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電影導演自傳

電影導演自傳

發布時間:2022-06-15 04:57:47

A. 誰知到一些製作人的傳記,或者導演的傳記國內國外都可以~

伊藤裕之(Hiroyuki Itou):

伊藤裕之是SQUARE創業初期即活躍在開發第一線的元老級人物,《FF》系列的I-II代負責DEBUG,III代負責效果音製作,IV代開始擔當戰斗系統設計和企畫,IV代的ATB系統(真實時間系統active time battle)、V代的Ability System系統以及FFT、FFVIII的Draw系統等幾乎所有戰斗系統相關的進化衍變都出自他的考案,實乃當之無愧的系統之神。

伊藤裕之曾經擔當過《FFVI》和《FFIX》兩作的導演,多才多藝的他還親自為《FFIX》的主題曲「Melodies of Life」填寫過歌詞。

伊藤裕之與松野泰己在《FFT》時就曾經有過非常愉快的成功合作,松野泰己此番擔任《FFXII》的執行總導演後,伊藤裕之當仁不讓地再度出馬負責戰斗系統的設計,根據目前所知的有限情報,《FFXII》將採用一種高度真實的Active Dimension Battle戰斗系統(即在地圖場景上直接戰斗而不進行畫面切換)。

:渡邊桐子,日本資深動畫製作人、策劃人。1998年策劃製作長篇劇場版動畫《空色勾玉》;1999年策劃製作《話說源氏物語》;2002年在山梨縣清里動畫電影節上策劃並製作了杉井議三郎導演的作品《銀河鐵道之夜》及別役實先生的作品《話說宮澤賢治》等的十夜連播;2007年擔任劇場版長篇動畫《古斯科.布多里傳記》策劃、製片人;2008年參與創立動畫電影策劃製作公司VISUAL VISION株式會社。

B. 白狗的導演簡介


「如果你不喜歡塞繆爾·富勒的電影,那就等於你不喜歡電影。」
塞繆爾·富勒,是1912年出生於美國麻省的導演及編劇。
富勒30年代在<紐約時報>擔任時事新聞記者,並出版過小說。二戰爆發後參軍,跟隨部隊從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一直打到義大利的西西里,然後駐扎在英國,參加了諾曼底登陸,一路踏上法國戰場,德國戰場,堪稱美國導演中名副其實的殺場老兵,對戰爭的暴力殘酷有最直接深刻的體會。
退伍回國後開始創作劇本,50年代初為小電影公司拍攝了西部片《槍殺俠盜》(I Shot Jesse James)和關於傳奇騙子的西部歷史劇《亞歷桑那男爵》(The Baron of Arizona),隨後靠兩部戰爭片《鋼盔/韓國浴血記》(The Steel Helmet)和《堅韌的刺刀》(Fixed Bayonets!)獲得福克斯公司的賞識,而《鋼盔》因為在大肆展現朝鮮戰場上共產黨的殘忍兇狠的同時又攻擊美國軍人的愚昧麻木而廣受非議,受到FBI調查,與伊利亞·卡贊的《碼頭風雲》一起被當作涉及反共意識形態的代表作。但這很可能只是導演本人對極權暴力極度厭惡的直觀體現罷了。1952年的《公園記》和1953年的《南街奇遇》(Pickup on South Street)開始走黑色底層路線,而後者對原子彈和冷戰思維的熱潮冷諷再次將導演推上風口浪尖,《南街》在威尼斯電影節獲銅獅獎也使他的聲譽繼續提升。
接下來富勒嘗試了各種類型電影,無論是描述亞洲戰場的《中國之門》還是關於冷酷黑幫的《美國地下社會》(Underworld U.S.A,本片對馬丁·斯科塞斯的早期名作《窮街陋巷》影響很大),抑或大氣的西部槍戰片《四十槍》,無一不展現了勒福勒日益精進的技藝和始終如一的粗礫風格,以及對愛、恨、死亡與激情的偏好,這些作品奠定了他與快片王羅傑·科曼和暴力推手唐·西格爾並稱「B級片三皇」的地位。實際上這段時間富勒的作品在美國國內票房並不好,而且也討不到評論界的好話,反而在歐洲得到的評價更高,法國的戈達爾就多次公開推崇富勒,並邀請他在《狂人皮埃洛》中出演角色。
1963年,美國剛剛開始陷入越戰,在馬丁·路德·金博士組織黑人向華盛頓「偉大進軍」後一個月,富勒講述瘋狂的傳染性的獨立電影《恐怖走廊》(Shock Corridor)上映了,這是他最最為震撼的作品之一,原始創意來自弗里茲·朗。瘋子們的表演令人心生莫名恐懼,急促的剪輯和怪異的攝影角度,永遠打向一側的燈光,交錯的黑白彩色畫面和情色暴力元素,而冷戰思維,好戰傾向以及種族主義,極權暴力等富勒一貫關注的主題藉由瘋人之口得到了飛流直下酣暢淋漓的釋放,對美國這個巨大瘋人院的嘲笑幾近指名道姓的程度。在這之後「Shock Corridor」幾乎成了「瘋狂」的專用影射詞。
隨著國際合作潮流的到來他開始到歐洲尋找資金,拍片機會也逐漸減少,十年之間只拍攝了三部電影,1972年為西德電視台拍攝了間諜短片《貝多芬大街的鴿子》,1980年聯美公司出品的《紅一縱隊》(The Big Red One)可謂導演的自傳,成為硬派二戰電影的經典。富勒在八十年代後更多的充當劇本作者和製片人,在考里斯馬基和維姆·文德斯的大堆電影中充當龍套,並得到越來越多新生電影人的推崇。1997年10月30日塞繆爾·富勒在好萊塢去世,直到最後一刻都還在籌備一部電影,享年85歲。
馬丁·斯科塞斯談塞繆爾·富勒
有人說如果不喜歡滾石樂隊就等於你不喜歡搖滾樂。同樣道理,我認為如果不喜歡塞繆爾·富勒的電影,那就等於你不喜歡電影。也許我的話不太好懂,沒錯,山姆的電影總是大大咧咧,低俗,有時還相當粗糙,而且缺乏一些敏感細膩的東西。但這些都不是缺點,反而更能體現出他的氣質,他的新聞經驗和他那緊迫的意識。他的電影是對影像創造者本人的絕妙展現。即使那些激烈的,偏頗的和粗糙的觀點,往往也是出於熱情而不是莽撞。當然還有暴力——山姆在我們的世界裡發現了那麼多暴力。這個完成了《四十槍》,《美國地下社會》,《南街奇遇》和《公園記》的男人沒時間堆砌那些裝腔作勢的詞兒。山姆的電影不是沒有精心處理的地方,不過僅限於對情緒氣氛的渲染。當你觀看一部富勒作品的時候,你將面對最純粹的電影,跟隨情緒流動的影畫。他的電影總是那麼動盪,暴力,就如我們真正滿懷激情地生活時,生命應有的姿態一樣。
我永不會忘記與山姆的第一次相遇。那是在70年代早期的洛杉磯。一次由我組織的《四十槍》放映會結束後,我們兩人開始討論,一張嘴就停不下來,聊了好幾個小時,感覺卻像剛過了幾分鍾。臨別之時,我們一邊聊一邊走向車子,一直到了車邊還在繼續說。山姆一旦開始講故事,很快就會扯到另一個故事,接著又是另一個……最後我們不得不強迫自己說再見,不然還能再聊一整晚。
山姆是那種既能「說出」一部偉大電影也真能拍出一部的人。多數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樣,但他兩樣都行。我記得有一次他和克里斯蒂娜一起來我家吃飯,山姆說他能不靠任何東西光憑空談「說出」一部電影,並且從話語中帶出情緒——作為例子,我們聽他對《阿瓦隆大炮》來了一番詳細復雜,慷慨激昂的描述——那已經接近催眠術的效果了。如果有任何人能拍出一部那樣的電影,那就是富勒。
我看的第一部富勒電影是他的第一部電影。那年我七歲,之前已經看過了《槍殺俠盜》的預告片。我想看它僅僅是因為它的名字。我記得那天我挨著爸爸坐在去影院的巴士上,感到十分興奮,以至於無法理解旁邊那些為了生意而匆忙奔走的人——他們不知道《槍殺俠盜》正在上映么?我想這是大家童年時共有的體驗,然後我們通常會有點沮喪——我們渴望並在腦中構建的影像總和真貨大有出入。但是這次不同。電影甚至比它預先承諾的更驚人。《刺殺俠盜》是一部關於背叛的電影。山姆抓住了它的關鍵——背叛,以及被人背叛的過程。當Jesse在洗澡,而Bob·Ford舉槍瞄準他的後背時我緊張得大氣不喘,他會開槍嗎?還是不會?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幕,以及電影中的許多場景。直到七十歲時他們依舊保存在我的腦子里。
山姆的電影擁有橫掃一切陳詞濫調的力量。他的電影中沒有廉價的刺激,他總是嘗試展現出深層的東西,不論是戰爭的非人道和種族主義的不公正這類廣泛話題,還是那些更個人化的題材,對權力的飢渴和瘋狂的傳染性等等。在山姆的電影里,公眾的和私人的沒有差別——全部是人類共有體驗的延續。我認為他是自電影誕生以來,最勇敢,並且擁有最深刻道德感的導演之一。這就是為何他的戰爭電影,《韓國浴血記》,《堅韌的刺刀》《中國之門》《視死如歸》和《紅一縱隊》——是我看過的最真實,最少感傷,最為硬派的戰爭電影。我希望有一天《紅一縱隊》能被還原到它最初的版本。(2005年二戰勝利六十周年,華納公司花大手筆修復了包括《紅一縱隊》在內的五部二戰電影,並推出加長版)
《美國地下社會》中在小巷發現父親的屍體後,誓言復仇並成為拳擊手的孩子,《公園記》里Gane·Evans在街上毆打對手時被尾隨在後的子彈射中。《南街奇遇》中Thelma·Ritter扮演的角色孤獨而悲慘的死去。還有那麼多與其它電影截然不同,充滿純粹而原始情緒的時刻。作為一名電影創作者我熱愛塞繆爾·富勒的電影,沒有他的影響和榜樣我無法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作為朋友我同樣將永遠熱愛他。

C. 簡·方達的個人自述

「河內簡」的今時往日
簡·方達一生充滿波折起伏,她得過許多榮譽,亦受過許多人的責難。她曾經被美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20/20)列為20世紀100個偉大女人之一,亦曾經被冠上「河內簡」之名而成為美國最受憎恨的女人。她樂意在鏡頭之前展現個人信念,亦敢於在鏡頭背後發表備受批評的言論。她沒有因種種挫折而倒下,在美國本土的影響力跨越40年,堪稱是上世紀最為人熟悉的傳奇女子。但近幾年她歸於平淡,67歲的她將過去的經歷和感受化為文字,寫成一本厚達624頁的自傳,訴說其傳奇人生。
翻開人生新篇章
方達已是兩個孫兒的祖母,但依然富有魅力,身材保持很好(有報道她曾多次進行整容手術)。她與第三任丈夫泰德·特納離婚後現今沒有新的戀情。她現獨居於2200畝的牧場,將注意力放在社會福利事業上,包括開辦課程教導未成年少女如何避免懷孕以及婦女一旦懷孕後應如何做好媽媽。
她搬到亞特蘭大居住後,才知道喬治亞州原來是美國未成年少女懷孕比率最高的州份之一,於是在1995年創立「青少年防止懷孕運動」,專向未成年少女呼籲注意本身權利,以及解釋保持兩性平等對維系彼此關系的重要性。
方達說:「當我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就希望自己有能力開設這樣的課程,因為如果你不學習做好媽媽,將來便會自食其果。」她這樣做是因為她一生中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她與第一任丈夫瓦迪姆的女兒瓦妮薩,現年36歲,過去母女兩人的關系不佳,到1973年才得以改善。
2001年,方達捐1250萬美元給哈佛大學的教育研究所,研究性教育。2002年,又撥200萬美元捐款給E-mory大學醫學院開設「簡·方達中心」,就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問題進行研究,策劃課程。這些行為讓她成了美國的慈善家。「青少年防止懷孕運動」現有19名全職員工,每年經費開支達420萬美元。該組織的行政主管表示,當一個知名的白人女子向少數族裔家庭宣揚性健康和兩性平等時,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懷疑,而對她作出種種推測,這是令方達在工作中感到憤慨的原因。
「河內簡」的由來
方達真正讓美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在1972年孤身乘搭蘇聯民航客機前往「敵人陣地」河內,巡視被炸的平民地區,探訪擠滿傷者的醫院,並坐在用作攻擊美軍飛機的高射炮台上拍攝照片宣揚反戰。這幅似是用高射炮射向美國戰機的照片,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令她得到「河內簡」的稱號,許多越戰退伍軍人對她恨之入骨。
回顧往事,方達對曾經坐在北越高射炮台上拍照而傷害到美國軍人的做法表示抱歉。她在《60分鍾》節目中說:「這可能是我做過的事情中最糟糕的一件;當時完全沒有經過思考。我會帶著懊悔直至去世,不論是簡·方達、芭芭麗娜、亨利·方達的女兒,還是普通女人,坐在敵人的高射炮上便是背叛了國家。」不過,她對反戰立場決不退讓。
《60分鍾》節目主持人問她在越戰結束30年後,當再聽到針對她的憤怒聲音時會否感到傷心?她說:「我會難過,因為這是錯誤的怒氣。我明白到自己是一枝發光棒,亦知道他們憤怒原因所在。」
生命中的三個男人
簡·方達最為人注目的是一生中的3段婚姻,首任丈夫是法國導演羅傑·瓦迪姆、次任是作家兼政治家湯姆·海頓,而第三任丈夫則是知名的傳媒大亨泰德·特納,但結果都以離婚收場。方達在自傳中透露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找到過一個適合的丈夫。
第一段婚姻
不堪回首的惡夢
方達在新書出版前2天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事節目《60分鍾》訪問,承認她早年感染了一種弊病,就是討好男人。「他們想要什麼,我都會順從,這就是我。」
方達容許三位丈夫「改造」她,首先是瓦迪姆。她於1965年與瓦迪姆同居,其後在他導演的電影《太空英雄芭芭麗娜》中扮演性感特務,令她成為當時一個充滿活力的性感象徵。她後來表示重看該電影時只會覺得好笑,但在銀幕下她與瓦迪姆的私生活卻是另一回事。
她在《60分鍾》訪問中說:「你們都知道,我是一個勇敢的人,我能夠隻身前往北越,能夠挑戰我的政府,但我不能夠挑戰跟我在一起的男人。」她坦言因為極度渴望討好生活中的男人而令自己完全偏離本性。
瓦迪姆在性生活方面較為放盪的傳言,多年來一直備受猜測,但可能是礙於面子,方達過去從未親口承認過。瓦迪姆的首任妻子是法國性感女神碧姬·芭鐸,他曾以《上帝創造女人》一片捧紅了她,但兩人的婚姻只維持了5年。方達是瓦迪姆的第三任妻子,但兩人一起生活了8年亦告離婚,而方達更因此患上飲食失調症。瓦迪姆其後兩度結婚,到2000年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2歲。
問到方達為何將這些私生活都寫在書中,她答道:「如果我不坦白交代曾經背叛自己良心的事,就不會令我這段人生旅程顯得重要和深刻。」方達又在自傳中用事實告訴大家,離婚並不一定就是失敗。
第二段婚姻
志同道合者的背叛
方達在1973年與瓦迪姆離婚後,隨即嫁給反越戰運動家湯姆·海頓,並積極投入政治運動。她在自傳中說,再重看當年的錄像會感到畏縮,看見自己出現便想大呼:「有沒有人可以叫她閉嘴呢!」
方達當時已經是好萊塢一個功成名就的演員,還得過奧斯卡影後,但她與海頓結婚後,生活卻有180度的轉變,她由豪宅搬往簡陋小屋居住,裡面連洗衣機也沒有。「那是要從生活中顯示政治貞潔的時期,是艱苦的。如果我要用釘子將一幅畫掛在睡房的牆上,那枚釘子會穿過牆的另一面。」她說當時都將錢用在支持反戰運動上,到美國各地進行反戰示威,她說:「有不少人因戰爭而處於垂死中,我們為何要花錢在自己身上呢?」
對第二任丈夫海頓,方達的感覺是既愛又怕,「他在我身處絕境時,幫助我,讓我繼續活下去。」不過,方達描寫了海頓的變化,變得不再像她剛開始認識的海頓了,就這樣,他們的婚姻突然走到了盡頭。「在我51歲生日的那個夜晚,海頓向我宣布,他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方達說。
方達與海頓的婚姻持續了17年,於1990年離婚,兩人有一個兒子特洛伊·格雷提,現年31歲,並收養了一個非洲裔的女兒,名叫瑪麗·盧亞娜·威廉姆斯,現年36歲。
第三段婚姻
在迷失中覺醒
方達的離婚消息公開後,比方達小1歲的有線電視網路(CNN)創始人泰德·特納,給她打了個安慰電話。就這樣,方達很快又展開另一段戀情。1991年12月21日,雙方舉行婚禮,這一天正是方達的生日。
婚後兩人如影隨形,出雙入對,成了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的模範夫妻。方達答應丈夫淡出演藝圈,平日的活動只是狩獵、釣魚和到訪各個牧場。特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地主,擁有約8000平方公里土地,亦是世界上私人擁有最多北美野牛的人,共有32000頭。1995年,特納廣播集團宣布與時代華納公司合並的計劃,特納其後更將時代華納77萬股的股票劃在方達名下,約合1.5億美元。
一度是女權主義先驅者的方達,進入了特納的世界後,彷彿消失於他的背影中。婚後6年,方達終於發現雙方性格不合的問題。她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說:「我與特納相識的時候,已經差不多擁有生命中所有東西;除了真正的親密關系。我知道他是我希望共度生活的人,所以承諾做任何事情爭取與他一起。」
但當到了62歲的時候,她決定面對與特納之間的不平衡關系,「我不要再活在遺憾之中,我告訴所愛的人,要做出改變。我知道講出來之後,便會失去所愛的人,但我仍然講了,否則我不會快樂。」
方達和特納於2001年離婚,兩人沒有子女。據特納表示,方達皈依基督教是兩人分手的主要原因。方達原本出身於無神論家庭,從未認真想過宗教問題,直至1990年第二段婚姻結束後,有一天她大聲地說:「如果神要我受這樣的苦,一定是有原因。」到上世紀90年代中,她開始信教,最初她並沒有告訴特納,因為特納曾經說過:「基督教是失敗者的宗教。」她擔心講出來會被特納要求離開基督教。後來特納得知,果真這樣要求方達。
方達離婚後並沒有離開亞特蘭大,依然與特納保持密切關系,她一直贊揚特納是令她覺醒的催化劑。

D. 著名導演的自傳

[傳記]問鼎奧斯卡的導演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

E. 天堂電影院是導演自己的故事嗎

這部片屬於導演的"半自傳"電影,有部分是導演自己的成長經歷,但不全是.

F. 請介紹一下電影導演特呂弗和他的電影《四百下

弗朗西斯•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法國,1932-1984)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始人之一,1932年出生在法國巴黎。他從小就喜愛文學和電影,在整個少年時代里,他就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著作,是電影導演之中文學素養比較好的。他曾經相當崇拜巴爾扎克,在他的屋子裡,懸掛的文化名人照片中,就有巴爾扎克的--這個自稱用筆"完成了拿破崙用劍沒有完成的事業"的法國作家,很長時間都在從精神上激勵少年特呂弗,去投身文化事業。

15歲的時候,特呂弗就在巴黎發起了大眾電影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主要是聚合了很多喜歡電影的青年人,一起對電影進行研討。這可以說是電影天才特呂弗,走向他後來輝煌的電影事業的一個良好開端。在這個俱樂部里,他和夥伴們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討論電影的氛圍,糾結了一批熱愛電影的死黨。

16歲時,特呂弗有幸結識了巴贊,從此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巴贊與未來的傑出電影導演特呂弗之間,結成了一種感情親如父子的關系,巴贊不止一次的把特呂弗從危難中解救出來,還一次次的幫他找工作。1953年已經入伍的特呂弗被部隊開除,巴贊再一次收留了他,到自己創辦的《電影手冊》編輯部工作,也就是在《電影手冊》的編輯部,特呂弗的電影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成了一個幾乎與巴贊齊名的、優秀的電影批評家。他們組成"電影手冊集團",推動了世界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運動:法國新浪潮運動。

這期間,他撰寫了理論文章《論法國電影的傾向》,成為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個理論宣言。他的觀點很大程度上被讓.呂克.戈達爾、阿侖.雷乃等所推崇。但是,這個時候,特呂弗顯然不願意只是做一個電影評論家了,1957年,他發表了電影評論《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之後就去了義大利,跟著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羅西里尼,開始學習電影導演技術,於1959年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一下子就獲得了成功。這部影片講述了少年安東尼的成長故事,他在學校和父母之間遊走,進行很多生活嘗試和各種冒險。1979年,他在影片《愛情長跑》之中,又插進來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鏡頭,暗示同一個電影主人公歷時性的成長過程。

從此,特呂弗幾乎完全放棄了電影評論,專門進行電影導演的創作。此後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幾乎每一年都要導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導演了23部影片。期間,他還做了一項文字工作:因為崇拜希區柯克,他後來到美國專訪了希區柯克,出版了訪談集《論希區柯克的電影意藝術》一書。

1960年,他導演了影片《槍擊鋼琴師》,這部影片通過一個鋼琴師的人生遭遇,講述了他在愛情和一樁謀殺中左奔右突的故事。影片是典型的特呂弗式的電影,黑白片的色調描繪了幽雅感傷的巴黎生活和記憶。

1963年,他導演了影片《柔膚》,講述了一個出版商的幸福婚姻和家庭,後來因為男人的外遇而遭到毀滅的故事。特呂弗顯示了他對人類感情、尤其是愛情關系的准確以及十分微妙的把握,對人類常常越過藩籬去尋找新鮮感情的沖動,以及這種沖動所帶來的後果和痛苦,都進行了十分精微的展示和探討。

1967年,他導演了影片《黑衣新娘》,這部影片塑造了一個為了愛情而瘋狂報復的女人:女主人公在結婚的時候,新郎卻死在了她的懷里--他被槍殺了。於是她就在隨後展開了對五個兇手的報復,影片相當驚險和激烈。但是因為這是向希區柯克致敬的影片,完全是在模仿希區柯克的影片風格了。加上作品本身也是改編自一個美國作家的原著,影片的對白都是英語,並不是特呂弗的一部成功之作,甚至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平庸的作品。而且,扮演女主角的演員珍妮.莫里身材也不好而且顯老,整個影片沒有什麼看點。

1975年,他執導的影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講述了法國作家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被愛的瘋狂所毀滅的故事,探討了愛情與人生的復雜關系。

1981年,弗郎索瓦·特呂弗再一次踏上紅地毯,登上領獎台。 此時,49歲的特呂弗,伴隨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美譽,早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界的天之驕子。 他記不清,再自己30多年的電影生涯以及2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自己已經多少次象這樣,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但人們知道,這一次,由特呂弗參與編劇並導演的影片《最後一班地鐵》,已經創下了法國電影的空前記錄--它獲得了198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和最佳剪接等十項大獎。也就是說: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幾乎囊括了當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全部獎項。

同年年他又導演了影片《隔牆花》,它講述了一個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的男人,再次遇到過去的戀人,這個戀人剛好和丈夫住到了他的隔壁。之後,兩個人發生了無可阻擋的舊情復發,這樣一個激情故事很難有什麼好結果--最後女人開槍殺了男友後自殺身亡。芬妮。阿爾丹扮演了這樣一個表面熱情溫存,而實際上卻為了愛的佔有而瘋狂的女主角。

在特呂弗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把人的感情推向一個極端的處境,來安排和講述人物的命運,對婚戀中的人的精神狀態,有著比心理醫生還要深刻生動的把握。而特呂弗也特別的擅長發掘法國女演員的長處,像是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德芙諾、伊莎貝拉.阿佳妮、娜塔麗.貝依、讓娜.莫羅、弗朗索瓦.多萊亞、芬妮.阿爾丹等等,都和他有著愉快的合作,他在銀幕上呈現了她們--這些可以說是法國乃至歐洲最迷人,也漂亮的女人們的風采。

特呂弗可以說是真正的獲獎大戶和常勝將軍,他的影片先後獲得了法國嘎納電影節大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等50多項獎項,他的影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1984年,他因病在妻子、電影演員芬妮.阿爾丹的陪伴和安慰下,死在了她的懷里。

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戰勝法西斯之後,全球人民都陷入反思之中,由此卻產生了偏左的思潮。在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運動是由政府發起的,為了讓人民可以坐在同一張桌前吃上同一樣的飯,大概允許的飯量也是相同的。而西方,以西歐為代表掀起了所謂的狂飆運動,因為社會制度的不同,這場運動是由一群年輕人所引發的,其目的是要走出家門,尋找自己的飯碗。
世界電影向來有兩大派系的對峙,即美國的順從電影與歐洲的反抗電影。在上述的那個年代,這個局面是極為突出的。由於西歐青年學生的反叛精神,使那個時期產生了不少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打破常規,反映的主題也極具個性,我們認為是新浪潮藝術中的代表。其中,具有開山意義的影片就是法國1959年出品的《四百下》。
《四百下》又名《胡作非為》,他的編導是科索瓦.特呂弗。接觸過電影史的人都會知道,特呂弗是個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度過了很糟糕的少年時代,年輕的特呂弗追隨著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並於1959年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四百下》。這部帶有明顯自傳性質的影片也是他獻給自己導師巴贊的禮物。
《四百下》是一部生活流的影片,他並沒有一件完整的故事框架,只是以主人公下一步將要做什麼為線索來調動觀眾的興趣。該片講述了一個少年人在學校、家庭、流浪、監獄時的生存狀態,表現了少年人的反抗心理。主人公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三次的流浪生活,而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則是從監獄逃出的瞬間,看見一片藍天和望不到盡頭的海洋,雖然有些迷茫,但重新擁有自由的感覺畢竟很美,回首想想那壓抑的學堂,無能的老師和破敗的家庭,彷彿是一場噩夢,當然也可能是地獄,一個摧殘人性,滅絕創造力的狹隘的世界。相反,主人公的空間則是廣闊的,影片結尾處的碧海藍天自然不必再說,即便在他那由於各種原因而被迫(被迫只是籍口)流浪的生活中,歡樂,獵奇,自信等充滿創造力的情緒始終在體顯著,走過街道與跑過樓群都是令人欣慰的,這時的心胸也自然開闊。
《四百下》最突出的特點是鏡頭的運用。該片運用了相當多的長鏡頭,當然,這與主人公的天才表演是分不開的。影片開始,鏡頭就把巴黎的街道就掃拍了一遍,這里的作用是暗示主人公流浪或說離家出走的地點,指出本片的主要情節在於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在影片結束時,有一個著名的跟拍的長鏡頭,主人公足足跑了幾分鍾之多。我們在觀影時會體會到,人物運動的鏡頭採用切換的手法比較多,但是若碰到這么一個長鏡頭的跟拍,觀眾會從心底提出質疑,我們雖然知道主人公在逃跑,但為什麼要拍這么長的時間?此時,觀眾才會意識到跑步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敘述情節的發展,也是表達了主人公奔向自由的那份狂喜。特呂弗打破了觀眾的習慣,強迫地調動了觀眾的思考能力,所以這個鏡頭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經典鏡頭。另外一個長鏡頭比較有意思,觀眾們往往會發出會心的一笑,這個鏡頭是老師帶學生們跑在巴黎的街頭,孩子們悄悄地三兩成伴地溜走了。這個鏡頭與主人公的情節走向沒有太大的關系,可以被稱為單一鏡頭,但它聲明了一種生活狀態,具有對環境客觀再現的作用。該片的鏡頭運用似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例如,表現父子關系時,永遠用一個畫面將人物全包括進去,而表現母子關系時則永遠採用對切的鏡頭,母與子從未出現在一個畫面中。這樣,人物間情感的遠近關系就展現無遺了。一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有關於劇情的深層寓意,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只求敘事,這才是電影藝術的真諦。
總之,《四百下》這部影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拍攝手法上都堪稱經典之作,即便已經過去了四十年,這部影片依然是屬於非常前衛的先鋒派作品,足以伴隨著特呂弗的名字一起被載入史冊。

G. 香港優秀導演系列傳記——陳可辛作品頗豐,有哪些值得一看香港傳記片推薦一下

提到香港的傳記電影,最經典的莫過於《李小龍傳奇》這部電影,單從電影本身或是李小龍本人來講,在世界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絕對稱得上是經典!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下這部電影!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所獲得的成就,卻是目前為止無人能及的,他主演的功夫片流行於海外,揚名世界,從此以後外國的字典裡面多了一個詞,叫做「中國功夫」

這部影片是在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的時候拍攝的,主要講述了李小龍傳奇一生的故事。通過該影片,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武藝超群的李小龍,更看到了李小龍的熱情,幽默,高傲等,拍攝此片的時候,大量的功夫打鬥場面,為影片增加了很強的觀賞性。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部電影,向偶像致敬,向經典致敬,對於此類電影本身來講,我們沒辦法要求太多,但是該影片卻沒讓我們失望,講述了很多李小龍生前的故事,讓我們不僅感慨萬千,要是李小龍再活多幾十年,電影界,武術界將會變成怎樣呢!喜歡的朋友,請觀看這部電影!

H. 求推薦世界著名導演寫的書,最好能列個書單

伯格曼自傳《魔燈》、布努埃爾自傳《我的最後一口氣》、特呂弗的《我生命中的電影》、黑澤明自傳《蛤蟆的油》、小津安二郎自傳性隨筆《豆腐匠的哲學》,等等,等等。

I. 張藝謀短篇人物傳記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在群墾閃爍的美國好萊塢,在為全世界矚目的第64 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一位朴實的中國導演的亮相引來了眾多驚奇的目光。他,就是那位創造了一系列奇跡的中國電影導演張藝謀! 1984年前後崛起於東方的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作為一種令世人困惑而又振奮的群體文化現象,早在1987年張藝謀的《紅高粱》彈出第一個商業化音符後便已逐漸偃旗息鼓。可是它作為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第一次高度自覺的藝術運動,在中外影壇所激起的石破天驚的反響,卻是巨大而久遠的。正是第五代的大膽探索,使中國電影首次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真正得以與世界電影平等對話。所有這些煌煌業績,連同他那體現於思想和藝術統一之中的個人風格都將深深留在人們腦海里,彪炳於中國電影史冊。 確實,他曾飽嘗生活之艱辛,經受過文革凄風冷雨的洗禮,因而普遍懷有焦慮、尋根、反思意識,其作品亦烙印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人文色彩。 他步入藝術殿堂伊始,適逢「四人幫」粉碎後的思想解放運動時期;因而鄙薄傳統、不滿現狀,敢於一反常規電影思維模式,抓住機遇實現理論與實踐雙向同步的「離經叛道」。他具有較高的專業稟賦與藝文素質,又接受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外電影先進語匯和其它美學思潮的滋養;因而對電影新形態感覺敏銳,注重引進,善於在風格、技巧、表現手段上標新立異……他,將名留史冊。

希望採納

J. 超現實主義導演的自傳

超現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於達達主義,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閱讀全文

與電影導演自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隆水上電影節幾點開始 瀏覽:873
老電影愛情大全 瀏覽:961
阿勒泰市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76
外語真人動畫電影 瀏覽:595
歐美電影賽車的 瀏覽:480
親密intimacy電影網盤 瀏覽:145
成龍電影清單 瀏覽:860
俄羅斯糖心老爹電影 瀏覽:115
2017美國電影票房市場 瀏覽:666
抖音50元電影兌換券怎麼領 瀏覽:155
木瓜網電影2017 瀏覽:236
桂寶之爆笑闖宇宙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369
歐美法國復古電影 瀏覽:188
成龍電影尖峰時刻有多火 瀏覽:804
2017年電影建黨偉業 瀏覽:562
原聲歐美電影 瀏覽:939
七彩電影城地址 瀏覽:364
電影風雲背景音樂插曲 瀏覽:824
電影解說恐怖片第一名 瀏覽:745
深水吃人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