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集錦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慶祝祖國建國70周年,我公司為全體員工發放電影票前往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祖國》,讓員工們更好的了解歷史、增強愛國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記錄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由7個故事講述了不同的主題,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以及《護航》。每一個故事都訴說著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那代人對祖國的堅守和奉獻。
其中故事《相遇》讓我印象深刻,它講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從無到有的過程。從事原子彈研究的科技人員,突然人間蒸發,和心愛的姑娘三年不見。再次見面時,卻礙於自己的身份,依然不敢相認。為了研究原子彈,科技人員不顧自身生命投身於此。那些年,多少科技工作者遠離家人、隱姓埋名,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祖國。祖國的強大離不開這些甘願奉獻,默默無聞的建設者們!
由此我聯想到自己所在企業,作為國企我們要為國家做出貢獻,要認識肩上的責任,和影片中的人物相比我們無疑要幸福的多,所以在優越的環境中我們更要知道前輩們的辛苦,要接過精神與文化的接力棒,懂得幸福,珍惜幸福,為企業奉獻,為國家奉獻。
女排奪冠和北京你好是最完整、效果最好的兩個故事。白晝流星跟其他幾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陳凱歌應該把這故事單拿出來拍部電影跟前段時間「西部變綠」那篇新聞遙相呼應。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國運昌隆的祥瑞之兆。其他故事都在很努力的用微觀的視角而不是宏大的敘事展現歷史變遷,但是還是沒能像女排和奧運那兩個故事一樣完全「沉」下來。最後呈現的結果既非傳統的史書式的獻禮片,亦非有著完整起承轉合的故事,甚至不能稱其為故事。香港回歸看預告片看哭了,抱著很大的期待,最後沒想到居然是這么一個破碎的場面。這幾個故事呈現效果參差不齊的原因就在於,究竟是把歷史事件放在中心地位,還是把歷史事件中人的命運放在中心地位。兩種不同的出發點自然導致不同的結果。前者只把人物當工具,兩個人湊一塊念對白就成了,不過是把大事件放到小人物的嘴裡說出來而已,還是沒擺脫傳統獻禮片的思路,但又要糊一層窗戶紙,硬要換個形式表達,最後支離破碎。後者是真的把重心沉到了小人物的命運當中,展現了國家富強之於個人命運,個人奮斗之於國家興旺的意義。
今天,我來到電影院,觀看一場電影,就是正在熱議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電影是由七個片段組成,每個片段都講述了一個故事。有「升國旗不能差一秒」的《回歸》,有「航天員從太空歸來」的《白晝流星》,有「為祖國原子彈研究獻出生命」的《相遇》……
這一個個故事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在這之中,使我最感動,讓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前夜》了。「前夜」是指1949年,新中國舉行開國大典的前一夜,工程師林致遠為了保證電動升旗萬無一失,爭分奪秒進行測試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十分感動,為了保證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正常升起,林致遠和戰士們進行了無數次的測試。為了保證阻斷球的材質,許多群眾捐出了家藏的金屬。為了保證阻斷球的焊接質量,恐高的林致遠爬上近30米的旗桿,克服了內心的恐懼,順利完成了任務。
當毛主席按下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時,林致遠高興地蹦了起來,而觀看電影的我也是心潮澎湃,眼角變得濕潤起來。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是啊,我愛我的祖國,為了你的繁榮富強,我要努力學習,用學到的知識建設祖國,報效祖國!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我和我的祖國》,裡面一共講述了七個故事,但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故事是「你好,北京」。
「你好,北京」講述的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在單位通過抽獎獲得了一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他就是這么幸運的抽中了,正巧他兒子的生日快到了,他本想把這張門票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的兒子。可是,不幸的是,一個搭乘他車的一位外地來的孩子偷偷地把門票拿走了,並留下了門票上標明的票價。於是,他千方百計找到了那個孩子,希望把門票要回來,但是當他從這個孩子了解到,他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奧運會比賽的賽場欄桿是他爸爸修的,而他的爸爸在一次地震中死去了,他多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爸爸修的欄桿啊!他對那個孩子產生了憐憫和關愛,最後他將那張珍貴的奧運會門票送給了他。
從這個計程車司機身上,我學到了一種可貴的品質:關愛他人。在生活中, 我希望從我做起,做一個關愛他人,體諒他人的人!
十月金秋,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溫柔的秋風吹拂臉龐,有幸在《我和我的祖國》放映的第一場歡聚一堂,喜迎新中國70歲華誕!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有太多的歷史時刻值得我們銘記,太多的故事值得我們代代傳講。《我和我的祖國》,從一般民眾的視角入手,以小見大,串聯起各大事件,突出「我」以及「我的」這兩個主題。
故事的主角是工程師、是科研者、是孩童、是軍人、是司機、是叛逆少年、是飛行員。通過這樣一個個鮮活實在的個體,見證歷史,折射時代進步。讓我們感受到祖國深邃的發展長卷中,一樁樁值得銘記的瞬間,都凝聚了我們的參與感、歸屬感和自豪感。讓我們因為祖國步步邁向繁榮富強而感動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能夠見證這些光輝時刻又多麼值得驕傲!
千千萬萬個我們凝聚在一起,才造就了祖國重要時刻的每一個細節,為世人所銘記。個人姓名在國家面前淡化,重要的是我的祖國,而我、我們,需要叫自己一聲中國人,便足夠自豪!
如歌詞所唱,祖國就像大海,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轉瞬即逝,泯於歷史洪流,但只要緊緊依偎在大海懷中,便永不幹涸。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鞠躬盡瘁,擔起中國人的名號,我想,今生也是值得的。
這是第一次,用電影的方式,以小人物的角度復原新中國的成長歷程!
看電影的時候,淚目了好幾回,前夜、相遇、奪冠、回歸、白晝流星、北京你好、護航,我經歷過的最有感受的是回歸,前陣子看到有人說為什麼不直接放歷史片段,看完電影我懂了!薛曉路導演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是我們所有人對香港回歸這個事情的重視,三軍儀仗隊的升旗手和護旗手更是直到交接儀式的最後十二秒,都是他們全身心戰斗的時刻。隔著熒幕,跨越歷史,我感受到了當時的三軍儀仗隊的緊張和激動,所以當音樂響起,我真的哭了!東方之珠,從此,永遠是我們中國的東方之珠!
白晝流星是點映之後截止現在,被差評最多的部分,但我依然要誇贊昊然弟弟的演技,叛逆少年的眼神表情都很到位,飛宇弟弟的演技也有進步,這個部分其實要表達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我們以為的航天科技,這部分的意義層次要更深一些,不言傳不劇透,希望還沒看的小夥伴用心去看。
最後,致敬護航的航天員們,致敬守護我們的安定和平的軍人們!你們是全中國最帥最帥的人。
愛國,才不只是在嘴上說說那樣的簡單。真正的愛國,只是藏在大家的`內心深處,從未發現而已。
自從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我明白了。愛國,應該是開國大典上負責電動升旗的那位「電焊工」。這,只是反應了一個人愛國所能做出的事。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克服了恐懼,克服了膽小,爬到幾十米高的旗桿上去維修。就算是借,也借來了升旗所需的三種金屬。在最後一個小時的時間里,也不顧士兵的阻攔,加班加點地完成了任務。
這,只是一個人,但,全國十四億同胞,我們的力量加起來,是有多麼大啊!
還有那位女飛行員,我們都明白,她是有多麼渴望開著飛機成功地完成閱兵。但,她去不了。在臨界線快到之前,她得一直當替補。可,當真正08號飛行員遇到麻煩時,她放棄了代替她上的機會,而是指導08號飛行員排除了困難。因為,她知道,別人,也很希望參加閱兵。她卻知道解決的唯一辦法。她不能破滅別人的夢想,而圓了自己的夢。她的內心在不替她上和替她上之間彷徨,最終,她選擇了前者。
假如每一個人都有著謙讓的好品質,我們的祖國一定也會變得更加的繁榮昌盛。社會也一定會更加的和平安寧。
一個初一學生的祝願。
今天,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後心潮澎湃。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歷經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我連他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這一句台詞雖短,但萬分震撼人心,這個故事以第1顆原子彈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叫高遠的科研人員,為完成保密任務,突然從女友面前消失,最終為國捐軀,多年以後,當你結婚的女友在電視前,看到高遠的照片時,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一顆原子彈換來與家人三年的不辭而別。背後默默做無名英雄。
我要將中國這種默默無聞的精神傳承下去。雖然有時為祖國奉獻,卻無人知曉,但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那份力量卻是值得的,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有職責,有義務也有激情與活力去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祖國這條騰飛的巨龍騰躍發展,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進,讓我們為這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個人認為七段當中最好的一段是陳凱歌導演的那一段,整個電影最漂亮的畫面也是出自那一段中幾個人在夕陽大漠下騎馬奔騰,馬蹄踏起的塵土又反射了陽光
在看了前幾段讓人熱血沸騰的片段之後陳凱歌導演做了剋制,整個片段當中沒有招展的大紅旗,沒有成群喊口號的民眾也沒有令人振奮的配樂,而是描述兩個牧區的年輕人,在我們的技術可以造出載人飛船的時代,牧區的年輕人仍然吃不飽穿不暖,基層領導李叔得了重病沒錢治病只能等死,牧區人的生活和載人飛船對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表面上看白晝流星是飛船返回艙而實際到最後旁白告訴我們這個白晝流星其實是那個幫助了他們的李叔。整個電影中最不流於表面的一段,也是畫面最美的一段。我們要航天事業的同時也要打好脫貧攻堅戰,這是我們的客觀國情,有些人覺得不好是因為這一片段沒有讓你熱血沸騰,而是給你澆了一潑冷水讓你看到了你不想看到的貧窮......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時刻,我的爸爸和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我和我的祖國》,期間我看到媽媽和爸爸多次用紙巾擦去眼角激動的眼淚。
雖然有些事情我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其中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為我聽爸爸說,爺爺奶奶他們就是我們國家原子彈爆炸工作中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中的一員。
他們現在在四川綿陽科學城的一個研究院裡面,原來屬於中國核工業部,後來因為三線建設遷到了綿陽。
我能感受到千千萬萬普通人在為這個國家默默付出,甚至獻出生命,為了我們祖國的和平繁榮,在當無名英雄。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無名英雄的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愛我的祖國,長大後我也會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今天上午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前夜」
前夜至1949年10月1日前一天的晚上,人們為了舉行典禮的事兒。電動升旗裝置設計師林志遠正在實驗室里一遍又一遍的做嘗試,突然,旗桿頂部的阻斷球崩了,大家可別小瞧這顆球它需要好幾種稀有的金屬才能加工製成。緊急時刻,鄉親們爭先恐後的拿出自家的鍋碗瓢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摘下了自己的眼鏡,一位善良的母親拿出了孩子的長命鎖,一位清華化學系教授拿出了實驗室僅有的一塊鉻。就這樣阻斷球的材料總算湊齊了,看到這里,我的心就像扔了個包袱一樣輕鬆了許多,開國大典開始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地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我們也激動地鼓起手!天安門廣場升起的不是一塊紅布,而是二十八年來,千千萬萬犧牲的同胞用鮮血換來的勝利,!五星紅旗升起來了代表了中國人民從此當家做主了,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永遠擺脫了黑暗迎來了光明!林志遠是中國首次電動升旗裝置的設計者,他為開國大典順利完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是人民的英雄!是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榜樣!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我和我的祖國》分別講述了七個在不同崗位上為祖國獻或者是做出不平凡貢獻的人,無論是林志遠工程師,還是敢於取捨的東東,還是計程車司機張北京。這些人身上都呈現出我們中華人民的本質,當然最令我難忘的就是《奪冠》和林志遠工程師了。
奪冠講述的是東東的.朋友小美要轉學,就在那天晚上小美還要坐飛機去美國,那天東東很倒霉,因為當時是全村人都在一起看中國女排奪冠的時候,而天線卻出了問題,所以東東要去弄天線,他想送給小美的東西,原本可以實現,但是當時他坐了一個很大的決定讓全村人看女排奪冠為國爭光,很顯然東東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就能精神品格很值得我們學習,要向東東和女排一樣熱心央為國爭光
另外就是林志遠工程師,誰知電動旗桿後面會有這么辛苦那麼努力,這一切都是愛國工程師林志遠的努力。而他卻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讓我想到無數的軍人,無數為國做出努力的人,他們都是偉大的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我看了感觸很深,我希望我也能加入這些英雄的行列中,也要像這些人一樣愛國,我更想讓這種精神與世長存!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第一節講的是一個名叫林治遠的人,他為了在開國大典時用電動旗桿升起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付出了許多努力。
故事的開始,他說不能保證百分之百能安全的使用電動升旗桿。他還說這是我們祖國第一次用電動旗桿升旗,是開國大典時升起國旗,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甚至違反了軍令。
他們沒有強度更大的鋼,他的同伴就上房頂用揚聲器對大夥說他們需要鉻等金屬。可是沒有人來,直到了午夜2:00門口居然有很多人。都說「這個可以嗎?這個可以嗎?」而且清華大學的教授還貢獻出了他們那裡的唯一的鉻。
可是在北京出現了意外,天安門廣場的國旗桿阻斷裝置損壞了,旗被卷進去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國旗桿跑去。5:30離規定的時間還有30分鍾,他雖然恐高,為了保證升旗萬無一失,還是勇敢地爬了上去。在當時可是一個破天荒的想法。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隨著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的聲音:「請毛主席升國旗」,毛主席按動了面前的電鈕,伴隨著國歌,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最終他成功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為國捐軀、志存高遠,要為祖國做出最大的貢獻。
20xx年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北京奧運會更是全體國人共同的記憶符號,這場中國「做東」的全球盛宴,宣告了一個崛起大國的日益強盛,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讓十三億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自豪。
寧浩以《北京你好》將普通人對20xx年的感情巧妙交織,正如他提到拍攝故事的初衷時所說:「20xx年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年,那一年,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看到了祖國的富強;我們也遇到了災難,但是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讓我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的力量。」預告中當鳥巢會場上空升起萬千煙火、人群手拿國旗共同振臂歡呼等場景一一展現,也令觀眾集體陷入「回憶殺」,引發無數人的共鳴與感慨,網友紛紛講述屬於自己的20xx年記憶。
作為20xx年國家電影局推出的頭部電影項目之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聚焦「小人物」倒影「大時代」,以7個故事重現歷史瞬間喚醒全民記憶。影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華語頂級導演齊力打造,更有一眾老中青實力演員悉數助陣,集結成「中國電影夢之隊」,共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說實話,這種名字,還是七合一拼盤,看之前是有點偏見的。覺得會像新聞聯播那樣通篇列實事講實績,於我來說就有些枯燥乏味。懷著這種心態去看的電影,實在是大大超乎預期。
影片共七個片段,其中有不少筆墨講的都是些小人物,上海弄堂里的小男孩,北京開出租的司機師傅,還有貧困地區的失足少年……這些片段里,同年的「國家大事」好像給「人物事跡」做了背景,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這就像引子,一定要用「個人」把「引子」串起來。只講乾巴巴的數據會失真,愛國情緒也不需要靠這些渲染,是一個普通人為祖國感到驕傲,是一個個中國人平鋪出祖國的繁榮富強。
最後借用「我和我的祖國」歌詞來說: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家國從來密不可分,大海因浪花而波瀾壯闊。
;❷ 丁真第一次到北京看升國旗,你第一次看升國旗是什麼感受
相信很多人都丁真一定不陌生,他靠著一段視頻火爆全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的。而丁真這一次第1次來到北京看升國旗,也讓我們很多人都非常感慨。其實對於我們許多中國人來說,第1次看升國旗都是一種非常自豪的感覺為生為中華民族華夏傳承人而自豪,為中國共產黨而自豪,為偉大的中華民族而自豪。這種自豪感讓我們對於中國發展有著非常深刻的信念,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如今祖國的發展也日漸飛速,特別是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當中,我國在國際上都占據了非常領先的地位。
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樣在如今社會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具有非常強烈的愛國精神。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我們都可以體會到他們對於祖國的熱愛,並且對社會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如果是一位科學家,他願意為了推動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奉獻自己的所有青春。如果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他願意為了全體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堅守崗位。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他們願意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當中,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❸ 《我和我的祖國》紀錄片曝光,杜江為演升旗手駐訓儀仗隊,你感動了嗎
國慶節一到很多小同伴們都是十分開心的事情,畢竟這個小長假關於很多不斷忙綠的人能夠好好的休息一下了,有的選擇了進來旅遊,有的選擇了回家陪伴父母,有的痛快那也不去在家休息,不論你選擇哪一種出行方式,估量在閑暇的時分都不會遺忘看一場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紀錄片曝光,杜江為演升旗手駐訓儀仗隊,好感人,《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真的十分美觀,裡面的細節十分的感人,難怪很多網友看後都哭了,你們覺得這部電影打動到你們沒?歡送留言討論。
❹ 那部電影包含天安門升旗儀式的全過程
電影找不到...只能找到DV拍的和再線看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dTETro6LCQ/
你看看吧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C%EC%B0%B2%C3%C5%C9%FD%C6%EC%D2%C7%CA%BD
❺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檔電影,有什麼亮點
《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部電影,由七個導演執導的七個故事組成,勾勒出我們祖國七個重要的歷史瞬間。觀眾品位日益提升,中國電影市場也越來越成熟,近幾年,票房成功的電影多和質量成正比。
他們相遇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刻,四目相對時,又被人群沖散。兩人隔著人群對望,無需多言,只需要一個眼神,就令人感動不已。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想科研工作者致敬!還有就是第三部分的小男孩撲向父親的那一刻,他流下了復雜的淚水,而我在那一刻也收獲了一份可愛的感動。
❻ 《我和我的祖國》講了哪些故事
在我個人看來,這個電影編排了七個故事。
第三個故事《奪冠》講的是1984年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三連冠的故事,故事視角在上海當初物質缺乏,只有十歲男孩東東家有一台黑白電視機,為了看奧運女排比賽,大家一起把電視搬到胡同里,大桌子上放小桌子,小桌子上放小凳子,然後上面放電視機,那時電視需要天線旋轉才能收到信號,為了能收到信號,東東爬到房頂上轉動天線轉到信號後不能動,一動就沒有信號了,所以大家都喊著東東別動別動,所以東東就一直彎著腰,扶著天線,這天,本來鄰居女孩小美馬上要出國,為了給大家扶天線,錯過了和女孩告別,表現當初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在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的。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❼ 你覺得哪一部愛國電影最好看
在眾多的愛國電影之中我覺得《我和我的祖國》最好看,因為《我和我的祖國》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感人還有就是能夠激起人們的愛國情懷。
一、《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內容豐富。《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主要是由七個故事組成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它的內容設計的范圍也非常廣,比如開國大典的升旗還有女排奪冠、香港的回歸、北京奧運會還有神州十一號飛船的著陸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比較振奮人心的時刻,能把這么多的內容完全在一部電影中展現出來也是非常的厲害的。
綜上都是我覺得在所有的愛國電影中《我和我的祖國》最好看的原因。
❽ 少年英雄方世玉 林小小真名 演過什麼戲
姓名:何美鈿
生日:12月2日
籍貫:廣東潮州
星座:射手座
身高:162cm
學歷:廣州華南理工畢業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網球、保齡球
最喜歡的零食:櫻桃、芒果、山竹
最喜歡的歌手:王菲 張學友
最喜歡的動物:狗
嗜好:看書、看電影、運動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笑傲江湖、刀歌、方世玉
最難忘的事情: 第一次在國際性比賽中升國旗、奏國歌
經歷:曾為大陸體操選手,後由無線(TVB)申請到港拍劇,約滿後已返回大陸,並與 飛騰簽 下戲約 專長: 體操、舞蹈
主要作品:
《刀馬旦》飾阮菊玲
《笑傲江湖》飾儀琳
《天龍八部》飾鍾靈
《阿福將軍》飾姜小蓮
《千秋家園夢》飾小桃
《少年英雄方世玉》飾凌小小
《棋武士》飾葉夜心
《歡喜游龍》飾小江兒
《機靈小不懂》飾應籽福
《少年洪文定》飾玲瓏透
《金蠶絲雨》飾琬兒
《神捕十三娘》飾宋君瑜
❾ 我來過我很乖什麼意思
008年8月26日,由梁家輝主演的最感動中國的電影《欣月童話》開始在全國放映。而在一天前的2008年8月25日中午12點30分,《欣月童話》電影的原型、那個感動著億萬國人的小女孩朱欣月永遠地走了。
「我來過,我很乖
爸爸你的眼淚不要流下來
我很快樂,擁有億萬人的愛
多想這溫暖停下來
別走得太快……」
幼小心靈中的國旗情結
小欣月的家住在吉林省九台市盧家街道,那裡西依沐石河,東臨其塔木,南北群山環抱,中有盧河貫通,旁有三座水庫如三顆明珠鑲嵌,青山環著綠水,秀水青山育慧民,1999年,可愛的小欣月就出生在這里。
小欣月出生時只有6.1斤重,很瘦小,但模樣特別可愛。小欣月的父親朱德春為人忠厚老實,母親侯玉雙話語不多,特別賢惠,由於夫妻倆都沒有正式工作,家庭生活十分貧困。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一家人很和睦,生活得很幸福。最讓夫妻倆欣慰的是,小欣月從小就特別懂事,她知道家裡沒錢,所以從來不向父母要零食吃。家裡有時沒錢買菜,小欣月也會高高興興地和父母只吃飯,從不挑食。
在小欣月兩歲時,弟弟降生了。小欣月對弟弟特別喜歡,父母或親朋給她一點好吃好玩的東西,她都捨不得自己獨享,全都送給弟弟。在稍稍長大後,懂事的小欣月便替媽媽哄弟弟,還幫著收拾屋子,來分擔父母肩上的生活重擔。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小欣月5歲了,進了學前班。由於小欣月聰明懂事,深得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喜愛。上學前班不久後的一天,放學後,小欣月高高興興地跑回家,她特別開心地對侯玉雙說:「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寫"北京、天安門、國旗"了,也給我們講了國旗的故事,媽,你什麼時候也帶我去北京天安門吧,老師說那裡有很大的五星紅旗。」聽了女兒的話,侯玉雙的心裡十分難過,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能滿足小欣月的這個願望,於是她安慰女兒說:「好閨女,你好好學習,長大了考北大,就能天天去天安門看五星紅旗,到時候媽也跟你"借光"去北京了。」聽了媽媽的話,小欣月高興地跑了。
小欣月6歲時,由於家裡沒錢買電視,有一天,父親朱德春領她到鄰居家看電視,正巧晚上7點,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剛開始,片頭部分有升國旗的場面,這是小欣月第一次看見升國旗的場面,她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裡羨慕不已,她對爸爸朱德春說:「爸爸,你看這么多解放軍叔叔多漂亮,多神氣呀,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從此以後,在小欣月幼小的心靈里,對國旗也有了更深的崇敬和熱愛。加上父母及學前班老師的講解,小欣月更加嚮往北京,嚮往天安門廣場,嚮往飄揚的五星紅旗……
2005年9月1日,是九台市盧家小學開學的日子,小欣月像一隻百靈鳥,高興地唱著歌和爸爸來到了學校,成為一名快樂的小學生。小欣月不僅懂事,還特別聰明,學習上的事從不讓老師和父母操心,一首陌生的詩歌,教上兩遍,小欣月便能背誦下來。在上學後的第一次考試中,小欣月考了全班第一,受到老師和父母的表揚。不僅自己學習好,熱心的小欣月還經常主動幫助小同學溫習功課,她樂於助人的舉動也深受同學們的愛戴。很快,大家便推舉小欣月當班長。加上小欣月熱愛國旗,她又成為班上的小升旗手。
當選為小升旗手的那天,小欣月非常高興,放學後,她背起書包向家中跑去,她要把這個天大的喜訊與父母分享。回到家後,小欣月摟著爸爸的脖子激動地說:「爸爸,我今天當上小升旗手了,你獎勵我點什麼吧!」小欣月無法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也第一次破例向爸爸開口要東西。為了表示對女兒的祝賀,朱德春花1元錢買了4根廉價的火腿腸。拿著父親的「珍貴」禮物,小欣月的臉上綻放出最幸福的笑容。
當了小國旗手後,小欣月對國旗有了更多的了解,認識也更深刻了。這時,隨著生活條件稍有好轉,朱德春和妻子商量後買回來一台小電視機。從電視機搬回家後,每晚《新聞聯播》是小欣月必看的節目,因為片頭有升旗場面。每次聽到國歌聲,看到國旗升起,小欣月都會庄嚴地舉起小手敬禮。女兒對國旗的如此熱愛,讓父母都十分感動。
據母親侯玉雙講,小欣月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因為這是國旗的顏色;她最喜歡玩的東西就是小旗子,小欣月的家裡,有許多她央求母親為她做的小紅旗,學習之餘,小欣月就會手拿小紅旗,和小夥伴們去游戲。
在自己熱愛國旗的同時,小欣月還經常給小弟弟講國旗的故事,教他也要熱愛國旗。在姐姐的影響下,弟弟也對國旗有了崇敬之情。小欣月家附近有一個糧庫,那裡懸掛著一面國旗,這里每次舉行升國旗儀式時,只要小欣月和弟弟從這里經過,兩個小傢伙都會很嚴肅地站好,然後向國旗敬禮。這已被糧庫的員工們傳為佳話。
感動中國的「美麗謊言」
小欣月不但學習好,還能歌善舞,2005年10月23日,小欣月在編排舞蹈時,突然摔倒在操場上,從此再也沒能站起來……經醫院診斷,小欣月患了髓母細胞瘤,是腦瘤中最嚴重的一種。其實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小欣月就表現出了一些煩躁的症狀,只是這並未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兇殘的病魔正肆虐地折磨著女兒。
小欣月的病情發展得很快,由於腦部積水增多,頭部變大,不久,這個可憐的孩子雙眼什麼都看不見了。為了給女兒看病,朱德春和侯玉雙傾其所有,變賣了家裡一些值錢的東西,當說到要把家中的電視機賣掉時,小欣月表示不同意,她哭著說:「爸爸,媽媽,我現在眼睛看不見了,可我想聽聽電視里的《新聞聯播》,聽國歌……」聽了女兒懇求的話語,父母再也控制不住了,淚水縱橫,於是家中的電視機被留下了,成了小欣月失明後最親近的朋友。
小欣月特別理解父母為自己治病的一片苦心,於是有一天早上,她對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別為我難過。我的病是好不了了,別再為我四處借錢了,留著錢給我小弟弟買些好吃的吧……」面對如此懂事的女兒,父母的心都碎了。看著病情日益惡化的女兒,朱德春和侯玉雙想到了孩子心中的那個尚未實現的美麗心願:去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於是朱德春撥通了《城市晚報》記者陶彬的電話。陶彬見到小欣月後,她問道:「欣月,你告訴阿姨,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能看見了,你最想看什麼?」小欣月說:「阿姨,我最想看北京天安門和國旗。」小欣月的這個願望深深地打動了陶彬的心,她決定幫小欣月實現這個願望。同時,小欣月的這個夢想經《城市晚報》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整個長春市被感動了,無數志願者打來電話表示要幫助小欣月實現願望。考慮到當時小欣月身體狀況不能承受去北京的長途顛簸,於是,大家商議後決定在長春市搞一次模擬升旗儀式,時間定在了2006年3月22日,升旗地點臨時定在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通過《城市晚報》的宣傳,2000名志願意者走到了一起。為了讓所有環節都天衣無縫,大家對去「北京」的乘車路線、交通工具、時間、到「北京」後還去哪些景點都進行了精心策劃,進行了明確分工。長春市雷鋒車隊還派出了3輛計程車,長春普濟醫院也派出一輛「120」救護車全程跟隨。
當天下午1時30分,在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的操場上,當國歌聲響起,國旗徐徐升起時,小欣月舉起小手向國旗敬禮,臉上露出無比欣慰的笑容……全場的人都哭了,這淚水有對小欣月的難過之情,更有被這個小女孩的樸素真實的愛國之情所感動。
當天,侯玉雙在家照看兒子,沒有陪小欣月去升旗儀式現場,當她晚上在電視中看見女兒向國旗敬禮的那一幕,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她說:「我女兒當時舉手都太艱難了!」
天安門廣場真正圓夢
小欣月的美麗心願和為她圓夢的「美麗謊言」,被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戰士知道後,3月29日,他們派出代表專程趕到長春,看望了小欣月。在小欣月的病床前,帶隊警官宋毅和國旗班班長彭凱拿出白邊上寫著「贈小欣月,祝身體健康。國旗護衛隊全體官兵」的五星紅旗,在病房裡又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儀式,當國旗展開,國歌響起,人們眼裡已噙滿淚水。此時的小欣月,說話都十分困難,她強忍病痛,從被子下伸出小手,微笑著艱難地做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手勢,兩位軍人庄嚴地向她回敬了一個軍禮……「儀式」結束,小欣月接過國旗,緊緊地捂在胸口。
2006年3月31日,在採取一些穩定病情的治療後,小欣月被接到北京三博腦科復興醫院,接受免費治療。在4月1日、4月11日先後兩次手術。
隨著小欣月身體情況的稍有好轉,眾人又想到了她那個美麗的心願。畢竟上次在長春市是用謊言為她圓的夢,這次大家想要讓她真正聽一聽「正版」的天安門國歌。
於是在5月8日凌晨4點,救護車載著小欣月和朱德春夫婦,駛向天安門。
5點07分,升旗儀式開始。在國歌聲中,小欣月又一次試圖舉起小手來敬禮,可由於體弱,抬起的右手只舉到了額頭的位置,而且不斷往下滑落,醫護隊員只得幫她托住肘部,保持她敬禮的姿勢……
月落清秋生命凋零
從北京回到長春後,無情的病魔一直折磨著小欣月。絕望的父母把她抱回家,希望她能落葉歸根,但是每天一到了晚上,欣月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病危的症狀。2008年7月25日,欣月病情極度惡化,被送進了長春中日聯誼醫院搶救。
2008年8月25日中午12點30分,剛滿9周歲的欣月靜靜地躺在床上,稚嫩的小臉上沒有一絲痛苦,就像睡著了一樣……
欣月走了,任憑父母肝腸寸斷地哭喊,她都聽不見了,她是被病魔折磨得太久太累了,「睡」得太沉了……
朱德春流淚為女兒穿上了她生前最喜歡的那套衣服,粉紅色的上衣、黑色條絨褲子、白色的襪子和一雙紅色絨布鞋,並從床底下的口袋裡掏出餅干,塞進欣月的口袋裡。「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干。如果有來生,我希望你能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希望你能快樂地成長……」朱德春喃喃地說著。
8月26日早上9點,社會各界千餘名群眾自發為欣月送最後一程。遺像是欣月舉手向國旗敬禮的照片,照片中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12點36分,靈車終於駛到吉林市的松花江岸邊。吉林市公安局水上大隊的李靖辰教導員和民警等候在那裡。李教導員說,他們專程等候著,並提供3艘快艇。
12點45分,快艇在江中心停下,朱德春夫妻倆手捧女兒的骨灰一點點撒向江中。七色的花瓣伴著小欣月的骨灰在風中飄落,散落在美麗的松花江上。朱德春說,欣月從小就嚮往美好的事物,將女兒的骨灰撒進松花江,希望她能隨那清澈的江水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在有國歌響起的地方可以隨時駐足聆聽……
2008年8月26日,一部根據小欣月故事拍攝的電影《欣月童話》開始在全國熱映。欣月走了,《欣月童話》將愛延續……
我一定會好起來的
我聽到國歌的聲音了
可是我的手已經舉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