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馮小剛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借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該劇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喜劇愛情片《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001年執導喜劇片《大腕》,該片獲得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2003年執導的喜劇片《手機》在中國內地獲得年度票房冠軍。
Ⅱ 第68屆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是誰
第68屆戛納電影節,華語導演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贏得最佳導演獎。
侯孝賢過去盡管多次入圍戛納,但僅憑1993年的《戲夢人生》拿到評委會獎(同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拿到華語片至今唯一一個金棕櫚大獎),此次他也成為了繼王家衛、楊德昌之後,第三個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語導演。
對侯孝賢的評價
擁有詩意精準的電影語言,是一部個人色彩很明確的作品。」而憑藉此次獲獎,侯孝賢也成為繼王家衛、楊德昌之後,第三個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對侯孝賢和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的評價
媒體打分的戛納場刊評分中,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的《卡羅爾》以3.5分並居第一,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和匈牙利導演拉斯洛·傑萊斯的《索爾之子》以2.8分並居第二。這也是華語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上得到的評論界和媒體口碑方面最好的成績。
Ⅲ 華語電影導演前五名,有不同意見的嗎
僅僅從奧斯卡與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情況來說,我覺得排名如下(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分,評審團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與終身成就獎2分,最高獎4分;柏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2倍;戛納國際電影節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3倍;奧斯卡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4倍):
1、李安(70分):2次奧斯卡最佳導演+4次奧斯卡最高獎提名+2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6+16+6+16+16=70分;
2、張藝謀(57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3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3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9+8+4+6+16+4+4=57分;
3、侯孝賢(43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7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6+21+8+2=43分;
4、賈樟柯(32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6+12+8+4+2=32分;
5、陳凱歌(30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1次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2+12+2+2+2=30分;
6、王小帥(27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2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6+4+4+4+2+1=27分;
7、蔡明亮(25分):3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9+4+4+8+25分;
8、王家衛(21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12+2+1=21分;
9、王全安(20分):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8+4+4+2+2=20分;
10、姜文(15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3+2+4=15分。
除此之外,還有徐克、馮小剛、吳宇森、許鞍華與楊德昌等大導演,不過他們奧斯卡與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情況不如上述導演。
Ⅳ 有哪些中國演員及導演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含金量毋庸置疑。它是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同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駕齊驅,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舉辦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電影的藝術水準,因此電影的藝術性就成為了角逐獎項的重要評判標准。
近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令人欣喜的是,繼侯孝賢、張藝謀、李安、賈樟柯等大導演之後,此次中國又有三位導演斬獲重要獎項,極大地鼓舞了中國電影的士氣。
中國女導演趙婷才華橫溢,此前執導的《哥哥教我的歌》、《騎士》等作品得到各大權威電影節的肯定,備受矚目。這次趙婷身兼導演、編劇、剪輯、製片等職位傾力打造的《無依之地》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高獎項金獅獎,再度證明了自己的耀人才華。
本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中國三位導演力挫群雄,滿載而歸,這也反映了中國電影進一步走向世界的趨勢。希望國內的電影從業者們保持初心,再接再厲,為觀眾呈現更多震撼佳作,讓中國電影繼續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Ⅳ 獲柏林電影節與戛納電影節雙項提名中國導演是誰
張藝謀。1988年第38屆柏林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最佳影片金熊獎。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張藝謀1987年至1999年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外屢獲電影獎項,並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2002年後轉型執導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曾任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總導演,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和央視主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提名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Ⅵ 我國有哪些導演在威尼斯電影節曾有過獲獎
李安憑藉以梁朝偉和湯唯為主演,以跌宕的情節和絕美的畫面以及對細節的掌控到每一幀都像一幅畫,人物面部表情無聲勝有聲,眼神的交流碰撞擦出火花,將雙方內心的矛盾掙扎體現的淋漓盡致的《色戒》獲得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賈樟柯憑借《三峽好人》演繹出了失去妻子的人苦苦尋找妻子卻空手而歸,有妻子的人卻有意無意躲著妻子,讓觀眾深思人最大的矛盾,就是你想要的,卻得不到;能得到的,卻不想要。因此獲得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張藝謀憑借《秋菊打官司》藉由秋菊漫不經心的視線,張敏感的捕捉到過渡年代愈加分離的城縣鄉百態,以人物秋菊的“犟”反映出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犟”,反映出了社會為,以此片獲得1992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侯孝賢憑借《悲情城市》這部從另外的歷史角度理解台灣人價值觀,厚重的歷史感入木三分,簡單樸素的故事顯現真實,悲歡離合不經意間更是深刻動人,被譽為“台灣史詩”而流貫著一種博大的人文精神同時獲得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Ⅶ 王家衛,首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嗎
《墮落天使》講述了天使1號(黎明)很懶惰,所以選擇做了時間、地點、誰該死都不用操心的殺手。天使2號(李嘉欣)很冷艷,是1號的上線,喜歡華服夜出為1號清理房間。天使3號(金城武)很怪異,從不講話的他愛做的事是半夜撬開別人的店面做生意和拿著攝像機將老爸拍個遍。
兩天之後,阿玉返回大嶼山,阿華懊惱不已。後來,他不顧自己黑幫身份,趕赴大嶼山向阿玉表白愛情,怎料,此時阿友為了逞強揚名,竟獨自接受了送死的「殺手令」。得到消息的阿華匆匆告別阿玉,趕往現場,在重圍中拼力救出阿友,自己則終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最終喪失了神智。
Ⅷ 趙婷獲棕櫚泉國際電影節年度導演,你看過趙婷的作品嗎
我看過這名導演的其他作品,非常出名的一部電影,就是《無依之地》。
而趙婷因為是第1位獲得棕櫚泉電影節的第一女性導演,所以這是她非常重要的一個亮點,在奧斯卡主辦方進行評選的時候一定會考慮這一點的,而且從無依之地這部電影來說的話,它本身就是今年奧斯卡的一個大熱門,這部電影在此之前就已經獲得過其他電影節的一些獎項,比如威尼斯電影節評選的金獅獎,多倫多電影節裡面的人民選擇獎,還有其他的一些電影協會的獎項,可以說是榮譽加身,很有競爭力。
Ⅸ 第一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是
第一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是王家衛。
王家衛1997年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導演。
唯一的金棕櫚獎:1993年,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葛優等人主演的《霸王別姬》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
第一位最佳導演:1997年,王家衛憑借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最終奪得了最佳導演獎。
第一位影帝:獲得過戛納影帝的華人演員只有兩位:葛優和梁朝偉。
唯一一位影後:獲得過的戛納影後的華人演員只有一位:張曼玉。
唯一一位電影節評委主席:2006年,獲得過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的中國導演王家衛,成為了戛納電影史上唯一一位華人評委主席。
Ⅹ 嘎納電影節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
55屆戛納電影節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美)--《糊塗的愛》(Punch-Drunk Love)
1970年2月26日,美國加州出生,父親是恐怖節目的主持人,從小在洛杉磯長大。美國獨立電影界炙手可熱的紅人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來自一個演藝之家,父親是當地恐怖節目主持人。他成長的城市在70年代是色情文化工業最繁榮的地方,安德森從少年時代起就著迷於色情電影,他對電影的興趣遠遠超過了他的學業。據說他在學校時是所謂之典型的「差等生",六年級時更因為惡劣的行為被開除。不過他在高中就拍攝了一部30分鍾的仿紀錄片《Dirk Diggler》,這部影片是關於一位色情明星的,後來成為《不羈夜》的靈感源泉。
安德森曾進入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不過很快就轉向自己所喜歡的電影。他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地擔任電視助理、拍攝MTV等。他前往紐約大學電影系,但這次他呆的時間更短,只有兩天,他用退還的學費拍攝了短片《雪茄和咖啡》。此片在桑丹斯電影節放映後,好萊塢向他發出了邀請函。1996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片《Hard Eight》,這部將背景設在一個充滿賭徒和妓女的黑暗世界中的犯罪片對於初出茅廬的安德森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製作公司將他解僱,且拒絕上映他自己的版本,直至得到了戛納電影節的關注。這部影片最終還是有了一些積極評價,雖然該片一片會聚了菲利普·貝克·霍爾、格溫妮絲·帕爾特洛和薩繆爾·傑克遜等耀眼明星 ,但基本上觀眾對它聞所未聞。
1997年,托馬斯·安德森自編、自導,同時兼任製片的影片《不羈夜》(《一舉成名》)再獲成功,就像片名一樣,托馬斯·安德森也憑藉此片一舉成名了--憑藉此片他個人不僅得到國內外的多個獎貢,而且還獲得了1998年奧斯卡獎的提名(此片也使年輕主演馬克·沃爾伯格嶄露頭角)。1999年11月,托馬斯·安德森的新片《木蘭花》與觀眾見面,觀眾將這部由朱麗安·摩爾主演的影片與《角斗俱樂部》《美國美人》《成為馬爾科維奇》以及《駭客帝國》等成功電影相提並論,甚至評選它為"1999年最好看的電影和最有希望獲得奧斯卡獎的影片。並且也從中國演員鞏俐手中拿過了柏林金熊。
如今事業順利的托馬斯·安德森正忙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據傳他與女歌手菲奧納·阿普爾的感情已漸入佳境。
而2002年的 《愛昏頭》另他再次受到世界范圍的關注,在嘎納電影節上一舉奪得了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