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父是誰拍的(導演是誰)
《教父》是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一部黑幫題材的電影,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影片於1972年在美國上映。
⑵ 91歲電影教父李行病逝,作品共67部獲獎無數,生前有過哪些高光時刻
近日,來自中國台灣的電影教父李行病逝,很多觀眾可能對李行這個名字比較陌生,這僅僅是因為李行活躍的年代距離我們比較遠,但是了解過電影史的人對李行這個名字絕不會陌生,他所執導的影片基本上沒有不拿獎的,而李行一輩子有過很多高光時刻,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他連續在四屆金馬獎中獲獎,而且他也是歷史上獲得金馬獎最多的電影人。
最後,李行執導的作品先後在金馬獎中拿下了十三次金馬獎,這個數據在整個華語電影中,是最為輝煌的成績了,而李行也因為在電影行業的突出貢獻,在第三十二屆台灣金馬獎中,獲得了金馬獎之終身成就獎,而李行這個名字也成為了金馬獎史上最偉大的名字。
⑶ 教父的導演是誰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⑷ 《教父》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誰
科波拉家族
從教父三部曲中,得到了很多個小金人,這個團隊創作能力,已經有無數個奧斯卡金球獎來證明了。(更由億萬影迷心中的地位來證明。)
包括尼古拉斯凱奇的爸爸,也因為教父的音樂獲得了最佳電影音樂獎。
教父 是一個團隊製作出來的,而這個團隊的優秀,共同早就了優秀不朽的電影。
當然,弗朗西斯是這個團隊的靈魂。
⑸ 台灣「電影教父」李行病逝,除了執導《小城故事》,還有哪些作品呢
91歲的台灣著名的「電影教父」導演李行由於心肺衰竭,於8月19日晚在台北去世。李行導演曾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還獲得金馬影展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為華語電影做出了傑出貢獻。
除了觀眾熟知的電影《小城故事》,他的代表作還有《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原鄉人》、《街頭巷尾》、《婉君表妹》等電影。其中,《汪洋中的一條船》是在大陸正式上映的第一部台灣電影。
眾多明星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悼念李行去世的文章,據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透露,目前他們將先為親友設立靈堂,隨後與電影節有關的喪葬事宜將另行公布。讓我們祝李行導演一路順利。
⑹ 電影《教父》講了什麼
內容簡介: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
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向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__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范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__權力與罪惡的關系。
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帶動的「馬龍·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馬里奧•普佐的作品,普佐是一位嚴肅、莊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不是在現代派作品裡所常見的那種以撲朔迷離的荒唐的渲染作為噱頭來誘使讀者陶醉於虛無縹緲之中,而是以引人入勝的真實可信的素描作為楔子來啟發讀者認識美國社會的本質。
⑺ 電影《教父》的導演是誰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性別: 男
星座: 白羊座
出生日期: 1939-04-07
出生地: 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
職業: 製片人 /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副導演
影人簡介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壇的大導演。1939年,他出生於美國底特律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樂指揮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時就混跡於劇院後台,還經常偷看父親的演出。他從小就對電影十分著迷,17歲時,他進入了霍夫斯特拉學院戲劇系,在參加校內戲劇演出時,他幾乎什麼都能幹。大學畢業後,科波拉進入加州電影學院專攻電影,其間,他應聘參加了好萊塢導演羅傑·考爾曼的攝制組,當了一名打雜工。
從加州電影學院畢業的科波拉起先充當的是編劇的角色。但一開始,名不見經傳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視、貶低。直到1970年,他因《巴頓將軍》(《PATTON》)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時,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此後,科波拉又滿懷熱情地擔任了導演的職務。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把影片的立意與美國觀眾的需要、美國社會的注意力相結合。1972年,科波拉執導了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他有意識地去表現了美國黑手黨的活動與美國政界、司法界的關系,而且還從同情的視角去表現了這些黑社會人物的「人性」。他們並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見的那種殺氣騰騰的惡霸歹徒,而是同樣重視家庭倫理的「嚴父」和「富有責任心」的「有志青年」。這種新的構思使美國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影片宣傳的那種奮斗精神與美國社會一貫提倡的「美國精神」十分契合,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⑻ 《教父》上映五十周年,導演科波拉好萊塢星光大道留星,你怎麼看這部劇
《教父》上映50周年,導演科波拉好萊塢星光大道留星。這部劇是在1972年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雖然電影總體給人一種非常壓抑的感覺,但是在看完之後彷彿收獲了成長,也更加的了解人性。
很多人把這部電影看了兩遍以上,在看完之後,一定會收獲很多的觀後感。這部電影的邏輯性很強,情節豐滿。能夠吸引每一位粉絲的關注,雖然是圍繞復仇展開的,很多觀眾在看到這一題材的時候,覺得沒有興趣。但是大家一定要靜下心來。耐著性子仔細去看,最終會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⑼ 《教父》上映50周年,這部劇獲得過哪些獎項
電影教父於1972年拍攝,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馬蘭·白龍度和阿爾·帕西諾主演,在整個教父系列主要講述了二代教父邁克爾柯里昂成為教父接班人管理家族黑幫生意的故事,電影教父在影院上映已經經歷了50周年,扎實的劇情和高超的導演手法和演員出色的表演使得電影《教父》成為影史上的里程碑,並隨著時間流逝,成為一代人童年的回憶且歷久彌新。這部電影在放映的當年就斬獲獎項無數,囊括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
小編認為,好的電影總是歷久彌新,常看常新,各位可以在日常閑暇之時多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