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我為你犧牲》
帶有感情的,取材於真人真事的武警人員的電影!
《我為你犧牲》是由安戰軍執導,李琦、國永振、陳姝、魏鵬、鄧橙子等出演的一部動作劇情片。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工作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影片。於2019年12月5日上映。根據三個武警部隊真實人物故事改編。
整體來說,是帶有真情實感的電影,值得一看吧。
『貳』 什麼是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是武警部隊為表彰在武警部隊各項工作忠作出傑出貢獻的武警部隊官兵而每年進行一次的活動。評選活動始於1998年,每年評選「中武警忠誠衛士」十名。至2009年,已有100多名優秀武警官兵獲此殊榮。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
『叄』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寶傑的軍旅有多出彩
把平凡的奇觀做的不平凡就是出彩。就像電視里說的,我們很平凡,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別人都能做到。我們又很偉大,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別人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寶傑就是這樣,他的軍綠生涯沒有英雄壯舉,沒有擊斃歹徒,沒有救人於水火,但他確是千萬普通一兵的代表,是很多平凡卻偉大的化身
『肆』 想看看《女子特警隊》裡面的羅斌和雷敏的簡歷資料
羅斌飾強冠傑
雷敏,女,漢族,四川瀘州人,中共黨員,1990年4月入伍,中國第一代女特警隊員。1974年4月生,1990年4月入伍,大學文化程度,大校警銜。1991年加入中國第一支女子特警隊——四川女子特警隊。並先後擔任區隊長和女子特警隊副隊長、支隊副政委。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武警警官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她曾在《女子特警隊》、《壯志藍天/我心飛翔》、《中國霸王花》、《迷彩天兵》等多部影視片中擔任重要武打角色和主角,並為兄弟部隊、地方單位培訓軍事人才、保安人員170多名。她多次謝絕地方單位的高薪聘請,堅持奉獻在警營。
『伍』 2000年《女子特警隊》主演現狀如何
筆者看過幾部關於女子特警和女子特種兵的影視劇,要說顏值最高的當然是何晴主演的電影《女子別動隊》,要說最炫酷也最「神奇」的則是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說起來最真實也是給筆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則是2000年播出的《女子特警隊》。
記得當年剛開始看到該劇時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電視劇似乎有些像紀錄片一樣,角色之間的對話顯得很生活化,表情也很真實,劇情不是很炫酷,但貴在真實感很強。
當看到導演名字和片尾演員表時筆者才恍然大悟,相信很多人看到演員表時也都驚嘆,原來這《女子特警隊》里很多人真的是特警啊。
『陸』 急求在線觀看霓虹燈下的新哨兵 在線觀看地址或是人物對白,詳細人物內心剖析也行
【詳細劇情】
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讓他們性格迥異。林虻虻出生於 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也就是英語老師),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對大都市的生活充滿嚮往;皮向鋒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的要求到部隊接受鍛煉的。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通過中隊開展的爭「紅五星」活動,他們刻苦訓練,勤奮履職,展示自我,不斷進步成長。同時,林虻虻的女友祝小倩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也來到上海。皮向峰的母親因想經常見到兒子,也來上海開了一間酒吧。巧的是,祝小倩在找工作時,來到了皮母的酒吧唱歌。中隊班長、排長不同帶兵理念的碰撞,現代化的警營環境和多姿多彩的警營生活,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獨辟蹊徑,引人入勝。故事的高潮是部隊在執行一次重大的搶險任務中,以三個青年戰士為代表的新時期武警官兵,用他們的英勇無畏,勝利完成了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實踐了忠誠衛士的錚錚誓言。
該片取材於大都市武警官兵的現實生活,是一部青春勵志故事片。以大城市中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生動地表現了80、90後在大上海警營中成長的心路歷程。該片部隊和現代大都市生活氣息濃郁,政治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
【其他看點】
為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一部反映80後武警官兵故事的青春勵志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於6月27日在上海開機後,現正在上海緊張的拍攝,如今拍攝進度已經過半,進入白熱化沖刺階段,主創人員在上海罕見的高溫酷暑之下,為打造新一代武警官兵形象努力,這部號稱時尚版「士兵突擊」的電影將會在奧運會之後與觀眾見面。
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絕對不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簡單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總隊官兵為原型,對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註解。該片本著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的主線,刻劃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斗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滾燙跳躍的青春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盪漾著濃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在喧囂中獨守清貧與孤寂,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浪漫、可愛、熱血陽剛的新哨兵接班人!
導演張玉中氣質很儒雅,從來慢條斯理,在現場從不發脾氣,他是蘭州大學中文戲畢業的高材生,因此文筆很好,很受廣大宣傳策劃歡迎。接拍《霓虹燈下新哨兵》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拿到這個劇本就在想如何加強故事性的問題,因為原來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戲里某個人說成老哨兵的後代,但其實很難有其直接的聯系,老哨兵和新哨兵這兩支部隊很難有直接關系,想要脫開模仿的程度,舊瓶裝新酒也很難,因為「老哨兵」的影片已經走到了極致,無論是時勢造英雄也好,先入為主也好,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因此要「新瓶裝新酒」,新在哪裡?
故事出新,支撐一個影片的基礎還是故事,故事人物在裡面的張力吸引觀眾去看,導演希望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量增強它的故事性,畢竟觀眾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謂的形式和內容是要匹配的,古人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讓你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他在跟攝影師談的時候,談到就是要尋求一種最好表現故事的形式: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時代,繁華都市的感覺,體現「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懷」的內涵。我們就像把這個軍營戲拍的青春時尚現代唯美,離老百姓更近。其實拍戲總是一個減分的過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願,導演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是必然的結果。要徹底從那些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是給年輕人拍的,給年輕人看的,沒有那麼多大道理講,所有的教育意義都蘊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動作戲,都市言情裡面,因為他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要講80後90後成長的心路歷程的電影,他們不是神是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又年輕人的激情、朝氣、困惑、迷茫,但所有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約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錯位的關系才顯現得更有張力,更反叛。其實好萊塢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現形式會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誇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設計成一個「壞男孩」的形象,然後再一點點改變,最後成為全民公認的英雄,殊途同歸,這樣的描寫更加真是讓人信服。其實做這樣一個戲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因為八一廠老是在拍大片,拍《大決戰》《大轉折》這幾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長征》《八月一日》,明振江廠長一直想做一個現代軍事題材的戲,想從革命歷史題材里走出來,想從大的故事裡走出來,走進普通小人物心裡,走近一個普通士兵,正好有這個題材,它是個現代戲,沒有戰爭歷史背景的約束,而且又在改革開放30周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80後90後的成長這是一個國家的話題。
影片里的人物同樣是這樣,所有的人物都有缺點,都個性鮮明,他的優點同樣是他的缺點。其實通過這次地震對80後90後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們總是以斥責的眼光來挑剔他們:他們忘本、自我、前衛,但地震的時候,無論是沖鋒在前線的戰士和志願者,還是在網上在各個層次的捐贈者們,他們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你能說他們沒有激情嗎?你能說他們忘本嗎?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同樣的中國心,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我們忽視了,他們聰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這個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有時代的因素在裡面,也有人的因素在裡面。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沖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如何成長,如何完成一個質的飛躍。創作的隊伍決定了作品的素質,演員班底必須對軍人有根本的理解,他們的素質、軍事動作、當兵的經驗對他們的表現很關鍵。鄭昊是有十年的兵齡的,陳思成雖然是地方演員,確是經過《士兵突擊》的打磨的,吳昱翰是北京軍區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軍區的。5個戰士演員也是萬里挑一的,從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點,演員們自己評價這5個戰士演員說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有的演員我也不管他們的年齡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們對這個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創作態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來的演員班底是不俗的,創作上我講究個性化,鼓勵他們都要有創作激情,所有的演員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選擇演員上沒有私心,絕對需要他符合規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陳思成聰明、有激情、活躍、創作態度積極,也能吃苦,即便我們在隧道里拍一天渾身濕透,他也不會有怨言。鄭昊是個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有凝聚力很有號召力的人物,相當的嚴謹認真,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腦思考的一個演員。徐佳是在戲里演一個農村兵,我們要的是他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較本真,他自己發明了一口山東河南話用在戲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紀輕,經歷復雜,本人看似木納,其實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吳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後的感覺,來見劇組那天就穿著個拖鞋大褲衩就來了,我就要他這種感覺,演員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過很多軍事題材的戲,他在這裡面戲份不重,是個「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較說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有激情,不滿足於現狀,非常有個性特點。
『柒』 我的左手的人物原型
《我的左手》的人物原型是丁曉兵,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從安徽省合肥市入伍,1984年10月入黨,大學文化。歷任戰士、排長、學員、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現任武警駐江蘇某團政治委員,上校警銜。二等甲級傷殘。
在本劇中,由馬躍飾演的胡小軍正是演繹著丁曉兵的故事。為了拍好《我的左手》,拍攝期間不論戲里戲外,馬躍一律只用左手,吃飯、穿衣服、系鞋帶、撐俯卧撐、寫字全用一隻手來完成。其中最難的是打背包,為了練好單手打背包,他的手上和嘴上都被磨得直流血。
(7)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原型電影擴展閱讀:
一、丁曉兵人物簡介:
1984年在一次重大軍事行動中,榮立一等功,榮獲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此後,因工作成績突出,他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被武警總部和江蘇省委、省政府評為「擁政愛民模範」,3次當選南京軍區和武警部隊黨代表會議代表,被武警總部樹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幹部標兵,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所帶過的單位也年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丁曉兵,曾經感動過中國。當年他榮立一等戰功,榮獲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以「中國兵」為題的長篇通訊在全國不少媒體刊發,他的英雄事跡強烈地震撼了「中國心」。
如今,20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深刻變化,丁曉兵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續寫了更加輝煌的人生篇章。
二、影片評價:
電影《我的左手》以第一人稱「我」的自白,帶領觀眾走進第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感動中國人物、「獨臂英雄」丁曉兵的戰斗愛情生活。
主創人員以原形胡小軍從戰斗英雄到時代先鋒的心路歷程為主線,將母子情深、戰友情誼、夫妻情愛貫穿其中,藝術地展現了胡小軍永葆忠誠衛士的堅定信念、超越自我的堅強意志、勤奮學習的進取精神,在平淡中保持激情、在平常中擔當責任、在平凡中追求偉大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軍事題材為主要戲份的前提下,愛情猶如一條紅絲帶,貫穿始終,真愛無敵,達到了欣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
『捌』 有一部電視劇專門是講述丁曉兵事跡的,叫什麼名字啊
我的左手(電影)
《我的左手》(原名《軍人本色》),是由天津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聯合出品的軍旅劇情片,由陳國星、喬和平執導,馬躍、徐筠等主演。該片於2007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名失去右臂的軍人在康復中重拾自信、堅定理想、追求愛情,在平凡的軍營生活中保持英雄本色的感人故事。
該片是根據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衛士」榮譽稱號的武警某部副政委獨臂英雄丁曉兵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
(8)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原型電影擴展閱讀:
我的左手劇情簡介:
凌晨五點三十分,天蒙蒙亮,無錫武警某部八連指導員胡小軍(馬躍飾)藉助窗外暗淡的燈光翻身下床,左手在嘴和牙的幫助下,熟練完成穿衣、系鞋帶、打背包等動作,走出宿舍,開始一天雷不動的晨練。左手單臂單杠引體向上、單臂俯卧撐,直到體力不支,重重地摔在地上,任憑殘酷的往事在眼前浮現。
20世紀80年代初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作為偵察班長的胡小軍在一次軍事行動中失去了右手,為把胡小軍背下戰場,兩名戰友光榮犧牲。
當醫護人員經過全力搶救依然痛惜地「宣布」胡小軍死亡時,護士長范春曉(徐筠飾)驚喜地發現,即將裝進斂屍袋的英雄尚有一絲呼吸。從那一刻起,范春曉那一聲「醫生,快,他還活著」的呼喚,成了胡小軍生命中熟悉的音符,連同愛情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失去右手的胡小軍,絕望的心情可想而知。母親(彭玉飾)一夜斑白的雙鬢、父親(田成仁飾)深沉的信任和鼓勵、光榮犧牲的兩名戰友,以及把他從死神手裡拉回來的范春曉,幫助胡小軍戰勝絕望,重新開始。
面對轉業回家鄉的優厚照顧,胡小軍用左手彰顯著軍人的本色,最終留在了部隊,和戰友梁志清(宋運成飾)一起走進了軍校。
艱苦的軍校生活,在堅韌、執著、挑戰和思念中度過。走出軍校,胡小軍在原部隊整編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來到武警某部八連擔任指導員,和同一時間報道的梁志清搭班,成了八連的兩位主官。
愛部隊、愛生活、愛戰友,胡小軍時刻沒有忘記深愛著的范春曉。一封封發往空軍駐滇某醫院的信,裝滿了范春曉的抽屜,更裝滿了范春曉的心[4]。
『玖』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是怎樣評選出來的
1、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是從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拔;省,自治區,直轄市武警總隊各地級市,自治州武警支隊各縣級市,自治旗武警支隊依次選拔出來的。
2、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的評選標准以中心任務為牽引,是評選活動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時代需要英雄,呼喚英雄。在歷屆表彰的忠誠衛士中,大多是來自執勤、處突、反恐第一線的戰士,他們有的是隻身勇斗歹徒的孤膽英雄,有的是一槍斃敵、一招制敵的精武高手,有的是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處突尖兵。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他們都無愧於忠誠衛士的光榮稱號。這是「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評選活動最大的亮點和看點。
3、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中,既有在完成執勤和「處突」任務中功績顯著的英雄,也有在搶險救災和見義勇為中奮不顧身、捨生忘死的勇士;既有在科研工作中成績不凡的典型,也有在平凡崗位上盡職盡責、做出不平凡貢獻的模範;既有在執行處置突發事件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屢建功績的勇士,也有在執行特殊重大警衛任務中表現忠勇的特戰隊員;既有為部隊和地方患者熱誠服務的白衣天使,也有在教學、科研和重大工程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人員。
『拾』 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有哪些
2011年的,也就是第十四屆的:
西藏總隊那曲地區支隊司令部作訓股股長方紹堯、
湖北總隊第一支隊反劫機中隊班長王少傑、
雲南總隊第三支隊支隊長王建國、
河南總隊三門峽市支隊教導隊隊長代練兵、
浙江總隊溫州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中隊長許越峰、
河北總隊第三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張華、
重慶總隊第一支隊二大隊六中隊班長李順、
某師某部六連連長李延明、
某師某部一營營長陳勇、
天津總隊第三支隊二大隊政治教導員范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