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電影《少林寺》中,女主角是誰和李連傑什麼關系謝謝
丁嵐
職業:演員 |性別:女
簡介:1964年出生於中國河南鄭州,在八十年代以出演《少林寺》、《俠女十三妹》等武俠影片廣為人知。90年代加入新加坡籍。後從事電視製作和經商。
傳聞丁嵐和李連傑結婚,但這並不是事實!
李連傑和黃秋燕在媒體和觀眾的企盼目光下結婚,他們是同一個武術隊的,但是李發現這不是愛情。他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了黃秋燕。黃秋燕並沒有埋怨。
隨後,初識利智,十年後才結婚,其中,也有不理解李連傑的人,但是這段愛情長跑被傳為佳話,李的為人也得到尊敬。
㈡ 河南值得去旅遊的地方都有哪裡
1.龍門石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脊備巧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餘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2.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修武縣境內,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仙苑、聖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瀑布。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推薦會上,雲台山地質公園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黃山、廬山之後,成為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8個地質公園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時間23時,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大會上,雲台山金榜題名,成為了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中的一員。雲台滾敗山景區以全國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而在全國驟然引起強烈關注。
3.嵩山
日出蒿山坳,晨鍾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揚的《牧羊曲》依然讓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麗景色早已從這首優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縈繞心懷。有著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台——告城元代觀星台。此外,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為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
有哪個地方能在禪宗上有如此眾多的匯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靜神秘的佛門勝地,感受那裡的清凈脫俗,也許會成為每個喜歡旅遊者的一個美好的願望
4.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不僅以恢宏的氣勢再現了《清明上河圖》,而且用巧妙的創意把宋代歷史活化,使遊人進入清明上河園,彷彿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了一幅活動的歷史畫卷。整個景區內芳草如茵,古音縈繞,鍾鼓陣陣,形成一派「絲柳欲拂面,鱗波映銀帆,酒旗隨風展,車轎綿如鏈」的栩栩如生的古風神韻。徜徉其間,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景區白天主要分兩大展示區,南苑市井風情、民俗文化區;北苑皇家園林、宮廷娛樂區。為了更好的滿足遊客需求,延長旅遊產業鏈條,增加景區豐富的文化內涵,2007年景區投資1.35億元重磅推出核心夜遊產品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以八闋經典宋詞和一幅《清明上河圖》串聯的畫面,展示了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景象。整個演出在清明上河園皇家園林的景龍湖上,充分利用了亭台樓榭、水系橋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典實景劇場,並運用大量的科技手段,製造出夢幻般櫻鍵的效果,將精心選擇的北宋印象包含進去,把人們的記憶拉向一千年前的那個輝煌朝代,以喚起一個民族對興衰和渴望崛起的激情。
經過16年的磨礪,清明上河園景區以宏大的規模、豐富的宋文化內涵、全新的古代娛樂設施、新穎獨特的表演劇目、全新的休閑度假理念,引領中原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
5.萬仙山
萬仙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內著名的休閑旅遊勝地、避暑基地、影視基地、寫生基地和拓展培訓基地。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三個分景區組成,位於河南省新鄉輝縣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鄭州市150公里,距新鄉市70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夏季平均氣溫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世外桃源。萬仙山景區是南太行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體現,景區內既有雄壯而蒼茫的紅崖絕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險、奇、秀、幽為一體,各類景點有200餘處,主要有紅岩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潭瀑布、五峰林農場、磨劍峰、丹分溝等。絕壁長廊長1200多米,完全由人工開鑿,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古樸的風俗民情,吸引了眾多的藝術名家、影視巨臂、中外遊客、美院學生。著名導演謝晉稱郭亮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張仃稱萬仙山為「華夏奇觀」。先後有《清涼寺鍾聲》、《走出地平線》、《倒霉大叔的婚事》、《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郭亮村被譽為「中華第一影視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達,倪萍,潘長江等藝術家都曾蒞臨景區。中央美院、廣州美院等100多所藝術院校和30多個攝影家協?會把萬仙山定為寫生基地、采風基地。萬仙山風景區誠邀國內外各界朋友光臨!
6.紅旗渠
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修建了總長近2000公里的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乾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乾渠。第一條乾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園渡橋,橋長100米,高24米,寬6米,其上可行汽車。十乾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第二乾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乾渠東北流經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並提供了工業用水。
7.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文化歷史名城——河南省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博物館。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專題博物館。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作為我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級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自項目啟動以來,備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9年11月16日正式開館,江澤民題寫館名,李長春出席。
建設內容包括,主體館、廣場、字坊等。其中,主體館地上四層、地下一層,高度26米。二期工程擬佔地62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倉頡館、科普館、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是一組具有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庭風韻的後現代派建築群。該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功能定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陳列展示(群眾鑒賞與科普宣傳)和科學研究三大職能的專業性博物館,設計選址將在安陽市殷墟博物苑附近。該館總體規劃設計分為兩期建設施工,一期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工。這對中原文化崛起以及保護中國文字將起到重要作用。
8.王屋山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境內,總面積272.47平方公里。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天下第一洞天」,軒轅黃帝祭天之所,《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發祥地。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據文獻記載,軒轅黃帝於元年正月甲子,登天壇山設壇祭天,打敗蚩尤,統一華夏,開創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因此,天壇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聖地。唐代和金元時期,王屋山以國師級人物司馬承禎和邱處機為代表,形成中國道教活動中心,並在唐時被尊為十大洞天之首,號「小有清虛之天」,確立了王屋山在道教史上的宗首地位。同時,它的地質資源也非常獨特,在園區內同時露出了太古宇、遠古宇、古生宇、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不同時期的地層,2006年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所以,王屋山是一處有著千年道風之盛,萬年文化之存,億年地質之奇,融自然、人文為一體,品位極高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王屋山景區所有員工以真摯的熱情,歡迎海內外遊客前來尋根謁祖,旅遊觀光!
9.石人山
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西部,總面積2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這里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石人山四季風光迷人:春天---鳥語花香,生機盎然;夏天---林濃蔭濃,清爽宜人;秋天---三色楓飄,層林盡染;冬天---玉樹瓊峰;恍若仙境。
10.函谷關
位於豫陝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距三門峽市區約75公里,靈寶市區12公里。函谷關始建於春秋戰國,後毀於戰火。1987年重修太初宮,1992年復建函谷關關樓,是一處融道家文化和軍事文化於一體的人文游覽區。函谷關是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聖地,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玉溪道人閔智亭親筆為景區題寫「道家之源」匾額。該景區面積16.9平方公里,分為函谷關和太初宮兩大部分。函谷關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海》)。春秋戰國以來,歷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太初宮是我國春秋末年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老子著述《道德經》的地方,他的著作《道德經》,其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豐富,涉及天、地、人各個方面,在政治、經濟、軍事、藝術、倫理、養生等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自1992年以來,函谷關每年都要舉行老子誕辰紀念活動,屆時海內外旅遊者前來朝聖。主要景點有關樓、函關古道、太初宮、大道院、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台、碑林、蠟像館、博物館等20餘處。
㈢ 倒霉大叔的婚事的電影名: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宏恩
河南溫縣人,1941年生,國家一級演員,久負盛名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省管優秀專家,原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團長。
在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拍攝電影十餘部,塑造了一系列頗具影響的藝術形象。六十年代《人歡馬叫》的「劉自得」,八十年代《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常有福」,九十年代《我愛我爹》的「趙鐵賢」,被譽為表演藝術的三個里程碑。
代表劇目:《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石頭夢》、《山村風流漢》、《糊塗盆砸鍋》、《崗九醒酒》、《唐知縣審誥命》,二十集電視劇《劉羅鍋斷案傳奇》,還拍攝有多部戲曲電視劇。電影《我愛我爹》、《倔公公犟媳婦》等,《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也被搬上銀幕。
湯玉英
1947年3月18日生,襄城縣山頭店鄉上黃村人。先後為襄城縣豫劇團、許昌市豫劇團、濮陽市豫劇團、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劇協理事、政協河南省第六屆委員、第七屆常委;1996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任省委委員;鄭州市金水區第十屆人大代表。
先後飾演過《斷橋》里的白蛇、《烤紅》里的崔鶯鶯、《見皇姑》里的秦香蓮、《白毛女》中的喜兒和黃世仁之母、《火燒收租院》中的老太太、《賣羅筐》中的老太太、《社長的女兒》中的工分迷、《紅姐妹》中的朴貞素、《山鄉風雲》中的劉琴、《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紅燈記》中的李鐵梅、《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寶、《朝陽溝》中的王銀環、二嬸、拴保娘,《李雙雙》中的李雙雙等角色。
艾立
男,豫劇丑角,早期攻武生。回族,1944年9月,農歷甲申年生於河南省禹州市城關鎮。
1987年執導的現代戲《石伏碰森頭夢》,在中國首屆藝術節演出,1988年執導的現代戲《皂角坪往事》獲全國戲曲電視劇二等獎,1990年參加拍攝的手段劇《焦裕錄》(飾劉得)和14集電視連續劇《常香玉》(飾常父張茂堂),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一、十二屆飛天獎。1997年主演的廣播劇《山野的風》(飾山村教師),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其導演並飾演的小品《相親記》獲全國戲曲小品一等獎,參加全國調演獲優秀劇目獎,《捐款》獲河南省電視小品大賽一等獎。他還是第二屆「香玉杯」藝術獎的獲得者。
劇照
故事梗概
山村專業戶常有福是全鄉聞名的致富能手,由於他歷次運動挨整,故得了個外號--常倒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有福辦了個腐竹工廠,富了起來,並被邀參加了全省的土特產品展銷會。會後,他決定再辦一個草編廠,把閑散勞力組織起來,讓鄉親們也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常有福的想法,吸引了侯圈。侯圈精明機智,善於交際。他知道有福孤身多年,想重新成家,便把自己的寡婦表妹、草編巧匠魏淑蘭介紹給他。17年前,魏淑蘭救過常有福的命缺畝,有福十分感激。但由於世俗觀念,曾引起一場風波。17年後的今天,由於侯圈的撮合和開導,重新點燃了二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有福決定馬上辦草編廠,聘請淑蘭當師傅,同時派侯圈去廣州與外商簽訂購銷合同。淑蘭也答應三天後和有福見面。不料,這門親事遭到雙方兒女的反對和有福親家前任黨支書柳東山的阻攔。但有福、淑蘭沖破阻力依然如期赴約見了面。幾經周折,兒女們想通了,可柳東山還在反對,黨的政策為淑蘭撐了腰、壯了膽,她理直氣壯的表示要嫁給常有福。草編廠開工了第一天,柳東山接了一個長途電話,吵橘說侯圈在廣州被抓起來了,並牽連了常有福。於是,柳東山擅自決定常有福搬到堤灌站隔離檢查。淑蘭聞訊趕到,和有福互訴思念之情,她決心和有福同甘共苦。侯圈從廣州回來了,事情清楚了,原來的柳東山聽錯了電話。常有福積極開辦工廠,搞活農村經濟,得到了縣里的大力支持,鄉親們富起來了,一對飽經磨難的有情人--有福和淑蘭,在一片鞭炮聲和鄉親們的歡呼聲中幸福地結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