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電影放映第一期孔夫子

電影放映第一期孔夫子

發布時間:2022-07-23 18:50:44

❶ 情思深深無邪念,傳記電影《孔子》,全憑周潤發撐起了一片天嗎

有空多看看有文化底蘊的電影還是很不錯的,一部傳記電影《老子》,情思深深,但無邪念,很多人本身對孔子就不感冒,唯一可看的也只剩下發哥的表演了,也許真的是全憑周潤發撐起了一片天。對於人物傳記類電影一般很難把握,影片要麼就是上等佳片,要麼就是一塌糊塗,本片屬於哪一類呢?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孔子題材本來就難拍,本片雖不完美,但是這是孔子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佩服導演編劇的勇氣,敢於嘗試,應該得到鼓勵,更何況主創們真的盡心盡力去做。孔子就這樣有血有肉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從影片的整體質量和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創作者們用心了!你也許會發現他所展現的人物是國產電影以往所不能及的。本片無論從畫面和人物塑造上,我認為都是成功的,當然,讓一部影片重現當年的孔聖人,是無論何人都無法做到的。

❷ 觀電影《孔孑》有感

「喪家狗」這話不是我說的,李零先生早就說過,而且孔子也說了——起碼在《孔子》里,孔子是這么說的。
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發蒼蒼的回到魯國,踉踉蹌蹌的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
於是就想起了塔科夫斯基導筒下的戈爾恰科夫,那個周遊於義大利的俄羅斯人,故土始終在他的夢中縈繞:那所鄉間的木屋,那條黑背大狗,那一坪風吹草低的俄羅斯田野……
可惜戈爾恰科夫最終倒在了義大利的土地上——那部電影叫《鄉愁》。
《孔子》所展現的,也正是孔子一生都化不開的鄉愁。

正好跟鮑鵬山老師一起看了《孔子》,出了電影院跟鮑老師交流,才發覺片中有如此多的文史常識錯誤,回到家來好生谷歌了一番,才粗粗整理出個頭緒。
第一場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整個場景頗有點古羅馬元老院的意思,演員的服裝、布景也都不錯(不過與《無極》似曾相識),而且孔子的辯論術跟蘇格拉底有一拼,三兩下就讓公山狃丟盔棄甲,那句「給個話啊」更是智慧十足——在《三槍》惡搞到底後,這句台詞終於讓我在國產電影里看到了久違的幽默。
可惜啊,公山狃本來叫公山不狃嘛,而且鮑老師還指出當時魯國並無活祭制度,不過拍電影,適當虛構總是允許的,這場戲把孔子的「仁」學直白(當然失之淺薄)的展現給觀眾,而且符合當下電影中的人道主義思潮,所以尚算精彩。
那個漆思弓也是子虛烏有(原型是漆雕開),他的來歷顯然不是片中這樣。不過這小子放在片中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留著,希望影片後半段有用。

接下來,孔子開始他在魯國的事業上升期,夾谷會盟,軍隊不聽調遣,孔子率弟子巧施驚鳥記,登時嚇得齊王千乘戰車屁滾尿流,還討回了三十年前失掉的汶上三城。
拍大片嘛,會盟台總要築高點,但高得不近情理似乎也不合適吧;而那些展現軍隊的CG動畫雖然跟《阿凡達》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國產電影里絕對算是上乘,所以,我也理解。
問題是,驚飛幾只鳥就嚇跑了早有預謀的齊軍?好吧,總比《赤壁》里張飛用阿基米德原理喝退曹軍騎兵強。至於汶上三城,實際上齊國才佔了三年,所以要回來還有可能性,真要佔了三十年,早就是齊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好吧,為了凸現孔子的外交謀略,我也認了。
但是,得知魯軍不聽調遣時,孔子一句「按第二套方案辦」,立馬讓電影院笑了場。這種歷史片,孔子動輒拋出《論語》名言,不能太穿越,一會兒文縐縐,一會兒又滿口大白話——我當時就想喊一句「你過時了」。
然後,掌了權的孔子雄心勃勃,一直搞到強制拆遷,要「墮三都」,觸了三桓的底線,便被季孫式老謀深算的變相流放了。

這時孔子獨自上路,但顏回死乞白賴的第一個出現了,要死要活的非跟著老師走。接著,子路、子貢、曾參等人悉數到場,於是,中國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知識分子驢友團橫空出世(史實是子路等人比孔子更積極,力勸孔子離魯)。
之前已經打好了南子的伏筆,周迅還是《畫皮》里的狐狸精模樣。子見南子一幕隨即在影片中出現,但談不上精彩,坦率的說,周迅有點太用力了,淫盪有餘而富貴不足,在表演前觀摩下伊麗莎白•泰勒的《埃及艷後》應該更好(周迅戲分不多,在海報上卻很扎眼)。
之後最大的杯具來自孔子驢友團行走於冰湖之上,幾個水下鏡頭就已經讓觀眾明白,要出事。
真的出事了,拉著書簡的馬車壓破了冰面,顏回為救書簡,溺斃於冰水中。
《論語》里怎麼說顏回?《雍也》記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著實是個超凡脫俗的精神貴族,後世稱其為「復聖」,與孔子配享。但在電影里,任泉的演技沒問題,可一張臉總也不老,而且整日苦瓜扮相,哪有半點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的影子?再者,顏回明明死在孔子歸魯之後,而且歸魯後還開宗講學,整理《易》經,發軔出了被稱為「顏氏之儒」的學派——影片何苦改成這樣呢?
顏回死時,水下攝影那個煽情啊,明顯走的是純愛劇的路子,再加上發哥臉貼著任泉的臉半晌不肯離開,估計一干腐女又得樂了。
不是顏回一個人的問題,總的來講,孔子的弟子們都成了糙了吧唧的爺們兒,純是很純,但太缺乏委婉了。要知道,這一票人首先是知識分子,然後才各有特性,書卷氣毫釐不現,不真(稱呼也有點亂,按常規,孔子叫弟子不叫字而叫名,所以姓端木名賜字子貢的弟子被孔子稱為「賜」為宜)。

至於孔子的家人,張凱麗飾演的亓官氏還是劉慧芳的路子,看著倒還行;但是孔子的兒子叫「孔鯉」而不是「孔鋰」,這個字幕錯誤就算是筆誤也不可原諒,孔子那個時代,怎會有「鋰」字?還好影片沒把「子貢」筆誤成「子宮」(據說片方在公映時會做緊急修改)。
而孔子見老子那一段,搞得很哈利•波特,一段穿越戲,倆人坐在山峰上霞光萬丈,我還以為發哥要改唱《神話》了。這段故事是樁史學公案,不過按司馬遷的寫法,孔子去周都洛陽見國家圖書館館長(守藏史)老聃,按照那個場景拍挺不錯的,現在這樣改,我總聯想起洗發水廣告。
這個場景其實反映了全片努力把孔子神聖化的藝術旨趣——當然孔子不是不能被神化,但方式方法要講究。人家拍《小活佛》《基督的最後誘惑》和《耶穌受難記》都是把神祗人性化,曲徑通幽的造神,我們太急吼吼的做表面功夫,愣往人物腦袋上加光環,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此外,《孔子》只截取了孔子步入老年後的小半段歷史,若比起《甘地傳》講述人物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來,在素材刪剪上也殊為可惜——孔子曾有「致學、而立、不惑、知天命」等一系列人生階段論,扔掉前半截,總讓人不滿足(當然片長也是一個現實的考慮)。

漆思弓後來總算出場了,跟著孔子顛沛流離一番,也出落成了個糙老爺們。而且沒別的用處,報個子路的喪就算完了——其實子路也死在孔子歸魯後,你要說這是拍電影不必較真,那好吧,我也接受。不過既要改,那改得比史實更有可看性也行,孔子歸魯後接連孔鯉卒、顏回卒、子路卒,都是大事,然後孔子卒,照著這個拍,不也挺戲劇的嗎?
這個漆思弓太可惜了,拍歷史片,總逃不過「正史」和「戲說」的糾纏,既是拍正劇,又不是惡搞戲說,加這么個虛構人物,其實完全可以透過他的視角來看歷史人物。金庸用韋小寶寫康熙,用郭靖寫成吉思汗,都是把虛構人物鑲嵌在歷史大背景中,不也游刃有餘?當然,我也不是說戲說就不行,不過真要像劉鎮偉一樣把《西遊記》戲說成《大話西遊》那樣的經典,技術含量恐怕比拍正史還高;而且孔子也不是沒被人戲說過,蔡志忠的漫畫誰不服氣?只怕中國電影人還沒這個能力(費穆的《孔夫子》我沒看過,但顯然也是正史的路子)。

公允的講,發哥的演技讓我折服。陳建斌的季孫式也很牛掰,最後一身裘皮大衣死在雪裡也很酷——不過史實是他死在孔子返魯前數年,影片為了突出戲劇矛盾這么改,我也接受。
《阿凡達》來了,我們只剩孔子。所以孔子有些成公論的史實,一定要慎重。相對主義相對到孔子那裡去,中華文化就徹底散黃子了——又不是康三癲變法的時節,現在不需要《偽經考》《改制考》那些東東(「批林批孔」就往事不要再提了吧)。
龍應台曾寫過一本《古文觀止》在六十年前顛沛流離的故事,一冊發黃的書本,伴著五千學生度盡劫波,縱使在炮灰連天時,《古文觀止》的讀書聲卻從未斷過。最後九死一生,五千學子還剩三百,昔日少年也已成白發老者,而《古文觀止》書頁雖黃,卻無一頁缺損。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管民族叫「想像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靠什麼想像?歸根結底靠文化。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不能斷,也不能亂。文脈一亂,人心就散;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

孔子,當然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徵符號之一。
孔子一生,首先以思想家、教育家傳世,《孔子》突出他從政、領軍、流放,而對其思想缺乏展現,委實可惜。中國影人拍中國歷史,竟還不如洋鬼子(有《末代皇帝》為證)。再者,即使從純粹商業片的角度來看,《孔子》的戲劇性仍嫌不足,雖然加了不少戲,還突出了戰爭場面,但通片看下來,局部刻意還是掩不住整體溫吞。
不過挑了這么多《孔子》的刺,我還是認為,《孔子》是一部佳作,什麼叫主旋律,這才叫主旋律,對這樣的題材,應當動用行政手段包場給官員們好好看看。此外,每所孔子學院也都應該給同學們放映《孔子》,也算多媒體教學嘛。

總之,胡玫擔當起孔子的題材,我舉雙手支持,就算有文史錯誤,在大關節目上還是對版的;而且影片還讓大成至聖先師走入了普通觀眾的視野,能讓我們在谷歌退出前好好搜索點關於孔子的文史知識,就沖這個,也是功德無量。此外,《孔子》的題材難度之高,是個不爭的事實,能拍成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比從日本漫畫改編的《墨攻》強多了)。
回味《孔子》中的孔子,做過大官,搞過拆遷,玩過曖昧,還組過驢友團——而且在這些過程中,還有煌煌巨著傳世。
可見,好好的一個知識分子,玩什麼政治?一玩政治,就玩成了喪家狗。
《孔子》里的孔子歸魯後,首先聲明不許再拿政事來煩他,一心一意搞學問去了。
這是想通了,孔子管這叫「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識分子啊,珍愛生命,遠離政治!

❸ 求 孔夫子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 孔夫子》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8DWnTCHkm3vHedgOPs1Ag

提取碼:pg3q

作品相關簡介:《孔夫子》是民華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執導的古裝劇情電影,由唐槐秋、張翼等出演,於1940年上映。

該片述了孔子出任魯國司寇,勵精圖治,但國君無道,他棄官而去,周遊列國,其學說雖不為天下所用,卻終不改其正氣的故事。

❹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孔子》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劇情簡介:

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國史稱為"春秋"時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

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

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


(4)電影放映第一期孔夫子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孔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雙方爭斗交戰的焦點。

更有一位被傳為「聖人緋聞」的衛國艷後「南子」。影片時間跨度20餘年,涉及到春秋諸國的故事,於亂世的沖折與混亂中,唯見曠世一人——孔子。

2、季孫斯

春秋魯國大夫,「三桓」之一。謚號桓子。季孫氏一支為魯桓公子季友後裔。魯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後,繼任為卿。實權一度被家臣陽虎掌控。

3、南子

春秋時期衛靈公夫人。宋國貴族女。又稱釐夫人,姓子。原與宋國公子朝相好,受衛靈公寵幸。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告發太子蒯聵謀圖行刺,蒯聵出逃。

❺ 孔子電影觀後感300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為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為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 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艷,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里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的進諫正是體現出了清代李毓秀在《弟子規》當中所總結道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用勢力來征服他人,能征服得了面卻征服不了心,並有可能會為今後埋下「揭竿而起」的隱患,但是如果能夠以理服人,那被征服者就無話可說了。在這條主線上從頭到尾又反映出了孔子的「教化」主張:「君子不會苛求他人毫無過錯,但是卻會用各種辦法努力去幫人改過!

❻ 孔子的幕後花絮

中國現代電影大師費穆1940年執導的電影《孔夫子》的一批原始劇照找到了——對於籌建中的上海電影博物館來說,這些劇照幾乎是具有鎮館價值的文物。這部影片拍攝於「孤島時期」的上海,經歷了短暫上映之後,膠片便不知所蹤,直到2001年,被神秘人士捐贈給了香港電影資料館,一時轟動中外影壇。如今劇照重見天日,是大陸范圍內保留下來的該片在創作階段的唯一實物。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在國際電影學界,費穆被公認為東方「詩電影」的代表人物;研究中國早期電影,必研究費穆。
「中國早期電影史料丟失得太厲害,任何一個發現,都有益於補足中國電影文化的基因鏈條,復原中國電影史的全貌。特別是此番發現關乎費穆和《孔夫子》,更具有恐龍化石般的價值。」得知這一消息,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左衡這樣向記者表示。
從1906年出生到1951年病逝,費穆的短暫一生,執導了10部電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他按照蘇東坡《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的意境和韻味來構思視聽形象,把這部講述家庭情感波瀾的電影拍得充滿詩意。上世紀80年代,該片被海外影評家評為中國電影十大名片之首,成為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費穆本人也被視為最具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電影大師。
然而,電影學家們一致認為,相比《小城之春》,《孔夫子》是費穆真正的「走心」之作。影片的主要事件和主體結構來自《史記》中對於孔子的記載。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孔夫子》有很多技術上的不足,比如太過冗長,說教意味濃厚,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在文化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左衡告訴記者,影片拍攝的時代,中國正處於中西文化沖突之中,儒家文化受到質疑。而費穆作為一個電影人和詩人,把影像直接承接到了儒家文化奠定者身上,使得影片超越了文人電影和詩化電影的范疇,加入了關於倫理學的諸多認識和闡述。《孔夫子》誕生時的另一個時代背景,就是抗日戰爭進入膠著狀態,上海成為孤島。費穆曾經在《孔夫子及其時代》一文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救天下,要先正人心;行仁政,要『好人政府』。孔子明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收效,至少三十年,多則百年。所以他就周遊列國,奔走呼籲。他並未預料到在兩千多年後的今日,世界還是這樣一團糟。」而《孔夫子》所寄託的,就是費穆在痛苦的時代里對拯救的渴求,對信仰的堅定。「聯想到所有這些,你就沒辦法不被這部影片打動。」左衡這樣對記者說。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么多年來,其實這些劇照一直就在上影集團的庫房裡。是庫房管理員、退休置景師喬偉成發現了它們,將其交給了電影博物館的籌備人員。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劇照數量並不多,只有十幾張。這批劇照保存狀態良好,可以看出影片大量戲份在攝影棚內取景,舞台感很強;沒有看過影片的觀眾,也可以從劇照的服裝和造型上想像到影片的風格。上海電影博物館原計劃在開館之後舉辦一個暫定名為「子歸海上」的活動,放映失而復得的《孔夫子》;而劇照的發現,無疑將豐富活動內容。據悉,這批劇照將陳列在博物館三樓的「上海灘電影公司」

❼ 請問電影《孔子》什麼時間上映

2010年1月20日全國上映

❽ 電影《孔子》中孔子的形象如何

近日觀看了電影《孔子》,對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層。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傳說此電影首次還原子見南子,這個,歷史上算一個迷案,反正肯定是有點曖昧了,要麼為什麼孔子的學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悅,孔子諾諾的予所否者天厭之。這個地方南子說大家都能看見你的痛苦,可是沒有人能體會你痛苦中的境界,實際有畫蛇添足之嫌,討論完了詩經和仁者愛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聲,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這種思想十分適用於我們的學習當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又是多麼的謙遜,讓人為之贊嘆。

❾ 電影孔子詳細劇情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為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為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 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艷,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里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的進諫正是體現出了清代李毓秀在《弟子規》當中所總結道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用勢力來征服他人,能征服得了面卻征服不了心,並有可能會為今後埋下「揭竿而起」的隱患,但是如果能夠以理服人,那被征服者就無話可說了。在這條主線上從頭到尾又反映出了孔子的「教化」主張:「君子不會苛求他人毫無過錯,但是卻會用各種辦法努力去幫人改過

閱讀全文

與電影放映第一期孔夫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jose到底講什麼 瀏覽:541
日本三級2017電影大全 瀏覽:405
國外親情高分電影 瀏覽:845
2017最優秀電影 瀏覽:68
狼人電影有哪些美國 瀏覽:190
白嫖電影網 瀏覽:342
何鴻燊原型電影劉德華 瀏覽:548
雙程電影第一部百度 瀏覽:618
a夢所有大電影 瀏覽:615
d什電影院 瀏覽:629
哪個軟體的電影可以免費看 瀏覽:925
電影院包私人影院 瀏覽:886
美國電影插翅難逃女主角 瀏覽:465
韓劇電影愛情的味道 瀏覽:280
我是獵妖師2017電影 瀏覽:815
電影主角叫池歐 瀏覽:602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瀏覽:56
人鳥動漫電影 瀏覽:764
馬的抗戰電影大全2015 瀏覽:337
共享電影院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