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中國第一本電影理論

中國第一本電影理論

發布時間:2022-10-16 21:12:49

Ⅰ 中國第一部電影刊物

1921年2月,上海誕生了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叢報》,內容以介紹美國影星為主。1921年2月3日的《申報》上刊出了《影戲叢報》出版的大幅廣告消息。遺憾的是《影戲叢報》僅出了一期。之後,同年在上海又創刊了由陸潔、顧肯夫主辦的《影戲雜志》,頗受電影觀眾歡迎,電影雜志逐步走上正規。影壇繁榮,必將促進影刊的發展,從1921年到1925年短短幾年間,電影期刊就達20種以上了。

從1921年至1949年這28年間,前後出版了近幾百種電影刊物。當時大凡拍過幾部影片的電影公司一般都出有電影刊物,而以《電影月報》、《明星半月刊》、《新華畫報》、《聯華畫報》、《青青電影》等最有影響,出版時間要比其它影刊長一些。早期電影刊物大部分都以一張面孔出現,就是以刊登報道當時中外影星的活動、生活、照片等剪影為主。

1949年5月上海解放。8月份《影劇新地》創刊,由毛羽等主編,內容煥然一新。這實際上宣告了電影刊物一個新時期已來臨。全國解放後,《大眾電影》、《電影故事》、《上影畫報》、《電影藝術》(原名《中國電影》)、《電影世界》(原名《長春電影畫報》)等相繼問世,它們是解放半個世紀以來出版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電影刊物,被廣大電影觀眾稱為電影雜志中的五朵金花。

Ⅱ 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電影名稱叫什麼

好像是清末年間拍的一部叫<<定軍山>>,是部京劇電影

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時長只有30分鍾。

中國第一部影片比起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晚了十年。《定軍山》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錄制內容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 家譚鑫培表演的「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拍攝地點就是北京第一家照 相館——豐泰照相館。這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年。

譚鑫培身著戲裝在攝影機前,扮演黃忠,隨著鑼鼓點,唱念做打,神氣十足。劉仲倫用手搖動把柄,攝影機對著全景,拍攝時連續不斷。200尺一盒的膠片很快拍完,然後停下來裝膠卷,演員休息,裝好膠卷再拍,譚鑫培接著往下演。就這樣停停拍拍連續3天,拍下了《定軍山》中的「請纓」、「舞刀」、「交鋒」 3個片段,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Ⅳ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

歷史上中國電影第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便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帶有買辦性質。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次出現「導演」專用名詞。1922年陸潔在《影戲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首先將指揮拍攝影片者稱為「導演」。自此,影劇界有了「導演」這一專用名詞。

中國第一部電影理論專著。1924年中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專著《影戲學》出版,由徐卓呆譯著。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第一部電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學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創辦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電影講義》是該校之教材。

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1926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出版。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濱導演的《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麵塑造中國工人階級崇高形象。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女藍五號》,不但是謝晉成名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該影片榮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1960年又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的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影片。1963年李俊導演的《農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難生活的影片。影片於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雞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影片《魔術師的奇遇》。

中國第一部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1989年由陳荒煤主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當代中國電影》出版。

Ⅳ 試舉出中國電影歷史上的10個第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便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帶有買辦性質。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次出現「導演」專用名詞。1922年陸潔在《影戲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首先將指揮拍攝影片者稱為「導演」。自此,影劇界有了「導演」這一專用名詞。
中國第一部電影理論專著。1924年中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專著《影戲學》出版,由徐卓呆譯著。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第一部電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學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創辦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電影講義》是該校之教材。

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1926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出版。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Ⅵ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Ⅶ 中國電影理論的早期理論

早期中國電影理論的產生可以1920年第一家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創刊為標志:當時許多有影響的電影創作人員都曾在上面闡述過自己對電影的看法。徐卓呆的《影戲學》(1924)和侯曜的《影戲劇本作法》(1926)是中國最早出版的、有一定理論色彩的專著。由於早期電影創作和文明戲的密切關系,人們在理論上也強調電影和戲劇的聯系。周劍雲說:「影戲是不開口的戲,是有色無聲的戲,是用攝影機照下來的戲。」侯曜說:「影戲是戲劇的一種,凡戲劇所有的價值它都具備。」有的人即使承認電影藝術在形式上有獨特性,但仍認為就其本性來說它是戲劇。徐卓呆說:「影戲雖是一種獨立的興行物,然而從表現的藝術看來,無論如何總是戲劇。」
中國早期的影戲理論不強調電影對現實的紀錄和復制功能,而強調通過影片故事對作者人生態度的主觀表現和對社會的教化作用。鄭正秋的「戲劇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師」的主張,洪深的要求影戲「以普及教育表示國風為主旨」的聲明,在當時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戲理論注重對電影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認為「電影的劇本是電影的靈魂」。人們在這一前提下,對電影劇作的選材、 結構、 沖突、高潮、語言等不同方面進行了理論探索,要求劇情曲折有趣、耐人尋味,要求保證敘事的「調和」、「流暢」。和情節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種「扶助」的成分。
在20年代的電影理論探討中,除了占據主導地位的「影戲」理論,還有一些其他主張。例如史東山等人注重電影與美術的聯系,強調電影的「視覺美」和「形式美」;田漢則認為電影應「以純真之態度,借膠片宣洩吾民深切之苦悶」。但這些理論的影響都不及「影戲」理論深遠。
1933年,由夏衍等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他們在參加編劇創作的同時,亦著手建立新的電影理論批評工作。他們從革命的功利目的出發,要求電影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輿論工具。他們闡述了電影與時代的關系,電影的階段性等問題,亦涉及了主題與題材、形式與內容、真實性與傾向性等廣泛的文藝理論問題。這些主張超越了抽象的「為人生」和「教化社會」,而把電影放到更廣闊、更嚴峻的社會現實中,奠定了中國電影理論進步的現實主義思想傳統的基礎。另外,對蘇聯電影理論的介紹也給中國電影理論帶來了新鮮血液。這種介紹是從 1928年洪深翻譯..愛森斯坦' class=link>..愛森斯坦等人關於有聲電影未來的宣言開始的1930年,劉吶鷗撰文介紹蘇聯的蒙太奇學派和電影眼睛派、歐洲的先鋒派等理論觀點在這些理論中,最為中國影人所熟悉和樂於接受的是..普多夫金' class=link>..普多夫金的敘事蒙太奇理論。他的《電影腳本論》、《電影導演論》、《電影表演論》等先後被夏衍、鄭伯奇陳鯉庭等人譯出,影響廣泛。洪深此時則撰寫了《電影術語辭典》、《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表演術》等專著和論文,其他人亦有《電影導演論》、《電影攝影論》等相繼問世。
抗戰爆發後,理論上的活躍局面漸趨沉寂。40年代電影理論的最主要收獲,是陳鯉庭編著的《電影軌范》(1941)。它是在30年代理論譯介和探索基礎上出現的一部比較系統的電影藝術形式和技巧理論專著。它第一次自下而上地從影像和鏡頭的具體因素出發逐漸過渡到對電影的綜合把握,為中國電影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點。他指出,電影「在技術上有逼肖自然的特徵」,而在藝術上又努力超越自然「寫真」的狀態,「正是在這種超越自然的『真』的地方,才存在著電影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和藝術」。他從自然對象與銀幕映像之間的差異入手,分析了電影表現的性能及運用方法。

Ⅷ 最早時期的電影是哪些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便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帶有買辦性質。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次出現「導演」專用名詞。1922年陸潔在《影戲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首先將指揮拍攝影片者稱為「導演」。自此,影劇界有了「導演」這一專用名詞。 中國第一部電影理論專著。1924年中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專著《影戲學》出版,由徐卓呆譯著。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第一部電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學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創辦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電影講義》是該校之教材。 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1926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出版。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濱導演的《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麵塑造中國工人階級崇高形象。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女藍五號》,不但是謝晉成名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該影片榮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1960年又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的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影片。1963年李俊導演的《農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難生活的影片。影片於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雞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影片《魔術師的奇遇》。 中國第一部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1989年由陳荒煤主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當代中國電影》出版。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1c1c8010007fe.html 來自:任夢潭

Ⅸ 中國電影的起源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5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入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覺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覺娛樂游戲之中。

近現代電影最早出現在1895年,電影發明一年以後,傳入上海。據說是盧米埃爾兄弟的一名攝影師兼放映員,在徐園的游藝會上放映了電影短劇;接著來到上海的放映人是美國的利卡爾頓,1897年他帶來愛迪生公司的電影在茶館和游樂場所放映。直到1949年,中國放映的大多片子為外國電影,放映場所先是在茶館後是在影戲院。外國影片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90%,居於主導地位。
1905年,任景豐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館里拍攝了中國第一本電影《定軍山》,內容是著名演員譚鑫培所表演的京劇《定軍山》,其實是本京劇影片。
鄭正秋於1913年拍攝的家庭短劇《難夫難妻》,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故事片,不過它是由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中國的製片廠、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的。
同年,黎民偉與布拉斯基拍攝了香港的第一部電影《莊子試妻》。布拉斯基後來又把這部片子帶到美國,因此它成為最早在國外放映的中國電影。

Ⅹ 中國電影史上哪些影片是里程碑式的記錄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便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帶有買辦性質。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次出現「導演」專用名詞,1922年陸潔在《影戲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首先將指揮拍攝影片者稱為「導演」。自此,影劇界有了「導演」這一專用名詞。 中國第一部電影理論專著,1924年中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專著《影戲學》出版,由徐卓呆譯著。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第一部電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學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創辦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電影講義》是該校之教材。 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1926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出版。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濱導演的《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麵塑造中國工人階級崇高形象。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女藍五號》,不但是謝晉成名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該影片榮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1960年又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的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影片,1963年李俊導演的《農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難生活的影片。影片於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雞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影片《魔術師的奇遇》, 中國第一部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1989年由陳荒煤主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當代中國電影》出版。 阮玲玉唱出第一首電影歌曲: 1930年 12月聯華公司的《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第一部長動畫片: 1941年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一本電影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周星馳點評自己的電影 瀏覽:143
泰國電影一個女的去找男的 瀏覽:472
2018年最新電影免費看 瀏覽:627
黑豹男主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21
搶俄羅斯黃金的電影 瀏覽:667
印度電影剪長發 瀏覽:69
印度賣衛生巾電影名 瀏覽:978
2016孫悟空電影大全 瀏覽:269
比一比電影網 瀏覽:201
南京德基廣場電影院 瀏覽:115
抖音送的電影票在哪 瀏覽:830
日本末日前的電影 瀏覽:976
文藝男歐美電影 瀏覽:33
電影嬰兒2017 瀏覽:300
國產早期神話電影大全 瀏覽:111
印度電影奇葩 瀏覽:449
2016劇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973
成龍在龍勝拍的電影 瀏覽:774
17年5月有什麼電影 瀏覽:694
世界上第一部原創電影音樂的影片是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