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影視後期剪輯應該看什麼書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②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電影學從比較美學角度為電影研究的一般美學觀念奠定基礎,從現象學出發,把握電影世界,研究銀幕感知,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希望你喜歡。
↓↓↓點擊獲取相關內容↓↓↓
★ 電影學畢業論文 ★
★ 電影學英文專業術語 ★
★ 文化類書目精選20篇 ★
★ 教育類閱讀書目精選 ★
電影學專業參考書推薦書目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書為主
(2)、王宏建《藝術概論》, 文化 藝術出版社2000年版。
(3)、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電影學推薦書目
[英]蘇珊·海沃德:《電影研究關鍵詞》,鄒贊、孫柏、李玥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法]雅克·奧蒙、米歇爾·瑪利:《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崔君衍、胡玉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蘇]B·普多夫金:《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何力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
[蘇]多林斯基編註:《普多夫金論文選集》,羅慧生、何力、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蘇]尤列涅夫編註:《愛森斯坦論文選集》,魏邊實、伍菡卿、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俄]C·M·愛森斯坦:《並非冷漠的大自然》,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俄]C·M·愛森斯坦:《蒙太奇論》,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法]安德烈·巴贊:《奧遜·威爾斯論評》,陳梅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法]安德列·巴贊:《電影是什麼?》,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邵牧君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電影專業經典書籍
1.認識電影
《認識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 愛好 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這本書從電影理論的典型視角出發,簡明扼要地評論了電影藝術的方方面面。書中提及的影片包羅萬象,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電影人的 經驗 光譜,其中有我們熟悉的面孔如美國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英國的麥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國的李安等。作者對歐美影片和導演了如指掌,尤其對美國影片和美國導演做了全面而詳細的介紹。同時,作者也很關注第三世界國家電影,書中廣泛涉及了伊斯蘭電影、新亞洲電影以及非洲電影。作者以鞭辟入裡的分析,新穎獨到的見解和紛繁多樣的視覺沖擊,呈現給讀者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2.你的劇本遜斃了!
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劇本 寫作指導 書籍,作者融寫作課教程之學院派精神與劇本寫作之編劇實戰經驗於一爐,預設出與讀者進行對話的情境,列舉包括作者本人作品在內的大量劇本實例,將好萊塢劇本的寫作訣竅娓娓道來。從 故事 本身的構思、人物、場景、結構等元素的營造,到寫作過程中格式、設備、改寫習慣等要素的羅列,再到賣出劇本時電影業的慣例、習性、「內幕」等特點的大揭露……100 個常見問題,作者均給予解答,涵蓋編劇流程方方面面,形式內容,悉皆具備,旨在助各路編劇打造完美劇本,為菜鳥新手答疑解惑,為迷途老馬指點迷津。本書語言平實又犀利,其機智與反諷令人忍俊不禁,盡顯作者的生猛與老辣。
3.編劇的核心技巧
本書作者為資深編劇、美國多所學校編劇課程教師,他以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創作經驗,提出審視故事構想、理順銀幕故事脈絡的十要素,教讀者循序漸進,實現敘事上的合理與完整;他主張從編劇角度、以編劇的 思維方式 來思考,討論故事的類型,使創作者自劇本寫作之初就能夠對劇本方向有清晰的思考與把握;他探討故事的角色和動機,致力於保證劇本從故事的原始驅動力到文本呈現均保持合理、周詳又獨特。本書語言幽默,充滿智慧,是影視劇本寫作入門必讀之書。
4.電影鏡頭設計
本書圖文並茂地闡述了如何將拍攝前的構思以鏡頭為單位轉化為可見的影像,諸如故事板製作、鏡頭的時空要素、鏡頭調度的原則、畫面的構圖、轉場、敘事策略等。作者提出傳統的製作流程,同時更鼓勵合適的實驗性手段。此外,此外,本書也擷取了美國電影自默片以來,歷經有聲片及好萊塢片廠制度的黃金時代,直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獨立製片風潮期間所累積的創作經驗。
5.場面的調度:影像的運動
本書是一部涵蓋了各種戲劇性場景和不同攝影風格的場面調度「兵法大全」。《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插圖修訂第2版)中介紹的各種調度案例囊括了狹窄受限空間、開闊空間與人物眾多的聚會場景。這些案例不僅緊密圍繞人物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戲劇性要素,還具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慮了現場拍攝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從而幫助導演,尤其是初入門的新手們,更好地培養出一種在任何情況下判斷什麼是最佳方案的意識。
6.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
《分鏡頭腿本設計教程》通過清晰的概念敘述、翔實的實例分析、完善的知識 總結 ,傳授給讀者為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動畫、互動式媒體)製作電影分鏡頭腳本的技巧。還包括全球著名設計師的工作實例訪談和作者本人提供的工作經驗、實戰建議,使讀者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更好地把書中的設計理念理應用、發展、創新。
7.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電影藝術》第1版面世於1979年,此後歷經七次修訂,早已成為電影學領域公認的標尺性著作。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 方法 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這樣能幫助讀者在了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累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看做如同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等其他藝術一般,是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讀後感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譯自蘇聯六卷本《愛森斯坦文集》第三卷,共分四部分:「論作品的結構」、「激情」、」再論作品的結構」和」並非冷漠的大自然」。書中,作者對如何使影片達到藝術上的完整與統一做了全面的論述,在鏡頭有機組合、聲像和諧組合及合理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究;同時,還詳盡分析和全面探討了劃時代力作《戰艦波將金號》、《伊凡雷帝》等的創作過程和成功經驗。這是一部解讀大師的電影創作經驗及理論思維的經典著作愛森期坦行文有個特點,就是太長了。表現出的效果就是 文章 邏輯組織發散性強,為論證一件事,縱橫博引。他頭很大,精力充沛
電影學介紹
電影學是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一般認為電影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其范疇包括電影發展過程、電影審美特性、電影創作規律、電影作品分類及其社會作用與美學效應等。
電影學在國際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隨著電影藝術日益成熟而逐漸興起。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與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產生聯系,又與美學以及藝術學其他分支相互影響。50~60年代以來,隨著跨學科研究的日漸開拓,電影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相互結合更趨密切,出現了一些新的分科,如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詩學、電影心理學、電影社會學和電影符號學等。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相關文章:
★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 電腦必讀書本精選20篇
★ 大學生必讀書目精選10篇
★ 體育書目精選15篇短文
★ 初中生必讀課外閱讀書目5篇優秀
★ 80本中學生必讀的好書
★ 學習英語20本必讀的英文書籍有哪些(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③ 影視編導書籍有哪些
影視編導書籍有哪些
影視編導又稱影視編導專業,是一門與影視有關聯的學科。那麼學習影視編導專業需要參考哪些書籍呢?下面跟我一起看看吧!
入門
《西方音樂史》:前幾章介紹遠古音樂的可以直接跳過。從中世紀教堂音樂開始看就行了。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看著玩玩吧,對實際操作沒什麼卵用。
《藝術:讓人成為人》:大家都對這本書趨之若鶩,說改變了自己的藝術觀,我倒覺得很一般。
《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蔣勛的東西向來文字優美、內容詳實,同時可讀性還很強。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沒錯,我曾是蔣勛粉,現在是蔣勛黑粉兒。
《History of Film》:英文的,並沒有下面的兩本中文書寫得好,但可以通過此書了解一些專業詞彙。
《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編製得很精心,就是年代較久,語言風格和歷史評判有些“又紅又專”。
進階
《電影語言的語法》:此書常遭業內人士詬病,說太死板。但的確是學會走路的第一根拐杖。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老生長談,對專業學習電影的人來說用處不大,但對業余愛好者來說還是挺不錯的.。
《你的劇本遜斃了!》:這本書太棒了。我基本上每寫一個劇本就會照著這本書來檢查。它就是一個照妖鏡。
《紀錄片也要講故事》:對拍攝一個有趣的紀錄片來說很重要。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希德菲爾德系列:不管你對希德菲爾德或者羅伯特麥基有什麼偏見,他們的書你躲不掉,必須看。
《大師鏡頭——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技巧的確介紹了,但也沒覺得有多高級。
高階
《電影劇作觀念》:我的第一本劇作類書籍。當時覺得很有幫助,現在用它當照妖鏡,裡面有的都!別!寫!
《演員自我修養》:有些書它很煩,但你躲不過,必須看。
《法國電影新浪潮》:高中時讀過它,讀完可以裝逼,秒殺豆瓣影評。但對個人創作並沒有什麼卵用。不過焦雄屏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學者。建議讀她寫的所有書。
《故事》:麥基爺爺是電影劇作屆的安利聖手。別多想了,該看就看吧。
電影作者
《榮譽》:雖然蘇牧老師學術為人很狗,但他的作品還是值得背一背拿來裝逼的。
《電影作者》:書編得很爛,但作為電影史的補充作品還是值得背一背。
《庫布里克的電影》:對希區柯克無感的可以去看看庫布里克。畢竟希區柯克爛大街了,庫布里克還可以讓你在諸多豆瓣影評中脫穎而出。
《斯皮爾伯格》&《張藝謀的作業》&《賈想》:自戀式作品。但看完還是可以漲點知識。
《釣大魚》:適合沒上過大學但手頭有點兒小錢的製片人閱讀學習。
《皮克斯:關於童心、勇氣、創意和傳奇》
;④ 我要寫出牛叉的電影劇本!——五本書教你學做編劇
前言:
不得不承認,在這么多藝術門類中,電影是最容易激起人共鳴的一種,聲光影身形意同時對人的感官造成沖擊,且能夠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又因為可以大量復制,電影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不難想像,許多人都曾經做過編劇夢:妙筆生花,恣意揮灑,生出千軍萬馬,可上天下地,願悲就悲,想喜就喜。尤其是看了讓人氣不打一處來的爛片時,「我寫的都比這好!」更是生出了投身編劇行業、取那些弱智而代之的慾望,對不對?
本書單就是為嚮往編劇行業的朋友提供指導和支持的,書單排列分先後,當然這樣不免帶有個人觀點,歡迎編劇朋友一起討論。
友情提示哦,本書單寫給想從事編劇行業的人,作為實用性極強的書籍,如果您僅僅是「愛好者」(即使是資深的),閱讀本書單里的書可能會有枯燥感。
書籍:
1.《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編劇的聖經
作者: [美]悉德·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Screenplay:The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譯者: 鍾大豐 / 鮑玉珩
出版時間: 2012年7月
基本內容介紹:
悉德·菲爾德從好萊塢劇本佳作和他本人「閱本無數」的審稿經驗中,錘煉出劇本寫作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結構,如開端、中段、結尾,建置、對抗、結局,以及如何用情節點的「鉤子」掛住故事線,利用偶然事故、情節、大事件塑造人物,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書中還介紹了基本劇作格式、怎樣與他人合作寫劇本、怎樣改編等,借鑒了許多編劇大師的創作經驗。
這本書剛被引進版權時,是由中國電影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書單推薦的新版本,比起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版本,譯者未變,大部分內容未變,修訂了部分內容,增加了一批更具時代感的電影案例。
評論:
悉德·菲爾德是初學者們的導師,《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是他們最好的編劇聖經!
——《洛杉磯先驅觀察家報》
唯一一本值得你認真對待的編劇工具書。
——托尼·比爾,奧斯卡獲獎製片人、導演
這本書提供的基本技巧能夠讓新手們得以將自己的初步構思轉化為令人信服的劇本。
——《美國電影攝影師》
對編劇來說這本書提供了極好的建議。我總是告訴年輕編劇立刻去讀這本書,無論你擁抱它還是反對它,都肯定能幫助你把思路調整到正確的道路上。
——大衛·凱普,奧斯卡獲獎編劇,《蜘蛛俠》、《侏羅紀公園》編劇
點評:
對於茫然無措的初學者來說,最難的找一本既簡潔易懂又頗有品位的書,《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之直接、易學就如此書的書名,初學者拿了這本書,就能得其門而入了;但同時它又高屋建瓴、絕不膚淺。它凝聚了太多的電影劇本寫作精華,又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筆者身邊甚至有編劇朋友多年來一直奉這本書為圭臬,遇見新的問題就反復研讀,每讀一遍都能有新的收獲。
作者悉德·菲爾德(SydField)一直是二十世紀福克斯、迪斯尼、環球影業等電影公司的劇本審稿人和編劇顧問,是美國電影編劇協會首位進入編劇名人堂的成員(書單還有他的另外兩本著作)。這本《電影劇本寫作基礎》自1982年首版以來已被譯成二十四種語言,為全球超過四百所大學選作教材,具有極高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2.《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引領你寫好劇本的上帝之手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原作名:STORY
譯者: 周鐵東
出版時間:2001年8月
ISBN:978-7-1060-1706-4
基本內容介紹:
在本書中,作者以一百多部影片作為示例,向讀者傳授了銀幕劇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條,發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組成部分。
這本書從節拍、場景、場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等基本概念入手,不僅精闢地闡釋了標準的三幕戲劇結構的奧妙,而且還揭開了非典型結構(如兩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紗,指出了每一種類型的局限性,強調了主題、背景和氣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為一對相對概念的重要性。
評論:
羅伯特·麥基 是上師們的上師。
——《指環王》、《霍比特人》編劇兼導演彼得·傑克遜
值得反復讀,開始並不覺有什麼,後來在實踐中再回來總有種醍醐灌頂的體會。
——豆瓣讀者琰土土
了解西方編劇體系的一本好書,對現代編劇的基本解構能力是很好的幫助。
——豆瓣讀者FYCO
點評:
羅伯特·麥基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而這本書是麥基第一次以書的形式揭示其屢獲大獎的銀幕劇作方法。
這本書對電影中起作用的、應予以周密考慮的各因素,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把寫作從智力活動提升到情感活動的高度,將銀幕劇作的手藝轉變為一種藝術形式。
這本書共500多頁,夠好好研讀一陣子了。同時這本書的編劇也值得稱道。
3.《電影編劇創作指南》——專業編劇都是怎麼做的?
作者: [美] 悉 . 德· 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Workbook
譯者:魏楓
出版時間: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042-9
基本內容介紹: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融合了悉德·菲爾德二十五年來在世界各地開辦電影編劇講習班過程中所積累的教學經驗,以最簡單實用的切入方式幫助電影編劇領域的初學者迅速入門,掌握專業創作技巧,並以其嚴謹的創作理論為已經從業多年的編劇老手們釐清思路,提供建議,是一部可隨時翻閱的工具手冊。除了條理清晰的課程內容,本書每一個章節後還附有相應的練習,真正帶領讀者實踐編劇過程,逐步實現劇本寫作所需的各個環節,最終完成一部專業級別的劇本。
評論:
在美國電影劇本的研究方面,悉德·菲爾德是最傑出的分析大師。
——詹姆斯·L·布魯克斯,《盡善盡美》編劇、導演,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獲得者
悉德·菲爾德的書是可以作為工具隨時使用的。因為,編劇本身就是自我設計難題,布設險情雷區,而又要自我解決出路的人。主人公的障礙越難逾越,故事越引人入勝。然而,編劇們常常容易作繭自縛,陷入沼澤、障礙中找不到出路,被劇本的病症和苦惱糾纏得寢食難安。悉德·菲爾德如同臨床醫生,開出多種葯方,只要對症下葯都有解決的辦法。
——王興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
工作需要,必須啃。滿紙「你要不按我說的來,你就會是個渣」的姿態,不過還是挺有用的。
——支離疏豆瓣讀者
一本書能讓你某些地方豁然開朗,那麼這本書就物超所值了。學到的東西很多,雖然是按照好萊塢式的套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啊。
——豆瓣讀者癲癲
點評:
這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劇作課程指定教材,是關於成功的電影劇本的創作要領和實訓輔導。它可以當做一本編劇工作手冊來看,看好萊塢專業編劇的流程是怎樣的,對照自己的實踐,然後就會發現萬變不離其宗。有編劇吐槽說,在寫作劇本的道路上總是埋藏著地雷,那麼這本書就猶如掃雷器,可以引領我們順利走出劇作雷區。
4.《電影劇作問題攻略》——你寫的劇本為什麼那麼遜?
作者: [美] 悉 德· 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Problem Solver
譯者: 鍾大豐 / 鮑玉珩
出版時間: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209-6
基本內容介紹:
本書可看做是《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的續篇,它進一步揭示了劇作的奧秘和技巧,每年要通讀1000多個電影劇本的作者將在本書中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辨識並解決劇本寫作中的問題,提供專業寫作的秘密,致力於促進你電影劇本邁向成功。
本書還結合眾多著名的影片劇本的個例分析,從情節、人物及結構等角度,為電影劇作者提供了認識、鑒別和解決電影劇本寫作中種種疑難問題的方法,告誡大家「問題解決的藝術實際上就是識別鑒定的藝術!」
評論:
悉德書中揭示的劇本寫作知識對我的影響就像水對巧克力的溶解作用,並促使我創作了《情迷巧克力》。以前困惑的問題現在茅塞頓開,過去阻滯的地方如今游刃有餘。
——勞拉·埃斯基韋爾,《情迷巧克力》編劇
如果我在寫劇本……我會把悉德·菲爾德隨身攜帶,隨時參考。
——史蒂文·布奇柯,《紐約重案組》編劇、製片人、導演
夠體貼的問題指南,真的已經夠體貼了。
——豆瓣網友LIZARD
點評:
劇本這傢伙,看似容易搞定,真的動筆了,才發現問題層出不窮、煩不勝煩。腦海里的故事精彩紛呈,可是寫出來卻發現又爛又無聊,到底是為什麼?要解決寫劇本過程中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首先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它、鑒別它、確定它,最後再解決它。這本書,就可以帶大家去識別和確認在電影劇本寫作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5.《超越套路的劇作法》——靈感就在拐角處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Successfully Breaking the Rules
譯者:易智言等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ISBN:978-7-5100-3861-7
基本內容介紹:
本書為長期圈囿於各種狗血俗套、立志於找到全新創作方向的編劇提供了一次絕佳的冒險之旅。作者採取了欲破先立的講授方式,詳盡剖析了好萊塢傳統三幕劇式結構、類型、角色、基調和敘事手法,再以極具針對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層層打破古典主義的圍困,為我們推開電影劇本創作的另一扇大門。
評論:
這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編劇書,尤其是對那些反好萊塢、但不知為何反的「進步分子」;尤其是對那些擁好萊塢、但不知為何擁的「保守人士」。翻譯這本書應該是回台灣五年來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藍色大門》導演,台灣著名電影人易智言
從編劇著手,這本書言簡意賅地將劇本的結構、角色、戲劇情境、對白、類型部分做引介提示,並且鼓勵各種創意突破。其雖然偏重好萊塢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詳,提供最基本的編劇思維方向,是管窺編劇創作相當基本的入門書。
——華語世界重要電影人,金馬獎主席焦雄屏
實在且高飄的編劇書。拐不過彎兒的時候能給腳油兒~
——豆瓣讀者秋生
點評:
不破不立,對於編劇來說,這也許是本書最重要的意義了。有時候膩了、寫得沒有出路了,根據此書中的指點,也許只需要稍稍逆轉一下你頭腦中的套路,便可發現在劇本創作的重重迷宮中,隨時都能找到全新的視角。
這本書不建議一接觸編劇行業就讀,建議先讀了上述推薦之後,作為補充來看,為拓展思路之用。
結語:
如何寫好劇本?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是能看得更高、更遠、更全、更透。而對於對編劇完全不懂卻又想步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合適的引領者就更凸顯出其重要性。當然,理論的指導之下,「躬行」更是萬萬不可缺的。實踐之後再回過頭來比照這些書,相信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收獲。
⑤ 關於影視表演專業書籍
1、《影視演員表演技巧入門》
《影視演員表演技巧入門》是2009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淑琰、林通。本書是王淑琰同志積自己幾十年教學經驗,尤其是近年來多元化培養人表演人才,通過掌握塑造形象性格的基本功的經驗整理成冊的。
2、《影視表演學基礎》
《影視表演學基礎》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吸收了中外表演理論的最新潮流和現代影視表演的實踐方法,詮釋了具有廣院特色的表演學理論。
內容包括演員的培養,演員的綜合素質,解釋了表演微相學等;講述了影視演員應該怎樣觀察生活;對文學作品怎樣改編;鏡頭前怎樣進行表演;影視表演語言的運用,並對學生的小品作業進行了分析等。本書不僅有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3、《戲劇表演基礎》
《戲劇表演基礎》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梁伯龍,李月。
表演技巧課是戲劇院校攻讀表演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主課。多年來,我國的戲劇、電影表演藝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探索過程中,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學習、運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研究、總結我國表演藝術家們的創作實踐經驗。
借鑒我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教育的原則,在表演課教學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程序與教學方法。
4、《演員自我修養》
《演員自我修養》是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書主要闡述了演員在形體、發聲、性格、思維邏輯等方面所應具備的素養。
以戲劇學校師生課堂對話形式寫就的日記體《演員自我修養》是他最為知名的代表作,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精華,不僅是一部經無數表演工作者成功檢驗的關於演員職業、責任與使命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演員與社會相結合,提升與完善演員藝術修養、道德修養的人生巨著。
5、《影視表演語言技巧》
《影視表演語言技巧》是2006年9月由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伍振國。
本書從影視表演的角度出發,論述了演員如何進行基本功訓練,如何克服語言氣息、吐字上的毛病,進而掌握用語言塑造人物的一整套技巧。
該書自2000年第一次發行,受到業內關注,因其適用於大專院校及培訓班等各種層次的教學,具有伸縮性及實用性,也為廣大業余愛好者所喜愛,故銷售不凡。其最大特點是知識性與趣味性合一,理論性與可操作性兼容,語言風趣流暢。
此次修訂再版作了必要的增刪,定會給讀者奉獻更加實朋而精彩的內容。
⑥ 導演入門書籍推薦
1、《影視導演基礎》
《影視導演基礎》由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心語。這本書是涉及這一領域的基礎教材,它為業內和業外熱愛影視導演專業的人提供一些可資學習的知識與幫助。
2、《經典電影理論導論》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的經典著作,清晰透徹地挖掘了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作者是達德利·安德魯。
3、《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由2010年後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茨。
4、《導演的攝影課》
《導演的攝影課》由2014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傑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導演和攝影師的UCLA課程。
5、《青年電影手冊》
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關注新人的成長發展和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現主編為程青松。
6、《拍電影》
《拍電影》是電影大師費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書中追憶了自己的似水年華,講述了對電影的奇思妙想,以及電影與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羈絆。透過他直率幽默的話語和對藝術的個性化解讀,我們將在字里行間重新領略迷人的「費里尼風格」。
費里尼是電影史上公認最偉大的天才導演之一,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執導過《甜蜜的生活》《阿瑪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亞之夜》《浪盪兒》等20世紀最偉大電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金獎和各種電影節大獎。
7、《電影語言的語法》
本書是烏拉圭電影導演丹尼艾爾·阿里洪根據本人創作實踐經驗編寫的電影敘事技巧教程,其專業性、實用性、經典性為全球各影視院校所公認。全書涉及到電影製作中如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關鍵問題,對兩個以上演員對話場面的處理、攝影機位三角形原理的運用、內外反拍等均有詳細論述。
全書層次分明,清晰准確,並有近500幅插圖貫穿其中,便於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
8、《如何指導演員:導演的必修課》
好萊塢明星導師朱迪絲·韋斯頓在書中分享了自己三十餘年的授課經驗,深入解析了導演和演員在合作當中的心理狀態,幫助導演在紛繁的片場保持頭腦清醒,向演員提供精確、細致的指導。
本書自出版以來暢銷十餘年,已譯為德、日、西、韓等語言,被世界各大影視類高校和好萊塢電影公司列為指定讀物。其介紹的劇本分析方法、排練技巧,從選角到拍攝的一系列准則,不僅對於導演具有指導作用,對於演員及編劇而言也能打開視野、激發靈感。
9、《導演的誕生:我的第一部電影》
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極的當代導演訪談錄,集中關注僅憑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就躋身世界影壇的十位「新人」。他們成長背景、性格志趣、際遇發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賭上家當的林克萊特,勇闖大製片廠高層過關斬將的門德斯,拋棄會計金飯碗征戰寶萊塢的卡普爾,又有兩次拿下金棕櫚的庫斯圖里卡,處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號》的莫迪松,兩度在職業巔峰換跑道從此成為「電影節獎項收割機」的伊尼亞里圖。
在洛溫斯坦的引導下,諸位導演回溯初執導筒時遭遇的種種煎熬,從苦尋資金、演員、拍攝場地,與劇組成員並肩作戰,到最終殺青、死磕電影節,向讀者敞開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慘烈,有熱血,有鋒芒,個中滋味與他們的作品一樣精彩。
10、《以眼說話:影像視覺原理及應用》
本書介紹了空間、線條和形狀、影調、色彩、運動、節奏等基本視覺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元素駕馭視覺結構、表達人物情緒、展現故事主題, 進而創造出更具表現力的影像。
作者布魯斯布洛克有三十餘年的影視行業工作經驗和電影教學經驗,對影像的視覺結構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該書已被譯為5種文字,是電影專業的經典教程。
11、《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本書詳細介紹了編、導、攝、美、錄各部門職能、合作重點及運作原則,幫助導演規劃職業生涯,涵蓋了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必須了解的導演方法、拍攝技術、創作思維和判斷標准,在逐項分解之後揭示如何使劇組這樣一個分工明確的龐大拍攝團隊精誠合作,順利完成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
本書強調低成本數字製作技術,幫助創作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保證最好的創造力和專業性。作者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磨練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實際操作的有效評估和練習。這些都能夠幫助創作者去發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來,本書已經讓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使他們得以實現自己的藝術想像、製作出扎實的好電影。
12、《電影藝術(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第10版更與時俱進地對電影數字化製作、發行和放映進行全面介紹。
13、《大師鏡頭(第三卷)》
《大師鏡頭(第三卷)》是《大師鏡頭》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該系列深入淺出、圖例明晰的寫作特點,從攝影機運動、布景設計以及場景調度等方面為讀者梳理了100個經典案例,以達到讓電影脫穎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師鏡頭》系列前兩卷側重於故事情景設計,而《大師鏡頭(第三卷)》作為前兩卷的升級版,更多的是對片場工作的還原和提煉。每個章節基本上概括了拍攝過程中的某個重要環節,例如鏡頭的選擇、縱深的調度、布景設計、取景與構圖等。讀者既可以選擇通讀全書,也可以選擇將《大師鏡頭(第三卷)》本書帶在身邊,作為技術手冊隨時進行翻閱。
14、《世界電影史(第二版)》
本書是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廣泛採用的電影史教程。書籍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規范?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電影媒介的使用上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出現的?提綱挈領呈 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歷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本書作者克里斯汀·湯普森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的名譽教授。她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方面的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影方面的博士學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劉別謙的無聲長片。另一位作者大衛·波德維爾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雅克·勒杜電影研究教授。
15、《電影是什麼》
安德烈巴贊一向被人們尊為「電影的亞里士多德」,因為巴贊不僅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基礎,也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他的《電影是什麼?》一書向來被稱為「電影的聖經」,50餘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電影專業必備書籍和影評寫作的實用參考書。
16、《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本書是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作者在書中回顧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書中不僅匯集了電影大師的哲思與靈光,更講述了一位導演腳踏實地,從賒賬拍片到斬獲世界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勵志旅程。
17、《剪輯之道》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默奇剪輯《教父》《對話》《現代啟示錄》《英國病人》等重量級影片的創作心得。在這些對話中,默奇的剪輯觀念、電影觀念乃至整體的藝術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跟隨其創作軌跡,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時代的科波拉、
盧卡斯這群有才氣的鬍子拉碴的年輕人,如何從獨立製作起步,成立反好萊塢的西洋鏡公司,再創作出《現代啟示錄》這樣的里程碑作品。書中還談到了文學、音樂乃至易經、夢境等與創作息息相關的「題外話」。無論是電影製作者、影迷還是小說家等其他藝術工作者,或許都能從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8、《好萊塢類型電影》
這是一本類型研究領域的標桿之作,建立了其歷史與理論基礎。本書立足於形式美學、文化研究、產業分析、符號學方法,把電影創作視為工業體系與觀眾互動的動態過程,探討類型如何應對人類基本的文化沖突、表達社會共同理想,並隨著時代變化而演進。
作者將目光集中在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幫片、硬漢偵探片、神經喜劇、歌舞片、家庭情節劇六大重要類型,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層層剝開藝術家、資本、觀眾三股力量間復雜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眾認可、被創作者不斷重復或再造的深層機制。書中的經典論斷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驗證,對我們認識當今的類型創作與文化也深具啟發。
註:以上部分內容引自北京尚影藝來科技官方帳號「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⑦ 關於電影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一、《認識電影》
本書是一部涵蓋了各種戲劇性場景和不同攝影風格的場面調度「兵法大全」。《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插圖修訂第2版)中介紹的各種調度案例囊括了狹窄受限空間、開闊空間與人物眾多的聚會場景。
五、《分鏡頭腿本設計教程》
《分鏡頭腿本設計教程》通過清晰的概念敘述、翔實的實例分析、完善的知識總結,傳授給讀者為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動畫、互動式媒體)製作電影分鏡頭腳本的技巧。
⑧ 中學生電影製作適合看的書籍
1、 《故事》 羅伯特麥基
經典。我覺得每個想寫劇本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我前前後後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雖然同時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本書覺得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不管是寫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能開放思維,得到一些啟示。
2、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悉德菲爾德
名氣很大,但是看的時候卻很失望。覺得太教條了。《故事》是開放人的思維,而這本書我認為是束縛人的思維,把編劇變成了八股文。不過很多小影視公司老闆在討論故事的時候,都會用這本書的理論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鍾應該轉折第一個情節點,多少分鍾轉折第二個情節點。我認為如果想寫俗套故事,這本書的公式還是有用的。不過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這本書。這本書還有一本續集:《電影劇作者疑難解答指南》我也覺得沒什麼用。不過有一個導演朋友覺得還不錯,比這一本好多了。
3、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梯
這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是經典。當時新版還沒有出,是問朋友借的舊版,如獲珍寶。後來在北京到處找這本書,在海淀圖書城淘到,立馬買下。前前後後也是看了很多遍,但兩年之後,看到第五編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太幼稚了。從此再沒有看。舉個例子來說,裡面一些關於構圖的介紹,仰拍表示偉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可是後來慢慢不這么的認為了。這是一種俗套的表現形式。就好像表現一個人的痛苦,總喜歡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樣。符號象徵圖解沒有意義,故事和結構才是王道。簡單而言這本書入門很好,但是等成長起來,一定要把這本書完全忘掉。
4、《香港電影的秘密》 大衛波德威爾
經典。同樣也是先問朋友借的,覺得後來想辦法淘到的書。我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因為香港電影我愛上了電影。盡管後來我接觸到了好萊塢電影,歐洲電影,發現原來電影的天地是那麼的開闊,但那種香港電影的情結是怎麼也揮之不去的。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甚是熱血沸騰。大衛波德威爾對香港電影的分析實在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令人欽佩不已。
5、《好萊塢的敘事方法》 大衛波德威爾
因為《香港電影的秘密》,崇拜大衛波德威爾,於是買了這本書。可惜翻譯得不怎麼好,很影響閱讀。而且對於大衛波德威爾在這本書中的觀點也不是很贊同。覺得他有時候太專注於技術了。只要是拍出來的電影,他都拿來舉例子,可是問題是有些電影好,有些電影不怎麼好。那麼忽略內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壞,感覺不怎麼對。
6、《電影化敘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覺沒有什麼深度,不過是總結了一些電影中的表現手法罷了。可是這些手法,自己看電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嗎?
7、《電影的力量》 霍華德蘇伯
好像字典一樣,講了電影的很多觀點。有一些非常有見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無奇。不過入門,還是值得一看的。
8、《萊昂內往事》
萊昂內的訪談集。萊昂內是我非常喜歡的大師級導演,買回來兩天內看了兩遍,裡面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見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攝的八卦。我個人口味只愛看見解,不大愛看八卦,但還是很值得看。
9、《編劇大師班——眾編劇巔峰傑作訪談類》
好萊塢、歐洲一些當紅編劇的訪談。買的時候很興奮,買回來看發現八卦太多,見解太少。我覺得意義不大,不過我的一個朋友覺得還可以。
10、《電影音樂》 彼得拉森
買的時候有點沖動,買回來發現裡面有《西北偏北》等幾部電影的樂譜分析。因為不懂五線譜,沒看懂,搬家的時候,賣了。
11、《電影是什麼》 巴贊
巴贊的影評集,聽說很牛,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後來送給朋友了。
12、《施拉德論施拉德》
施拉德是《計程車司機》的編劇,因為喜歡《計程車司機》,買了這本書。不過因為裡面除了《計程車司機》,很多他導演的或編劇電影都沒有看過,於是沒看完。不過有裡面一句關於編劇的話非常有價值,現在還銘記著:每把椅子雖然形狀不同,但椅子還是椅子。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收獲。
13、《導演功課》 馬梅
課堂討論實錄,談編劇、導演。很多人覺得寫得不錯,看了三編,沒有再看,覺得對自己啟發不是很大。
14、《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
希區柯克和特呂弗談他的電話,還是關於拍攝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時候,覺得沒有太大的啟發。
15、《雕刻時光》 塔爾科夫斯基
塔爾科夫斯基談自己的電影和對電影的看法。一個導演朋友非常喜歡,膜拜的境界。所以買了來看,看了三遍。可是因為個人口味問題,感覺收獲不大。因為對塔爾科夫斯基來說,他認為電影可以完全沒有故事,而我卻認為電影要講故事。但這部書還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
我不怎麼懂攝影,很多技術上的地方都沒看懂。不過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17、《華人縱橫天下——李安》
李安的訪談,貌似內容和《十年一覺電影夢》差不多。講的是他拍電影的故事。有一些見解很有價值。值得看。
18、《導演電影:電影導演的藝術》
很多好萊塢導演關於電影的看法。經典。很有價值。
19、《電影書寫札記》 布列松
布列松談自己對電影的看法。第一次看這本小冊子,覺得沒什麼。第二次看的時候,發現實在是太經典了。雖然說我不怎麼愛看布列松的電影,太晦澀了。但是這本關於他談電影的書,卻是一看再看。
20、《電影的意義》 梅茨
和巴贊《電影是什麼》一起買的,不同的是《電影是什麼》,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這本《電影的意義》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給朋友了。
21、《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
每一個想拍電影的人,都應該看這本書。就算不愛電影,也要看這一本書。赫爾佐格的經歷太傳奇了。看完以後,你會渾身充滿了力量,發現:嗯!原來生活可以不那麼簡單的。非常經典的訪談,不管是電影還是人生。
22、《黑澤明自傳》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澤明從小到《羅生門》之前的自傳。對我而言,還是八卦太多了。不過還是能看。
23、《電影剪輯技巧》 米勒/萊茨
關於電影、新聞片、紀錄片等類型的剪輯技巧書籍。看了三遍,技術而言還是有用的。不過總感覺關於剪輯,還是得多看電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覺,而不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
24、《影視導演》 阿倫阿莫爾
和《認識電影》一樣,也是剛開始覺得很好。後來覺得沒太大用處。當然入門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電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導演談自己怎麼拍第一部電影的。對想拍電影的人來說,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樣拍電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電影》雜志選摘的幾章,覺得很有用。因為這本書太老,買不到,於是復印了全本。可惜復印完了才發現,精華部分都在《世界電影》雜志選章上。不過還是很值得看的。裡面講了很多創作的方法。
再補充一本《電影編劇新論》吧,雖然也顯教條,但對我當初很有幫助。當完全不懂怎麼編劇的時候,好萊塢的經典劇作法至少能給你清晰的方向。
不過書看多了,容易限於理論,束縛思想。當了解了基礎的故事概念和邏輯之後,就不必再看了
⑨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電影入門書籍
值得推薦的電影入門書籍有:《世界電影發展報告》、《中國電影史》、《認識電影》、《電影藝術》、《紀錄片也要講故事》、《電影美學概述》、《拍電影》、《電影的力量》、《世界動畫電影大師》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講故事的人》、《數字時代影視製作人完全手冊》、《場面調度》、《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鏡頭語法》、《大師鏡頭》、《天神下凡》、等等。
當然,也許這樣的頗具專業性的巨作,在一些剛入門的新手看來還略有些細碎,但是要相信如果你真的弄清楚裡面的原委,相信你會有極大的收獲的。所以,我才在這里強力推薦給大家,希望有興趣的童鞋一定好好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不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