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大戰役的時間順序是怎樣的
01⑵ 三大戰役的時間順序是什麼!
1、遼沈戰役,1948年9月到11月,中共70萬人,總指揮是林彪,總前委羅榮桓,劉亞樓。國軍55萬人,總指揮衛立煌,副總指揮廖耀湘,鄭洞國。中共傷亡7萬餘人,國軍傷亡,被俘55萬人。
2、平津戰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84萬人,林彪總指揮,總前委劉亞樓,羅榮桓,聶榮臻。國軍60萬人,總指揮傅作義。中共死傷3.9萬人,國軍52萬人死傷或改編。
3、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60萬人,總指揮粟裕,總前委劉伯承,鄧小平,譚震林,陳毅。國軍80萬人,總指揮劉峙。中共傷亡十萬餘人,國軍傷亡,被俘55萬餘人。
三大戰役的背景和經過: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莊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而濟南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⑶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3)電影三大戰役順序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⑷ 三大戰役的時間順序是什麼
三大戰役按照時間的順序為:遼沈戰役第一,淮海戰役第二,平津戰役第三。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平津戰役從1948年12月5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結束。
平津戰役採取先打兩頭,再打中間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斷敵退路,全殲平津守敵的戰略目的。
在平津戰役之前,以當時的敵我態勢來講,東北全境已經基本全部解放,第四野戰軍正在大量入關,平津之敵不可能向北逃竄,而解放軍濟南戰役,又斷了敵南逃之路。因此,對平津守敵而言,只有經由張家口方向西逃,和經塘沽從海上外逃的可能。而採取先打兩頭,就是切斷平津地區傅作義守敵的全部退路,達到對其進行全殲的目的。
⑸ 國共三大戰役,打的順序是什麼
三大戰役順序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2、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3、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戰役結果
在平津戰役中,中共中央華北局和東北局領導兩解放區人民全力支援前線,組織了154萬民工、38萬輛大車、2萬副擔架,為人民解放軍築路、修橋、運輸物資、轉運傷員,並調集了1.55億千克糧食到前線,有力地保障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勝利。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地區,進行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予以各個殲滅,並以軍事壓力與政治爭取相結合,實現了對北平守軍的和平改編。共
計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及3個兵團部、1個警備司令部、13個軍部、51個師(包括戰役中新建和重建的軍、師),連同非正規軍總計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
平津戰役的勝利,連同遼沈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關於戰略決戰思想的偉大實踐,使國民黨喪失了三大精銳戰略集團,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津戰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淮海戰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遼沈戰役
⑹ 三大戰役時間先後順序
三大戰役按照時間的順序為:遼沈戰役第一,淮海戰役第二,平津戰役第三。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平津戰役從1948年12月5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結束。
⑺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7)電影三大戰役順序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⑻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先後順序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2、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3、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
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8)電影三大戰役順序擴展閱讀:
雙堆集戰役屬於淮海戰爭的第二階段了,這是當時解放軍中原野戰軍主力與華東野戰軍的一場大規模村落攻堅戰,當時這場戰爭是在人民解放軍在碾庄圩戰役後發生的,當時黨中央根據當前的形勢則決定以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對其黃維兵團進行圍殲,
當時國民黨擁有十分強大的部隊而且在人數上也占據很大的優勢,而當時被我們包圍的則是國軍的第十二兵團,其司令員則是黃維,副司令則是胡璉,而這兩人曾都在國軍最精銳的部隊中擔任過軍長,其在作戰經驗上十分強,
當時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則是國軍的第十八軍,其在抗日戰爭中都展示了極其強烈的戰鬥力,而在解放戰爭中也曾造成過解放軍很嚴重的傷亡。
而這次雙堆集戰役中國軍則派出了國軍的第十八軍,當時這兩支部隊交手,戰況極為慘烈,當時則華野派出了增援部隊帶領著重武器才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而之後的大王莊戰役,兩軍的交火極為慘烈,當時華野軍則派出了4個團上陣,而當時國民黨則是由第十八軍和三十三團在那邊守衛,而最終解放軍則成功的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而且將其第十八軍和其三十三團全部消滅,而其解放軍這這場戰斗中也損失極大。
這場戰爭我們解放軍不管是從武器上還是從部隊人數上,都和國民黨軍隊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產戰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還是原由我們在戰斗中有著很好的布置和在其指導員正確的指揮上我們才能戰勝國軍而且,我們解放軍的戰士不拍犧牲,英勇奮戰,也是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而這產戰爭最後,我們消滅了國民黨部隊1個兵團4個軍和11個師,而其總共擊斃4萬多人和抓其4萬多俘虜,而繳獲了很多武器,而這產戰爭也為我軍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⑼ 為什麼三大戰役順序是遼沈戰役第一,淮海戰役第二,平津戰役第三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
淮海戰役時間: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948 年11月29日發起。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可見,三大戰役是以重大歷史瞬間發生的時間順序來劃分和排序,故習慣上稱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⑽ 電影三大戰役 粟裕 七個縱隊 是什麼時間
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遼沈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林彪、羅榮桓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淮海戰役的具體領導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具體領導人:林彪、羅榮桓、聶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