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導演對電影的影響

導演對電影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6-30 23:11:40

1. 馮小剛,張藝謀這三位導演,誰對電影發展的影響力更

張藝謀在藝術電影上深有造詣,並開創了中國的大片時代,馮小剛與中國人心意相通,在票房上從來沒有失過手。從作品水準和公眾影響來說,張、馮二位就是中國范圍內的電影大師。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演員。

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

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

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獎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

第24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第22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導演

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2. 導演對一個作品的影響非常大,有哪些導演特別優秀

一部優質的影視作品能夠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支持不僅僅是演員的功勞,更為重要的是導演在其中的指導和監制,而只有真真正正的做到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他才能夠稱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導演。在國內的導演界之中可謂是人才不斷涌現,而能夠稱得上是優秀導演的卻只有寥寥無幾的張藝謀、陳思誠、陳凱歌等人。

一部優質影視作品的產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導演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國內導演界和娛樂圈之中被大家所一直稱贊與認可的導演團隊中就有著:張藝謀、陳思誠、陳凱歌等人,他們也為國內影視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藝謀、陳思誠、陳凱歌之所以在我的眼中能夠稱得上是優秀導演,主要的原因在於:

1、張藝謀

張藝謀在國內導演界是中流砥柱的人物之一,他在導演的藝術道路上創作了大量的優質影視作品和經典之作,所產出的影視作品就擁有著《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等,在個人榮譽上更是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

相信在如此之多優秀導演的指導與支持鼓勵下,國內影視產業的發展會朝著更加光明更加優秀的道路繼續前進和努力著,你心中的優秀導演又是誰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3. 導演對一個作品的影響非常大,有哪些特別優秀的導演

國內有一些不錯影片,經得起時間的沖洗,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依舊光鮮亮麗,經久不衰,堪為經典! 在演員的背後必須要有主導影片質量的核心人物——導演。下面我們細數一下內地的一些優秀導演。

1、佩德羅·阿莫多瓦

他從70年代進入影壇,作品頗具爭議性,著重表現慾望、暴力、宗教等議題,並通過鮮艷的色彩,展示出一種後現代的審美眼光,以及對權威的極大藐視。進入21世紀,阿莫多瓦更富創造力。《對她說》《縮水情人》《不良教育》等優質電影都出自他手,盡管有些主題無法得到大眾認同,但他的才華是無可否認的。

5、張藝謀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不論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現代還是當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張藝謀看來,“城市題材和農村題材不能構成一個話題,現在好的題材不多,我只是找有感覺的、合適的拍”。

4. 談談第五代導演對中國電影格局的影響

我想說,既然能夠被稱為「第五代」導演,
說明他們本身已經具備相當高度的專業水準,新思維,以及年輕化的優勢,
但一部電影不是憑導演優秀二字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我們無可否認,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
由許許多多的因素構成,

就中國內地演員素質,如《生化危機5》的李冰冰,
及《環形使者》中的許晴般外表光鮮靚麗,表演卻陳辭匱乏,
內地電影劇本的選材,內容與質量的拙劣,以及國家對於電影業界喜愛過多干預和限制,
鼓勵宣揚頌歌頌德的特殊體制,都決定了無法令這些有才能的人有所發揮,

不難想像,串聯,整理及綜合起這些所有畸形因素,
描繪和勾勒出的,只能是一部做作而蹩腳的電影,,

不管是第幾代人,
電影的製作都需要電影人全身心的,忘我的投入,
若由於外因而有所顧忌,保留,或抹煞心靈深處的初衷,
便成就不出真正純粹的藝術,
這大概是我們內地電影始終無緣問鼎世界級榮譽及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無法就你所舉出的
具體的三部電影給予評論,
就中國社會體制的特殊性來說,
你的「第五代」導演們,在可預見的將來,
從根本上,無法真正徹底改變和影響中國電影格局,
因這格局與政治體制與形式主義早已根深蒂固,混為一潭,
只依個人根本無力改變,

就上一代中國電影人而言,他們的確可算後起之秀,
但眼下,仍然也只能持續作為這個特殊社會體制的衍生體,
毫無突破的,繼續苟延生存下去

PS.
聽說《變形金剛4》製片方已經考慮准備揮師整支劇組前往中國內地進行拍攝製作,
這消息對於內地電影人來說,不可謂是個學習借鑒的絕好機會,
真心希望通過與諸如派拉蒙,夢工廠等世界一流老牌電影企業的不斷接觸,
能真正對中國電影未來的格局和走向,
有所啟迪,和影響

5. 導演徐克 對電影界的影響 謝謝

徐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要發起人之一!那年的《蝶變》震驚了整個香港電影界,宣告了香港武俠片進入新派武俠片時代。後來不斷創造經典如《倩女幽魂》《黃飛鴻》《花月佳期》《小青》等,其中的《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則是香港武俠片的巔峰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也許永遠也無法被超越了······如果說星爺是香港喜劇的代表人物,那麼徐老怪則是香港武俠片的代名詞!如今,香港電影普遍低迷,名大導演都很低產,唯獨徐克勉強保持著一年一部大作的產量,撐住了香港電影的半邊江山!期待

6. 導演作為一部影視劇的核心,他的個人風格對影片有哪些影響呢、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7. 導演對電影的創作有多大影響

導演奠定了一個電影,整個創作的氛圍和基調,他是一個電影的核心,這個電影傳達出怎樣的情感都是靠導演在指導和演員的努力。導演是電影創作的靈魂,導演能夠把劇本上的東西最終展示出來,能夠極大地影響演員和布景的表現,如果導演表現的不好,那麼電影的創作一定不優秀。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8. 導演對電影具體有何作用

在中國現行電影環境下,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編劇只是輔助導演完成電影的工作人員。 (任何國家的好導演,都會重視編劇的作用。但在國內環境下,編劇對最終電影的形態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美國,好萊塢製片體系中製片人對一部電影的作用最大。導演和編劇都是實現製片人意圖的工作人員。獨立製片中仍然是導演作用更大,不過這種獨立製片電影一般導演都會兼任製片人和編劇。

畢竟,電影是一門影像的藝術,而文字構成的劇本是一個影像成型的基礎。導演需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掌控和藝術手段的運用,結合自我的主觀表達、蘊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象的活動影像表達出來。所以導演之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編劇、攝像、美術、演員等都是構成導演影像基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閱讀全文

與導演對電影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電影名曲大全 瀏覽:429
感人的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642
電影天仙配在哪裡拍的 瀏覽:475
韓國老師和學生的電影 瀏覽:679
柴蔚演過的電視劇電影 瀏覽:509
賭系列電影大全 瀏覽:760
陸家電影院最新電影 瀏覽:620
契約結婚日本電影觀看 瀏覽:373
韓國電影兄嫂74分鍾 瀏覽:447
超能力霹靂火在哪個電影上 瀏覽:999
3d聖鬥士電影 瀏覽:983
2020年香港動作電影怒火 瀏覽:88
愛情田園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808
美國美劇大全電影 瀏覽:685
日本電影男主從小住在寺廟 瀏覽:548
嚕啦電影網 瀏覽:240
人生逆襲的電影推薦 瀏覽:920
騎摩托回家過年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0
美國A類電影 瀏覽:872
我的妻子女兒韓國電影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