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觀看10FL高亮版《阿麗塔:戰斗天使》
十年前,《阿凡達》可謂一票難求、萬人空巷,並由此帶來3D電影製作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十年後,改編自日本經典漫畫《銃夢》的《阿麗塔》則成為「中國首部以10FL亮度調光版上映的3D電影」。
秉持對全球前沿技術的率先引進和持續投入,以及與RealD公司、中影光峰等業內知名品牌的深入合作,全國共有13家盧米埃影城的14個影廳都將燃情獻映10FL高亮版《阿麗塔:戰斗天使》,帶領廣大影迷走進電影「視」界的新未來。
所謂福特朗伯(Foot Lambert),即亮度的測量單位,簡稱「FL」,而眾所周知,亮度是影響3D觀影體驗至關重要的因素。過去由於影院的放映亮度局限,在全球多數電影市場上映的3D電影都是以適應相應亮度低的影院放映條件3.5-4.5FL調光的母版製作的。
此次的10FL亮度調光版,則是在影片後期製作時,採用比較高的亮度進行調光,對於影片來說無論是畫面細節上,還是色彩豐富程度上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能更好地呈現創作者意圖,同時立體效果更加優越。值得一提的是,高亮調光版3D電影對放映環境有著嚴苛要求,並不是每個影院都可以放映。
本次10FL高亮版《阿麗塔:戰斗天使》也只在全國有限數量的影廳才能播放,13家盧米埃影城的14個影廳都能支持放映尤顯珍貴。
這些影城包括:盧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盧米埃北京龍湖長楹天街影城、盧米埃北京住總萬科影城、盧米埃上海紫荊影城、盧米埃深圳九方IMAX影城、盧米埃深圳匯港IMAX影城、盧米埃南京金鷹新街口影城、盧米埃南京金鷹仙林影城、盧米埃南京金鷹河西影城、盧米埃成都龍湖西宸天街影城、盧米埃揚州金鷹新城市中心影城、盧米埃廈門寶龍一城IMAX影城、盧米埃西安曲江創意谷IMAX影城。
可支持放映影廳主要集中在盧米埃的三大品牌影廳:LD廳、LD Plus廳和HG廳。其中,LD Plus廳是LD廳的全新升級影廳,不僅配備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RealD 3D放映設備、巴可(Barco)放映機、中影光峰ALPD®激光放映技術和重低音震動坐椅,還新增RealD「終極銀幕」(Ultimate Screen),帶來了更逼真、更舒適的觀影體驗。HG廳則在LD Plus廳基礎上新增中影光峰激光熒光放映機,將呈現獨特的高亮度激光觀影體驗。
自2008年創立以來,盧米埃影業始終都堅挺在影院技術革新的前沿,通過不斷引入世界先進的放映技術和設備,致力於為中國觀眾打造超乎想像的觀影體驗。此次10FL高亮版《阿麗塔》,將呈現更多細節、更好深度和更炫色彩,精彩觀影就在盧米埃影城!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也提供態度
㈡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時間
《我和我的祖國》是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1],(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
該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故事 ,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020年1月11日,首屆「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獲得2019年度榮譽推介電影 。2020年9月26日,該片獲得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製作發行
2019年3月20日,片方在中國電影導演中心舉辦啟動儀式,並宣布定檔2019年國慶檔上映 。2019年4月13日,總製片人黃建新攜導演管虎、文牧野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並在開幕式上進行了對影片的推介。2019年4月25日,片方發布一組與《時尚芭莎》合作的時尚大片與導演影像 。
2019年8月1日,該片片方發布「瞬間」版海報 。2019年8月8日,片方發布《白晝流星》單元預告,並發布故事海報及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2019年8月16日,片方發布《護航》單元預告,並發布故事海報及主演宋佳、佟麗婭、韓東君、雷佳音、張子楓的角色海報 。
2019年8月20日,片方公布《北京你好》單元預告、故事海報及主演葛優、王東、龔蓓苾的角色海報 。2019年8月22日,片方發布《回歸》單元預告,並發布故事海報及主演杜江、朱一龍、任達華、惠英紅、王洛勇、高亞麟的角色海報 。
2019年8月28日,片方發布《奪冠》單元預告,並發布故事海報及主演徐崢、吳京、劉濤、馬伊琍、韓昊霖、張建亞、樊雨潔的角色海報 。2019年9月2日,片方發布故事《相遇》單元預告,並發布故事海報及主演張譯、任素汐、周冬雨、張嘉譯、彭昱暢的角色海報 。2019年9月6日,片方發布提檔海報,正式提檔至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㈢ 西方「製片人中心制」的拍攝制度和我國的「導演中心制」優劣各是什麼
製片人中心制的優點是能夠最大化的實現影片的商業價值。缺點是沒有對藝術的進行深入追求。
製片人中心制的前提是得擁有一個好的製片人。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製片人,製片人中心制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如果沒有個好的製片人的話,只能把電影全權交給導演。但導演中心制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導演中心制反而可能會使影片的質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就中國來說,中國觀眾更願意相信導演,而不是相信製片人。就目前的電影業現狀來,中國電影還是需要使用導演中心制。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只能等年輕的製作人成長起來。
㈣ 中國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有哪些
1、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2、第二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3、第三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經典打造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中國電影的夾縫生存者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6、第六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異軍突起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准:一是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是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准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
㈤ 中國所有導演名單
中國的導演有:王晶、張藝謀、張紀中、爾冬升、馮小剛。
1、王晶:
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大興區,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電影《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