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近幾年哪些電影構圖經典

近幾年哪些電影構圖經典

發布時間:2025-07-20 15:55:45

㈠ 5部幫助提升攝影審美的絕美電影大作

本文收集了5部在畫面,構圖,色彩搭配特別出彩的電影,認真刷一遍會對培養審美和攝影美感非常有益。

以前看電影更多差或的是關注劇情,去年一年迷上攝影後,逐漸的對一張圖片的構圖,色彩,主題更加敏感。後來就有意去尋找那些畫面出彩的電影學習構圖,調色。個人比較喜歡偏復古一點的風格,尤其鍾情法式style,如果你也好這一口,那應該會喜歡的。

這部電影展示了濃濃的法式風情,最喜歡它復古的色調,濃烈卻不艷俗,整部電影都是溫情的暖色調。其中艾美麗的穿搭也很值得一看,慵懶小女人的味道,波點元素的V領上衣,還有各色裹胸裙。

劇情簡介

在希臘一個小島上,男孩揚尼斯失去了母親與父親(庫斯圖里卡飾演)關系疏遠。偶讓間他救下了一隻受傷的鵜鶘,並為虛彎伍它取名「尼可斯特拉托斯」。和這只體型巨大的白色鳥兒在一起,揚尼斯成了小鎮上的明星。

劇情很暖,故事發生在一個海邊小鎮,畫面精美養眼。走的也是復古色調,與艾美麗不同的是色調為冷色系。

這部電影無論風景還是故事都有治癒人心的力量,展示了阿爾卑斯山區的絕美風光,取景地貌似就在瑞士境內,看完以後簡直又新增了一個旅行目的地。畫面光線極佳,給人一種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溫暖和寧靜感。

鄉村生活的典範,可以說是普羅旺斯地區的代表作了鬧派。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部電影里的演員各個顏值爆棚。整個電影色調為鄉村暖陽色,哈哈這個色調是我自創的,但是很貼切有木有。記錄日常生活的家庭照時可以參考下本片。

此片證明了電影不一定要靠劇情才撐的起來。生活在城市久了,很多人都會有個田園夢。導演透過鏡頭將我們不易察覺的那份平凡之美放大,搬到了我們面前,撩撥起對生活的熱愛。全片食物,以及人的構圖都特別美。話說看完這個我也去做了李子果醬和麵包呢,參見最後一張圖。

㈡ 從《我不是潘金蓮》到《路西法》看電影中圓形構圖妙用

《我不是潘金蓮》為什麼要拍成圓形畫幅?馮小剛已經被一撥撥媒體問過同一個問題。他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曾溫和表示觀眾怎麼理解「都行」,也爆過粗口說「我TM就想拍成圓的」,也曾巧妙繞過話題:「你不說是圓的我都忘了。」

其實,把影片拍成圓形的道理很簡單,《潘金蓮》的故事有小說原著, 電影《潘金蓮》要自成一格,當然要忠於原著的同時還得高於原著,使電影這種藝術手段可以最大化地表現人物與故事之間的真實與荒誕。

一、想與張藝謀《秋菊打官司》區別開

張藝謀導演拍過《秋菊打官司》,而表面上看題材兩者有一點像。一個非常寫實的、准確反映了中國社會現狀的一部電影,但是整部電影又讓你覺得很荒誕,紀錄的方案在形式上,現在很流行的就是把攝影機扛在肩上,跟著演員隨便跑。

而馮小剛看了加拿大導演多蘭拍攝的電影《媽咪》使用了1:1的正方形畫幅,表達青少年壓抑的生活空間,而當劇情發展到全片最歡快的階段時,男主角在飛行的單車上沖著銀幕用自己的雙手將畫幅緩緩「打開」,這一巧妙的設計轟動了戛納電影節。他也因此受到啟發。

最終,馮小剛選擇了圓形畫幅,或許正是希望提醒被寬銀幕寵溺壞了的觀眾,現實主義的故事不是童話、不是寓言,是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真實,那個圓就是要明確觀眾在這個電影中扮演的中立角色——觀眾既是上帝視角(知道所有),又是路人視角(目擊所有),既不在此中,又身在此中。

畫幅變小了,內容變少了,觀眾會不自覺地更專注和聚焦於方寸里發生的故事。同時讓影片多了一份精緻感。

二、圓形畫幅從視覺上來看更加中國

畫面中的構圖往往可以將畫面中的韻律、節奏、聚散、疏密、幅度等方面對物象的形態進行描述。

圓形構圖通常指畫面中的主體呈圓形。而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和收縮的審美,產生強烈的向心力。因此,在國畫中圓形構圖經常出現。如果說單講在繪畫中的應用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早在商代就出現的團扇,則將圓形構圖實實在在的應用到了生活中。

中國古代那些文人畫是圓的,圓形畫幅很有中國味道,會使李雪蓮的故事從視覺上更中國。為了讓圓形構圖中的內容更豐滿,更具有中國韻味,劇組選擇在南方古鎮進行拍攝,使影片,加上後期的調色處理,讓古典的繪畫意味更加濃厚。

在結構上,宋朝的潘金蓮和現代的李雪蓮通過畫面感相互疊交在一起也頗有趣味。

馮小剛認為,「中國會用方圓兩個字來形容規矩規則,所以我覺得用方圓的轉換來表現這個故事特別好。中國過去幾千年來是一個人情社會,這個圓就是要把所有的事做得很圓滑,不像法律是帶有很強的約束性和規則、是硬線條的。李雪蓮的故事就是中國社會從人情社會向法治社會的過渡期出現的故事。 」

農村與城市(圓形與方形)構圖在實質上是對不同地點的印象。

隨著李雪蓮去了北京,畫幅變成了正方形,以此表現權力中心地的「規矩」。

探討了,中國風的圓形構圖後,再來說說這部影片卻是在2014年10月份上映。比《我不是潘金蓮》要早,但是風味上又有很大的不同,這是 第一部採用圓形構圖的劇情片 。

一、故事內容與展現方式緊密結合

這是導演Gust Van den Berghe的"宗教題材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為了深入未知領域,影片採用的了圓形鏡頭的新技術,這種鏡頭是專門針對這部電影與布魯塞爾大學聯合開發的。

用物理方法打磨鏡頭,生成一種360°反射/折射的光學錐形反射鏡頭來表現,美其名曰「圓形(Tondoscope)」,像一個虹膜圖像,完全將導演心中對於封閉式天堂的概念轉化成影像。

二、西方美學傳承與表達

說起這個封閉式天堂的概念,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教堂天頂畫,圓形的構圖更顯恢宏的景象和多維度透視空間。且形式更適用於教堂本身的核心價值,同時讓教堂比較嚴肅的背景下多了一些浪漫色彩。

而後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圓形浮雕(tondo,——室內裝飾畫的常見樣式)。畫家們在繪畫時使用的工具是這種鏡頭的主要靈感來源。

依照導演的說法是他想像上帝造物之前的樣子,於是只用一個圓來展現。這種方式具有哲學思維,來連接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我們從天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它就應該是一種星球的樣子。同時,也是一種通過顯微鏡來看世界的方式,可以體驗世界的分子結構。

和《路西法》更是全部使用了圓形畫幅來拍攝不同,《我不是潘金蓮》是用後期圓形遮罩式的拍法,即使是圓形畫幅,畫面依舊是完整的,而《路西法》則更像是方形畫幅被強行裁成了圓形畫幅,經常出現人物的一部分出現在畫面外的情況。作為藝術影片,這和導演想要表達的哲學觀點暗中呼應。

不論影片的形式如何變化,首先,內容是主線,一切變化要跟內容更好的結合,兩者互相作用表達。二、文化積淀最終會影響你,甚至你的作品。除了,這兩部以圓形構圖為主的影片之外。

我還有幾部電影有著很不一樣的構圖方式。從最早的1.33:1,如格里菲斯1915年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到沉迷構圖和畫幅的「強迫症晚期患者」安德森,層層遞進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從小女孩在作家雕像前打開小說開始,然後作家出現,開始引入Zero這一人物,緊接著Zero開始講述他和古斯塔夫的故事……也是使用了各種比例的畫幅。

㈢ 求幾張電影中的開放式構圖與封閉式構圖,謝謝急用

封閉式構圖指畫面中不需要藉助畫框外的空間進行敘事,其敘事所需的元素都已包含在畫框之中。比如下圖《華盛頓郵報》中的一個聚餐場景,主角、配角圍繞著餐桌並對某事件進行議論交談。



(3)近幾年哪些電影構圖經典擴展閱讀:

封閉式構圖與開放式構圖的區別

封閉式構圖與開放式構圖。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並運用空間角度、光線、鏡頭等手段重新組合框架內部的新秩序時,就把這種構圖方式稱為封閉式構圖。把框架之內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畫面內部的統一、完整、和諧、均衡等視覺效果。

封閉式構圖比較適合於要求和諧、嚴謹等美感的抒情性風光、靜物的拍攝題材,對於一些表達嚴肅、莊重、優美、平靜、穩健等感情色彩的人物、生活場面,用內向的、嚴謹的、均衡的封閉式構圖也是有利的。

開放式構圖在安排畫面上的形象元素時,著重於向畫面外部的沖擊力,強調畫面內外的聯系。畫面上和人物視線和行為和落點常常在畫面之外,暗示與畫面外的某些事物有著呼應和聯系。不講究畫面的均衡與嚴謹,不要求畫面內的形象元素完成內容的表達。

㈣ 你看過哪些構圖特別精妙的電影截圖

‍‍布滿式構圖讓畫面主體,充滿畫面當中。這樣的構圖,可以展示更多細節,如圖中,人物情緒展示的淋漓盡致,眼神,臉上的雪花,擀氈的發型。

‍‍

㈤ 構建出色的故事!細數經典電影場景中藏著的魔鬼細節

構建出色的故事,經典電影場景中的魔鬼細節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經典電影中藏著的魔鬼細節分析:

  1. 《公民凱恩》中的深焦鏡頭與內心獨白

    • 深焦攝影:如同一把鑰匙,揭示了主角查爾斯·凱恩的復雜內心。每一幀空間都像是他的內心世界的一扇窗。
    • 場景布置:通過精心布置的場景,如白色冷光與深邃空間的對比,揭示了他內心的疏離與矛盾,展現了凱恩的孤獨與追求。
  2. 《2001太空漫遊》中的人工智慧與人性交織

    • 飛船內景設計:精心選擇的色彩和飛船內景設計,構建了一種科幻與現實的沖突。
    • 色彩隱喻:白色冷光象徵著人工智慧的冷酷無情,紅色的警告則預示著未知的危機,這種視覺沖突隱喻著科技進步與人性的掙扎。
  3. 韋斯·安德森電影中的視覺詩篇

    • 對稱美學:如《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對稱構圖和粉色調,展現出導演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人情感的流露。
    • 視覺語言:簡單的故事背後,是精心構建的視覺語言,每一幀都像是精心設計的構圖,傳遞著深刻的哲理。
  4. 華語電影中的象徵與情感

    • 張藝謀的《紅高粱》:紅色成為勇氣與反抗的象徵,超越了單純的色彩意義。
    •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家庭場景成為展現文化碰撞與情感糾葛的舞台,如《飲食男女》中的廚房,細微之處揭示了主角身份與家庭紐帶。
  5. 家庭場景的隱喻與情感交織

    • 李安的電影:從《推手》中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到《飲食男女》的廚房,都成為情感的載體,展示著文化碰撞與家庭成員間的微妙關系。
    • 情感催化劑:家庭場景在電影中成為情感的催化劑,通過細節描寫揭示家庭的復雜情感。

這些魔鬼細節不僅塑造了情節和角色,還展現了導演的隱喻和風格,是構建出色故事不可或缺的元素。

閱讀全文

與近幾年哪些電影構圖經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電影票哪裡購買劃算 瀏覽:169
電影院蒸菜館 瀏覽:112
電影世界的導演 瀏覽:823
俄羅斯一戰電影有哪些 瀏覽:124
中海電影城影訊 瀏覽:24
唐人街探案電影女主角名字 瀏覽:63
2017年聰明的一休電影 瀏覽:425
西部男孩國際影城有什麼3d電影 瀏覽:128
飄花電影網倫理手機版 瀏覽:3
國外電影都能看的App 瀏覽:37
電影男主角本頭部受傷 瀏覽:323
日本短片電影電視劇 瀏覽:437
電影第一燈光師 瀏覽:248
美國日本戰犯的電影 瀏覽:999
光棍電影院波多野結衣 瀏覽:685
電影院座位選擇 瀏覽:743
韓國電影侍女 瀏覽:46
電影節影迷交流 瀏覽:500
小小的我們電影演員有哪些 瀏覽:448
高以翔的電影大全最新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