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電影界全新四大天王誕生,他們電影全程無尿點,你最喜歡哪一位
說到「四大天王」,大家想到的都是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四位都是家喻戶曉的巨星,他們的名氣大到演唱會一票難求,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全場的焦點。而且「四大天王」不僅歌唱得好,還多才多藝,參演過很多經典的影片,成為那個年代最美好的回憶。當年的青春風暴已經結束,「四大天王」的時代終將落下帷幕。雖然他們已經離開娛樂圈的一線,但在很多人的心裡,他們依舊是難以超越的存在。提到香港電影。
徐崢雖然吳京、黃渤和沈騰各有利弊,但徐崢無愧於第一,徐崢的作品應該在質量、主題、表演和票房方面獲得好評。徐崢是一名優秀的演員和導演,他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象徵,他創造的模型也是一個里程碑,《泰囧》給泰國帶來了巨大的旅遊收入,泰國總理會見徐崢時,徐崢態度隨和,細節處理得當,令人欽佩。
『貳』 四大天王,劉德華有哪些經典之作
這個要看哪方面的作品了,如果是歌曲作品的話,像《一起走過的日子》《忘情水》《謝謝你的愛》這些都是劉德華經典的歌曲,也是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金曲,如果說影視作品的話那就更多了,《旺角卡門》就是劉德華早期的著名代表作,在這裡面劉德華的造型也是非常的帥氣,《暗戰》則是劉德華的顏值巔峰期,《無間道》這一部優秀的作品,劉德華和梁朝偉兩人的強強合作,也證實了劉德華的演技實力。
而劉德華的電影方面也有著不錯的成就,劉德華進軍影壇比較早,在1982年就已經進軍電影行業了,當時的劉德華雖然扮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是能看得出劉德華還是一個潛力股,1988年的《旺角卡門》,劉德華通過這一部電影也在影壇上面奠定了自己的影響力,90年代更是劉德華在電影方面叱吒風雲的年代,比方說《五億探長雷老虎》也是劉德華早期的代表作品,00年代的《暗戰》和《無間道》也被譽為是劉德華的顏值巔峰期,《無間道》也是一部神片,在裡面梁朝偉的演技相當的精湛似乎蓋過劉德華,但是劉德華也不差,通過這一部電影也讓大家對他的演技有了認可,如今的劉德華依然在不斷的發行新的作品,以及熱心於公益活動,可以說也是一位相當敬業的明星。
『叄』 四大天王合作的電影有哪些
黎明and劉德華 龍騰四海 無間道之終極無間
張學友and劉德華 旺角卡門 江湖 阿飛正傳
郭富城and劉德華 雷洛傳之父子情仇 真假威龍 91神鵰俠侶
黎明and張學友 妖獸都市
張學友and郭富城 我的野蠻本色
黎明and郭富城 天涯歌女
張學友and郭富城and劉德華 超級學校霸王
黎明and劉德華and張學友and郭富城 豪門夜宴
『肆』 四大天王的電影合作
四大天王四人各有所長,表演風格迥異,四人曾一起合演過同一部電影《豪門夜宴》,也相互間均有合作。
1988年,王家衛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張學友與劉德華合作;
1990年,《阿飛正傳》中,張學友與劉德華第二次合作;
1991年,《豪門夜宴》中,張學友主演,其他三位客串;
1991年,《九一神鵰俠侶》是劉德華與郭富城第一次合作的電影;
1991年,《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二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真假威龍》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三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黎明和張學友合演《明月照尖東》;
1992年,黎明和劉德華合演《龍騰四海》;
1992年,《妖獸都市》中,黎明和張學友第二次合作;
1993年,王晶電影《超級學校霸王》,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合演,缺黎明;
1996年,《廢話小說》,張學友主演,黎明客串;
1998年,《安娜瑪德蓮娜》中,郭富城和張學友合作的電影;
2003年,黎明和劉德華合演《無間道3》;
2003年,張學友主演的《金雞2》中,劉德華、黎明都在片中有客串演出,缺郭富城;
2004年,《江湖》張學友與劉德華在曾志偉的牽頭下,第三次合作;
2009年,《建國大業》中,劉德華客串俞濟時,黎明客串蔡廷鍇;
2009年,《十月圍城》中,張學友客串,黎明有演出;
2012年,《寒戰》中,郭富城主演,劉德華客串;
2015年,《澳門風雲3》中,張學友與劉德華第四次合作。
『伍』 四大天王一起出演過哪些電影
1.超級學校霸王
這部影片完全是導演王晶迎合市場的應時之作。影片改編自街頭流行的電玩游戲「街頭霸王」。為了能迎合這個游戲的年輕人的口味,王晶請來了香港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劉德華、張學友一起上陣。
2.豪門夜宴
如滿意,還請及時採納
『陸』 四大天王一起演過什麼電影
四大天王都獲得過「影帝」頭銜,四人各有所長,表演風格迥異,但四人從沒一起合演過同一部電影,頗為遺憾,但相互間均有合作。
1988年,王家衛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張學友與劉德華合作;
1991年,《九一神鵰俠侶》是劉德華與郭富城第一次合作的電影;
1991年,《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二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真假威龍》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三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黎明和張學友合演《明月照尖東》;
1992年,黎明和劉德華合演《龍騰四海》;
1993年,王晶電影《超級學校霸王》,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合演,缺黎明;
2003年,黎明和劉德華合演《無間道3》;
2003年,張學友主演的《金雞2》中,劉德華、黎明都在片中有客串演出,缺郭富城;
2004年,《江湖》張學友與劉德華在曾志偉的牽頭下,第三次合作;[14]
2009年,《建國大業》中,劉德華客串俞濟時,黎明客串蔡廷鍇;
2009年,《十月圍城》中,張學友客串,黎明有演出;
2012年,《寒戰》中,郭富城主演,劉德華客串;
『柒』 說出來你別不服氣,四大天王各選一部電影代表作,劉德華最突出,真的嗎
一個知名演員的代表作到底是哪一部,一般來說或是有公論的,全部影視劇放到一起,哪一個在互聯網上點評最大,得分最大,應當不容易有太大偏差。就中國香港四大天王而言,很多年來她們都各自參演過許多 影片著作,實際代表作是啥,實際上一看有關得分就可以了解。對於在本人心中中哪一部著作最好,那很有可能因人有所不同的。四個人比起來,劉德華的影片造就不僅並不是最爛的,並且正好相反,他是最好。下邊各自說說四個人的代表作。
最開始喜愛她們的粉絲和粉絲,如今都早已踏入中老年,她們的小孩也逐漸關心大牌明星,在其中也不缺再次賞析四大天王已婚男人的人。
『捌』 四大天王劉德華 郭富城 張學友還有誰
香港四大天王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並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製造「爭斗」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台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相比四大天王之間的實力。著名學者申寶峰曾經評價四大天王說:「劉德華是總體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個子長的最高的天王,張學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話中很精確地表達了四大天王各有的優勢和長處,在當時群雄並起的香港演藝圈四個人都憑著自己的優勢與實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志,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台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