摩爾康得到了劍橋三一學院的獎學金,而圖靈沒考上,等到第二年才考上了劍橋國王學院。圖靈在得知死訊後,給摩爾康母親寫信要摩爾康的照片紀念,還給自己母親寫信說他和摩爾康總有一天還會碰到。在電影里,圖靈用初戀情人的名字「克里斯托弗」命名在布萊切利庄園造的那台破解Enigma的機器。實際上,那台機器叫Bombe,且並不是英國人的原創,在二戰前,波蘭數學家就針對Enigma開發了破譯機Bomba,他們感到納粹的威脅後,在二戰爆發前夜把這一成果和英國同盟共享了,Bombe是Bomba的改進型。圖靈對摩爾康的愛,有點像維特根斯坦對他早期戀人品森特(Pinsent)的,除了同性相吸外,還有對彼此的智力尊重。他們都和對方的母親維持了多年的友誼。很多悲痛能將人變得更加相信宗教,但摩爾康之死卻把圖靈轉為無神論者。
⑦ 楊冪拍攝《刺殺小說家》打戲太拼了,這部影片講述的什麼故事
著名女演員楊冪拍攝的《刺殺小說家》上映了,楊冪是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妞,她性格直爽,在娛樂圈有著很高的地位。她外形靚麗,深受觀眾喜愛,曾多次出演熱門電視劇女主角。本次她出演刺殺小說家女主角屠靈,因為女主角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女打手,所以她需要出演許多的打戲。
《刺殺小說家》的故事情節十分的緊湊,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值得一看。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到電影院去支持楊冪的電影《刺殺小說家》,中國影業貢獻一份力量。希望新電影可以順利,讓粉絲朋友們可以早日看見楊冪的新角色!
⑧ 斯隆和圖靈什麼電影的人物
國產電影《你是我兄弟之牌王》(2017)里,有斯隆和圖靈這兩位人物
⑨ 圖靈傳記: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 · 圖靈誕辰108周年
2021 年,你將會在 50 英鎊鈔票上看到下面這位角色:
對,沒錯,他就是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材都會提到的知名人物——艾倫 · 麥席森 · 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現代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大英帝國榮譽勛章獲得者。總之,榮譽很多,貢獻很大,是一名偉人。
2019年7月15日,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宣布,將在新版50英鎊上使用新的人物肖像,以此表達對這位天才計算機科學家的崇高敬意。
2015年,以圖靈為原型的電影《模仿游戲》,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在影片《模仿游戲》中,圖靈與同事為了破解德軍的恩尼格碼密碼忍辱負重、嘔心瀝血,最終排除萬難取得成功,扭轉二戰戰局,讓觀影者動容。
然而在影片的最後以這樣一句話結尾:「在接受了一年的官方授權荷爾蒙療法後,1954年,艾倫·圖靈自殺。」讓無數人唏噓感嘆。
事實上,圖靈的人生比他被賦予的標簽要豐富得多。他充滿謎團的死亡也並不能令人信服地用同性戀殉道者的故事來解釋。
2020年6月23日是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祖師爺-——圖靈的108年誕辰。 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回顧圖靈的一生、成就與貢獻以及給教育工作者的啟發,致敬圖靈誕辰108周年。
人工智慧的歷史飽經滄桑,作為人工智慧的開山鼻祖,最讓人稱道的就是圖靈提出的圖靈機模型和圖靈測試了。
作為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圖靈每天的日常就是算題,終於,有一天他頓悟了: 人算不如天算,要是有機器人幫忙算就好了。
1936年,圖靈在《可計算數字及其在判斷性問題中的應用》 中構想出了後來被世人稱為「通用圖靈機」的抽象設備,包含了數據、指令和程序的基本思想,後來第一台計算機就是在這個模型基礎上研製出來的。
這個抽象模型闡明了通用計算機原理,想像這種設備擁有無限的內存,能夠同時存儲程序和數據;它還包括一個在內存上以一個符號為單位前後移動的掃描器,用於讀取信息及寫入額外的符號。
簡單說,就是模仿人的計算方式:
這個機器的每一種基本行為都十分簡單,比如「識別掃描器所處位置的符號」,「寫入『1』」或是「向左移動一個位置」。但當大量類似的基本行為聯結在一起,結果就會變得復雜。雖然結構簡單,但一台通用圖靈機足以執行今天最強大的計算機能夠完成的任何任務。
圖靈覺得,按照這個思路,機器可以取代人。
1950 年,圖靈在他的開創性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要解決」機器能思考嗎」這個問題,並將其轉換為 「機器能做人類(作為會思考的實體)做的事嗎?」,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嘗試定義「智能」。即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就可消除人類和機器智能之間的模糊性:
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
直至今天,「圖靈測試」也是衡量AI智能程度的重要標尺,研究者們樂此不疲地嘗盡方法以試圖通過測試。可以說,這七十年前提出的思想實驗對當今人工智慧領域依然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在論文中,圖靈也建議,與其讓機器模擬成年人的心智,不如讓機器模擬兒童的心智,並用一系列教育手段讓機器學習智能。
圖靈測試還啟發了後續的一些互聯網應用,如驗證碼應用——用於檢驗登錄用戶是人類還是自動化程序。圖靈測試之所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因為它規避了我們對智能的定義中可能包含的極其明顯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偏見。
圖靈在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扮演的偉大先行者角色,以及留給後人的啟蒙式突破成果,也是他至今仍聞名世界、廣受贊譽的重要原因。
圖靈在計算理論上的貢獻就不必說了,邱奇圖靈論題,圖靈機,停機問題等等。圖靈的頭銜也有很多,但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跑步者,甚至差點站上了奧運會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圖靈曾協助英國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謎」(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30歲左右的圖靈,使用剛剛研製出來的計算機,用他的演算法,破譯了希特勒的情報,使得二戰提前兩年結束,他一個人就減少了1400萬人的死亡,這真是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戰爭奇跡。 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圖靈是二戰最大的功臣。
1966年,在圖靈去世之後,美國計算機協會為紀念其在計算機領域的卓越貢獻,設立「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因此有 「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之稱。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行長 Mark Carney 評價:「艾倫·圖靈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的工作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作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以及戰爭英雄,圖靈的貢獻深遠且具開創性。他是一位巨人,現在很多人都站在他的肩膀上。
雖然圖靈生前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他依然遭到了英國政府的迫害。這么偉大的人物只活了42歲。
一方面,圖靈是大家羨慕的天才兒童,1912年出生在英國富人階級家庭的圖靈,一直享受著良好的貴族教育,小小年紀就拿到了一手好牌。
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分,在三四歲的時候自己學會了閱讀,特別喜歡數字和智力游戲,從小喜歡體育運動,尤其酷愛足球,還是一名天賦異稟的馬拉松跑者。
少年時的他,就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水平和科學理解力,年僅15歲就通曉愛因斯坦理論,並且運用那深奧的理論,獨立推導力學定律。
另一方面,圖靈有著天才相似的童年,幼年性格孤僻,常遭受欺凌,長大以後性格內向,為人偏執,因為種種經歷對同性有著超出常人的感情。
圖靈小時候有口吃,直到4歲才被養父母收養,上學之後口吃更嚴重。在那段日子裡,任何一個需要正常社交的地方,圖靈都因為口吃而倍受困擾。他本可以在學習上表現優異而彌補自己的不足,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在數學上,他才表現出一些智力天賦的端倪。
在舍伯恩,阿蘭沒能與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獨,似乎總是衣衫不整、墨跡斑斑。「他的所有特徵都容易成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猶豫、尖細的聲音——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個復雜的程序將他的想法轉化成人類語言一樣。」
最好的朋友克里斯托弗總是第一時間解救安撫他、矢志不渝支持他,圖靈逐漸對他產生超越友情的同性之愛和依賴,以至於不久後克里斯托弗因重病去世後圖靈幾近崩潰而更加封閉自我。
而圖靈從事信息學研究,也是克里斯朵夫的緣故。當時圖靈覺得人們說話就像加密了一樣,他永遠都猜不對對方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而他屬於那種有什麼說什麼的人,為此還十分苦惱。克里斯朵夫就把自己在看的一本密碼學理論書推薦給了他。
破譯密碼多年後,1952年,英國政府對圖靈同性戀取向定罪,為保住以他的摯愛克里斯托弗命名的計算機,他接受了注射雌激素的化學閹割,1954 年,最終在精神肉體雙重摺磨下選擇吃下含氯化氫蘋果終結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一生,年僅42歲。
2009年,在超過3萬人的簽名請願下,英國首相布朗向全國人民正式頒布對圖靈的道歉。2013 年,圖靈出生百年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宣告了對圖靈「嚴重猥褻」罪的赦免。這位被歷史虧待的人,終於等來了被公正評價的那天。
在《模仿游戲》的最後二十分鍾,在審訊室里,面對著探長的圖靈說出該劇的題眼:人和機器的最大區別是什麼?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機器則不是。你愛草莓,我討厭滑冰,你喜歡看書,我對花粉過敏.....
圖靈這番話,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啟示, 人與機器的最大的不同在於:自我意識、情感和個性的自由與多元化,我們要做到的是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平等、包容的個性化教育,而不是人雲亦雲、黨同伐異、對不同於常人的少數派施以冷漠殘酷的對待。
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個性,挖掘孩子的潛能與天賦,即使無法成為天才,也能一生受益、健康正常地成長,甚至很好地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 ——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謹記的。 在圖靈108周年誕辰之際,謹用此文紀念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