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星馳所有的電影
周星馳主演及參演的主要電影如下: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後
導演作品(非主演)
B. 「金牌綠葉」吳孟達病逝,一代人的青春終落幕,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2月27日,據港媒,著名演員吳孟達因肝癌離世,享年68歲。此前,吳孟達病情惡化,曾多次傳出病危的消息。
港媒還透露近日有不少好友來探望,吳孟達不停向好友說好痛、好辛苦,他每個四小時打一次止痛葯,但已經起不到作用了。22日,田啟文受訪時透露吳孟達在去年底發現自己患上了肝癌。
曾經,吳孟達在魯豫有約中說到周星馳,我還沒死,他還沒退休,我們總會在合作。如今達叔病逝,二人的合作再也不會出現。人生苦短,也請諸位朋友且行且珍惜吧。
C. 有哪些中國明星陪跑多年卻終於獲獎
在中國娛樂圈中,有許多明星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最終才取得了成功。尤其是那些明星曾經參加過多次頒獎禮,但卻始終沒能獲得獎項的「陪跑」明星們,他們通過更加出色的表現和不懈的努力,終於在漫長的等待後拿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獎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明星中的一些陪跑多年終獲獎的明星。
1. 周涌
周涌是一位香港著名導演,他早在1990年就憑借導演作品《中國人》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但在之後十多年的時間里,周涌多次參加金像獎評選,卻始終沒有再次獲得獎項,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金像獎陪跑王」。直到2016年,周涌在電影《擺渡人》中再次展現導演才華,終於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結束了他的陪跑歲月。
2. 張藝謀
張藝謀是中國著名導演,他在過去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拍攝了眾多優秀的電影和舞台劇。雖然他曾獲得多個國際重要獎項,但在國內金像獎評選上,他曾經歷了十多年的「零獲獎」歲月。直到2002年,他憑借電影《英雄》終於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結束了自己的陪跑生涯。
3. 梁朝偉
梁朝偉是香港電影圈中備受尊重的演員之一,他在過去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多次參加金像獎和金馬獎等大型頒獎典禮,卻一直未能獲得最高榮譽。然而,在2014年,他憑借電影《一代宗師》終於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也為他的演藝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4. 劉德華
劉德華作為華語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在1992年憑借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但之後他又經歷了多年的陪跑歲月。直到2014年,他憑借電影《竊聽風雲3》再次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也為他演藝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5. 張國榮
張國榮作為香港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過去的演藝生涯中曾多次參加金像獎和金馬獎等頒獎典禮,但卻始終未能獲得最高榮譽。然而,在2003年,他憑借電影《花樣年華》終於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但可惜他已於同年離世,無法親自領獎。此次金像獎後,張國榮也成為了被授予「榮譽大獎」的首位得主。
6. 周星馳
周星馳是中國內地和香港電影圈中備受尊重的演員和導演之一,他與香港喜劇電影的經典作品相輔相成。但在過去的多年中,他參加過大量頒獎典禮,常常因為屢屢落選而備受遺憾。直到2005年,他憑借導演作品《功夫》終於獲得了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結束了自己的「零獲獎」歷程。
7. 張藝興
張藝興是中國當紅偶像歌手和演員,他在過去的幾年裡積極參加各類頒獎典禮,並以其出色的表演和優秀的作品贏得了眾多粉絲和認可。但在2019年之前,他一直處於「陪跑」狀態,還曾被稱為中國娛樂圈中的「頒獎禮常客」。直到2019年,他憑借電影《誤殺》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內地演員。
這些明星不僅在長期的「陪跑」歲月中堅持不懈,在不斷提升自我表現和作品質量的同時,也以其真實的態度和努力展現了娛樂圈人物的真實一面,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
D. 周星馳的電影真的水平很高嗎
周星馳的電影水平高不高?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這或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不能說水平低!至少我相信全國人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看過星爺電影,也從中感受到了歡樂!
特別是星爺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更准確的說是星爺自己出演的作品本人都是非常喜愛的!
唯一遺憾和感嘆的就是英雄遲暮,星爺已經華發叢生!
事實上,不單是星爺,像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那些俊男靚女,都曾經引領時代數十年,男如四大天王,女如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如今都已經老矣,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只能封存在一些人的記憶中,成為經典!
近幾年的作品,星爺都不獨自出演了,例如美人魚和新喜劇之王,從而也就缺少了星爺那獨具魅力,不可替代的無厘頭表演風格,而什麼是無厘頭?我也沒有去搜索。
我個人覺得就是不招四六,前言不搭後語天馬行空無規則可循的差異所產生的喜劇效果!
周星馳在中國華語影壇也絕對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之所以質疑周星馳的電影水平是否真的高?和我們自身有很大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等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像以前90年代人們精神食糧極度缺乏的時代。
總之不是周星馳電影水平不高,而是我們提高了!
90到92年間,周星馳一口氣拍了20多部喜劇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寶座,他和發哥、成龍輪流坐,其他人只能幹看著眼紅。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從300萬漲到800萬。那時,吳孟達單獨接戲只能拿50萬,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萬不帶砍價的。香港一年到頭有5個月都在放他的電影。
很快,星爺在片場有了個新外號,叫做「太上導演」。每部電影,他不僅作為演員參與,開始從幕後製作、台詞設計上全面介入。
星爺早年接受采訪時說,演《賭聖》的時候,基本上是順著劉鎮偉的思路來,劉鎮偉想讓他怎麼表現,他就怎麼表現。
到了《審死官》的時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設計。想必那時周星馳覺得自己剛走紅,還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各方面都還很「收斂」。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記》,創作欲已是按耐不住。畢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連金庸老爺子聽說他要演韋小寶,只回了六個字:不做第二人想!
實際上,早在1992年,星爺就開了家名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結果憋了半天,戲一直沒拍出來,公司只好先關掉。
第二年,香港、內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劇片。香港特意請來鞏俐。那時學院派出身的鞏俐對無厘頭沒啥認識。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萬的獎勵,而香港公司直接給她開100萬港幣片酬,鞏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張藝謀還在她身邊,叮囑她說:「放開一點,跟他們學點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唐伯虎點秋香》里,鞏俐始終放不開。她搞不清楚戲說 歷史 的笑點在哪兒,還覺得星爺的表演太鬧騰。「還我漂漂拳」那段讓她扮豬頭,她是堅決不從。多年以後,鞏俐成了鞏皇,再見星爺時才遺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時候我不懂,應該放開點跟你們一起鬧的。」
自己當導演,已是無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馳小試牛刀,監制並主演《破壞之王》,結果並不是很理想。但這並沒有阻止他變強的決心,在和幾個夥伴組建起彩星電影公司後,眾人一口氣掏出6000萬,准備拍一部惹人淚下的愛情片,用它幫彩星打響頭一炮。然而世事難料,它卻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這部電影,就是《大話西遊》。
為了拍《大話西遊》,周星馳在銀川外景地一紮就是三個月。一開始劇本根本不成熟,連至尊寶、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從另一個劇本直接遷移過來的。有了雛形之後拿給西影廠,西影廠領導一看頭都大了:「寫的是個什麼鬼玩意兒?」要不是看到星爺的票房號召力,西影廠才不願意拍在他們看來這么「跌份兒」的東西。尤其是負責藝術片的副廠長,覺得這簡直就是文化垃圾。
為了電影,周星馳真是下足了血本,配樂找的是給老謀子做《紅高粱》的趙季平。劇本拿給趙時,還叫《大話東游》,穿越劇情亂七八糟,看得趙老師一臉懵逼。趙就親自跑去片場,一看到處都掛著牛魔王的腸子,給惡心壞了,做完配樂後覺得太丟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兩岸三地票房慘敗,口碑也爛到極致。當時在北京一度被當成發行失敗的典型,整個寒假算下來才20萬票房。河北一些院線播完上集《月光寶盒》,根本沒播《大聖娶親》。最終,港台兩地票房加起來還不到5000萬,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產。
從那天起,有人開始對周星馳說四個字:江郎才盡。
《大話西遊》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周星馳不行了。接下來的《回魂夜》和《百變星君》都被視為東拼西湊、毫無創意的敗筆。但周星馳並未因失敗而退卻,做一個演員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馳再次入局,與谷德昭聯合執導《大內密探零零發》後,再與楊國輝合組「星輝」公司。不久後,「星輝」便推出了《食神》。那時,一般的港片拍攝不過20個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個,連劇本都醞釀了將近半年。從創意到編劇再到拍攝,周星馳全面打造起自己的電影招牌。
票房穩了,差的,只是一個榮譽。
1999年,周星馳37歲。
回望走過來的路途,他開始有意識地從過往歲月中尋找靈感,將記憶嵌入到電影之中。從80年代入行算起,跑過整整8年龍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獨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電影來書寫。
懷揣著這樣的心境,周星馳開始拍攝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劇之王》。
那時在香港,有個叫「仙人求」的特約演員,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龍套。和當初的星仔一樣,再小的角色,都喜歡跟導演探討。周星馳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將他與曾經的自己合二為一。而電影里吳孟達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給萬梓良准備的。
在星爺心目中,從藝道路上,萬梓良對自己多有提攜,讓他來擔任這個重要角色,再合適不過。結果因為拍攝改期,工作人員沒能及時通知到,就把萬梓良給錯過了。情急之下,趕緊去找達叔。
吳孟達剛從內地拍完片回來,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趕去片場,結果完全不在狀態。當時星爺拍片的「重度完美主義」已落下病根,雖是老搭檔,一點不肯妥協。一場戲讓達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攝時,成龍在隔壁拍《玻璃樽》,於是兩位大咖跑到對方劇組客串。星爺在《玻璃樽》中被一條狗拖走,成龍演了個教尹天仇用心一點的龍套。兩人拍電影的時間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龍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鏡頭,而周星馳花90天,是為了要一個最好的張柏芝。
試鏡時,張柏芝已經表現出很高的表演天賦。李力持讓她演《悠長假期》中的一段戲,台詞多達9頁,居然沒NG就過了。但拍正片時,幾乎每句台詞的重音、每個橋段的演法,星爺都要「調教」一番。想必是星爺對這部戲有著別樣的感情,李力持後來回憶說:「本來只是部很簡單的電影,但拍起來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周星馳都要達到極致的完美才肯罷休。」
最終,《喜劇之王》奪得1999年票房桂冠。這是自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摘冠後,時隔六年,周星馳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寶座。
但周星馳想要的,不僅僅是票房。
還有來自榮譽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來香港金像獎不願意承認星爺的演技一樣,《喜劇之王》最後居然只拿到一個最佳新人獎的提名,令周星馳黯然神傷。
但這只是前頭,並不是故事的結局。
世事的反轉,充滿了玄奧。
就在星爺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裡,內地盜版碟大量涌現。97年前後,北京大學校園里開始瘋傳《大話西遊》,一張盜版碟居然賣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賣上百張。隨著互聯網開始普及,《大話西遊》的劇情、台詞和悲劇內涵開始成為無數年輕人熱論的話題,和它有關的網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爺自己在《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人生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劇之王》在港台各大電影頒獎典禮上顆粒無收,而遠在內地學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為「後現代解構大師」。
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四處收集他參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劇,為他曾經不被金像獎肯定的表演風格著迷,將他一部又一部電影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願意為他的各種周邊商品買單。人們狂迷周星馳,迷戀他創造的每一個喜劇橋段,就像當初豬籠城寨里的那個窮小子,不遺餘力地迷戀著李小龍。
28年過去了,從《唐山大兄》到《喜劇之王》,命運彷彿一個奇妙的回環。
周星馳終於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李小龍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2001年,在香港電影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創下6300多萬港幣的票房,再次打破記錄。在那一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星馳終於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口氣拿下七個大獎,甚至包括一個非常特別的「青年導演獎」。可就實際情況而言,那時候,周星馳早也無需用這些獎項來證明自己。
和他有關的許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關於電影,說實話,自《功夫》之後的作品,無論誠意還是水準,都一言難盡。尤其當他再也不做演員之後,更是覺得一言難盡…
據說私下裡,星爺是一個非常沉悶的人。沒有電影上映時,大家幾乎看不到跟他有關的新聞。連凌寶兒出來接受采訪,他也會不高興。一直以來,所有跟他相關的那些支離破碎的花邊,都不能讓觀眾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這里,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說,星爺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雖然做了他多年粉絲,刷了他無數的電影和訪談,但我總覺得,沒人知道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對唐牛說的:
「都讓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時光荏苒,20年彈指而過。沿著時間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確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個周星馳,之所以能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劇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天賦和才思,也不僅僅是因為熱愛。
叉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獨的時刻,他也沒滅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與柳飄飄的對話: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請將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問你一遍,我想暗戰,無間道這些電影大家應該都認可絕對是好片吧,怎麼誇都不過分吧。那好,這些大家公認的好電影我想請問你能看多少遍不膩,每看一遍能發現多少之前沒注意的新細節?我只知道星爺的電影看了這么多年,還是看不膩,而且每次都能發現新笑點,那星爺的電影怎麼就被過譽了,我認為怎麼贊譽都不過分,因為星爺以後沒人敢說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爺的好,更別談超越了
E. 第38屆香港金像獎,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點
近幾年國內的電影行業一直發展迅速,電影作為人們最大的消遣娛樂方式,佳片一直很受矚目。最近的金像獎典禮也成為了人們的飯後話題,名副其實的榮譽我們就不說了,來看看令我們吃驚的部分吧。
另外今年最意外的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是謝賢了,這份榮譽是至高無上的,看來謝賢大哥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了。總之今年的金像獎有驚喜有驚嚇,期待來年成績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