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電影里有很多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的,您認為呢
這個問題問的很中國。在對影視作品極為成熟和寬容的體制內,是不會覺得一個作品有沒有裸戲而如何如何,裸戲不代表低級,不代表類型,不代表主題,就像航拍戲,棚拍戲,外景戲一樣,僅僅是為了劇情需要,效果需要。有這么一句,世界上一切的事都和性有關,只有性和權力有關。這句話意義很深,需要好好體會。
為什麼性在我們看來會這么需要壓抑和避諱,近年還好,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即時通訊的便捷,我們國內跟世界的對接及時了很多,擴展了很多,所以我們包容度大了很多。
對於性也不會一直處於談性色變的地步。但總體上,這還算是個敏感詞彙。性,骯臟嗎,不,很美好,尤其是跟你愛的人一起完成這件事的時候,無與倫比的美麗。性,稀缺嗎,不,很普通,就跟吃飯一樣,沒吃飽就會一直想吃,而且吃了這頓還想著下頓吃點不同的。
就是這樣一個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美好的事物,怎麼就成了一個如此敏感甚至有點醜陋的話題呢。因為它對於國人的生活觀念來說,太隱私。這件需要毫無保留才能完成的事,太私密了。不可以大張旗鼓的討論和觀賞。更不能想像,像吃飯聊天一樣呈現在大熒幕上。
怎麼說呢,對於藝術來說,不會區分這是性的藝術,這是吃的藝術,這是穿的藝術。藝術就是藝術,就是自然呈現的一種狀態,不分美醜,不分貴賤,就是一種存在。發現它,展示它,看見它,了解它。
請不要污名化藝術二字首先要清楚大尺度是為藝術服務,不可爛俗。而不能讓藝術成為某些不堪的遮羞布。所謂的大尺度,其實不知涵括情色,也包括血腥暴力乃至反人類的鏡頭。時至今日,電影工業發展迅速,各類型電影和各種風格的電影如同雨後春筍,凡事皆有兩面,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莫言說:情色描寫對於文學很有必要!那麼對於電影呢?於是,關於大尺度鏡頭和情節成為了一個敏感點。我認為可以從人物塑造,情節發展,環境營造和審核制度四個方面去看。
人物塑造,有時需要一點過度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李安的《色戒》,李安何許人也?不必多說,國際級大名導。他老人家那手筆能叫庸俗嗎?《色戒》是包含了一些大尺度,而去毫無晦澀,直接呈現。以至於飾演王佳芝的湯唯為人們詬病良久。
反觀我們,由於制度,導致兼顧各方人群的審美,導致電影水平間接性下降。所以我說,大尺度鏡頭服務於電影時需要,但電影服務於大尺度鏡頭時則不可。
2. 請問電影中的分鏡頭是指那些部分·或分鏡頭的定義
分鏡頭
是導演將整個影片或電視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攝制的鏡頭的劇本,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對話、音響效果、音樂、鏡頭長度等項目,是導演對影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藍圖。
「分鏡頭劇本」又稱「導演劇本」。將影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由導演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經過總體構思,將未來影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予以體現。導演以人們的視覺特點為依據劃分鏡頭,將劇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體現劇本的主題思想,並賦予影片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為影片設計的施工藍圖,也是影片攝制組各部門理解導演的具體要求,統一創作思想,制訂拍攝日程計劃和測定影片攝製成本的依據。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3. 專業導演是如何精確掌控電影里的每一個鏡頭的
然後是拍攝方面,比如是不是用升降從上往下俯瞰這個追逐場景;還是用斯坦尼康跟隨,還是用什麼什麼鏡頭表述,這就是導演功力了。後期的音樂節奏上是什麼樣的也和前期鏡頭有呼應,需要設計,追逐戲我們用密集的節奏,噠噠噠噠,那就對應密集的大量的短鏡頭,如果是舒緩的音樂,那就需要拍攝升格、慢動等,這個需要導演具體根據思路設計。
4.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的嗎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尺度比較大的影視劇,如果一個人看的話感覺還好,而要是有別人和你一起看的話,這就會是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那麼在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我們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待它,它是必須存在的嗎?
但是對於有的影視作品,我認為那些大尺度的鏡頭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影視劇中的人物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情感起伏,這些大尺度的鏡頭可以說對這部影視劇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有的導演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就加入了這些尺度比較大的鏡頭,所以對於這一類影視劇,我認為這些大尺度的鏡頭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大尺度鏡頭對於有的影視劇是必須要存在的,而對於有的影視劇大尺度的鏡頭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5. 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取決於導演嗎
可以那麼說,是導演在將劇本分鏡頭的時候將近中遠景別,拍攝的方向和位置,等等寫好.拍攝手法是導演想的.然後和美術討論場景,和攝影師討論拍攝的方向,攝影機的位置.攝影師和照明討論燈光.希望你能明白~
6. 電影中有很多「大尺度」鏡頭,如果從藝術的角度看,這些鏡頭是不是必須的
首先應該討論什麼是「藝術」?人體藝術算不算藝術?其實也無所謂是從藝術的角度還是從別的什麼角度,都一樣。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要看具體的影片,而不是角度。
7. 影視劇的劇本拍攝里的分鏡頭劇本和演員入場之類的所有編劇來寫,還是導演與攝影師完成。
分鏡頭本由導演或副導演完成。有的編劇也直接寫成分鏡頭本,但導演執導時還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改,編劇主要寫電影文學劇本,這個劇本與一般的故事或小說的寫法也完全不同,應該根據電影鏡頭的處理特點,使作品閱讀起來有一種一幕幕鏡頭閃過的感覺,同時盡量避免大段的純心理描寫,要用表情、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心理變化。而導演最終對劇本的改動可能很大,編劇只是起到一個提供故事基礎的作用。所以,一部戲的成功與否,導演是起決定作用的。
8.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的鏡頭,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是必須的嗎
萬事無絕對,大尺度的尺度也要視劇情而定。近年來,監管愈發嚴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像《色戒》這樣「藝術感」超強的電影了,更多的是靠借位、鏡頭切換這樣的拍攝手法來點到即止,而諸如此類的拍攝手法,也只能說有利有弊而已。
9. 導演是不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拍戲的
《花樣年華》
當然,每位導演的拍攝風格和方法都不盡相同,有的導演可能會在拍攝過程中偏離分鏡頭劇本,或者會在拍攝前進行大量的反復排練,而有的導演則喜歡在拍攝時進行更多的即興發揮,譬如墨鏡王王家衛導演。總的來說,分鏡頭劇本是導演拍攝電影和電視劇的重要工具,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工具,導演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來實現自己的創意。
10.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的嗎你怎麼看
個人電影的大尺度鏡頭不是從藝術角度,而是審查和傳播角度的一種標准。藝術這種純感知的東西,外延應該和人類的想像力等同,可以無限擴張的,但從藝術傳播的角度來說,必須用尺度作為圍欄,否則任由藝術家放飛思想,各種突破普通人認知下限的東西就會蜂擁而出了。
我個人比較支持何平導演的立場,其實那些所謂的「大尺度」鏡頭的沖突,其實就是各方協商失敗的產物,真正的藝術領域應該更加有突破和挑戰,才能讓電影藝術的價值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