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哪個電影
出自於由呂克貝松監制的法國飆車大作《的士速遞》系列的第二部,百分百准確
Ⅱ 哪個電影
《比海更深》是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由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影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1] 。
《比海更深》片名取自華語歌手鄧麗君的日文歌《別れの予感》中的一句歌詞。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
是這個電影嗎?不過這個男豬腳我確定是阿部寬
Ⅲ 是哪個電影那
《流浪地球》
是由中國電影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該片於2019年2月5日(農歷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1]。
Ⅳ 這是哪個電影
幼兒園(2004)
導演:張以慶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片長:70分鍾3
Ⅳ 什麼是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5)電影是哪個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
Ⅵ 是哪個電影
電影《熱血青春》講述八十年代曾在忠南洪城一帶非常有名的女生混混,傳說的花花公子、火鳳凰派老大,首爾來的轉學生等青春男女的熱血浪漫愛情故事。
是由電影《奔跑的烏龜》的導演、用非凡的耐力成功指導作品的李延宇擔任導演。
在電影<超速緋聞>(2008)和<狼族少年>(2012)中擔任主角的朴寶英這次將在電影中飾演洪城農高大姐大英淑,首次突破形象,將展現她自信強勢的一面。
而在8月1日大結局的SBS月火劇〈聽見你的聲音〉和電影〈觀相〉中有超高人氣的李鍾碩將飾演用一個眼神、一個呼吸就能迷倒女生的,充滿魅力的洪城農高傳說級的花花公子忠吉。
李世英扮演了擁有白皮膚與纖瘦身材,受到所有男同學喜愛的女高中生昭熙, 而金英光則扮演了洪城農高火鳳凰派的老大光石,盡顯其野性美。
Ⅶ 哪個電影叫什麼啊
《沖出亞馬遜》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攝的一部現代軍事動作片。亞馬遜是南美洲委內瑞拉的一條古老河流。聯合國相中了這里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環境,創辦了國際特種兵訓練中心,代號"獵人學校"。代表中國參加的就是電影《沖出亞馬遜》的原型人物、第五屆「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蘭州軍區「愛軍精武楷模」、第七屆「寧夏十大傑出青年」黃和平。 2001年到2003年,經過全軍選拔,他被兩度選派赴委內瑞拉「獵人學校」參加世界特種兵集訓。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沖出亞馬遜》就取材於黃和平和他的隊友們的經歷。
劇情簡介編輯
《沖出亞馬遜》
1999年8月,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畔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開學典禮上,來自世界各國軍隊的特種兵,以特殊方式進行入學報到。隊列中年輕的中國特種兵王暉和胡小龍與各國學員一樣親手升起了自己的國旗。校長羅斯將軍宣布:任何人在訓練中經受不住考驗,超過48小時未歸隊將被除名,並降下本國國旗。
在以嚴厲著稱的教官「獵人」的指揮下,學員們開始了嚴格的近乎殘酷的訓練。兩天後,就有兩名學員被淘汰了,兩面參訓國的國旗被降下。但訓練強度仍在加大,「獵人」的訓練方式、手法也更加兇狠。
兩名中國學員能不能順利通過最後的「考驗」,他們是以怎樣的勇敢和頑強去迎接種種「考驗」的,這些「考驗」都包括哪些內容?請從影片中尋找答案。
Ⅷ 這是哪個電影
喜劇之王 (1999)
導演: 周星馳
編劇: 曾瑾昌
主演: 周星馳
類型: 劇情
地區: 香港
語言: 國語
上映: 1999-02-13
片長: 85分鍾 / 89分鍾(DVD)
又名: King of Comedy
喜劇之王 (1999)
導演: 周星馳
編劇: 曾瑾昌
主演: 周星馳
類型: 劇情
地區: 香港
語言: 國語
上映: 1999-02-13
片長: 85分鍾 / 89分鍾(DVD)
又名: King of Comedy
Ⅸ 是哪個電影
朋友你的問題好難回答 你不但沒有圖片連一點點提示都沒有 我無法回答你 記得下次問問題要全面一點哦
Ⅹ 電影是什麼
電影,指藉助一定物質攝錄和顯現連續相關的畫面和聲響,通過交換來滿足人們需要的藝術化的文化商品。它包含這樣幾層意思:(1)從整體上看的電影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電影文化現象,通常用「電影」一詞表述;(2)是一種藝術形式,有其內在的邏輯和美學結構,通常用「電影藝術」一詞表述;(3)是依據一定的規律(藝術規律和經濟規律)而生產和交換的智力產品,通常用「影片」一詞表述。電影是什麼,世界各國電影理論家各有各的表述,這個定義也只是一家之言。技術電影觀,就是從自然的物質形態和手段來理解電影。從自然客觀機制看,電影的出現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人應具有自然的觀賞「畫面」的機能,並被發現和利用;二是存在一定的物質媒介傳達光和影;三是科技發展能夠使物質的「影像」與人的觀賞機能相聯系。從藝術角度看,電影是為一定目的生產滿足某種需要的媒介體的藝術。從經濟視角看,電影是一種商品。從法律角度看,電影是一個可為多種法律調整的客體。電影關系所引起的各種活動可從不同法律視角來規范。在電影技術觀看來,電影是表現為物質存在狀態和技能發展的過程;作為藝術,電影是自然材料的技巧性和審美活動,這種活動既是一種技術活動又是一種文化活動;電影是商品,則包含有商品所共有的屬性和特徵。電影是智力創作活動的物質表現形式即作品。電影作品,指攝制在一定物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播放的作品。電影是一項產業。電影是一種傳播媒介。電影是一項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