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羅生門》的導演是誰
黑澤明
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是8個兄弟的老末。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中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影響,黑澤明在1934年考取助理導演,進入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拜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
1943年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不但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
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不過對於原因兩人都是三緘其口。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不過黑澤明很快就再站了起來,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由法國電影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的《影子武士》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漿。
1985年,黑澤明完成了巨型古裝片《亂人》。晚年的黑澤明熱心於創作古裝片,藝術上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內涵。
評論:
黑澤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常常為了一個鏡頭的完美不惜消耗眾多的人力物力。斯皮爾伯格曾說:「 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這充分體現了一位大師對另一位超級大師尤衷的贊嘆。
黑澤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藝術家。他的電影總在描寫日本的武士階層:武士階層的歷史,武士的道德風尚,武士階層的社會作用及演變等,通過藝術去歌頌錚錚鐵漢。黑澤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說美國的西部片是美國文化的象徵,美國精神的象徵;那麼黑澤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日本精神的象徵:武士那種忠於自己的團體、盡職、勇敢、正直、富有獻身精神,紀律和克己,以及粗獷的斗爭,是武士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強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觀念與哲理。他有著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資,即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為日本最理念化的導演。他的創作方法十分特別,他喜歡由某一哲理觀念出發進行構思創作。他拍的許多影片都是自成一體的,甚至有時以一個字作為主題。他首先對生活、社會、人生有某一特定的觀念,然後去收集素材,構想人物和情節。這些情節和人物未必是真實的,相反是為了論證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誇張、強化的形象。電影只是他個人探索人生的試驗。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試管之中,給予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測定人的反應。
黑澤明是日本最歐、美化的導演。他曾把莎士比亞,陀斯妥也夫斯基,高爾基等人的作品改編成日本故事搬上銀幕。他也是最善於模仿美國電影的人,把現代化的電影手法與日本的民族傳統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滿激烈爭斗,又富有喜劇幽默和深含哲理的娛樂影片。在結構上完全是模仿美國西部片的模式。
相關鏈接:
# 醒時看《夢》——對黑澤明電影《夢》的敘述
印象中,老黑不是那種能拍"夢"的導演。他可以拍很嚴肅的史詩劇,但夢不在他的擅長之內。 可是,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夢的,甚至有過終生難忘的夢。
# 西出陽關無故人——悼電影大師黑澤明
尊敬和欽佩黑澤明從少年時期就開始了,那時無緣看到他的電影,只能讀一些他的劇本片斷。有機會在東京看到他的片子之後,覺得黑澤明像郁達夫和孫瑜等人一樣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和同情心,作品中滲透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 用黑澤明來作為我的盾牌
透過黑澤明的電影,我們都能體驗到日本的靈魂和日本人民的內在力量。但他自己的國民 ,大多還是譴責他拍電影是為了讓外國人去消費。
# 黑澤明——他就是電影
黑澤明去世已一年多了。這一年來影壇乏善可陳,更顯大師離去後的寂寞。
# 曖昧的日本與黑澤明
半個世紀以來,黑氏在國際影壇上頻頻亮相,推出一部部高成本大製作的巨片,被西方輕松地指認為"日本民族電影"的象徵。於是此翁屍骨未寒,娛樂傳媒一哄而起,"電影天皇"、"日本國寶"、"黃金大師"等等高帽橫飛。
# CINVO回顧黑澤明
《時代》周刊去年評選本世紀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其中電影導演除了卓別林和希區科克外,就是日本電影大師、《羅生門》的導演——黑澤明了。
# 軟弱與謊言----黑澤明的電影
羅生門,是一個殘破的樓房,這環境呈現出許多灰色基調的架構,冰冷且令人心麻。它可代表出黑色的邪惡勢力,也道出這是個亂世,是個悖逆的時代、天災人禍的環境,雖說這個地方看似寂靜,但卻隱藏許多不安的因子。
# 從入世英雄到隱世智者——黑澤明電影中的「完人」主題
每個藝術家這一生,都會透過他最擅長的藝術形式,環繞幾個對他而言是再重要不過的主題。這些主題,多半都是藝術家最關切的、最想告知世人的、或是藝術家自己最想解開的謎題。
# 和黑澤明一起踏虎尾
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幾乎成了一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 《羅生門》觀後
事故只是一個托詞,用對話作敘述的手法是黑澤明認定的形式,這是黑澤明對一個語言構成的世界的認識。
② 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大獎的影片是
日本第一部獲得世界電影大獎的影片是黑澤明導演《羅生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日本戰敗的影響,1951年的時候,西方人對於日本電影的了解相當於一片空白。永田雅一從海外考察回來,認為日本電影應該打入國際市場,所以《羅生門》被選送到了威尼斯——而黑澤明本人甚至不知道影片參賽一事,後來是在釣魚回家時,由妻子告知才曉得影片獲得了金獅獎。日本的新聞記者和大映公司聽到得獎消息陷入了狂喜狀態,不過永田雅一將《羅生門》的成就歸功於自己,在電視采訪上眉飛色舞,卻連提到黑澤明的名字都沒有,這讓備受冷落的黑澤明非常失望。連同之後在奧斯卡獲獎,《羅生門》一炮打響,永田雅一和大映又推出不少作品,日本電影成功地在國際上收獲好評,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盡管本土對《羅生門》評價不高,黑澤明卻成功地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③ 《羅生門》是黑澤明哪一年的作品
《羅生門》 黑澤明
大雨瓢潑,殘破不堪的城門搖搖欲墜,三個男人躲在下面避雨。這不就是基督教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嗎?但是《羅生門》與基督教神話毫無「瓜葛」。它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794—1184年),那座殘破的城門——羅生門,是當時日本的京城——京都的城門。《羅生門》是第一部引起國際關注的日本電影,它的第一個場景就帶有明顯的黑澤明特點——用一個畫面就把基督教和佛教的禪宗輕而易舉地聯系起來,這恐怕只有黑澤明能夠做到。通過電影語言將一種文化的神話介紹給另一種文化的受眾,同時展現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這是貫穿黑澤明導演生涯的理念,電影史上也由此多了幾部優秀的影片。
《羅生門》所講述的故事圍繞一起兇殺案展開,從在羅生門下避雨的三個男人的談論中我們知道:一個強盜為色所誘,攻擊一對夫婦,將丈夫綁起來,並當著他的面將他的妻子強奸了。不久人們發現了丈夫的屍體。誰是兇手?接下來三個當事者——強盜、妻子和死去的丈夫(通過女巫之口)以及目擊者樵夫分別講述了一遍事情的經過。同一件事,四個人卻有四種不同的說法。到底誰說的是真的?最後我們才知道這四個人都在說謊,為什麼?
●三船敏郎在《羅生門》里扮演強盜,他在黑澤明的多部影片里擔任主要角色。
●三船敏郎(飾強盜)、京真知子(飾妻子)和森雅之(飾丈夫)共同演繹發生在1000多年前的一段故事。
《羅生門》的故事發生在三個不同的時間:三個男人在羅生門下避雨是現在時,法庭審理是過去時Ⅰ,兇殺案的發生是過去時Ⅱ。黑澤明用自己特有的電影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時間。現在的故事發生在羅生門下,在這里「羅生門」就像一個戲劇舞台,演員們都在上面表演,像一台室內劇。法庭審理那場戲是以一個固定的鏡頭完成的,攝像機總是正對著說話的證人,這個角度是法官的視角,但是法官始終沒有出現,而且一聲未發,只聽見證人們在滔滔不絕地講述。在拍攝兇殺案時通過迅速移動攝像機使畫面充滿了緊張和刺激,既有對當事人主觀描述的再現,也有遠距離的客觀記錄。同時黑澤明還用不同的光影效果來表現不同的時間:羅生門上烏雲密布;法庭里一片雪亮;兇殺現場陽光普照。影片里時間不斷轉換,但是不用任何解釋,觀眾們馬上就能知道是現在還是過去。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森雅之(飾丈夫)在劇中——一樁案件,四種說法。
四個人的回憶先後展開,他們的分歧就在於對各自所做所為的敘述上。強盜說,他是為愛而戰,為了得到被他強暴的女子就與她的丈夫進行了決斗,經過公平而艱難的打鬥,最終他贏了。被強奸的女子說,被強盜強奸後她請求丈夫殺了她,而丈夫卻非常冷漠和鄙視地看著她,羞憤難當的她就用自己那把寶貴的短劍將丈夫刺死了。死去的丈夫則通過女巫之口表達了自己所受的傷害,他說妻子被強奸後竟然要跟強盜一起走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尊嚴,他就用妻子的短劍自殺了。樵夫說,他親眼看見了所發生的一切,事實是這樣的:強盜強暴了那個女人,剛開始他的確想擁有她,但當他發現女人的丈夫已經嫌棄她時,他也決定丟棄這個女人。女人羞憤之餘,說出了「誰是強者我跟誰!」,於是兩個男人開始決斗,其實在打鬥過程中兩個人都很害怕被殺死,最後強盜用自己的劍殺死了女人的丈夫。而夫妻兩人都提到的那把貴重的短劍樵夫說他根本就沒有看見。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京真知子(飾妻子)在《羅生門》這部經典的默片里,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四個人都在某一點上說了謊話,目的是否認犯罪或僅僅是為了美化自己,總之「每個人都在言說為自己有利的話。當事人說謊時,音樂就很強烈,彷彿在憤怒的說:他們在說謊!所以本片的音樂不是純粹的音樂,它完全獨立地講述了《羅生門》的故事。本片還用音畫錯位來製造緊張氣氛或者戳穿假話和不符合邏輯的說法。本片的演員,特別是三船敏郎(飾強盜)和京真知子(飾被強暴的女子)用豐富但不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現人物的感情和思想,所以《羅生門》雖然是無聲電影,但卻感情洋溢,震撼人心。黑澤明不愧是一個高明的導演,他將發生在11世紀的日本的故事、斯堪的那維亞默片電影的自然隱喻手法、電影史上各個時期攝影和剪輯方面的精妙所在、還有用作解說詞的音樂……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於是就有了《羅生門》這部享譽世界的經典之作。在日本,《羅生門》遭遇了公開的拒絕,而在國際上它卻收獲了贊譽和電影節的大獎。
《羅生門》反映了人性的一個弱點,那就是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甚至死去的人也要為自己辯解,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榮譽而不惜說謊。黑澤明1981年出版的自傳寫到1951年,也就是《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的那一年。黑澤明在自傳中說「作為一名導演,《羅生門》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電影的大門;作為一個自傳者,我卻不能莊重而緩慢地穿過這道門,去續寫我的人生……如果你想知道《羅生門》之後的黑澤明是個什麼樣子,那你最好去看他在《羅生門》之後拍的那些影片,了解裡面的人物角色。因為一個人雖然很難以百分之百的坦率直面自己,但是如果他以別人的面目出現,那麼他就很難避開事實。」
●森雅之和京真知子在影片中扮演夫妻——《羅生門》是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飾強盜)和森雅之(飾丈夫)試鏡時留下的照片。
內心深處的灌木叢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改編自該小說)直指人的內心深處,分析得非常透徹,就像用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對人心進行了解剖,它揭露了人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慾望和追求。我用精心設置的光與影的戲來解釋這種令人驚訝的慾望和追求。影片里的人們迷失在內心深處的灌木叢里,而且越走越遠,陷入了一片荒蕪。
黑澤明
《羅生門》黑澤明
劇情簡介
三個男人在羅生門下避雨,他們談論著一起剛剛發生的兇殺案。一個強盜襲擊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將丈夫綁在樹上,並當著他的面強奸了他的妻子,不久人們發現了丈夫的屍體。強盜被抓了起來。四個當事人——強盜、丈夫、妻子和目擊者樵夫,從各自的角度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但說法各異。事實的真相已不再重要,事實的主觀性成為關注的焦點。
導演
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初中畢業後學過繪畫,後從事與電影和文學有關的工作。26歲時他在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任助理導演,不久該公司被東寶公司接管。作為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的助手,他開始學習導演和編劇。1943年,黑澤明完成了處女作《姿三四郎》,獲得極大成功,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50年,黑澤明導演了《羅生門》,獲得當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這是日本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在拍完《活下去》(1952)和《七武士》(1953)後,黑則明成為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導演,他成功地將日本文化的神話展現給那些已經西化的觀眾。此外他還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亞的作品搬上銀幕,這些電影受到西方的特別關注。1957年,黑澤明導演了改編自《麥克白》的影片《蛛網宮堡》,這部傑作最終使日本演員三船敏郎成為一名國際巨星。後來兩人多次合作,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黑澤明關於武士的喜劇片《大鏢客》(1960)和《椿三十郎》(1962)也都由三船敏郎擔綱主演。1963年,黑澤明又與三船敏郎合作拍攝了《天國與地獄》,這是黑澤明惟一的一部警匪片。1975年,黑澤明導演了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拉》,先後獲得莫斯科影展金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0年,由法國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了《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晚年的黑澤明對藝術上的追求更加執著,作品的哲理性也更加深沉。1993年,黑澤明執導了自己的收山之作《裊裊夕陽情》,影片里的一位老教師每年都要與自己的學生聚會,每當有人問他是否已經准備好死了,他都說「madadayo(未休矣)」,這個詞既有「還沒有」也有「或許」的意思。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在東京逝世。
●導演黑澤明,他將東西方文化——禪宗與基督教、莎士比亞與日本古典文學,在電影里有機和諧地聯系起來。
影片資料
國家:日本
年代:1950
導演:黑澤明
編劇:黑澤明,橋本忍,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改編
攝影:黑澤和雄
剪輯:黑澤明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員:三船敏郎(飾強盜),京真知子(飾妻子),森雅之(飾丈夫),志村喬(飾樵夫),千秋實(飾和尚)
獲獎情況: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5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點評
《羅生門》是少數幾部真正不受時代限制的經典影片之一。
創意: ☆☆☆☆☆
創新: ☆☆☆☆
演員陣容: ☆☆☆☆☆
音樂: ☆☆☆☆☆
經典指數: ☆
④ 《羅生門》是誰的作品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羅生門》是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1915年11月發表於雜志《帝國文學》上。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間文學《今昔物語》中「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的部分情節,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
1950年黑澤明所拍攝,並贏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羅生門》,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及另外一部小說《竹藪中》改編,將其二劇情和主題融為一部電影。受到此部電影影響,「羅生門」成了眾人各說各話,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代名詞,但實際上這種現象是《竹藪中》的故事情節。
這些劇情橋段,開始廣泛用在電視劇及電影上,把矛盾逐步升華,讓劇情緊張,類似情況「法庭」、「警局」、「偵探」題材局多。
⑤ 《羅門生》是什麼
《羅生門》(日語: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Rashōmon)是由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執導,於1950年拍攝完成的電影。
⑥ 羅生門這個電影講的什麼意思呢
《羅生門》通過每個人物的獨白描寫,經過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轉述這些獨白的敘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陽光下,人的可悲與渺小,人的偉大與真誠。並通過講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靈魂,賦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內涵。
《羅生門》是由日本大榮電影有限公司與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於1950年聯合出品的懸疑影片。該影片由黑澤明執導,芥川龍之介,橋本忍聯合編劇,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喬等領銜主演。
該片是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影片以戰亂、天災、疾病連綿不斷的日本平安朝代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6)電影羅生門導演是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多襄丸
在京都臭名遠揚的盜賊。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為貪圖武士金澤武弘妻子真砂美色,殘忍殺害了武士。在糾察使署審判時,用各種借口和謊言掩蓋自己的行為,不但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深刻反省,還依舊我行我素的宣揚自己的武藝高超。
2、金澤武弘
旅行的武士,因為妻子的美貌吸引了強盜,被多襄丸巧言帶到深山裡,最後不小心遭了強盜的暗算,被強盜綁架,全身無法動彈,最後無奈自己眼睜睜看著多襄丸當著自己妻子的面殘忍殺害了自己。
3、真砂
金澤武弘武士的妻子,乍一看老實貞淑,但內心性情激烈。和丈夫在深山中行走,美艷姿色吸引了強盜多襄丸。在丈夫被綁架後命在旦夕時,不但見死不救依然不為所動,依舊為保自己性命對丈夫漠不關心。
4、樵夫
金澤遺體的第一發現者。貪圖小便宜,為人虛偽,拿走了插在死者身上的短刀,為了掩蓋自己的行為,卻到糾察使署報告自己發現屍體的事情,只因事後從案發現場偷走了那把嵌螺鈿、頗值些錢的匕首,心中有愧,所以開始不說出真相,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罪惡的行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生門
⑦ 《羅生門》是誰執導的
羅生門的執導是黑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