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導演

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導演

發布時間:2022-07-17 04:22:32

A. 香港導演有誰啊

①吳宇森;暴力美學大師,在電影暴力的外衣下,著重刻畫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和對現實世界的迷茫。善於借物抒情,如「白鴿」「教堂」等是美好的象徵。代表作:《英雄本色》《碟血雙雄》
②杜琪峰;香港電影的頂樑柱,風格化導演。黑色影像風格加上人物悲情宿命,流露出對人生無常的主題,對現實生活的無情解剖。故事情節獨具匠心以及電影技法的創新求變。代表作:《PTU》《黑社會》
③王家衛;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具有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的表述方式以及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洞察力。代表作:《阿飛正傳》《花樣年華》
④徐克;香港新派武俠電影大師,他的電影具有豁達大氣的江湖情。在武俠的電影世界裡增添了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且善於發掘演員,林青霞女扮男裝便是個典型例子。代表作:《東方不敗》《黃飛鴻》
⑤林嶺東;風雲系列電影大師,他不同於吳宇森,他的電影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更加註重刻畫人物在體制壓迫下的反抗和斗爭。代表作:《龍虎風雲》《監獄風雲》
⑥許鞍華;香港電影新浪潮代表人物,許鞍華的電影注重內心體驗,即有知識分子的敏銳犀利,又有女性獨有的細膩和含蓄。代表作:《半生緣》《女人四十》
⑦陳可辛;陳可辛算是香港電影中的一個另類,說他另類並非他的電影有多獨到風格,恰恰是因為他的電影從來沒有風格。從早期溫婉精緻的愛情片到深入思索的驚悚片再到近期的武俠片,他一直在變。難能可貴的是,他的電影注重刻畫和傳達豐富的人文內涵,總能給人以深切共鳴。代表作:《甜蜜蜜》《投名狀》
⑧關錦鵬;他的風格舒緩委婉,他的電影以其把握女性心理細膩入微絲絲入扣的另類與異色凸顯於香港影壇。代表作:《胭脂扣》《阮玲玉》
⑨爾冬升;演而優則導的典範,他的電影細膩真實。寫實是他最突出的風格,煽情是其影片最常用的利器。極具文藝氣質的導演,縱觀他的作品都透出一種人文關懷讓人唏噓不已。代表作:《新不了情》《旺角黑夜》
⑩王晶;其實王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電影人,很多人都會說他是「爛片之王」「抄襲之王」,全是因為他的電影粗糙爛制又喜歡跟風。但是別忘了他還是香港電影的票房之王,這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的拍片數量多,不過不可否認他曾經對香港電影作出的貢獻。代表作:《賭神》《整蠱專家》
支持香港電影,關注香港電影未來。

B. 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對嗎

對!徐克正是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

香港新浪潮是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一個潮流,參與者多為擁有電視製作經驗及於美國或者英國電影課程資歷的年青導演,當中包括徐克、許鞍華、嚴浩、譚家明和方育平以及牟敦芾等等。他們在1970年代回到香港後都加入本地電視台發展;在電視台磨鍊後,離開電視台發展各自的電影事業。在此期間拍攝的一批風格清新的影片。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電影雜志《大特寫》(《電影雙周刊》的前身)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向傳統挑戰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詞來期待香港的新電影。

香港人的身份確立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粵語文化的盛行成為了香港新浪潮的創作因素。新浪潮期間,比較著名的包括許鞍華導演的《瘋劫》、《撞到正》、《投奔怒海》,譚家明導演的《烈火青春》、《愛殺》,徐克導演的《蝶變》、《第一類型危險》,梁普智於1976年導演的《跳灰》,章國明導演的《點指兵兵》、《邊緣人》,嚴浩導演的《茄喱啡》、《夜車》,方育平導演的《半邊人》、《父子情》,余允抗的《山狗》、《凶榜》(1981)及《師爸》等以及牟敦芾的《打蛇》。

香港新浪潮的導演將人際關系、社會問題、家庭及香港文化納入為題材,為當時的香港電影帶來一片新景象。

C. 新浪潮電影運動中,誕生的大師都有哪些

新浪潮電影運動,他誕生了非常多的一些大師,比如其中就有奠基人克勞德夏布洛爾還有戈達爾特呂弗,他們都是這場運動裡面所誕生的大師級別的導演。

新浪潮電影運動,它主要是從法國開始的,但從此以後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加拿大英國等一些法國等一些國家,他們都開始了相同的或者類似的運動,他們中間這些人有的是從電影學院畢業的科班生,有的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經歷結果與電影相遇了。比如這裡面就有一個大師叫特呂佛,他就沒有上過電影學校,也沒有受過如何拍攝電影這方面的專業訓練,而他們對於電影的認識完全是通過看一些電影才知道的,雖然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拍攝一部電影,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看一些非常不好的電影,從這些電影裡面他們知道了一個好的電影不應該怎麼去拍攝。

D. 唐基明的介紹

唐基明,(194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現任香港無線電視戲劇組監制。1970年代曾在無線、佳視、麗的等電視台出任編導工作。1980年,唐首次執導電影《追捕》,其後又曾執導的《殺出西營盤》、《女人風情話》和《雞鴨戀》等電影,並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多項提名與獎項。唐於1993年至2002年期間曾為香港廉政公署社區關系處擔任劇集導演,在2003年加入香港無線電視成為監制。
唐基明作為新浪潮導演,淡出我們的視野已經很久。唐基明於1993年到2002年任職於廉政公署,主要工作是拍攝廉政公署出品的單元劇。2003年,唐基明加入無線電視,任職監制,最近的《檯球天王》便是他的作品。電影導演改拍電視劇,在影市不濟的今天,其實十分普遍,拍過《暗花》、《兩個只能活一個》、《非常突然》等經典之作的游達志便導演了《大唐雙龍傳》等劇集,而與徐克聯合導演《新龍門客棧》的李惠民這些年也在拍攝電視劇,最近的作品是洪金寶等人主演的《少林僧兵》,快手王晶也不時推出電視劇作品。不過,以《忠義群英》和《殺出西營盤》的水平來看,我不得不說,唐基明拍電視劇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唐基明以新浪潮導演出道,到九十年代投身三級片(《雞鴨戀》等),到今天全職拍電視劇,這基本上是一個不斷退步的過程,但其中的苦衷,也許只有唐基明本人才能夠明白。《忠義群英》改編自黑澤明的《七武士》,鄭少秋、梁朝偉、張學友、莫少聰、林國斌、午馬、成奎安所組成的「七武士」,陣容十分強大,而各人的性格也非常突出。《忠義群英》的片長只有《七武士》的一半左右,人物刻畫和場景設置自然不及《七武士》,而且該片有港片慣有的粗枝大葉的陋習,遠不及《七武士》製作精緻,但該片基本上做到了好戲連場,一氣呵成,讓我看得十分過癮。美國也翻拍過《七武士》,而且一拍就是一系列,所謂「《豪勇七蛟龍》系列」是也,美國佬自然是用西部片的方式拍的,精神內核不變,但要說明快、流暢,似乎還不及這部《忠義群英》。《殺出西營盤》是唐基明的名作,果然名不虛傳,故事之晦暗、影像之凌厲、人物之冷硬,都給我的觀影經驗帶來了強勁的沖擊,這種沖擊就是我看《烈火青春》、《愛殺》、《等待黎明》、《山狗》、《點指兵兵》等片的體驗。

E. 徐克屬於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對嗎

徐克屬於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

徐克(Hark Tusi),1950年2月15日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2017年3月21日,榮獲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

(5)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導演擴展閱讀:

導演及代表作

1.梁普智 Po-Chih Leong (1939- ):《跳灰》(1976)、 《夜驚魂》(1982)

2.方育平 Allen Fong (1947- ):《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3)、《美國心》(1986)

3.許鞍華 Ann Hui (1947- ):《瘋劫》(1979)、《撞到正》(1980)、《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

4.徐克 Hark Tsui (1951- ):《蝶變》(1979)、《地獄無門》(1980)、《第一類型危險》(1980)

5.嚴浩 Ho Yim (1952- ):《夜車》(1980)、《公子嬌》(1981)

6.譚家明 Patrick Tam (1948- ) :《名劍》(1980)、《愛殺》(1981)、《烈火青春》(1982)

7.余允抗 dennis yu (1950- ) :《師爸》(1980)、《山狗》(1980)、《凶榜》(1981)

8.章國明 Cheung Kwok-Ming (1951- ):《點指兵兵》(1979)

9.於仁泰 Ronny Yu (1950- ) :《救世者》(1980)

10.蔡繼光 Clifford Choi(1946- ):《檸檬可樂》(1982)、《男與女》(1983)

11.麥當雄 Johnny Mak (1949- ):《省港旗兵》(1984)

12.黎大煒 David Lai :《靚妹仔]》(1982)

13.麥當傑 Michael Mak (1958-)《俏皮女學生》(1982)

14.翁維銓 Yung Wai-Chuen(1949- ):《再生人》(1981)

15.區丁平 Tony Au (1954- ):《花城》(1983)

參考資料:網路-香港電影新浪潮

F. 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浪潮是將電影與商業結合的一個新的電影風格。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G. 香港新浪潮時期的著名導演,簡要說出幾個。

1979-1983年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嚴浩等人掀起香港電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源起是一班在電視台出身的年輕導演各自開始拍攝風格新穎的電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現出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和翁維銓的《行規》。而在1978年,嚴浩拍攝了《茄喱啡》。1980年,譚家明拍攝了《名劍》。

到如今一直堅持拍片並且占據主流電影位置的可能只剩下徐克和許鞍華了。那些曾經心懷電影夢的年輕導演的離開或淡出,多少勾勒出香港電影這些年從蓬勃走向低谷的一個走勢。

H. 香港電影的新浪潮

香港電影新浪潮新浪潮(1979-1983),源起於一批在電視台出身的年輕導演和監制,在1979年前後拍攝了一批具強烈影射現實意味,技巧前衛,素質精良的作品,震撼了當年的香港影壇。這批人主要包括許鞍華、嚴浩、徐克、方育平和余允抗,這批年輕導演以及他們的作品掀起的香港
電影的創作浪潮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新浪潮。短短幾年間,十幾位銳氣十足的導演拍攝了他們第一部或者隨後的作品。新浪潮的導演很多,本土的,海外回來的,拍的片子類型各異,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帶有強烈個性的群體化現象成就了當時的香港電影新浪潮。而新浪潮代表人物,大都不是在香港本土出生長大,而且有這比較復雜的海外經歷,這種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相對於其他人有著更為敏銳的眼光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大凡新的東西,往往是很難被傳統接受的。這批年輕導演的作品雖然都有較高的藝術爆發力,但是在票房收入上,除許鞍華外,都相形見絀。和當時橫行的邵氏等大製片公司的作品相比,只能是望洋興嘆!在香港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商業運作制度下,沒有強有力資金的支持,這批年青導演很快被市場所裹卷,少數能夠堅持下來的極具藝術才華的導演也被迫改變風格去迎合市場的需要。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領軍人物之一的徐克,也迅速改變戲路,而最終成就了他在香港電影業的主流商業導演地位,同時發展了九十年代的徐克電影。

I. 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你知道有哪些嗎

1,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杜琪峰

都說杜琪峰的電影是票房保障,拍了很多本土很娛樂的影片,情節明快緊湊,不會讓你在電影院有睡著的理由,要說好看的電影,杜琪峰當之無愧,以少林寺無線製作部出身的杜琪峰,一直很迷戀武俠和槍戰,從他第一步影片《碧水寒山奪命金》到備受好評的《槍火》就能看出作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優秀導演,杜琪峰敢於嘗試各種類型的影片,多年的經驗也使他掌握了靈活而扎實的運用鏡頭,在渲染氣氛,情節的編造及開發演員的特質方面形成了他的杜氏風格的影片。

有人說,杜琪峰是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有人說,杜琪峰在香港電影的地位差不多是大陸導演的馮小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不景氣,杜琪峰,韋家輝的銀河映像一隻獨秀,1997年,香港影視幾乎一片蕭條,杜琪峰的銀河映像逆流而上,以大無畏的救世姿態一口氣拍攝了《一個字頭的誕生》《兩個只能活一個》《暗花》《恐怖機》四部影片,低成本,高製作,及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凌厲的影像風格,為電影的熱忱和不俗的水準影響了香港影壇,再到後來的《瘦身男女》《孤男寡女》《鍾無艷》《向左走 向右走》,許多人都恍然大悟,原來,杜琪峰談情說愛起來也是那麼的讓人著迷。

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杜琪峰

上榜理由:商業電影大潮中華麗遊艇的舵手


2,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王晶

說到香港電影,不得不提王晶,這位先剛剛出片數量最多的導演,孰是孰非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了香港商業電影的一個重要代表。

在很多人看來,王晶的電影有點黃色,有點低級,有點世俗,但確實輕松神經的首選娛樂片,如果沒有王晶,某個年代的某種電影潮流不會出現,例如,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賭片潮,我們不能斷然說,某一個人一定在某個年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們還是要看到,王晶在香港電影界的影響力及所起的作用,當然,王晶在香港影壇的地位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如果沒有王晶,有可能會有另外一個劉晶,張晶,但無論怎樣,至少80年代90年代直至21世紀初,王晶在香港的電影票房仍然足以令他成為最忙的導演,要以最快的速度拍電影的導演,最有票房價值的導演,他拍的電影總是優先賦予電影的票房,也總是在為電影的票房而忙碌,所以,為了票房,他拍過三級片,搞笑片,文藝片,武俠片等等,他有可能接拍一切影片類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能大聲的說,他拍的電影沒有賠過錢的。

影響電影發展的人物是多層次的,電影節,電影頒獎禮,代表著一個電影藝術的層次,而王晶則揣起了大把的票房,走進了電影殿堂的另一道門。

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王晶
上榜理由:香港電影的一棵搖錢樹3,香港最具價值的十大導演---徐克

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徐克,一直被看做是武俠電影的奇手,從《倩女幽魂》到《東方不敗》,再到《黃飛鴻》,他的電影觸覺尤為敏銳,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理震撼,可以說,徐克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帶動一個時代的風潮,然而,當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當武俠風席捲好萊塢,當各路導演紛紛轉戰武俠世界時,徐克,卻意外的沉寂下來。2004年,徐克攜《七劍》在新疆大漠再度出山,重新回到這個早已面目全非的電影江湖,耗資上億元推出了自己的又一部武俠巨片----《七劍》。

很多人都認為徐克的電影無論是電影技術方面還是創新意識方面,在香港近百年的電影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不可撼動的,從藝術層面上說,如果沒有徐克,那麼香港電影完全是另一個模樣,可多年來,徐克已經很久沒給人們帶來震撼人心的作品了,很多人感嘆,徐克江郎才盡,好在時隔多年,徐克,用《七劍》。很多人都認為徐克的電影無論是電影技術方面還是創新意識方面,在香港近百年的電影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不可撼動的,從藝術層面上說,如果沒有徐克,那麼香港電影完全是另一個模樣,可多年來,徐克已經很久沒給人們帶來震撼人心的作品了,很多人感嘆,徐克江郎才盡,好在時隔多年,徐克,用《七劍》再一次找回了一代宗師的霸主地位,難怪很多評論家都認為,在徐克的眼裡的,現實的世界太過於局限性,於是,他把拳腳放進了虛幻的武俠世界,人心就是江湖,大情大性,快意恩仇點電影真是羨煞凡夫俗子的看客。

J. 哪部電影掀開了香港新浪潮運動的序幕

掀開了香港新浪潮運動的序幕的電影有5部:《點指兵兵》、《蝶變》、《瘋劫》、《行規》、《茄喱啡》。

1、香港電影《點指兵兵》該片章國明執導,王鍾、金興賢、張國強、劉詩棣、陳植槐、許炳森等領銜主演。主要劇情是:一個醉心槍械的年輕人慾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錄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處殺人。警方成立特別組緝捕他,一個初出茅廬的警察與兇手狹路相逢,最後將他槍殺。

2、《蝶變》是由徐克執導,張國柱、劉兆銘、米雪、黃樹棠主演的古裝驚悚懸疑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群武林高手發明了強大的火葯武器,最後卻因為內訌和互不信任而同歸於盡,使秘密淹沒於地下的故事。該片於1979年7月20日在香港上映。

3、《瘋劫》是由許鞍華執導,趙雅芝、張艾嘉、徐少強主演的驚悚劇情片。影片講述了連正明發現好友李紈及其未婚夫突然被殺的許多疑點並揭開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9年11月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獲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4、《行規》1979年翁維銓導演香港電影,白鷹、石堅、焦姣、鍾志強主演,香港全美視亞洲有限公司出品。講述的是白鷹所飾的香港警察,從線人(石堅飾)手中掌握了毒販的罪症,卻因警察、線人、毒販之間互為依靠又互相出賣的循環關系,因果往復卻無助解決問題,最終引來黑幫仇殺,流血收場。

5、《茄哩啡》是由嚴浩執導,陳玉蓮、伊雷、曾江等主演的喜劇電影,講述一個臨時演員艱苦奮斗的故事;而周星馳的《喜劇之王》更是他從事演藝行業的真實寫照:從當臨時演員開始,受盡折磨與奚落,但始終沒有放棄成為主角的夢想,最終得到賞識成為了主角。

閱讀全文

與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有什麼青春勵志電影 瀏覽:791
販毒卧底相關電影有哪些 瀏覽:218
韓國電影年輕的表妹 瀏覽:535
筆記本電腦投影電影機上網 瀏覽:836
2018年恐怖科幻vip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53
小汽車比賽電影動漫 瀏覽:786
老電影推薦泰國 瀏覽:775
張剛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734
周星馳電影笑圖片 瀏覽:150
歐美經典超燃的電影 瀏覽:100
韓國電影男人女人 瀏覽:18
電腦下電影到手機教學 瀏覽:998
愛的體驗電影韓國電影 瀏覽:591
2018年9月電影踢足球 瀏覽:601
黑貓電影網 瀏覽:975
看電影適合哪個時間段去看 瀏覽:605
大鵬電影車禍忘記前妻 瀏覽:953
韓國電影的箭 瀏覽:166
戀妹動漫電影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366
mike泰國主演的電影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