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推薦大全
有許多喜歡愛情電影的朋友們不知道注意到沒有,除了韓國的愛情電影感人肺腑,美國也是有許多愛情電影催人淚下的。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希望你喜歡。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一:《戀戀 筆記本 》
導演: 尼克·卡索維茨
編劇: Jan Sardi / Jeremy Leven /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瑞秋·麥克亞當斯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葡萄牙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6-25
戀戀筆記本的劇情簡介
一個浸潤著鮮紅與純白的 愛情 故事 ,寫在一本灑滿昏黃的筆記本上,被一位老先生(詹姆斯•迦納飾),一遍一遍的講述。老太太(吉娜•羅蘭飾)總是靜靜的聽著,好奇的追問結果。在一家療養院,這樣不變的場景每天都會上演。
筆記本上,秀美的字跡,記載著發生在那個夏天的愛情。艾莉(蕾切爾•麥克亞當斯飾)是富有人家的千金,她隨家人來到小鎮避暑。在一個充滿夢幻的游樂場,邂逅了諾亞(萊安•高斯利飾)。諾亞沒有錢,卻活的很快樂。艾莉在他那學會了自由,得到了歡笑,兩人很快熱戀起來。然而在艾莉父母的阻撓下,相愛的兩個人,就被分開在夏天結束的那一刻。隨著諾亞的365封信被偷偷藏起,艾莉在7年後終於放棄了等待。就在她要步入教堂的前一天,突然在報紙上看到了諾亞曾許諾給自己建造的白色房子。一切記憶,全部蘇醒……
也許,應該蘇醒的,不是故事中的,而是聽故事的人。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二:《愛在日落黃昏時》
導演: 理查德·林克萊特
編劇: 理查德·林克萊特 / 朱莉·德爾佩 / 伊桑·霍克
主演: 伊桑·霍克 / 朱莉·德爾佩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4-07-02
愛在日落黃昏時的劇情簡介
九年前,傑西(伊森霍克)與席琳(朱莉·蝶兒)在火車上不期而遇,怦然心動。在維也納渡過瘋狂而又浪漫的一夜後,他們在日出前分手,並相約在維也納重逢。
九年之後,傑西已成為暢銷書作家,而席琳則是法國環保組織成員。傑西在新書里娓娓道來的,正是九年前的浪漫夜晚。在巴黎促銷新書時,傑西與席琳在書店相遇,然而他們只有一下午的時光相處,日落之前,傑西要乘飛機趕回美國。兩人在午後的巴黎街頭散步,在美麗的護城河上泛舟,無所不談,興致勃勃。可是就像命運的捉弄,快樂的時光像煙花一樣醉人卻短暫。
傑西對席琳一送再送,難以忘情;席琳用吉他和歌聲,懷念著內心深處的愛戀。太陽就快落下去了,傑西就要誤了飛機,又或許他更不想錯過的,是命里註定的緣分。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三:《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導演: 肯·卡皮斯
編劇: Abby Kohn / Marc Silverstein / 格雷格·貝倫特 / Liz Tuccillo
主演: 詹妮弗·安妮斯頓 / 本·阿弗萊克 / 詹妮弗·康納利 / 布萊德利·庫珀 / 斯嘉麗·約翰遜 / 凱文·康諾利 / 德魯·巴里摩爾 / 賈斯汀·朗 / 金妮弗·古德溫
類型: 喜劇 /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 荷蘭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9-02-06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的劇情簡介
GiGi(Ginnifer Goodwin 飾)是個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孩兒,卻在一次次約會中受挫。她的閨蜜Beth(Jennifer Aniston 飾)和Janine(Jennifer Connelly 飾)不斷鼓勵GiGi在感情中振奮起來,卻各自對愛情懷有遺憾。Beth與Neil(Ben Affleck 飾)同居七年,卻一直未能等來期待的那枚婚戒。Janine的敏感讓她與Ben(Bradley Cooper 飾)的婚姻陷入僵局,而Ben與歌手Anna(Scarlett Johansson 飾)的婚外情更是給他們的婚姻雪上加霜。Anna一邊拒絕擁躉Conor(Kevin Connolly 飾)的示好,一邊熱情似火的期待Ben離開Janine,可是Ben真的能離開Janine來到她的身邊么?另一方面Anna的好友Mary(Drew Barrymore 飾)在一個清晨和Conor面對面的不期而遇了。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四:《和莎莫的500天》
導演: 馬克·韋布
編劇: Scott Neustadter / Michael H. Weber
主演: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 佐伊·丹斯切爾 / 克拉克·格雷格 / 馬修·格雷·古柏勒 / 吉奧弗瑞·阿倫德 / 科洛·莫瑞茲
類型: 喜劇 /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 瑞典語
上映日期: 2009-07-17
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五:《暖暖內含光》
導演: 米歇爾·岡瑞
編劇: 查理·考夫曼
主演: 金·凱瑞 / 凱特·溫絲萊特 / Gerry Robert Byrne / 伊利亞·伍德 / 克斯汀·鄧斯特 / 湯姆·威爾金森 / 馬克·魯弗洛
類型: 劇情 / 愛情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3-19
暖暖內含光的劇情簡介
內向沉穩的約爾•巴瑞斯(金•凱瑞 飾)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了率真隨性的克萊門汀•克羅斯基(凱特•溫絲萊特 飾),二人成為情侶。和普通的情侶一樣,他們的日子也在甜蜜和爭吵中度過。
2004年情人節前夕,當約爾精心准備好禮物,為不久前一次爭吵找到克萊門汀道歉時,他驚訝地發現,克萊門汀根本都不記得他了。原來沖動的克萊門汀受不了二人交往中爭吵的痛苦,到“忘情診所”,把關於約爾的記憶刪除得一干二凈。
約爾無法原諒克萊門汀的任性,也無法忍受失去她的痛苦,所以他也到了“忘情診所”,請求醫生霍華德博士(湯姆•維爾金森 飾)消除關於克萊門汀的記憶。
猜你喜歡:
1. 經典愛情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2. 十大經典勵志電影
3. 2017美國大片上映時間表
4. 2017年好看的喜劇電影排行榜
5. 美國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B. 求一部電影名字,男女主人公,各有各的生活但是每年都會在同一天約會,美國片
就叫一天
由安妮海瑟薇主演
該
電影劇照&工作照(14張)片改編自英國作家大衛·尼克爾斯(David Nicholls)的最新暢銷小說《一天》(One Day)。校園里平凡的艾瑪(安妮海瑟薇飾)和富家萬人迷德克斯特(吉姆斯特加斯飾)本無交集,1988年畢業當晚的邂逅,卻讓相見恨晚的二人約定在今後的每一個7月15日相聚。自此,他們談生活,談理想,一談就是20年。分享過彼此的喜怒哀樂,一起走過人生的最好年華,按理說,兩人最終會意識到自己多年來追尋的一切,其實就在身邊,只是不知那一刻會以怎樣的方式到來。。。
C. 求一部美國電影的片名,劇情是一對普通夫妻每周都會出去約會,把孩子放在保姆那,每次約會都去同一家餐廳
《約會之夜》? 稅務律師菲爾·福斯特(史蒂夫·卡瑞爾 Steve Carell 飾)與房地產經紀人的妻子克萊爾·福斯特(蒂娜·費 Tina Fey 飾)是居住在新澤西州的一對普通中年夫婦,育有兩子,每日生活疲累而按部就班。受朋友分居的影響,菲爾心血來潮決定將每周末的晚餐約會改到城裡,去曼哈頓新開張的一家海鮮餐廳就餐。沒有預約的二人頂替了他人的位子,卻沒曾想吃到中途被兩名陌生人挾持出餐廳,用槍威脅他們歸還一個快閃記憶體。不明就裡且嚇得半死的福斯特夫婦想辦法逃脫,找到克萊爾過去一位名叫霍爾布魯克(馬克·沃爾伯格 Mark Wahlberg 飾)的客戶幫忙,卻依然無法擺脫追殺。二人甚至還得假扮皮條客與舞女闖入黑幫頭子喬·莫雷托(雷·利奧塔 Ray Liotta 飾)的脫衣舞廳周旋,洋相百出。
D. 在抖音上看到一部國外電影,小時候男主給女主儲物櫃塞各種零食的情話小紙條,這電影叫什麼
《愛在日落黃昏時》
《愛在日落黃昏時》由華納兄弟公司製作的一部愛情片,該片由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和朱莉·德爾佩領銜主演,於2004年7月2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續集,主要講述了九年之後已經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傑西與在法國某環境保護組織工作的塞琳娜在巴黎再次相遇並度過短暫而美好的時光的故事。
劇情簡介:
九年前,一對陌生的男女在火車上不期而遇,他,傑西,是來歐洲旅行的美國遊客;她,塞琳娜,則是一位漂亮的法國女學生,他們素不相識卻令彼此怦然心動,兩個年輕人在維也納共度了一個美好的夜晚,但在日出之前,處於種種的不得已,他們不得不和對方告別,兩人相約,一定要在維也納重逢。
時光荏苒,九年之後,傑西和塞琳娜才再一次相遇,只是這次相遇的地點是在巴黎。如今的他已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作家,她則是法國某環境保護組織的成員。他們相遇的地點正是傑西為自己新書作促銷的書店。
而在這本書中,傑西娓娓道來的正是九年前他與塞琳娜所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那段回憶雖然短暫,卻如同煙火般絢爛無比,然而這次,他們依然是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互訴衷腸,因為傑西不得不趕乘飛機回到他美國的妻兒身邊,於是兩個人的身影徜徉在午後的巴黎街頭。
影片主旨:
該電影從頭到底就是伊桑·霍克扮演的傑西和朱莉·德爾佩扮演的賽琳娜在對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談生活,其完全靠兩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台詞推進。
該片以演員的對白來推動劇情,細膩又愉悅地展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浪漫情愫。創作者如此大膽的嘗試竟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E. 安妮霍爾兩人相約看誰的電影
《悲傷與憐憫》。在電影《安妮霍爾》中,男女主去看的電影是《悲傷與憐憫》。《悲傷與憐憫》是一部法國城市被納粹佔領的歷史,當時法國維希政府和納粹合作,被淪陷的法國人卻懦弱地淪為法奸或為德國人工作。
F. 有一個美國電影 講的是男女互相寫信 但是 男主是來自過去。後來好像是約在哪裡見面 兩人正打電話 男
觸摸不到的戀人(亞利桑德羅·阿奎斯提執導美國電影)
女醫生凱特(桑德拉·布洛克 飾)因為工作繁忙,搬離了郊外的河邊小屋。臨走時她在信箱里放了一封信,希望下一位住客能幫忙處理信件。不久,她來到了舊址,發現信箱裡面有一封來自建築師亞歷克斯(基努·里維斯 飾)的來信,信一封接著一封。原來他們所處的年代相差了兩年,他們驚訝之餘更樂於成為對方的筆友,他們在不同的空間里,一次又一次感受對方的存在。隨著愛情的滋生,亞歷克斯決定要見凱特一面,但他們都不知道這場跨越時空的戀愛,將會使他們經歷何樣的景況。
G. 請問 男女主人公五月八日下午五點0二分相約於帝國大廈頂樓的電影名字是什麼
金玉盟
Nickie Ferrante(格蘭特飾),一個知名的花花公子,平時愛好藝術,在船上遇見了Terry McKay(蔻兒飾),在一系列的接觸之後他們建立了友誼,漸漸愛上了對方,但彼此都已經和其他人訂婚,他們的私情遇到了很多阻礙,因此他們決定如果雙方都能結束與另一半的關系,重新開始生活的話,6個月之後在帝國大廈重聚在他們約定的那天,Terry急著趕去帝國大廈,遭遇了車禍,受了重傷,她被送去了醫院,與此同時,Nickie等在帝國大廈樓頂,並不知道事故的發生,在等了很久之後,直到午夜Terry都沒有來,Nickie並認為Terry拒絕了他。 因為車禍,Terry只能坐起了輪椅,並拒絕和Nickie聯系,想隱瞞自己的殘疾,她找了一份音樂教師的工作,1年後,她和前男友去看芭蕾,遇見了Nickie和他前未婚妻,Nickie並沒有注意到她的殘疾,因為當時Terry只是坐著和他打了聲招呼。 Nickie最後還是設法找到Terry的住址,他們見面了,雖然Nickie一直嘗試讓Terry解釋當天為什麼沒來帝國大廈,但Terry閃爍其詞,並且一直沒有離開她坐的沙發,當Terry離開的時候,他提到最近他送給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女人一幅畫,他突然停頓了一下,意識到了是怎麼回事,他走進了卧室,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最後,一切的誤會都化解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本該相遇的那天。
H. 安妮霍爾兩人相約去看什麼電影
《安妮·霍爾》。
1、《安妮·霍爾》電影安妮·霍爾第一次出場,伍迪在電影院門口等著,約她一起看伯格曼的《面對面》。
2、《安妮·霍爾》(Annie Hall)是聯美電影公司出品的愛情喜劇片,由伍迪·艾倫執導,伍迪·艾倫、黛安·基頓等主演。該片於1977年4月2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喜劇家艾維·辛格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後,遇到了一心想成為歌星的安妮·霍爾,兩人之間逐漸產生感情的故事
I. 求美國一部電影的名字,講1個男孩和1個女孩的
仙境之橋
十一歲的小男孩吉斯·亞倫斯(喬什·哈切森)一直夢想能成為學校中跑得最快的學生,正當他將要贏得年級里的田徑冠軍之時,一個叫萊斯莉·伯克(安娜·索菲婭·羅伯)的小女孩突然地出現,成了他在田徑場上的勁敵。似乎跑得比任何人都快的轉學來的學生萊斯莉是個挺神秘的人物,在萊斯莉的家裡居然沒有電視,整個屋子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同時,她也因為家裡沒有電視而遭到大家的譏笑和排斥。沉默寡言的吉斯很快與大方善談的萊斯莉成了好朋友。之後的一天,萊斯莉和吉斯在森林深處玩耍,他們幻想著有一個叫特雷比西亞的王國,那裡沒有任何壞人、也沒有整日讓你學習的老師、更沒有令人討厭的同學……一切都十分美好。甚至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來作主,想怎樣就怎樣。
喜愛幻想和自由的吉斯自然十分嚮往這個神秘王國。於是,萊斯莉就讓他閉上雙眼,一同「幻想著」進入了神秘的特雷比西亞王國,並在這個他們幻想出來的王國中愜意的游盪開來。從此,吉斯與萊斯莉時常一起幻想雷特比西亞,兩人以國王和女王自居,盡管現實世界仍然有著無數的紛繁與挑戰。但在疲憊的時候,兩人就會相約徜徉在這美妙的幻想世界中,他們兩人也在其中了解著,成長著。直到一天,吉斯偷偷喜歡的音樂老師請吉斯參觀美術館,當他回家時,一個噩耗傳來:萊斯利在要用繩子盪到小河的另一邊時,繩子突然斷了,萊斯利不慎落入水中,頭撞到岩石,溺水而死。吉斯陷入了極度的悲傷之中。最後,通過老師和父親的細心安慰,走出了悲傷,幷建造了一座通往特雷比西亞的「仙境之橋」,與自己的小妹妹梅貝爾一起重新踏上了特雷比西亞仙境……
這是一個有關於愛與成長的故事……
J.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肖申克的救贖》又叫做《刺激1995》,是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的經典之作,影片的氣勢恢宏、內涵深刻、人物經典,運用的藝術手法純熟大氣。影片對美國司法制度以及監獄制度進行了深度的批判,也對人心中堅定信念的無盡贊美,更是對友情和生命的好處做了一個深入和形象的闡釋和討論。這是一副對有現實主義的外衣卻隱藏著極度浪漫的內核的瀟灑飄逸的生命畫卷,值得我們珍藏和揣摩許久。
然而,這部拍攝於94年的經典作品卻並沒有在當年的奧斯卡上放出光彩,因為它輸給了當時更加風光的「主旋律」電影《阿甘正傳》,依然是一部經典到不行的作品。這一年,《肖申克的救贖》好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被奧斯卡這個刻板的教師給帥選出了「好學生」的名單,入圍了七項大獎,卻是一個都沒給。
影片的主人是安迪是一名成功的銀行家,卻是因為妻子有外遇並且同時被殺而被冤入獄,進入肖申克監獄之後,結識了幾位獄友,在獄中有著不小的能量,心地還算是善良的一群人吧,並且和多次假釋失敗的黑人瑞德成了摯友。其實內容並不復雜,只是在美國的一所監獄中某個犯人越獄逃跑這樣的一件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好像在美國真的不算是多大的事。但是在其中展現給我們的卻是劇中小人物們內心中的迷茫、痛苦、掙扎、期望、絕望以及那簡單的快樂。
講述了他們瑣碎的生活細節,講述了他們對周遭事物的態度,講述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種種細小而簡單的快樂,展現出了這樣的一群人在監獄中的細小又簡單的快樂,展現了他們的虛無期望和不得不應對現實的絕望感,以及他們在和死水一般的監獄中無力的掙扎和無助。但是影片的高超之處在於創造了一種主體性的悖論,從而創造出現實中的神話。在其他獄友在問安迪為什麼會來到這里時,安迪回到說:我是無罪的。瑞德聽後表示來到這里的人都是無罪的。所以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有罪的地方會關押這無罪的人?在劇情的緩慢發展中,或許有些明白了:監獄中的人是無罪的,與其說是一種調侃和諷刺,不如說是人類充滿期望和善的肯定。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長久的,監獄里的人大多都被變得體制化了。就如瑞德說的那樣:剛進監獄的時候你會仇視它,之後你習慣了它,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已經離不開它了。這就是為什麼老布在離開了肖生克之後會選擇自縊的原因了。
主人公安迪不僅在20年的時間里成功的救贖了自己,同時也救贖了他的摯友瑞德。最後一次假釋的時候瑞德曾說: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里,也不是討好你們。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相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再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的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
在影片的最後出現的重要道具《聖經》,既是引子,也是結尾。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連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回去救你呢?安迪的對子的救贖並非是「越獄」,而是這一份對自己信念的堅持。最後選擇決然的越獄,其實是對自己的最完美救贖—我本無罪,我需要自由。
一部真正優秀的影片並不是快餐文化,重要的是它能反應 社會 的現實、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價值,要能夠打動人們的內心,觸動人們的靈魂,要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回憶,《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完美的影片。雖然當時的奧斯卡上,《阿甘正傳》掩蓋了他的鋒芒,但不是因為《肖申克》不好,只是輸給了主旋律。隨著時間的流逝,《肖申克的救贖》在影迷們的心中地位不斷的上升,更是超過了《阿甘正傳》,影片的評分更是高的嚇人。可以說,《肖申克的救贖》幾乎是影迷們心中最經典的影片之一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本人認為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安迪無罪。雖然所有的證據指向都認為安迪就是殺人犯,但安迪無罪。這是整個片子靈魂。所以安迪通過越獄來還自己清白。這是自我救贖。
2,挑戰監獄里的暗勢力。安迪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懲治了監獄中部分暗勢力,為監獄帶來了一絲光明。小到請監獄友喝一杯,大到是告發貪腐的警官、督促政府建立獄中圖書館,這是體制救贖。
3,獄友情。安迪為獄友創造各種機會,以己之力幫助了很多人,尤其幫助瑞德這個已經以監獄為家的人,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這是救贖他人。
這部片子看似揭露陰暗,故事殘酷而消極。但《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就是因為安迪的執著和不放棄,是他的聰明才智和堅定的信念,最終為他贏得了這個本應屬於他的自由。
古梁鏞:江湖在何方?天地山水間。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上映於1929年,由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鮑勃·岡頓,威廉姆·賽德勒等主演,講述了一個銀行小職員安迪,因涉嫌殺害他的妻子和情人而被捕入獄,入獄後,安迪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成功越獄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在「救贖」什麼?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是在救贖「自由」,古梁鏞認為這部影片的偉大不止於此。
下面詳細解答。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肖申克監獄是當時所有監獄的縮影,凡是進入監獄的人,如果短時間內不能出獄,那麼在長時間的監獄體制影響下,他們將被體制化,他們會慢慢的發現,剛進入監獄的時候,大家會討厭它,慢慢的,大家會接受它,再繼續下去,大家會覺得,離不開它。
監獄不僅僅是現實中的監獄,更暗示一個人的內心思想,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特的思想,一部分思想可以助力自己走向陽光,而一部分思想則禁錮著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置身於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其中一個主題,就是「救贖自由」,這種自由即指身體自由,也指精神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之瑞德劇照
在佛教文化中,有「普渡眾生」的思想追求,意思就是要以佛法的力量,以佛陀的力量,以自己的力量,度化世間芸芸眾生,助力他們脫離苦海。
一個人能夠對自己「救贖」,只能說明他自己能力非常強大,如果一個人不僅僅要救贖自己,還要救贖其他成千上萬的人,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偉大的人。
毫無疑問,電影《肖生克的救贖》中,安迪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以自己全面的金融知識贏得了啤酒和夥伴們短暫的自由,「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喚醒他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安迪進入圖書室,將門反鎖,將廣播的聲音調到最大,播放著名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此喚醒全監獄人內心深處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所以說,《肖申克的救贖》第二個主題思想,就是「救贖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為大家播放音樂
對於這段音樂,電影中有一段獨白:
that's the beauty of music. 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you.
(譯文)這就是音樂的美麗.他們無法把這種美麗從你那裡奪去.
監獄裡面的世界和外面截然不同,可以說是與世隔絕,肖申克監獄裡面,有的犯人或許已經被關押長達40年之久,外面的世界到底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已經無法知道,正如電影中所說,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段音樂中唱的是什麼意思,不知道這段音樂是誰所創作,但是這種美妙的聲音,是如此的動人心魄,大家都靜靜的聽著,享受著音樂的美麗。
中國古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孔子對音樂的美好也曾極力宣揚,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說法,可見在人類行為活動中,對於音樂的美好,從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安迪播放音樂救贖大家,同樣,安迪收年輕的湯米為徒,讓他即便身處監獄,也要心存夢想,努力學習知識,這就是一種「救贖他人」的體現。
對於「救贖他人」,電影中也有獨白。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第三個主題思想,就是「拯救他人」「救贖他人」。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多處流露出當時法制不健全的危害,安迪被冤枉入獄,瑞德因為每次面對法官的問話,回答不能令他們滿意,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再一個十年也無法獲得釋放,而布魯克斯作為監獄服刑時間最久的犯人,在他老的已經失去生存能力的時候才被釋放出獄,出獄後沒多久,布魯克斯因為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最終選擇自殺。
同時,肖申克監獄長為了謀取私利,用極低的成本擊敗民營企業,參與政府大規模建設,不利於 社會 經濟發展,更是不公平不公正的體現。
總而言之,《肖申克的救贖》是對不健全法制的抨擊,更是對健全法制的衷心呼籲。
謝謝大家。
假期三天無處可去,點了杯奶茶,饒有興趣的把這部心念已久的電影又重刷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
說實話,其中蘊含的深意還是沒能真正的領悟,救贖了誰,救贖了什麼?自救還是救人,或許兩者都有吧!
故事背景是一個銀行家因為謀殺罪入獄,因為一時的憤怒把妻子以及她情人槍殺在床。在法庭被判終生監禁時臉上沒有掛任何錶情的他總能讓旁人覺得他沒有一絲悔恨,如此平靜,沒有過多的言語。
在獄中結識了Red,也算是有個知心好友。在男主坐獄期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場景,一是用自己行業知識為獄警節省稅費得到一箱的冰啤酒給同伴時的神態,默默坐在一旁看著同伴喝著啤酒的滿足感。二是冒著禁閉的處罰把留聲機的音樂接入監獄廣播,每個人臉上的陶醉和詫異,那麼的真實和難得。男主心裡一直有著希望有些光,不被乏味和昏暗的環境所蒙蔽!
劇中有一金句: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再現在忙碌的都市生活,「活」的含義有幾人懂,又有幾人為之付諸行動。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現在,活著就是為了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中漸漸忘卻了自己,一直往前走不曾回頭張望靈魂…
直到一個新獄友透露出殺害妻子的真凶證明他是無辜,最後這名獄友還是被監獄長所害,因為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但男主覺得是自己害死了妻子,他在一直贖罪,為內心的平靜。
在獄中為監獄長洗錢一手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身份,為越獄後的身份做下了完美的鋪墊。也不愧是大銀行家,整個流程一絲不苟滴水不漏。好友Red減刑釋放後,無法融入 社會 生活,刻到骨子裡的體制化流淌在血液里,似乎與這個 社會 格格不入。為了完成和男主的承諾,拿到寫給他的信:有希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最終兩人相約在碧海藍天下,相視一笑,默默擁抱…
或許,他不知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他人的心靈,生活要有希望…
要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我認為安迪不僅救贖了自己,同時也救贖了獄友。
1.為什麼說安迪救贖了自己?在一開始安迪一直覺得自己是無罪入獄,但當他經歷了湯米的死之後。他坐在圍牆邊上和瑞德說了一番話,他終於明白妻子的出軌也有自己的部分責任,他覺得自己用這19年的牢獄生活來承擔這份責任,已經足夠了。安迪最終與自己和解。
2.安迪也救贖了獄友。安迪的成功脫逃,給了獄友們重獲自由的希望。安迪那日在圍牆下與瑞德所說的話正是給了瑞德希望。讓瑞德在獲得假釋出獄後去找那個埋在樹下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希望")。
電影中的老布因為在監獄中待習慣了,逐漸被"體制化",不能適應出獄後的生活,最終自殺。而瑞德就比較幸運了,安迪給了瑞德希望,讓瑞德覺得有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我最喜歡的就是安迪逃出監獄後,在雨中張開懷抱擁抱的畫面。那一刻,他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
"有些鳥是關不住的,他的羽翼如此光輝,即使是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將他圍困。"
我一直覺得電影想表達的是:
有希望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最早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是在高中時代,當時是在月考結束後,班主任為了讓我們放鬆心情看的,看完後我確實被震撼了,也很受鼓舞。直到現在,這部電影依舊是學生們備考時的必備佳品。我後來也看過幾遍,雖然每次的感受可能會有差異,但我依舊認為這部電影救贖的中心只有一個: 自我救贖 。
主人公無罪但被判有罪,這是時代和惡勢力的不公,無奈主人公只能潛伏多年後逃獄成功,完全是因為主人公從未忘記自己無罪,既然司法無法還自己清白,那隻能由自己完成這次偉大的屬於自己的救贖。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內心秩序 ,無論是外界不公引起的內心秩序紊亂,亦或是自己思維偏差造成的,都需要由自己來平衡,人只能自救。
無論是主人公自己逃獄,還是像我們自己本身,為了達成自己的終極目標需要很多很多客觀和主觀條件,比如金錢、時間、人脈、自我堅持等。那一無所有的自己如何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只能 知世故而世故。
這並不是所謂的沒有底線,法律及道德底線我們仍然需要遵守,但為了生存我們只能遵守其中的規則,利用現有規則達成屬於自己的目的,這才是「聰明人」。
我很欣賞李誕,他是我認為這點做得最好的一個名人。 在節目《十三邀》中,李誕的很多觀點看似隨意,但我覺得很有深意。跟這個世界較勁,跟自己較勁,你可能收獲的只有心煩;但當你放棄這一切,用世界的規則來玩轉這個世界時,我們才能充分自洽。(推薦大家看看這期節目)
主人公用近20年的歲月完成了這次偉大的救贖,時光漫漫,我們又有多少人還在為自己20年前的夢想努力,亦或還記得自己20年前的夢想,答案可能是寥寥數幾。可主人公能獨自一個人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一直堅守著不放棄自己的本心,很是難得。
他沒有向現實和困難妥協,他沒有放棄,而且他還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幫忙修建圖書館,幫助朋友重塑信心,他在抗爭世界的同時,沒有忘記揮灑自己的善良,他就像是一束光,時刻溫暖著身邊的朋友。
二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本心,且不忘時刻溫暖照亮身處黑暗中的朋友,他就是一束光。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張圖片,因為此刻的他,自由且幸福,為了這一刻,他等了太久。
人生的路上,我們可能都是孤單且無助的,但我希望我們都可以活成一束光,溫暖且明媚的活著。
個人感覺,《肖申克的救贖》的意思是「贖回;償還;補救」,因此「救贖」非常完美地解釋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圍繞「救贖」主題的是:
首先安迪是對自己的救贖:從一開始不讓自己淪陷於監獄生活(對比於和他同時入獄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對「姐妹花」的不懈奮力抗爭,到為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寫信,挖洞等,到最後在挖好隧道後一開始並不急於越獄,因為他對自己的救贖並非「越獄」而是一份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堅持自己的清白——「越獄代表了罪惡的一方,便永遠沒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所以最後的決然越獄其實是對自己的最終救贖——「我本無罪,我需要自由」。
其次安迪對獄友的救贖:給予獄友在監獄里前所未有的啤酒,音樂,舒適的圖書館;給予年輕的獄友湯米·威廉斯教育;給予他的好朋友瑞德心靈慰籍的口琴,對於人生的深深的思考——「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影片中特意對比瑞德在獲釋審批中的改變)。這些給予實際上是對他們的一種精神上的救贖,點燃一個人對生活的希望無疑是對他的救贖。
最後安迪對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因為有了安迪,「姐妹花」被以惡制惡了;監獄里出現了音樂、舒適的圖書館;典獄長等人的丑惡臉面被揭下,監獄變得干凈了一些。
當然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時常受到情緒的支配,這是人之常情。面對殘酷的環境,人本能的反應便是奮力抗爭,而當這個環境惡劣到一定的程度時,人的抗爭之心就會慢慢被消磨殆盡,成為行屍走肉。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
肖申克的囚犯也大都如此。在入獄之前,他們想必大都是目無法紀為非作歹的凶徒,人性中叛逆抗爭的一面應該比常人要猛烈得多。但是長期被囚禁的生活,對權威的恐懼,對未來的絕望,對體制的順應,使他們逐漸成為了去掉獠牙的狼。但沖動的血性並沒有消失,囚犯之間時不時地爭斗,「三姐妹」的恃強凌弱,都是證明。但,這一切都臣服於肖申克的石牆之內。就像馴服的狼被一起圈禁在鐵柵欄中,也會彼此斗毆撕咬。這是動物的本性,也是人類的本性。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將會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展開,不知道進入監獄後的安迪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但我們似乎知道,安迪絕不是普通的囚犯。當然,導演的鏡頭早就告訴我們了一切,開始時候關於安迪在自己車中喝酒以及法庭審判的那場戲與鏡頭,都在傳到著一個信號,當安迪進入這間監獄,電影才剛剛開始。
然而我們卻迫切想要知道身體瘦弱的安迪怎麼樣在監獄這個復雜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幸運的是,安迪不僅在這里生存了下來,而且還活得好好的,平時的安迪安靜而不多言,但卻常常能做出讓監獄長為之一驚的舉動,比如一個人在監獄的播音間放起自己喜愛的音樂,那個場景中,監獄中安靜了,所有的人都抬頭凝視,靜靜聆聽從高樓喇叭中傳出來活躍在上空的美妙音樂,簡直是太神奇了。還有當安迪憑借自己的智慧為瑞德等人爭取來修房頂勞作的機會,在午後的微風中,借著啤酒安靜地坐在樓頂吹風,那畫面已經列入我腦海中最美的場景中去了,不需要用太多的對白來解釋,這就在告訴一個被人們忽視已久的問題的答案,如果心是自由的,那麼便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住你自己。這樣的解讀和電影中的那句台詞一樣,在告訴著一些人生中不變的道理,「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讓我覺得電影改編和小說原著一樣精彩的作品,這一點必須還要感謝一下斯蒂芬·金這位天才而又努力的小說家。很奇怪,小說的內涵來源於人們閱讀小說中帶來的想像畫面,可是在看過電影之後,再度小說,所浮現的畫面卻又真的如電影一樣,這一點,導演和原著作者都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統一,這點難能可貴。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看過電影的人可以抽時間找來小說再品讀一番,那將會有另一種不同於畫面感覺的收獲。小說不長,一百多頁,並不會耗費你太多時間。
追求自由,心懷希望
初入大學校園,感到很迷茫。一下子從高壓有序的環境中逃離,在這無比自由的大學環境,竟不知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所有的規律愛好全被打破。為什麼自由了,我卻不自律了?這種給我帶來頹廢麻木和心底里深深的不開心的,真的是自由嗎?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我似乎找到了自由的樣子。它看不見,摸不著,是世上所有石牆都無法阻攔的,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影片以瑞德的口吻講述了安迪20年的牢獄生活,在肖申克亦看到了人生百態。安迪初入監獄,雖然他是被冤枉的,但他卻沒有像胖子一樣,大哭大喊,他選擇了沉默接受而不是消極反抗。胖子被打成殘廢證明:在無法逃脫的體制下,反抗會帶來懲罰,把人拉進更深的絕望。積極應對陌生的環境才是理智的做法。我應該滿懷希望憧憬未來而不是沉湎過去痛苦不堪。
在黑暗墮落的監獄里,先進來的欺負後進來的,並以此為樂。他們似乎失去了作為人的同情憐憫,又或是環境迫使他們必須壓抑自己的良知。觀現實世界校園霸凌事件,對比而知,不是同學們缺乏善心,不肯為受害者發聲,而是環境帶給人們的心理壓迫。這個環境可以是 社會 公平的底層低覆蓋,可以是貧富差距身份地位帶來的權利不均,個人沒有信心戰勝眾人的沉默。這是平庸之惡,也是自由制度的不完善。他們覺得欺凌他人帶來的是痛苦釋放,我覺得是雙倍的痛苦,束縛著眾人更加不自由。反觀安迪,他冒著被扔下樓的危險,幫監獄警官處理財產問題,以他的專業能力,為獄友贏得啤酒,而他自己卻不喝。他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他想要改變這個環境,讓他們體會到自由的滋味。
他放音樂給獄友聽,獄友們停下了手中的活,如痴如醉的欣賞著難以言喻的美,它潤物細無聲地喚起人們心裡的美好。追求自由即追求美。這是人活著的希望源泉。他每周寫信給州政府要求撥款,捐書,最終建立圖書館,給獄友文化關懷,培養他們重入 社會 的能力。關愛他人,以小我力量減輕環境壓迫,這才是追求自由之路。將犯人關進監獄的目的應該是喚醒良知,讓他們重新為 社會 服務。沒有誰的錯誤是不可饒恕的,安迪以美喚醒希望的做法無疑是救贖的最好方法。我想這也是影片想要啟發我們的道理。而我學到的技能可以怎樣為 社會 服務呢?我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呢?首先在我墮落時給自己改過的機會,重拾愛好,帶動周圍的人一起改變。其次明確自己的需要及學習的目的,以熱愛的態度完成自己想做的,應做的。
身處逆境而不放棄。男主通過努力救贖的是他那渴望公平、正義和自由的靈魂。
從一開始就不讓自己陷入監獄(與同時在監獄里的胖子相比,他在第一個晚上無法忍受),到與「花姐姐」的不懈斗爭,到堅持 在寫信和為信仰挖洞等方面,直到挖洞之後的最後一次,他並沒有急於從監獄中逃脫,因為他的救贖不是「逃避」而是堅持他的信仰,堅持對你的信仰 自己的純真-「逃避代表有罪的政黨,沒有人會相信你的純真」,因此最終的決定性逃避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最終拯救-「我是無辜的,我需要自由」。
為獄友提供前所未有的啤酒,音樂和舒適的監獄圖書館; 教育年輕犯人湯米·威廉姆斯; 為了給他的好朋友Rhett口琴帶來精神上的安慰,他對生活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影片中特意對比瑞德在獲釋審批中的改變)。 這些奉獻實際上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拯救。 點亮一個人的生命希望無疑是救贖。
因為有了安迪,「姐妹花」被以惡制惡了;監獄里出現了音樂、舒適的圖書館;典獄長等人的丑惡臉面被揭下,監獄變得干凈了一些。其中對於「救贖」,並非從監獄出來重獲自由。從老布克50年裡呆在監獄到出獄,那隻從小哺育長大的鳥兒是他在獄中的救贖,出獄後反而沒有了那隻可以心靈寄託的鳥兒,他的自殺和瑞德出獄後的新生活形成對比,暗示了安迪對於瑞德的救贖。
這世界上才會有成功者與不成功者,才會有窮人與富人,才會有這部所描述出的故事 人被高牆困住不可怕,因為有些人是困不住的。羽毛豐滿的鳥兒永遠屬於天空,關不住的。但是思想若被高牆困住,人也會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