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邵氏電影導演排名

邵氏電影導演排名

發布時間:2023-02-11 19:54:41

Ⅰ 邵氏電影當年為什麼那麼厲害只因下面四位大師級導演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對於港片影迷來說,曾經的邵氏電影經典跌出。邵氏電影能夠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占據重要地位,還要依靠旗下的四大導演,他們才是邵氏電影的中流砥柱。

1、李翰祥

李翰祥是幾位導演中最早加盟邵氏的,1956年加盟邵氏的時候,邵逸夫還不是當家掌門人,李翰祥當時力主拍攝古裝彩色黃梅調歌唱片《貂蟬》,算是開創了黃梅調電影,並且獲得了好的口碑和票房。後來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等片都是獲獎無數。

李翰祥除了開創黃梅調電影之外,最擅長的就是宮闈片、歷史片,代表作品是《傾國傾城》系列。

相信大家都看過張國榮和王祖賢的《倩女幽魂》,不過徐克和程小東翻拍的是李翰祥導演1960年的作品《倩女幽魂》。

中間有一段時間,李翰祥曾經出走邵氏,自組公司,成立國聯電影公司,只可惜因為各種因素沒有繼續支撐下去,最終又於1972年重回邵氏,拍攝《大軍閥》捧紅了冷麵笑匠許冠文。

八九十年代李翰祥和內地合作緊密,憑借《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讓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李翰祥被學者稱作港台影壇風雲第一人,他的電影在美學上面造詣非常高,而且也都取得了高票房,遺憾的是,這位大師與1996年辭世。

2、胡金銓

香港電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式武俠片就是胡金銓大師執導的《大醉俠》,開創了新式武俠時代。胡金銓於1958年加盟邵氏電影公司,剛開始從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做起,做過李翰祥的副導演,協助完成《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玉堂春》的拍攝。

1965年獨立執導拍攝《大醉俠》後,離開了邵氏,遠赴台灣省,加盟聯邦影業公司。當年胡金銓和張徹並稱武俠片的絕代雙驕,假設他一直背靠邵氏這顆大樹的話,勢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作品。

1967年胡金銓拍攝了《龍門客棧》,無論是服裝、場景、動作都非常考究,是一部難得的佳片。徐克翻拍的《新龍門客棧》就有許多胡大師的影子在裡面。

1970年又拍攝了《俠女》,並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第一次使得中國武俠片揚名海外,後來的李安也不過如此吧!胡金銓拍攝影片就兩個字認真,許多金主和電影公司不能忍受他延期,不能忍受他消耗資金大。連張徹曾經都說:胡金銓如果晚生幾十年,可以在大陸拍片,又或者有外國的資金支持,其成就應不止此。

後來又拍攝了《靈山劍影》《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天下第一》等片,最後一部影片是《畫皮之陰陽法王》,由王祖賢、鄭少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執導的《笑傲江湖》原本胡金銓也有份參與的,無奈後來兩人意見不合,最終沒有完成就退出了,不過我們看到片子對於服飾的考究以及站位布景,就可以看出出自胡金銓。

1997年的胡金銓因病去世,去世前准備數年的《華工血淚史》也沒有拍攝,不得不說成為了一大遺憾。

3、張徹

張徹出生一個軍閥家庭,和蔣經國關系也比較好,曾經軍階達到上校,中國台灣省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就是他執導的。張徹於1957年到香港,剛開始只是寫寫影評,編導一些影片,直到1962年才正式加盟邵氏。

真正使他揚名的還是1967年的《獨臂刀》,這是首部過百萬票房電影,遂江湖人稱張百萬。真正算起來的話,張徹才是暴力美學的始祖,後來的集大成者吳宇森就是學藝於他。張徹電影最注重男性陽剛之氣,壯男裸胸露肉,動作硬橋硬馬,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大招牌。

張徹手底下弟子眾多,前有王羽、羅烈,中有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李修賢,後又郭追、羅莽等人。再加上劉家良和唐佳兩大武術指導,猶如如虎添翼,將暴力美學推向巔峰。

張徹被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創造過太多經典,前有《獨臂刀》系列,後有《刺馬》《十三太保》《報仇》《馬永貞》《五虎將》等片,那個年代張徹的張家班就是一個活招牌,就是票房的保障。後來眾位弟子為了紀念他從藝40周年,組織拍攝了《義膽群英》。星爺也得以參與,並且在恩師李修賢的引薦下得以和張徹見面。

2002年的時候,張徹因病去世,膝下無子,眾弟子幫忙操辦葬禮,以姜大衛和李修賢最為孝順,最後由王羽、吳宇森、楚原、許冠文、馬逢圖、石琪、黃沾、蔡瀾為其扶靈,送他最後一程。

4、楚原

張徹號稱張百萬,楚原則號稱楚千萬。楚原出身電影世家,於1971年加盟邵氏,執導的《愛奴》是開啟了奇情武俠片,1973年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成為票房冠軍,打敗了當時風頭正盛的李小龍。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不過楚原最為人稱道的是古龍武俠片,當時圈內還廣為流傳一句話: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狄龍、爾冬升都是他電影中的常客,通常楚原執導的影片布景極其講究,經常是金碧輝煌,力求打造一個如詩如畫的藝術世界。

80年代後期邵氏電影江湖日下,重心轉移到電視上面,楚原則急流勇退,由大導演成為一名配角演員,如此心胸有幾人能夠做到呢?在片場的生活,他只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演好自己的戲份,後來更是加盟TVB,出演了許多劇集,諸如《西遊記》的如來佛祖、《尋秦記》第一集中古天樂的上司王sir、《陀槍師姐》中程峰的父親等等。

楚原雖然不再執導,他卻用另一種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熱愛。你可以說他是江郎才盡,你也可以說他是喜歡演戲,不管怎麼說,他都值得我們尊敬!

當年邵氏四大導演,如今只剩下楚原一人,目前老爺子身體也大不如從前,記憶力也不斷退化,祝願他永遠身體健康,同時也祝願另外三位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Ⅱ 邵氏電影都有那些

《愛奴》(1972)
浣花洗劍錄電影1976 導演:楚原邵氏
孔雀王朝電影1979 導演:楚原主演:姜大衛邵氏第25屆亞洲影展最佳動作片導演獎
絕代雙驕電影1979導演:楚原主演:傅聲、伍衛國邵氏
楚留香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貝蒂、苗可秀、岳華邵氏
楚留香之蝙蝠傳奇電影1978導演:楚原主演:狄龍、凌雲、井莉、劉永、余安安、爾東升邵氏
楚留香之天雷行空電影1982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邵氏
多情劍客無情劍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邵氏
魔劍俠情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李尋歡、井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楚湘雲飾林仙兒、傅聲飾荊無命邵氏
蕭十一郎電影1978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蕭十一郎、井莉飾沈壁君、李麗麗飾鳳四娘、劉永飾連城壁邵氏
流星·蝴蝶·劍電影1976導演:楚原主演:井莉、岳華、宗華邵氏1976年第22屆亞洲影展最優良美術設計雙獅獎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劉永。岳華。凌雲。井莉邵氏
陸小鳳之綉花大盜電影1978導演:楚原邵氏
三少爺的劍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爾冬升、陳萍、余安安、凌雲邵氏
血鸚鵡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華山,白彪。劉永。關鋒。楊菁菁邵氏
白玉老虎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谷峰、李麗麗、羅烈邵氏
圓月彎刀電影1979導演:楚原主演:爾冬升、井莉、汪明荃邵氏
英雄無淚電影1980導演:楚原主演:傅聲、爾冬升、白彪、趙雅芝邵氏

Ⅲ 邵氏四大導演之一:李翰祥,他擅長的不僅是風月片(上)

道長原計劃寫完邵氏艷星後寫個美國兇案系列,讓大家轉換一下口味,不過鄭浩,劉濤,一罐啤酒,夏天的風等朋友都留言說想看李翰祥和張徹這些邵氏導演的故事,那我們還是先開個邵氏四大導演系列吧!

李翰祥、張徹、胡金銓、楚原作為邵氏名氣最大的四位導演,他們的人生可能一本書都寫不完,要想寫進一二篇文章里更是困難,我們不如從李翰祥開始,說一說他們在影壇的一些趣事,也許會更有意思。

說起李翰祥,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風月片大師,其實,李翰祥一生拍片無數,歷史、戲曲、奇情、風月、歌唱、恐怖等什麼類型都有,風格多變,有著「片廠變色龍」之稱,不過,他最為出色的是黃梅調,清宮戲,風月片三種,各有各的妙處。

李翰祥生於1926年,遼寧錦州人,曾在北京學習西洋畫。於1948年赴港從事有關電影工作。他從演員開始,擔任過各種職務,如美工、編劇、副導演等。 1954年升任導演,首部獨立執導作品為1956年拍攝的《雪裡紅》。

《雪裡紅》受到邵氏賞識,經爾光促成,李翰祥離開了永華公司,加入了邵氏,進入邵氏的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主演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不但榮獲了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隨後還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

《貂蟬》票房的成功令老闆邵逸夫對李翰祥極有信心,隨後便支持李翰祥拍了《江山美人》,該片1959年公映,得到空前的賣座紀錄,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影片中的一大支。

1963年,李翰祥大膽地起用當時籍籍無名的凌波反串男主角,導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影片公映後轟動了整個東南亞,首次接觸黃梅調的台灣觀眾更是如痴如醉,據說有人看過一百三十幾遍,凌波也憑著此片紅了幾十年。

但拍完《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後,李翰祥卻對邵氏起了叛心。他想離開邵氏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的待遇不滿,在李翰祥的訪談錄里,他是這么說的:邵逸夫去把岳楓、陶秦都重金挖角過來。岳楓拍《紅娃傳》預算16萬,他導演費就三萬二萬的,我才八千港幣一個月呢!他們拍一部等於我拍三部。可是《江山美人》在吉隆坡又得了最佳影片在內的12面金鑼。算算,我替邵氏大概賺了3600萬元,等於我替它擦亮了招牌。

那個時候邵氏公司的招牌真的很亮,我可以說是為邵氏打亮了招牌,也擦亮了招牌。但是在那個時候,我還是第三流的導演。我受委屈到什麼程度呢?那時邵氏公司在清水灣片廠蓋了四個棚,我沒在棚里拍戲,沒我的份,因為他們一個人占兩個棚拍戲。

老實講沒有賺了錢不顧伙計的,我現在說的都是很坦白的,那個時候我一直要拍《紅樓夢》,那時我可能有點功高震主,連鄒文懷的話也不聽,邵逸夫也都聽我的。哪曉得,我到日本出外景時,他們就找了邱什麼我也不記得名字,拍了《紅樓夢》,找袁秋楓,找樂蒂、任潔合作。這件事我很不滿,這就是我離開邵氏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是我到日本拍《梁祝》特技場面的不愉快事件。鄒文懷領導我們去的,他和樂蒂、凌波住在一個五星級大酒店,把我跟助導金銓和任潔、李昆住在一個三級酒店,這也是我離開邵氏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他們找別人拍《紅樓夢》,這簡直就是給我顏色看—不是你一個人會拍黃梅調,別人也會拍。

還有一個原因,我在拍《梁祝》的時候沒說完,鄒文懷帶著日本製片賺了很多錢,現在我知道了,他帶著別人,然後打報告說李翰祥做化蝶,飛天場面時增加預算,這不對、那不對的。特技結果後來都拍得不好。邵逸夫看了很不滿意,不滿意他也不好講。我提議結尾重新拍,拍完了再配音,有天邵逸夫臉色鐵青,他喊「翰祥,這是錢哪!」他意思是,你花了那麼多錢,超出那麼多預算,當時我眼淚在眼眶轉:我給你邵氏公司賺了那麼多錢,打響了那麼大招牌,江山是我打下來的,你跟我說這種話,那時我心裡很不平衡。「

可以看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後的李翰祥對邵氏頗多怨言,但邵氏是老闆制而不是股份制公司,對員工實行的是工酬制度,雖然邵逸夫很想挽留李翰祥,但卻採取強硬的用合同威脅的方法。

「我想離開邵氏,邵逸夫並不是不知道,我跟他說我要離開了,邵逸夫說有合同啊,你一走我就告你,完全用這種方法對付我「,李翰祥說,」我就是吃軟不吃硬,你就是打官司,我也死也不幹。「

邵逸夫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於惱怒,想當初是邵氏給你機會,讓你出人投地,捧紅了你,如今你一羽翼豐滿,就想著遠走高飛,要是人人都這樣,那還得了?但面對邵逸夫的威脅,李翰祥卻下定決心,就算合同沒到期,就算毀約,就算打官司,我也要走。

邵逸夫看到來硬的不行,便讓鄒文懷去勸說李翰祥,他讓鄒文懷告訴李翰祥,不但會增加他的片酬,還會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但他沒想到鄒文懷雖然希望公司發展強大,但內心卻隱隱希望李翰祥離開,所以他去勸說李翰祥並不帶多少誠意。

既然沒有誠意,李翰祥自然是鐵定要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一定要走,就隨他去吧!「邵逸夫私下裡對鄒文懷說,他雖然拿合同來要挾李翰祥,但江沒真正打算過和李翰祥打官司,兩敗俱傷的事情他是不屑去做的,但是,聽說李翰祥要帶凌波走,邵逸夫是真著急了,他對鄒文懷下令,無論如何要留住凌波。

沒遇到李翰祥之前,凌波只是一個拍福建語電影的無名演員,是李翰祥一手捧紅了她, 對李翰祥,凌波是心存感激的,所以李翰祥一開口,凌波就答應跟他走。

鄒文懷對正當紅的凌波和對李翰祥不同,他真心不希望凌波離開,他很有辦法,沒有勸凌波留下,反而很貼心的對凌波說:「你年輕,那裡有前途就去那裡干,李導是個有本事的人,跟著他錯不了,我不留你。不過,你跟他要十萬塊錢,他給你,就簽合同,不給,就不簽,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對一家公司實力的考驗。你想,一家公司連十萬塊都拿不出,你在這家公司還有什麼前途,況且你現在已經是大明星了,身價遠遠不止這個數。」

凌波聽了鄒文懷的話,真的跑去找李翰祥要十萬塊錢,李翰祥事後回憶說,凌波這事最好玩了,邵逸夫這人厲害,他要凌波跟我要求:「我要十萬現款,有就跟你們簽合同。「邵逸夫明知我拿不出錢。凌波不能來,我也騎虎難下,不能不出來,所以就組織了國聯。

1963年,李翰祥在另一個電影大亨:電懋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脫離邵氏自組國聯電影公司。

今天先說到,明天再繼續說說李翰祥離開邵氏又返回邵氏的故事,還有他如何調教演員演技的趣事。

Ⅳ 邵氏公司拍過的所有電影大家知道嗎都是誰導演的

現在網上能找到七百部左右。導演嘛,有陶秦、岳楓、李翰祥、程剛、張徹、秦劍、楚原、劉家良、桂治洪、華山、孫仲、羅馬、呂奇等等。

Ⅳ 邵氏電影總共有哪些

1《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李翰祥),
2《十三太保》、
3《金瓶雙艷》、
4《三十年細說從頭》、
5《楚留香》、
6《獨臂刀》、
7《新獨臂刀》、
8《後門》、
9、《倩女幽魂》(李翰祥),
10《流星蝴蝶劍》、
11《天涯明月刀》、
12《拈花惹草》、
13《十八般武藝》、
14《神打》、
15《大醉俠》、
16《殘缺》、
17《五毒》
18《少林三十六房》、
19《香港奇案》、
20《七十二家房客》(楚原導演)、
21《刺馬》、
22《怪人怪事》、
23《少林五祖》、
24《唐朝豪放女》、
25《決戰前後》、
26《多情劍客無情劍》、
27《雙俠》、
28《騙財騙色》、
29《金燕子》、
30《邪》、
31《女集中營》、
32《傾國傾城》、
33《瀛台泣血》、
34《乾隆皇帝君臣鬥智》、
35《武松》、
36《江山美人》、
37《盤絲洞》、
38《藍與黑》系列、
39《奪魂鈴》、
40《馬永貞》、
41《拳擊》、
42《惡客》、
43《報仇》、
44《龍虎少爺》、
45《三闖少林》、
46《三少爺的劍》、
47《妲己》、
48《應召名冊》、
49《大軍閥》、
50《萬人斬》

Ⅵ 香港十大著名導演有哪些。。。

有杜琪峰、徐克、王家衛、許鞍華、吳宇森、陳可辛、爾冬升、王晶、周星馳、麥當雄。

1、杜琪峰

杜琪峰,1955年4月2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省普寧市,華語影視導演、編劇、監制,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正式開始其導演生涯。

主要作品有黑社會、毒戰、槍火、暗戰、PTU、奪命金、復仇、神探、大事件等。

主要作品有變臉、赤壁、發錢寒、碟中諜2、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風語者、追捕等。

Ⅶ 邵氏電影公司的四大導演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上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調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和胡金銓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楚原在70年代和古龍合作拍攝的奇詭刀劍武俠片延續著邵氏的輝煌。
李翰祥: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張徹: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港台第一導演、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楚原是第一武俠導演,在影壇掀起一股奇情武俠熱潮,有句俚語,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

Ⅷ 邵氏電影

1958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後30年間,邵氏電影漸漸長成華語影壇的一支奇葩,無論什麼時候,提起華語電影,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邵氏電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邵氏電影的黃金期,它在香港影壇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出其右。要緊的是,它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邵氏電影的影迷群遍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區。

[b]昔日輝煌{/b]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不過,上面說的還只是狹義中的邵氏電影,要說邵氏最早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製片廠拍片的時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製作,邵氏的光環開始層層隱去,當然,誰也不會否認,邵氏電影是影迷心底一塊永遠割捨不掉的珍藏,我們期待著它再回來,或者僅僅是老片的修復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風格在新時代的發展創新,總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編者按

李翰祥

黃梅派電影

在邵氏電影中,中國古裝片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則是拍攝古裝風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這一成功,讓邵氏的老闆堅定了對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勵下,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黃梅派都是邵氏電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當時邵氏的皇牌導演。黃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深受東南亞那些身在異鄉的華人喜愛。

張徹 胡金銓

新派武俠電影

與李翰祥的風格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所拍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百萬導演」的名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贏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個陪襯的作用,張徹則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剛烈的俠客,他們個性獨立,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事的標准,他們最看重的是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卻往往退居二線,成為影片主線的一個陪襯。

胡金銓與張徹同屬於一個時期的導演,同樣是新派武俠片的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不過,他和張徹還是有些不同,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不像張徹那樣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和真實,而且,胡金銓塑造的人物不像張徹的人物那麼強硬,性格大多比較含蓄。

超現實詭異武俠片

同樣是武俠影片,楚原的風格與胡金銓和張徹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銓和張徹更現實一些,楚原則屬於超現實主義,這和他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有關,他的《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風流倜儻、放盪不羈、他們浪跡天涯,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節,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特點了。

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邵氏文武女頭牌】
文:林黛
這個四屆亞洲影後,在30歲的年紀上自行結束了生命,留住了輝煌也帶給了影迷無限的唏噓感慨。她出生於1934年,廣西人,15歲的時候到香港定居,16歲開始進入演藝圈。她在邵氏期間拍攝的《貂禪》《千嬌百媚》《不了情》都為她帶來的影後的殊榮(她另外一次當影後是因為在電懋拍的《金蓮花》)。1964年,她為情自殺身亡,留下《藍與黑》和《寶蓮燈》兩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裝扮相特別嫵媚,是邵氏風月片盛行時期的頭牌女星。

武:鄭佩佩
與林黛不同的是,鄭佩佩是邵氏的武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電影,不算太多,但因為幾乎部部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讓人感覺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邵氏。她剛剛出道的時候,接拍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由此而以「俠女」之稱聞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國生活。當李安拍攝《卧虎藏龍》的時候,身手依舊了得的鄭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現在,她正在籌拍《大醉俠》的續集。她現在有3個女兒1個兒子,大女兒原麗淇目前正在娛樂圈發展,她希望在《大醉俠》的續集中,原麗淇和她的三女兒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們來自邵氏】
吳思遠
吳思遠當年是從邵氏南國編導組培訓出來的,在他的身上難免帶上邵氏的影子。
吳思遠素有「香港影壇教父」的稱號,他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場記、副導演這些崗位上都工作過。在離開邵氏之後,他並沒有忘記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後來創辦自己的思遠影片公司,繼續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現在,吳思遠除了自己做導演,還發揮自己的社會威望,為整個香港電影的工作大環境而奔走。

吳宇森
像吳思遠一樣,吳宇森也是從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畢業的,他是張徹的得意門生,張徹在臨死前非常希望能見吳宇森一面,只可惜吳宇森最終都沒能趕得上。
1946年,吳宇森出生於廣東省,4歲時遷往香港居住。他25歲起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開始拍片。不過,他在邵氏的時間並不長,後來陸續加入了嘉禾和新藝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吳宇森向好萊塢進軍之後,執導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風語者》,把東方的動作片風格帶到好萊塢。
重放異彩

邵氏電影於80年代停止製作影片,其電影城也轉到電視台下用作拍攝電視劇集之用,邵氏漸漸在華人的電影圈中隱去了昔日的鋒芒,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邵氏電影是華人影壇的一塊瑰寶。

1999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馬來西亞的Usaha Tegas Sdn Bhd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隨後在藉助邵氏資源豐富的片庫在香港設立了天映娛樂公司。天映娛樂成立3年來,一直致力於恢復邵氏電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資通過數碼技術修復了電影的舊底片;接著是把這些修復過的作品推向市場,讓人們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輝歲月;明年,邵氏與中國星合資近10億港元的將軍澳影城將會竣工,到了那個時候,邵氏會重新簽藝員投拍新片。

天映娛樂大打邵氏牌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天映娛樂分為四大部分:邵氏片庫、天映頻道、天映製作和天映娛樂音像。在這四大板塊中,有三大板塊和邵氏電影有著密切聯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庫這個部分。這個片庫的資源就來自1999年被馬來西亞財團收購的760套邵氏電影的版權。這些影片被收購之後,天映娛樂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恢復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庫為天映娛樂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持。天映娛樂的中國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些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公映過的,有些雖然公映過,但卻沒有電視台取得它們在電視網路上的播放權,對邵氏這些經典的作品,我們一定會很好地加以利用,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以35毫米膠片讓它們重現銀幕,其他的我們也會通過家庭影視產品、收費電視等平台推出,以饗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頻道和天映娛樂音像也和邵氏電影有著很深的淵源。天映頻道是一個收費電影頻道,現在,在這個頻道中播放的影片絕大部分都直接來源於邵氏片庫。天映娛樂音像現在主攻的方向同樣也是邵氏電影,汪之雄先生說:「我們將通過VCD、DVD和錄像帶的形式在市場上發行邵氏電影,我們現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計劃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預計到2007年,我們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發完了。」

經修復 影片煥然一新

經過歲月的洗禮,邵氏電影在底片上已經漸漸模糊,對天映娛樂來說,他們在成立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些褪色的底片。據說,天映娛樂用了最先進的數碼器材和技術來修復這些邵氏老片,具體的工作包括色彩調校、清除污跡、修補破損和刮痕等等。

那麼,經過修復的邵氏電影的效果怎麼樣呢,鄭佩佩對修復之後的影片效果的評價非常高,她說過去想看自己的電影,只能買到那些槍碟版的錄像帶,畫面極其模糊,有很多畫面還不完整,但現在好了,她在看到經過修復的《大醉俠》之後興奮地說:「修復過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樣,連衣服上的顏色都看得很真切,說真的,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修復過的版本,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當年穿得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了。」原來,邵氏那時拍的已經是彩色電影了,而不像我們想像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東南亞觀眾先有眼福

這樣一來,電影迷們就有兩個渠道可以欣賞到邵氏的經典影片,一個是收看天映頻道,一個是看音像製品。

天映頻道從今年3月開始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啟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國家的觀眾都能收看到這個頻道。據說,邵氏老牌演員鄭佩佩還會在這個頻道主持一個《邵氏大牌檔》的訪談節目,她的工作就是訪問一些曾經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導演、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她已經訪問過的人有凌波、金漢、蔡瀾等,因為鄭佩佩本人曾經是邵氏的紅人,所以她做起這樣的采訪會相對就比較容易,盡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點做這檔節目的難處,「因為過去了太長時間,有一些人已經不大願意再出來了露面了。」不過,鄭佩佩說她不會太勉強老同事,她也只是盡量去多訪問一些人物,節目本身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訪問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緣分了」,鄭佩佩說。

據汪之雄先生透露,他們已經向中國廣電總局申請天映頻道在內地落地,但結果還沒有出來,「截至9月份,今年內在內地落戶的頻道申請已經停止,我們已經遞交了申請,但我們現在正在等廣電總局的批復,還不知道結果怎麼樣。」

內地觀眾看碟解饞

雖然內地觀眾暫時還沒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邵氏電影,但是卻能通過音像製品來彌補這個缺憾。記者從廣州鴻翔音像製作有限公司處獲悉,天映娛樂已經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鴻翔公司負責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國內地獨家發行邵氏影片。

因為邵氏片庫的儲量極為豐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時推出,到底先出什麼,後出什麼,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選擇標准呢?對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內地地區的第一批音像製品已經在7月份投放市場,第二批的正在申請當中,基本上我們選片的標准就是每次選一些武打片再選一些言情片,邵氏的電影很多,有好有壞,我們會先發行好的影片。」

我們知道,邵氏電影出有很多傑出的導演,他們的影片都自成一個風格,而且在邵氏發展的不同時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幾個風格,比如說黃梅派、新武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娛樂會不會按照這些導演和派別進行歸類而推出音像製品呢,汪之雄回答:「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過150部之後,我們可能會考慮用這種方式。」

【檔案資料】羅烈邵氏電影大全!!!
電影名稱;首映時間;角色名字:

01:《萬花迎春》(1964,02,12)客串舞廳客人
02:《蝴蝶杯》(1965,03,10)石將軍
03:《江湖奇俠》(1965,10,01)杜庄
04:《鴛鴦劍俠》(1965,12,22)杜庄
05:《邊城三俠》(1966,11,09)燕子青
06:《琴俠恩仇》(1967,04,21)杜英
07:《神劍震江湖》(1967,05,09)鄭坤元
08:《儒俠》(1967,09,14)李宗義
09:《七俠五義》(1967,12,05)花蝴蝶花沖
10:《金燕子》(1968,04,04)韓濤
11:《大盜歌王》(1969,02,14)王國繼
12:《十二金錢鏢》(1969,03,13)喬茂
13:《毒龍潭》(1969,03,27)虞江
14:《飛刀手》(1969,06,18)楊青
15:《鐵手無情》(1969,07,01)鐵無情
16:《五虎屠龍》(1970,03,26)高俠
17:《江湖三女俠》(1970,08,05)朱天翔
18:《餓狼谷》(1970,10,06)游如龍
19:《龍虎鬥》(1970,11,27)北島
20:《鍾馗娘子》(1971,01,22)常春
21:《來如風》(1971,08,25)來如風(雷風)
22:《血灑天牢》(1971,09,24)樂何如
23:《火並》(1971,11,06)獨行無影滕奇影
24:《萬箭穿心》(1971,12,10)金梁
25:《俠士行》(1971,12,31)范義
26:《天下第一拳》(1972,04,28)趙志豪
27:《群英會》之《胭脂虎》(1972,05,11)龐勛
28:《十四女英豪》(1972,07,27)金國五太子
29:《壁虎》(1972,11,01)陳江
30:《亡命徒》(1972,12,06)廖飛龍
31:《牛鬼蛇神》之《秀才遇見兵》(1973,02,01)客串官兵
32:《毒女》(1973,05,11)灑吧老闆(王大哥)
33:《女集中營》(1973,12,21)崔國棟
34:《龍虎會風雲》(1973)范天虎
35:《香港式的偷情》之《吃不消》(1973)余安逸
36:《香港73》(1974,4,24)客串警察
37:《天網》(1974,11,28)龍威
38:《女捕快》(1975,06,07)焦炎
39:《降頭》(1975,10,02)梁家傑
40:《鏢旗飛揚》(1975)凌霄
41:《香港奇案》之《龍虎武師》(1976,01,16)陳中
42:《流星蝴蝶劍》(1976,03,20)韓堂
43:《飛龍斬》(1976,04,24)司馬駿
44:《天涯明月刀》(1976,07,10)燕南飛
45:《五毒天羅》(1976,10,28)蛇壇主柳笙
46:《洪熙官》(1977,02,16)白眉道長
47:《白玉老虎》(1977,05,07)唐缺
48:《三少爺的劍》(1977,07,07)韓堂
49:《明月刀雪夜殲仇》(1977,12,22)陸小佳
50:《清宮大刺殺》(1978,01,19)御前侍衛保英
51:《少林三十六房》(1978,02,02)天將軍天達
52:《血芙蓉》(1978,03,11)金罡風
53:《十字鎖喉手》(1978,06,10)凌豪
54:《倚天屠龍記》(1978,10,19)金毛獅王謝遜
55:《倚天屠龍記大結局》(1978,10,27)金毛獅王謝遜
56:《孔雀王朝》(1979,05,30)歡喜王
57:《少林英雄榜》(1979,07,11)白眉道長
58:《爛頭何》(1979,08,04)梁津成梁將軍
59:《瘋猴》(1979,10,05)段長遠
60:《洪文定三破白蓮教》(1980,01,01)白蓮教主
61:《情俠追風劍》(1980,07,01)冷血五祖之首冷如風
62:《請帖》(1980,10,17)妙手怪丐楊風
63:《魔劍俠情》(1981,01,31)胡瘋子胡不歸
64:《書劍恩仇錄》(1981,07,23)張昭仲
65:《千門八將》(1981,09,03)賭魔胡冠天
66:《目無王法》(1981)孫龍
67:《賊王之王》(1982,02,12)酒里飛刀時必中
68:《幽靈山莊》(1982,05,13)胡斐、軒轅四光
69:《浣花洗劍》(1982,06,17)神火宮主火魔神
70:《人皮燈籠》(1982,07,14)趙春方
71:《如來神掌》(1982,08,20)東島長鱺畢孤
72:《獵魔者》(1982,12,22)雷泰
73:《男與女》(1983,07,21)拳擊教練李強
74:《妖魂》(1983)苦大師
75:《楊過與小龍女》(1983,12,02)歐陽鋒
76:《城市之光》(1984,02,02)炒栗子的平哥
77:《布衣神相》(1984,03,22)鬼醫藍心足
78:《魔殿屠龍》(1984,06,19)金毛獅王謝遜
79:《錦衣衛》(1984,10,19)趙無忌
80:《鬼馬神偷》(1984)王立達
81:《弟子也瘋狂》(1985,01,05)大內侍衛赤煉甲
82:《天官賜福》(1985)納蘭秀吉

Ⅸ 盤點邵氏電影十大經典風月片

邵氏公司推出了超過千部的電影作品,這十大邵氏經典風月片也許你還沒看過。。。

十、《唐朝豪放女》

夏文汐實在是一個拿捏得當的好演員。一卧,一起,一顰,一笑,什麼落寞什麼放縱統統表現的淋漓盡致,眉宇間稍帶些倔強,很難讓人想像當時只是一個19歲的女子。

九、《愛奴》

講述了弱質少女金娥,被賣入妓院強迫接客,受盡欺凌,悲憤之餘,假意奉承,化名愛奴,跟鴇母春姨學習奇特武功,又投其所好與春發展一段同性戀,目的就是報仇,後來愛奴將曾競投她初夜的嫖客逐一殺死……。

該片集文藝、動作、復仇、悲劇於一體,結構完整、映象瑰麗、色彩奇詭、風格獨特,同時故事發展的也比較曲折離奇,人物性格塑造的豐滿鮮明。

八、《女人面面觀》

在人慾橫流的現實社會里,有很多人都在過著畸形的生活,因而釀成許多令人感喟唏噓的事情。該片所描述的,就是這些事情的真實反映,實足發人深省。影片以四個獨立故事貫串全片,內容以男歡女愛、爾虞我詐的情慾關系為主,但亦兼有道德批判,讓人深思男尊女卑的社會問題。

七、《長發姑娘》

此乃七十年代「唯美派」導演何藩的艷情代表作。李察偕美慧矜持的太太嘉麗到泰國度假,惟嘉麗雙眼因意外受傷,藉此他便可以太太眼不見而四處鬼混。甫抵酒店,李察遇到友人白蘭士。彼為花花公子一名,為獵艷專家,即以電話邀約李察外出鬼混一番。當夜,李察見白蘭士有一性感女郎安妮伴舞,好不艷羨,及至另一位妖艷多姿的長發姑娘丹娜映入他眼簾時,更為之意亂情迷……

六、《金瓶雙艷》

影片改編自《金瓶梅》,講述了西門慶和他的諸多情人之間所發生的故事。《金瓶雙艷》影片公映後,鄆哥(成龍飾演)每一出現,便特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碰到鄆哥耍奸使計或巧妙化解難題時,觀眾席上更是反響熱烈,笑聲不斷。成龍投入和精採的表演,令這個「配角」小人物頻頻出彩,鄆哥成了一個引人注目、逗人喜愛的角色。因而,演出了《金瓶雙艷》之後,成龍在影圈中漸漸為人所關注,開始嶄露頭角了。

五、《聲色犬馬》

《聲色犬馬》是風月大導李翰祥代表作之一,《聲色犬馬》包括「聲"、「色"和「犬馬"(賭)三段故事,由許冠文一人分飾三角,以麻將館中的三姑六婆說是非來貫串全篇。整部片子的結構略 顯鬆散,好在本片細節豐富,每段小故事都有聲有色,充滿趣味性,看起來不會有沉悶之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女主角白小曼,她本來是李翰祥發掘的新星,但影片還未及上映,她便自殺喪生,死時年僅十八歲,處女作亦變成最後遺作。

四、《風月奇譚》

《風月奇譚》是於1972年上映的風月/艷情電影,由李翰祥執導,由等主演。《風月奇譚》本片為李翰祥的經典風月艷情作品,全片由三段奇譚組成。 《捉姦記》:瓷器廠老闆捉姦不成,反被姦夫所害,官打四十大板。

三、《女集中營》

電影講述洪玉蘭與三位美籍女護士珍妮花、伊麗莎白和瑪麗及數十位女子,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軍關進女集中營,她們都慘遭日軍的蹂躪摧殘的故事整部電影拍得還是比較熱鬧,特別是後半段從監獄出逃之後,追殺、藏寶、奸細、動作、槍戰等等齊上陣,拍得個不亦樂乎。。

二、《應召名冊》

警方在一次掃盪行動中搜得「應召名冊」一本,於是懷疑非法集團強逼女明星賣淫。女明星劉惠本是妓女,偶然機會被星探發掘做明星,成名之後,一躍成為專向外國遊客賣淫的高級妓女。明姐是電影明星,每次拍戲途中都會忽然牙痛失蹤,其實,診所已被安排作賣淫的場所。年青女星白小曼也在應召名冊上,後來她不甘受壓逼,走上自殺之路。應召名冊上的賣淫女星,呼之欲出,圈內圈外,談論不休,視錢如命。

一、《毒女》

該影片主要介紹了純潔的工廠女工楚玲寄人籬下,不幸遭五惡徒侮辱,並染上致命性病越南玫瑰。因求助無門,楚玲索性投身酒吧陪客,試圖在燈紅酒綠之中找出曾向她施暴的色狼。酒吧老闆得悉楚玲遭遇後,答應教她功夫報仇,在此過程中,兩人產生情愫……

更多精彩有趣的十條,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拾條(ID:tentiaotv)

閱讀全文

與邵氏電影導演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薦一個看了想哭的愛情電影 瀏覽:261
神馬馬圈電影十大 瀏覽:399
大友梨奈陳蓓琪電影 瀏覽:926
關於愛心的電影推薦 瀏覽:955
2019韓國R級電影 瀏覽:655
印度電影較量票房 瀏覽:967
第三十屆電影節 瀏覽:921
美國科幻水銀人電影叫什麼 瀏覽:162
美國電影美食推薦 瀏覽:478
電影院工作好嗎 瀏覽:883
中國女孩主演的美國電影 瀏覽:901
北美最新好評電影推薦 瀏覽:504
戛納電影節摔倒2018 瀏覽:652
第一喋血電影 瀏覽:255
俄羅斯電影風暴之眼 瀏覽:394
hbo電影推薦 瀏覽:458
成龍電影周之夜是什麼節目 瀏覽:184
美國電影研究生排名 瀏覽:209
美國電影一切的一切演員表 瀏覽:980
美女國外被綁架他爸是黑幫老大電影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