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導演需要哪些能力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B. 做一名合格的導演,需要哪些條件.
導演是:
1.藝術家 - 導演要具備一定水準的文學音樂美術等多方面修養, 要淵博,有表現欲,以獨特的藝術才華及智慧征服輔助他工作的人群。
2.技術家 - 導演須對電影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從編劇、美術(包含設計場景、道具)、攝影、照明、音響、剪接或編輯、化妝、發型、片名及字幕等設計都要熟悉。
導演乃劇組萬精油也。電影是集體創作,必須與工作人員的取得良好溝通, 精通業務才具備說服力。
3.交際花 - 導演必須會宣傳自己和自己的電影,在媒體的面前舉止得體,給人以好印象。導演應該是劇組最老奸巨滑的人物,上下老小都被他打點得服服帖貼。 他是精神分析專家,洞察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心理,誘導他們為工作奉獻熱情。
怎麼樣,路途遙遠而艱辛,你怕了嗎?
其實,並不是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導演",象蝗蟲一樣多,平均每部電影一個,每部電視劇兩三個。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間中去一下廁所放水。他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長得比較遺憾又極端虛榮,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再輕松不過。
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你的天分,你的毅力,你的運氣 -- 無論如何,我也會盡量幫你一把的!成為一個導演有多種途徑。
途徑一:考學
目前國內招收電影專業最具權威的是北京電影學院,雖然勝傳"北電" 學風日下, 盛產"貧嘴的主兒".但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以前,就要將就一下, 國產電影類型單一, 風格大同,除了跟國家政策有關以外, "北電"千年如一日的教學機制應該付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好來屋建議,在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去外面走走, 避免局限在"中國特色的學院派"陰影下。
途徑二: 曲線救國
學導演從相關技藝入手是個很好的入行途徑, 比如編劇、攝影、美術、 演員等部門(參見其他章節), 掌握其中的一種技能 ,「編而優則導, 演而優亦可導」 ,只要朝著導演的方向努力, 總有一天會脫穎而出。
C. 一部電影,導演的水平高低與否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電影中如何觀察出來
如果僅就一部電影的話,可以參考的點比較少,常見的有:
整個電影的節奏和剪輯水平,輕重緩急、平鋪高潮的設置是否得當或具有藝術感。
演員(尤其是配角和其他演員)的表演是否很好的融入劇情
整個電影的立意是否被很好的詮釋
如果要集中評價某部電影(設為電影A)的一個導演的話,最好是綜合幾部電影來說,其中包括這個導演的其他電影(如A1、A2等),也要包括A電影其它主創人員(主演、編劇、攝影)等的代表作,通過這種交叉對比,來分析這個導演在劇情把握、鏡頭藝術、塑造演員等各方面的水平。
舉個例子,比如說王家衛的電影時,他的電影敘事結構很另類,這是其他電影里都沒有的,所以這就是他的風格;而他的電影美術和服裝造型也都做的很好,但一般都把這個成果歸功於美術師張叔平,因為張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水準,可以認為和王家衛關系不是很大。
D. 著名導演謝晉的電影藝術風格,例證解析,欲求詳解,謝謝!如題 謝謝了
如果把二十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 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紀,電影是無可置疑的文化強者。文 謝晉化的層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實現方式,則是社會大眾的群體性投入。一部優秀的電影上演,常常成為一種全民的節日,謝晉和其他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就是這種節日的執掌者。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誰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誰都可以評說他們的得失,因此,這片茫茫大地,給了他們最真實的文化地位。歷來向社會公開的文化,最少虛假性。 與其他電影藝術家相比,謝晉的特殊性在於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說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謝晉從青年時代一出場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後一直有聲有色地保持著指揮若定的主角地位,從讓人眼睛一亮的《女籃五號》到讓人熱淚盈眶的《鴉片戰爭》,始終讓萬人矚目,這種情況不多見。即使在國際文化界,這種以五十年的時間一直拳打腳踢地站立在一個行業的第一線的例子也是罕見的。 在《少年游》、《黃花崗》、《雞鳴早看天》等劇中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時他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 中國導演謝晉1947年至1948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啞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由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幾億觀眾的承認和喜愛,海外影評家們贊譽謝晉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說:「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謝晉曾三次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還曾經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謝晉還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謝晉曾擔任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中國第四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目前,謝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8月8日成立上海謝晉一一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謝晉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 1995年任董事長。 1993年3月任上海謝晉一一恆通明星學校校長(2000年正式加盟上海師范大學,成立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並擔任院長)。1995年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1998年4月謝晉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6月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歷史拒絕瑣碎。在中國人好不容易過完一個世紀的時候,一切細微的光點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連貫的努力、不懈的追尋、密集的成功,才能被歷史認知。謝晉己被歷史認知了,因為他結結實實的擁有半個世紀。他給了人們一種信心: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中國文化也可能出現以生命歷程組接成的大手筆,下一個世紀的中國文化,正可由此開啟。學者認為,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謝晉電影的一大特色。 1948年,《啞妻》(副導演)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 1948年,《幾番風雨》、《二百五小傳》(副導演) 1957年,《女籃五號》,成名之作! 1961年,《紅色娘子軍》,關於《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內容,每個人都刻畫在心上,尤其是謝晉導演的這部電影作品,更是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該片以縝密獨特的導演構思、嫻熟冷靜的鏡頭技巧以及曲折的故事情節在新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此片獲得了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62年,《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舞台姐妹》講述了兩個結拜金蘭的越劇女演員經歷了殊途同歸的人生命運。導演謝晉聯手演員謝芳、李緯、上官雲珠與當紅越劇小生曹銀娣,將新舊社會越劇藝人悲苦與自新的舞台生活故事用曲調式的人情話語道出。 1974年,《海港》(與謝添合導)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搖籃》 1980年,《天雲山傳奇》,影片講述了剛從學校畢業的女學生宋薇和馮晴嵐參加了天雲山考察隊後發生的故事,著重刻畫羅群和圍繞他的幾個女性的不同性格,將人物的個性、情感變化與政治風雲、社會矛盾、歷史發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題。本片於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並且在1982年獲得了香港第一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1982年,《牧馬人》 。1982年,謝晉拍攝了影片《牧馬人》,影片講述了許靈均一個人的成長故事,故事裡充滿了坎坷曲折。《牧馬人》獲得了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剪輯獎;1983年第6屆《大眾電影》 電影《牧馬人》(1982) 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配角獎。影片在上世紀80年代曾紅極一時,在片中出任男、女主角的朱時茂、叢珊也因此脫穎而出。 1983年,《秋瑾》,影片講述了清末,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後,秋瑾隨丈夫王子芳進京上任。她沿途目睹受八國聯軍踐踏的凄涼景象,心情極為沉重。王子芳混跡於清王府內,與一班宦家子弟觥籌交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秋瑾不堪忍受,展讀陳天華的《警世鍾》,賦詩抒懷,遭到王子芳的責罵。秋瑾決心步章太炎、鄒容、陳天華等志士的後塵,忍痛拋下一子一女,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秋瑾與徐錫麟、陳天華結為同志,誓為革命拋灑熱血。日本政府宣布「取締不法留學生規則」後,中國留學生提出強烈抗議,但留學生中也有人主張妥協。陳天華為此憂憤填膺,蹈海殉國。秋瑾為實現陳天華未竟的事業,決定回國。臨行前,她拜會了孫中山。孫中山委託她回國後挑起浙江主盟人重任。秋瑾回國後,創辦《中國女報》,並接替徐錫麟出任大通學堂督辦。徐錫麟為打開安徽的局面,前去安慶。秋瑾機智地聘請知府貴福擔任學堂的名譽董事,暗中購置武器,組織武裝,同光復會骨幹王金發等人聯絡各地會黨,准備配合徐錫麟在浙皖兩省同時舉行起義。此時,徐錫麟在安慶刺殺了巡撫恩銘,不幸壯烈犧牲。浙江官府接到密電,立即下令捉拿同黨秋瑾。秋瑾面對危局,拒絕撤離,決心一死以醒國人。被捕後,貴福百般逼供, 拍攝《高山下的花環》(1984) 秋瑾威武不屈 ,揮筆在供詞上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神色自若地在軒亭口就義。 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獲得了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1987年)故事片獎、導演獎。如此眾多獎項的肯定,依然延續著謝晉的奇跡。 1986年,《芙蓉鎮》。《芙蓉鎮》讓姜文、劉曉慶大紅特紅,並且獲得無數獎項。包括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或許,沒有一部影片比謝晉導演的《芙蓉鎮》更加能夠稱得上是獲獎大戶。 1989年,《最後的貴族》 謝晉 1991年,《清涼寺的鍾聲》 1992年,電視劇《陶行知》,尚未公開放映的 1993年,《老人與狗》 ,1993年,謝晉拍攝了影片《老人與狗》。影片詳細敘述了一個僅因為出身富農就受到迫害的女性,因為家境貧寒而出去乞討,結果與一位貧窮老人相遇的故事。影片細膩地描寫了她和初次體會到與女人共同生活樂趣的老人之間心靈的相通。女主角由斯琴高娃扮演,男主角的扮演者是謝添。 1994年,電視劇《三言二拍》總導演。 1994年,電視劇《大上海屋檐下》任總監制、總策劃。此劇被禁,後修改後解禁。 1996年,《女兒谷》 1997年,《鴉片戰爭》,關於影片《鴉片戰爭》,根本不需要用更多的語言來解釋,這部歷史巨片從開拍起就受到全國的關注。影片推出以後深受海內外觀眾的歡迎,又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此外,《鴉片戰爭》也是國產片中在東南亞發行成績最好的影片。《鴉片戰爭》獲得了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2000年,《女足九號》,《女足九號》是謝晉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他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已經是77歲的高齡。《女足九號》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年輕力強的足球教練高波從日本回國重組女足,並帶領女足重振中國女足事業的故事。影片著重刻畫了高波重組女足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坎坷,並且帶領隊員們頑強克服困難,最後獲得世界盃亞軍。
求採納
E.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以下就是我為大家介紹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歡迎大家閱讀!
導演與影視藝術
十九世紀末法國魯米埃爾兄弟創造了電影藝術,電影的出現使導演的創作以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文學劇本的構思,對導演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提案提議選擇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
除此之外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片子的教頭,導演的意義就是組織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影片指導員,相當於大隊中的大隊輔導員和軍隊中的指導員。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一部好的影片離不開一個好導演,一個好導演一定也是個敬業的導演。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的視聽藝術。包括劇本選材,角色設定,布景道具,演員表演,拍攝剪輯,到最終的後期製作宣傳播出;這些每個環節都需要導演精細入微的把控和參與。可以說一部影片製作完成,作為總設計師的導演無疑是工作最復雜,涉及環節最多,同時也是最勞心勞力的那一個。在以上過程中導演的藝術素養,眼界學識,經驗技巧乃至性格和生活習慣,都可能以微不可查的方式融入到最終的成片中,這些細節則會影響該部影片的藝術水準和影片質量。
一個好導演不論是對單個影視作品的製作發行,還是對整個影視藝術的發展進步,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那麼導演應該具備什麼?
首先是要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如果沒有讀過相當數量的中外世界名著和人文歷史,對人生社會有深刻的理解,絕對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導演。
哲學是人們理性認識世界的基礎,作為導演必須有理性認識世界,人類社會的能力,能從劇本文學中分析深掘出更多的理性內涵來,作為自己導演的最高任務。
在情感上導演必須感情豐富,這里有一部分天賦因素,能理解和抓住生活中情感的各種要素,使自己的作品有振憾人心的感情力度。
必須掌握導演學基礎,導演學引論的知識,知道戲劇組成矛盾的結構分配。
要完全了解世界三大戲劇體系斯氏,布氏,梅蘭芳體系的特徵與異同,以及現代戲劇的諸多流派特點,否則你就沒法從借鑒中尋找到最有藝術特色的戲劇樣式來。
音樂,美術,表演三大學科若是欠懂,怎麼樣來和音樂設計,舞台美術設計,乃至燈光服裝化妝對話,並且指導他們完成全劇統一的藝術形式。導演不懂表演,怎樣來指導演員排戲?真正當一個好導演不容易啊!很多人羨慕導演這一工作,很多人想當導演,很多人也稱自己是導演,所以我誠心地希望從上述六大知識領域勤奮!不要只學導演的脾氣!
概括而言
導演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與製片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
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指導現場拍攝工作;
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拍攝現場的燈光、 劇務、 演員、 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商,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想像力、藝術感悟什麼的是得有,但要真沒有,只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還是能把他們都調動出來。所以關鍵還是如何駕馭團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情商第一,藝術感覺第二。藝術感覺包括專業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畫面感。因為電影還是以畫面為主來講故事的。畫面感不是說特別強調或者善於製造視覺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畫面,並且知道怎樣用畫面去表現這個文字或是想法。
F. 張藝謀導演的藝術風格分析
張藝謀的電影集民族文化、社會思考、文化尋根和電影創新於一體。他執著挖掘電影語言的潛力、追求構圖的力度、意想的豐富和色彩的飽滿,通過反常規的銀幕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達到獨特的藝術境界。
早期張藝謀以執導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電影著稱,藝術特點是細節的逼真和主題浪漫的互相映照,善於電影色彩學和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細膩動人的事物。
張藝謀作品的突出特點是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同時也飽含對女性反抗精神的謳歌和贊頌,他在強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背後堅持了生活的真實和敘事的抒情。
人物評價
在電影人才的提攜上,張藝謀捧紅的「謀女郎」也是媒體和公眾聚焦的對象,鞏俐和章子怡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電影外,張藝謀「副業」很多。他執導過歌劇、芭蕾舞劇和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成為當地的旅遊文化。
拍過北京申奧和上海申博的官方宣傳片以及北京奧運會會徽和火炬的宣傳片。另外,還拍攝過廣告,出版過圖書,設計國慶60周年紀念郵票,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等等。
G. 張藝謀是什麼水平的導演
張藝謀是引領中國電影(發展)的電影工作者,他贏得了國際的贊譽。波士頓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商業電影上取得的成功和他的電影強烈的視覺與扣人心弦的對於人性的深刻的闡述。張藝謀自己生活的價值所在是他對電影的處理手法。
然而, 在他許多有名的作品中,看起來視覺場面最壯麗的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與閉幕式。這是張藝謀迄今為止最復雜的一個作品。這場開幕式對大量的國際觀眾表露了他的藝術造詣。也得到了熱情洋溢的贊揚與批評。張藝謀最近的工作是移交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閉幕式的一部分。(北京8分鍾)他將執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