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導演需要掌握怎樣的基本素養
給你個建議,學好編劇(好萊塢的那一套),命運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裡,以後不愁就業。作為一個畢業生來說,你拿著自己寫的劇本去找電影公司,人家願意看,劇本寫得好你就有機會,而你拿著畢業作品去說跟人我可以給你們做導演,人家只會覺得你好奇怪…… 還有,不要因為國產商業片很爛就認為商業片不好,今後都是網路購票,影院對文藝片會更加不留情面。如果你喜歡文藝片,那你還不如做個影迷更好。我認為一個電影導演需要的基本能力:編劇、表演、攝影、剪輯。對現場的掌控能力都包含在這四項里了,然後就是經驗的問題了。當然,現實中電影公司並不需要導演掌握這么多,可能會更看重名氣。
Ⅱ 請問中國哪些導演的電影在文字語言方面很有代表性
馮小剛(北京話),太有代表性了
Ⅲ 你都喜歡哪些電影導演
我最喜歡法斯賓德,他就是電影界是巴爾扎克,他是當時德國社會的書記官。他從不吝惜他的嘲弄和譏諷;他也從不吝惜他的關愛和同情。他在描述社會中各色人物時,將自己的冷靜和深刻藏在了鏡頭後面,觀眾看懂時,會得到一種找到所羅門寶藏似的驚喜。代表作《城市流浪漢》、《小混亂》、《愛比死更冷》、《死亡之河》、《美國大兵》、《當心聖妓》、《四季商人》、《瑪塔》、《恐懼吞噬心靈》、《寂寞芳心》、《鐵絲上的鳥》、《畏懼與恐懼》、《我只要你愛我》、《撒旦的一擊》、《中國輪盤賭》、《站長夫人》、《德國之秋》、《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一年十三個月》、《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莉莉瑪蓮》、《蘿拉》、《維洛妮卡•福斯的慾望》、《霧港水手》。
Ⅳ 一個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Ⅳ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往期精彩內容:
淘夢完成9000萬B輪融資導演,有人罵你影視圈的潛規則電影劇組構成珍愛生命,遠離劇組諾蘭電影分鏡副導演的職能《頤和園電影劇本周星馳電影分鏡「殺青」的含義黑澤明電影分鏡4位天才導演20個經典拍攝手法成為導演需要拉多少片影史上無法超越的1994年徐克分鏡手稿17部電影分鏡奧斯卡88以來最佳攝影一個製片團隊的構成史上最美100幀畫面敦刻爾克故事板導演的對話場景《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10部最佳配色電影電影分鏡表3種表現類型劇組人值得被尊重世上大多是副導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導演
更多影視干貨請點擊菜單欄或歷史消息
(添加備注職業城市)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不會失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導演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悟會培養一個導演獨特的思想意識,讓導演創作出富有靈魂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從這個層面上說,導演是一位思想家。
細數知名的大導演,他們背後都有道不完的故事,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思想去闡釋自己的作品當導演沒有成名前,需要在生活的艱苦中磨練,需要在孤獨中創作,而當頂著壓力終於將凝結了全部精力、心血的電影作品推上銀幕之後,收獲的可能也不全是觀眾的掌聲......所以成功的導演還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必須是一位能夠忍受孤獨、敢於逆流而上的哲學家兼勇士。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當年馮導只是提出想建立電影分級制度,並沒說取消電影管理制度,就遭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開始畏懼導演道路的遙遠而艱辛?
其實,並不是非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二流的「導演」也很多,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導演的頭銜圈錢,拍攝了某部不成情節的爛片、短片就自詡為「知名導演」。
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你可以選擇成為二流導演,也可以選擇成為一流導演,至於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天分,毅力,還有運氣。但是,我們相信,每個想做導演的人,都是懷揣著做一流導演夢想的人。
庫布里克: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
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
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
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
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
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看完這些,您是否真正找到了培養導演能力的方向?而如果一開始能從這些方面去培養自己的導演意識及能力,只要能堅持下來,相信距離導演夢一定不會太遙遠!
【相關書籍推薦】戳二維碼即可購買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分鏡頭腳本《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滑動變焦反轉情節分鏡表3種類型電影片頭成龍喜劇電影主題形態第四面牆攝影大全CG特效鏡頭30式黑澤明色彩講故事用構圖講故事調色大全形色愛喝牛奶大導最愛的焦距劇組人諾蘭電影劇本鳥瞰鏡頭安東尼奧尼視覺喜劇教父三部曲今敏剪輯手法《鬼子來了》劇本電影中的暴力元素電影史上的25個特效劇本分解表奧斯卡大導頂級分鏡大全動作片大衛芬奇電影中的懸疑宮崎駿分鏡權利的游戲劇本秘密
Ⅵ 導演是怎麼學會用電影語言,隱喻,借喻 隱晦表現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如果說電影學院有教,那那些沒上大學
用電影語言去隱喻,隱晦一些導演所想表達的思想:
從表層上來說是用某些話音手段來傳遞這種想法;根本上是要導演內心有種比較深刻的認識,不然出發點就有問題,也就難以讓觀眾接受;同時你的表達手段讓人無法接收到所表達的也是很可能出現的。所以兩者都很重要。
關於表達要注意的問題:
1,思維過分跳躍性,姜文的電影隱晦得個人感覺有些跳躍,隱晦的很多時候不好理解,個人不大贊同。
2,表達太矯情,演員的表演太矯情;橋段太露骨。
3,影片是一個整體,記住點是連接線的支點,必須整體上保持流暢性,點為線服務,點上的隱晦是為整部影片主題服務。
有些時候一部電影,很多思想,創作者也許沒有那種想法,但觀眾評論出來了,如果影迷能接受這種意外的電影非主題思想,也未嘗不是好事。但是作為你說的這種電影的創作者,必須自身要有足夠的思想深度,不然只會讓人覺得突兀,或者幼稚。
從根本上說這種電影最主要的是創作者思想成熟,閱歷豐實。而表達手段是可以學習借鑒的,所以上大學與否?是不是科班出身都不好拿來判斷的。
Ⅶ 3.卓別林電影的視聽語言和同時代導演有哪些區別
卓別林的喜劇是採取「錯位」營造笑果,演員的肢體語言的寓意推動敘事,其它導演更多是以故事為主。
Ⅷ 電影史上著名導演及其作品有那些
1.世界十大電影導演排行第一位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是毫無爭議的,再難找到一位導演在商業與藝術間游刃有餘,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天衣無縫.他的電影不失娛樂,同時兼備極高的藝術性,而更多的則是人文關懷,這就是他區別於好萊塢另兩為超級大導盧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喬治·盧卡斯 這是對各位大導演的訪談記錄.星戰公映那年,郎·霍華德23歲,「當電影結束時,我一句話沒說,走出劇場,又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買票,又看了一遍。」他後來成為盧卡斯的弟子,出師後導演了《魔繭》、《阿波羅13》、《美麗心靈》等科幻影片和科學家傳記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歲:「看《星球大戰》讓我驚喜得要尿褲子。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天哪,誰做的?我告訴自己,嗨,伙計,我也要拍這樣的電影。我就這樣辭去了卡車司機的工作。」7年後他導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終結者》,又過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傑克遜只有15歲:「看《星球大戰》改變了我的一生。多麼神奇,又多麼貼近我們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樣臟兮兮,很親切。」眾所周知,長大後,他導演了《指環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爾伯格31歲:「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樣,讓我眼花繚亂。我愛死它了。故事好演員也好。」他本來就是盧卡斯的好友,兩年後,他接連導演了《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迷失的世界》、《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戰》等等.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歲:「看了《星球大戰》,我傻眼了。我對我的製片人說:『我們還等什麼?這么棒的東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兩年後導演了《異形》,又過三年拍了《銀翼殺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華橫溢的大導演,他的《銀翼殺手》和《異形》位列影史最經典科幻電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鬥士》掀起了史詩片浪潮,《黑鷹墜落》其高超的鏡頭語言,剪輯水準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他帶動起好萊塢的史詩風潮,也親手用《天國王朝》毀掉了史詩片.然而,有多少人看過導演剪輯版的《天國王朝》?
4.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成就了傑克遜,傑克迅造就了《指環王》.他的《指環王》達到了既巧奪天工而又渾然天成的境界,完美這個詞也許最適用於《指環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藝術道路上堅持不懈的他成為銅臭的好萊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不可饒恕》開始,佳作不斷,給影迷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
6.馬丁·西科塞斯 隨便挑選他的幾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奧斯卡搬獎典禮上看見他失落的背影,總是有些悲傷.
7.奧利弗·斯通 最倍受爭議導演恐怕非他莫屬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將老詹排這么後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長片實在另人失望.
9.呂克·貝松 他的電影總給人以似好萊塢而又非好萊塢的感覺.詭異這個詞我覺得最能形容他的電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畢竟他多年沒有佳作問世了,但是《教父》影響至今不衰
Ⅸ 電影語言的發展史就是有成就的導演不斷探索新的電影語言表達方式是對還是錯
相對來講應該是對的,但總覺得電影語言的發展不僅僅是導演電影一方面的發展探索。
Ⅹ 導演對電影具體有何作用
在中國現行電影環境下,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編劇只是輔助導演完成電影的工作人員。 (任何國家的好導演,都會重視編劇的作用。但在國內環境下,編劇對最終電影的形態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美國,好萊塢製片體系中製片人對一部電影的作用最大。導演和編劇都是實現製片人意圖的工作人員。獨立製片中仍然是導演作用更大,不過這種獨立製片電影一般導演都會兼任製片人和編劇。
畢竟,電影是一門影像的藝術,而文字構成的劇本是一個影像成型的基礎。導演需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掌控和藝術手段的運用,結合自我的主觀表達、蘊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活動影像表達出來。所以導演之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編劇、攝像、美術、演員等都是構成導演影像基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