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電影《第一夫人》網盤資源
鏈接:
[第一夫人][2016][類型/傳記],主演:娜塔麗·波特曼、彼得·薩斯加德、格蕾塔·葛韋格
影片簡介:該片根據美國前「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生平改編,故事聚焦傑姬人生的四個日夜,從丈夫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到葬禮這段時間發生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2. 《第一夫人》:娜塔莉·波特曼的又一次閃光
傑奎琳·肯尼迪有一張照片,本白色高領羊絨衫讓她的天鵝頸更加秀拔,深褐色短發隨風飛揚。
奧芬巴赫的短章《傑奎琳的眼淚》,是一曲肝腸寸斷的大提琴獨奏作品。曾經有一個假託英國大提琴演奏家傑奎琳·杜普蕾的版本在網上甚囂塵上,這給了我靈感,將三個傑奎琳放在同一篇文章里,唏噓了一番。所以,對剛剛上映的電影《第一夫人》的主角傑奎琳·肯尼迪,僅從外形而言,我是熟悉的。
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傑奎琳·肯尼迪第一次出現在《第一夫人》里時,肯尼迪總統已經命隕於一顆罪惡的子彈,驚魂甫定的前第一夫人覺得獨自一人無法抵擋媒體與公眾對肯尼迪總統枉死的聒噪,打算請一名記者寫一篇她的訪問記。
她站在波士頓郊外一所遠遜於白宮的宅子的窗前,等著剛從車里出來的記者進屋來。她的兩眼間距不像傑奎琳·肯尼迪那樣有些開闊,且頭發的顏色深了些,這真讓我納悶:假如演員的兩眼間距無可改變的話,電影製作者為什麼不能將娜塔莉·波特曼的頭發顏色變一變?
或者說,為什麼非要讓不像傑奎琳·肯尼迪的娜塔莉·波特曼來詮釋傑奎琳·肯尼迪?有一種說法是,《第一夫人》就是為娜塔莉·波特曼量身定做的一部電影,也是,從童年時期參與了著名電影《那個殺手不太冷》的演出後,娜塔莉·波特曼就成為好萊塢別具一格款的女演員。怎麼拆解「別具一格款」這一說辭?套用一句流俗的套話,就是娜塔莉·波特曼「明明可以靠美貌吃飯,卻偏偏要去拼演技」,且她對演技的理解可借用我們的一句古詩,叫做「功夫在詩外」。已經在好萊塢眾星拱月了,娜塔莉·波特曼卻做得到毅然別轉身去,走進哈佛大學潛心修學,為自己贏得了心理學學士學位。
果然「功夫在詩外」,為其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黑天鵝》,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是女主角妮娜。妮娜雖然被選為新一季芭蕾舞劇《天鵝湖》主角的第一候選人,強大的競爭對手莉莉卻讓她時時觸感到迫在眉睫的危機。所以妮娜這個角色,能以曼妙的舞姿示人,不是娜塔莉·波特曼的難題,對這位打小就練過舞蹈的女演員來說,最難的,是如何將妮娜懼怕失敗和克服懼怕這一心魔的過程,條分縷析地呈現在銀幕上。但是,娜塔莉·波特曼憑借其扎實的心理學素養,完美地將黑天鵝妮娜送上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寶座。
驚艷的《黑天鵝》,讓娜塔莉·波特曼到了不勝寒的高處。就在許多人以為妮娜是娜塔莉·波特曼難以逾越的表演高度時,這個出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女演員,趁著在希伯來大學學習研究生課程之際,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亦即將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的名著《愛與黑暗的故事》改編成電影。
說娜塔莉·波特曼依憑《愛與黑暗的故事》完成了華麗轉身,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與原著作者共同完成了編劇後,這部電影還是娜塔莉·波特曼的導演處女作;二是影片的女主角也就是阿摩司·奧茲的母親,不是一個容易把握的角色,但擔綱的娜塔莉·波特曼將其演繹得悲欣交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顛沛流離的以色列人終於有了家園,阿摩司·奧茲的父母帶著他遷居回了自己的祖國。生活在以色列伊始,母親范妮婭快樂過,可日復一日陰郁的日子讓范妮婭日漸萎靡,一夜又一夜地無眠。無法入睡的范妮婭,雙眼像燭火一樣放出倔強的微光。這微光,炙烤得范妮婭日益憔悴——有一場戲:好不容易睡了一覺的范妮婭打算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去餐館吃一頓飯,「我請客,什麼貴你們點什麼」,坐在豪華餐館的精緻餐桌旁對丈夫和兒子說這話時,范妮婭還清醒得是人妻是人母,轉眼之間她又以自己只需要一碗白米飯的請求告訴我們,范妮婭再度被病魔攫走。這一場戲,娜塔莉·波特曼演來用明艷的外表與枯瘦的內心世界形成強烈對比,讓范妮婭不久以後選擇自殺,顯得那麼水到渠成。
這樣一個角色,不容易塑造。影迷們可能在判斷影片改編得成功與否時會搖擺,可是對娜塔莉·波特曼的范妮婭,卻交口稱贊。而我,則是從編劇、導演到演員,都給娜塔莉·波特曼豎起了大拇指,因為我看到她能沉浸到阿摩司·奧茲的原著里,又能從中拔擢出來,在不改變原著氣質的前提下,將文本完美地轉換成了令人滿意的影像。
所以,得知由娜塔莉·波特曼扮演傑奎琳·肯尼迪的《第一夫人》就要在此地上映時,我多麼想盡快走進電影院欣賞呵,可是,院線在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和錢包之間選擇了後者。有意思的是,我好不容易尋找到的那一場《第一夫人》,就算是周末的早場,也幾乎滿座。而娜塔莉·波特曼再一次沒有辜負喜歡她的影迷。
面對記者,娜塔莉·波特曼的傑奎琳·肯尼迪,忽而堅定,忽而游移;忽而強勢,忽而無助;忽而驕傲,忽而悲痛欲絕……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緒波動,娜塔莉·波特曼演來如中國古建築的榫卯結構,牢固了亭台樓閣,又不掠取建築的整體美觀。我想說的是,長得不像傑奎琳·肯尼迪的娜塔莉·波特曼,很快就讓我堅信,銀幕上不肯脫去沾染了血跡的粉色套裙的娜塔莉·波特曼,就是眼看著瞬間死在自己懷里的傑奎琳·肯尼迪,而那血跡,就是從肯尼迪總統的頭顱里噴射出來的。
1963年11月22日下午12點半,約翰·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遭到槍擊,身亡。在這之後的4天里,傑奎琳·肯尼迪就應該是《第一夫人》表現的那樣,倉皇中是步行還是坐車去參加丈夫的葬禮,讓前第一夫人非常抓狂。她神經質地顛三倒四著,直到牽著一雙兒女出現在白宮的正門口,那一刻,總統夫人已成往事,傑奎琳·肯尼迪只是左右手攙著的一兒一女的母親。由娜塔莉·波特曼重現的這一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畫面,原型和扮演者高度融合了。只是,在拍攝《第一夫人》期間變成傑奎琳·肯尼迪的娜塔莉·波特曼,她的堅定,也可用一句古詩來稱許,「腹有詩書氣自華」。
3. 想看第一夫人1953年上映的由 蘇珊·海沃德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第一夫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fMcUamXaKQdhtXKrjJrhDw
導演:亨利·萊文
編劇:JohnPatrick
主演:蘇珊·海沃德、查爾頓·赫斯頓、約翰·麥克因泰
類型:劇情、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53
片長:96分鍾
又名:總統夫人
《第一夫人》1953年亨利·萊文執導的電影。
4. 《珍珠港》中羅斯福的台詞
1920年8月18日,美國憲法第19號修正案正式生效,賦予了婦女選舉權,美國第一夫人的作用因此變得日益重要。隨著大眾傳媒業,尤其是電視的發展,第一夫人更是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從此之後,無論是否得到人們的喜愛,第一夫人們都構成了美國政治體系和選舉機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公眾人物,第一夫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她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也許正
如她們中的一位曾經說的那樣:在魚缸中生活4年或者8年。
的確,她們是一群具有特殊社會地位的女人,她們嫁給了美國最有權勢的男人。伴隨著權力與榮譽,她們不僅是白宮的女主人,也是萬眾矚目的政治人物;她們不僅是社會活動家也是時尚的領導者。
本文選取了從二戰前後到現在的幾位美國第一夫人進行描述,因為她們不僅有著鮮明的個性和魅力,同時,她們與自己的總統丈夫一起,經歷並書寫著美國的歷史。
埃莉諾·羅斯福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妻子,是位一共當了4個「任期」的第一夫人。正是埃莉諾賦予了「第一夫人」這個詞彙真正光彩照人的含義,使得第一夫人成了美國政治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埃莉諾還保持了一個記錄: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諾長得並不漂亮,高高的顴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上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歷來以美貌著稱的美國第一夫人中顯得有些特殊。毋庸置疑,她的一部分吸引力在於她是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但埃莉諾最特殊的地方是她的個性魅力,她以女性少有的獨立、冷靜、寬容、豁達的心態輔佐了政績顯耀的羅斯福總統。
幼年時的埃莉諾內向、少語、靦腆而又十分憂郁,不願與人溝通。15歲時,埃莉諾被祖母送到了位於英國倫敦附近的「阿倫斯伍德」女子高中就讀。不久後,在祖母家的一次家庭聚會上,她見到了她的未來丈夫,也是她的遠房表哥羅斯福。1905年3月17日,在叔叔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見證下,灰姑娘實現了她的夢想,嫁給了她英俊瀟灑、博學多才的王子,同時也走上了美國第32任總統夫人之路。當年,埃莉諾20歲,羅斯福23歲。
在兩人結婚13年後,埃莉諾發現了她的丈夫、當時的海軍副部長與他的女秘書露西·默瑟的曖昧關系,兩人的夫妻關系實際上就此結束了。埃莉諾提出離婚,但羅斯福不同意,因為在那時,離婚就等於「政治上的自殺」。
他們的一個兒子埃利奧特1973年披露,盡管默瑟的事沒有造成羅斯福與埃莉諾離婚,但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夫妻關系:「他們從此再也不是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系了,但達成了今後互相尊重的協議,這是一種非常親密的組合,但再也不是身體意義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了。」
打消了離婚念頭的埃莉諾選擇了隱忍退讓,直至丈夫拉著情人的手去世,埃莉諾也沒有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怨言。
傑奎琳·肯尼迪光彩照人的悲情一生
傑奎琳的風格是如此鮮明、充滿智慧、富有創造性。從她入住白宮成為肯尼迪夫人,到嫁給希臘船王亞力士多德·歐納西斯,傑奎琳在每一個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成為美國人眼中永遠的第一夫人。
帶著些許的哀怨神秘與古典高雅,傑奎琳出現在了美國人民面前,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風姿綽約、時尚前衛的她不久便成了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婦女效仿的對象。
自從傑奎琳·肯尼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個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父親的指引,使她打少女時代起就知道如何做能夠吸引住男性,尤其是成功男性的目光。雖然童年時父母的離異使她一度自閉,被同學謔稱為「難以接近的怪人」,但是繼父帶來的巨額財產又使她比以前更加奢侈、更加叛逆。
她喜歡挑戰性的事物,因此她最愛騎馬,同時她也喜歡約會,尤其是同時與不同類型的男生約會,因為她把這看成是挑戰與鍛煉自己社交能力的一種機會。終於,她結識了整整大她12歲的肯尼迪,並成為了美國第35任總統夫人。
由於經常陪伴丈夫出席各種社交場合,風姿綽約、時尚前衛的傑奎琳不久便成了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婦女效仿的對象。
然而,鏡頭前迷人的總統夫人並不能拴住總統的心,剛剛結婚兩個月,她的總統丈夫就與女秘書有了關系,而在她懷孕時,丈夫正在一個已離異的女人身邊。丈夫所做的一切,對於一個妻子來說是多麼的殘忍,然而多年來,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所有的男人在情場上都是英雄,我愛我的丈夫。」她自己心裡很清楚,她是深愛著她的丈夫的。直到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沒人知道她當時的心情,就像沒有人能了解日後她會下嫁希臘船王一樣,她選擇了沉默。
1968年10月20日,傑奎琳和歐納西斯在天蠍島的一個小教堂內舉行了婚禮,那年歐納西斯68歲,而傑奎琳只有39歲。這場婚姻摧毀了傑奎琳的名譽,甚至有小道報紙尖銳地寫道:「傑奎琳嫁給了空頭支票。」
1994年5月19日,傑奎琳在自己的家中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她64歲。
盡管傑奎琳在白宮的時光只有短短的1000餘天,但是在美國人的心中,她早已經是無可替代的白宮女主人,那個引導時尚潮流、冷靜而又有些神秘的第一夫人。
南希·里根一切為了愛
南希·里根很難和諧、靈活地應付諸種狀況,但是,她知道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保持沉默,在批評與非議中,她依舊以第一夫人的儀態較為完整地站在了民眾面前。而他與里根的美滿婚姻也成為一段廣為人知的「白宮經典」。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於2004年6月5日去世,最悲傷的莫過於與他相濡以沫的夫人南希。自稱「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國前總統里根,確實名不虛傳,人們從他寫給南希的情書中不難體會到他對她的至情至愛。
1963年他寫給妻子的信說:「當你熟睡時,你蜷曲的拳頭就放在頦下,很多個黎明破曉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邊,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輕輕地撫摸你。」
里根是惟一一位離過婚、當過演員的美國總統,而他的妻子———南希也是眾多第一夫人中最為本性的一位。她古板、保守而又十分真實。
幼年時,南希父母惡劣的婚姻關系使得南希與父親的關系逐漸疏遠,最後在她繼父的領養下,與生父脫離了父女關系,童年的遭遇使得她一直以來渴望一個和諧美滿的家。
南希的母親是一名演員。南希從小就在母親的熏陶下對藝術產生了興趣,並成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電影演員。做演員期間,南希結識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蓋博等許多業界的精英,但結識名人的增加並未使她的知名度有所提升。為此,南希一度非常苦惱。但自從認識了里根,她的困惑不見了,與里根的結合使她完全放棄了自幼鍾情的演藝事業。她曾經說:「自從與里根結合後,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
南希是一個很理性的女人,雖然她並不是特別聰明。因為在多數的社交場合和協助丈夫的政務處理上,她並不能和諧、靈活地應付諸種情況,以至於眾多美國民眾與新聞媒體對這位第40任美國第一夫人未表示出太多的好感。但是,南希卻知道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保持沉默,雖然她極為在意公眾對她的看法。但是在批評與非議中,她依舊以「第一夫人」的儀態站在了民眾面前。
南希同樣是一個追求時尚、崇尚美感的女人。但由於個性的差異,她並未如傑奎琳一樣為美國婦女普遍接受。女人們批評她的奢華與品位,男人則不滿她「協助」總統過多參政。但南希作為第一夫人是稱職的,正是因為有了她,里根婚後52年的生活極為規律與安逸。
希拉里·柯林頓為政治而生
希拉里·柯林頓在美國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紐約一位政治觀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評價道:「對於希拉里,人們或愛或恨,但絕沒有中間路線。」
在希拉里的狂熱追隨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滿智慧的女強人。而在她的政敵眼中,希拉里則是一個虛偽狡詐、老於世故和政治伎倆的女人。但是無論是她的政敵還是狂熱追隨者都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公眾影響力。而且根據種種跡象表明,她也許是最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的候選人。
希拉里·柯林頓是美國的第42任總統比爾·柯林頓的夫人。當年「萊溫斯基事件」使全世界的人們對這位飽嘗「背叛」滋味的女人充滿同情,但是,對政治滿懷激情的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成就又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希拉里不是女性,那她很有可能取代柯林頓,成為美國總統。可以說,希拉里,就是為政治而生的一個人。
希拉里的父母十分注重對希拉里獨立、組織協調等方面能力的培養。15歲時,希拉里對政治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在成為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後,她結識了當時的同學、日後的丈夫柯林頓。由於共同的政治愛好,兩人牽手走到了一起。
柯林頓競選總統之時,希拉里憑借著敏銳的思想、高度的政治敏感為柯林頓做了大量的競選准備工作。為了配合丈夫的總統競選,希拉里接受朋友們的建議,一改往日干練女強人的形象,換上長裙,剪掉劉海,使自己看起來具有足夠的親和力。然而,這種外表上的改變並不能真正掩飾住希拉里內心那種自立、自強而具有的那種堅韌而又強勁的勢頭。
當1998年爆出的「萊溫斯基事件」使柯林頓顏面掃地、面臨彈劾的時候,希拉里果敢而又堅決地走了出來,站在了丈夫的身邊。也許他們更適合做的是「合作性的夥伴」,而不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正是從那以後,這位極具政治天賦與遠大理想的女性開始了她向著權力巔峰的挑戰與進攻。
勞拉·布希支持率高過丈夫
勞拉·韋爾奇·布希用耐心與真愛感化了布希這位曾流連於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並用賢惠與溫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惡習。勞拉不喜歡過多干預政治,更不喜歡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但是堅強自信的她卻又時刻令自己在眾人面前光芒四射。
勞拉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石油小鎮米德蘭德,那裡是布希家族的傳統「勢力范圍」。勞拉的爸爸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建築商和地產商,勞拉是家裡的獨生女。
31歲那年,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布希。他們倆從認識到1977年結婚只花了3個月時間,當時的布希還是一個花花公子,夢想就是當個石油工人,成天就知道開著跑車,喝得天昏地暗。
究竟是什麼讓勞拉看上了當時還是花花公子的布希呢?勞拉痛快地回答說:「他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還有跟他
呆在一起時無限的快樂。我們倆的個性確實很不一樣,但我覺得我和他恰恰是屬於互補型的那一類。」
正如勞拉所說的一樣,她與布希是互補的一對,她用她的耐心與真愛感化了這位曾流連於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她以她的賢惠與溫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惡習。布希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要感謝我的妻子,是她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愛,並且能夠時刻提醒我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她使我的生命充滿意義,使我的人生變得平和。」
勞拉·布希是一位低調的女性。無論是丈夫當得克薩斯州州長時,還是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她都不願過多地參加公眾活動,而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生活。結婚的時候,她曾親口對布希說,不願在公開場合代表他作政治性的發言,但是另一方面,她更是一個尊重家庭、以丈夫為中心的妻子,當布希決心競選總統時,她在背後鼎力協助,屢次亮相,憑借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許多選民,使丈夫在總統選舉中一舉獲勝。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勞拉不想成為全國聚焦的人物,她只知道,要當總統的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張霄羽)
回答者:cargem - 經理 四級 3-15 20:24
摘要: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傳統的白宮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載入歷史史冊的。埃莉諾·羅斯福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其關鍵因素之一是她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婚姻關系。
關鍵字: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婚姻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創了美國歷史之最。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會活動、獨立意識、公開講話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無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國20世紀的婦女中都找不到與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間,埃莉諾從本質上改變了白宮女主人的傳統形象,成為各種社會活動的積極倡導者、政治活動的熱情參與者、丈夫事業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夥伴,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並為後來的第一夫人們所效仿。埃莉諾熱愛政治,並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她的這一成就與她的婚姻狀況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擬從五部分來論述這一關系。自從1905年與富蘭克林結為夫妻後,埃莉諾就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富蘭克林逐漸向政治權力巔峰努力期間,她對政治也產生了興趣,並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對此,她說:「我總是從我應該做些什麼這個角度來考慮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據我的個人願望。因此,我對政治產生了興趣。妻子的義務就是要與她丈夫的興趣愛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歡的是政治、書籍或某一種菜餚。」 [1](p.92)因此,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諾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動。1910年,她支持丈夫競選成功,當選為紐約州達奇斯縣的參議員,丈夫的勝利促使埃莉諾與政治的關系日益加深。通過參加更多的政治活動,埃莉諾逐漸學會了正確評價各種各樣的人和復雜的社會關系,漸漸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時,這些活動豐富了埃莉諾的頭腦,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促使她更加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1912年,埃莉諾第一次參加了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使她對政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年,富蘭克林由於幫助威爾遜競選成功而被任命為海軍助理部長,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時,埃莉諾認為自己更應該助丈夫一臂之力,當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壇時期
在表面看來,他們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個主外——從事政治;一個主內——協助丈夫,夫唱婦隨,可謂珠聯璧合。盡管這樣,他們的婚姻還是出了問題。1918年,埃莉諾發現丈夫愛上了一個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當時她極為震驚,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現危機主要由於他們的性格不同。富蘭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諾則真誠、正直,講原則、講理想。這些品格當初使他們相親相愛,結合在一起,而如今,這些品格已經蛻變成他們沖突的根源。但他們都不會為對方改變自己,所以經過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之後,他們的婚姻出現了裂痕。露茜事件極大地打擊了埃莉諾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她說:「此時此刻,我的整個世界翻了個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我周圍的一切,面對我的世界。」[2](p.19)這個事件使得羅斯福夫婦的親密夫妻關系從此結束,而被政治上和事業上的合作關系所取代。對此,他們的兒子吉米·羅斯福評價道:「為了社會地位、孩子和未來,他們同意繼續他們的婚姻,但是作為事業合作夥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3](pp.11~12)他們的婚姻繼續著,但對埃莉諾來說,這是一條嶄新的路,這意味著她得到了某種解脫,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蘭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將寶貴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業之中,而不是局限於丈夫的政治活動范圍之內。
這是埃莉諾初涉政壇的時期。在婚姻危機之前,雖然她已開始參與政治,但她從來沒有從中獲得滿足,而且那時她無法突破一個年輕妻子的傳統角色,無法擺脫習慣勢力和丈夫對她的約束。但自從發現了丈夫的婚外情後,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種新的不同於以往的夥伴關系,可以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逐漸放棄過去並獲得自信的過程,一個逐漸與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夥伴關系,同時擁有自己政治事業的過程。
二、1919年—1932年:奮勇登攀時期
雖然埃莉諾與富蘭克林在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他們卻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政治夥伴。婚姻危機過後,他們依然在為政治事業奔波。1920年,埃莉諾參加了富蘭克林競選副總統的活動。在競選中,她在許多問題上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敏銳性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間表現出來的政治才幹使輿論界和政界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測風雲,富蘭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並一度陷入了絕望。對埃莉諾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她知道,惟一能讓丈夫振作起來的辦法就是讓他繼續留在政壇,因為他是決不會甘心在有生之年過默默無聞的生活的。而且她認為,政治需要的是一個人的頭腦、智慧、口才、應變之術、治國之道,身體則在其次。由於丈夫的疾病,埃莉諾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她與他的關系更密切了,先是作為他的護理人,後來又作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作為民主黨的一員,埃莉諾參加了民主黨州委員會婦女部的工作,於1922年春天發表了她的第一個政治性演講。1924年,埃莉諾作為民主黨婦女部的負責人參加了艾爾弗雷德·史密斯競選紐約州州長的活動。她在競選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才能給職業政治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史密斯想藉助她的力量為1928年總統競選助選。這一系列活動的結果,使埃莉諾在丈夫接受民主黨紐約州州長提名時,比她丈夫在民主黨內更有影響力。對這一段經歷,埃莉諾後來回憶說:「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終要自力更生,這個病使我對於他的、我的和孩子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 [4](p.108)埃莉諾把1921年到1922年間的那個冬季描繪為對她生命的最嚴重的考驗,她經受住了考驗,並逐漸成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
1928年,富蘭克林在埃莉諾的幫助下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從富蘭克林癱瘓到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的7年裡,埃莉諾的政治貢獻和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她成了紐約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務實精神在民主黨內及婦女政治組織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紐約時報》對她的影響大肆宣揚,稱她是「具有政治頭腦和號召力的女人」[5](p.557)。作為州長夫人,一方面,埃莉諾擁有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幫助丈夫。在富蘭克林任紐約州州長的四年中,埃莉諾和富蘭克林學會了在政治上互相幫助,而接近於一種兩個政治家間的專業合作。
1930年,埃莉諾在記者面前公開評論了自己的婚姻,她認為一個妻子要起三種主要作用,即伴侶、母親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種作用最為重要。她說:「今天,我們知道,一切都取決於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私人伴侶關系是否融洽。」[1](p.142)她強調相互尊敬是一樁美滿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時一個婦女應該發展她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這一點,自露茜事件之後,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之間的政治夥伴關系已成為美國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時,埃莉諾已經在她與丈夫的關系方面經歷了好幾場危機,每一場危機都威脅到她的尊嚴,但她經受住了這些考驗,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是埃莉諾奮勇登攀的時期。由於富蘭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諾與他的關系一度緊張。但1921年富蘭克林的疾病卻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諾開始公開參加各種政治活動,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這一系列活動使埃莉諾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並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認和贊賞。在為共同事業進行的奮斗中,他們的夫妻間關系變得日益融洽和諧起來。在四年的州長夫人生涯中,埃莉諾成為富蘭克林的「耳目」,向他匯報各地的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使埃莉諾在政治上日漸成熟起來,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准備。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巔峰時期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埃莉諾由此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總統夫人的權利給她展示了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從事她所信奉的事業,迎接時代的挑戰。她說:「人們感到在毫無目的地前進,我們都置身於洪流之中,誰也不知道將在何處上岸。在我看來,重要的是我們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所持的態度。我們必須以樂觀的精神心甘情願地承擔和大家分擔可能出現的不測,勇敢地去迎接未來。」 [1](p.156)1933年—1945年是美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埃莉諾順應時代的要求,一改傳統第一夫人的形象,積極地參與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代替總統履行了許多重要的政治職能,在戰勝經濟危機和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埃莉諾這個時期的政治活動分兩個階段,即「新政」時期(1933—1941年)和美國參加二戰時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時期。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失業人數劇增,社會動盪不安。為了克服危機,富蘭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實行「新政」。埃莉諾也在尋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標,希望作為第一夫人為美國人民戰勝危機貢獻力量。從州長官邸搬進白宮,埃莉諾逐漸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她說:「在結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後來是由孩子們和富蘭克林製成的模式。當最後一個孩子進入寄宿學校以後,我開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實現我的目標。」 [6](p.261)她的目標是什麼?首要的目標當然是支持丈夫當好總統。此外,她也有個人的側重面,即婦女平等權利、黑人民權、青年問題,在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國的前面。
埃莉諾是她那個時代美國婦女的象徵。作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為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斗。在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於丈夫召開了自己的記者招待會,而且只允許女記者參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個利用媒體的總統夫人。埃莉諾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她那個時代的美國證明,婦女不僅僅只關心家庭問題,她們對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在「新政」期間,對於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如青年人失業問題、幫助千百萬貧困家庭、緩和種族矛盾等,她的意見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在這期間,埃莉諾和富蘭克林的政治夥伴關系不斷加強,他們討論共同關心的政治問題,探討國家局勢,交換對於立法和行政問題的意見,談論政治和道德價值等,這既是他們共同的事業,同時也成了他們夫妻恩愛的源泉。由於埃莉諾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經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關世界各地情況的私人報告。埃莉諾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萬英里,第二年是6.8萬公里,人們稱她是「飛行的第一夫人」[4](p.113)。埃莉諾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富蘭克林是「新政」的「頭腦」的話,那麼埃莉諾則是「新政」的「心臟」,他們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對此,邁拉·G·古廷寫道:「埃莉諾·羅斯福對總統決策的影響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屬於她丈夫的政府,並經常作為他的良心在發揮作用,特別是涉及『新政』的時候。」[4](p.118)
到1940年時,埃莉諾已當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從6點鍾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為社會事業盡職盡責地操勞,成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夥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尊重,而最關鍵的是受到了富蘭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總統競選中,埃莉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捲入政治中。由於國際局勢的影響,富蘭克林史無前例地參加了第三屆總統競選。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富蘭克林很容易獲得了提名,但是許多代表反對他挑選的競選夥伴亨利·華萊士。由於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未能親自去會場向代表們做說服工作,埃莉諾就被請去代表他講話,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埃莉諾督促代表們將所有的個人利益融化於國家利益之中,她在會上說:「你們不能把這次提名看做平常時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國人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局勢。」[7](p.8)「未來的四年對總統來說將是困難的,因此他需要一個他所信賴的,能協助他工作的人。這個人就是華萊士。」 [2](p.190)她的講話扭轉了大會的局勢,最後華萊士獲得了提名。埃莉諾在富蘭克林的第三次競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埃莉諾的幫助,富蘭克林能否打破美國175年的歷史傳統還得另當別論。
(二)二戰時期。在二戰期間,作為一個母親和第一夫人,埃莉諾一方面把四個兒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戰,另一方面鼎立協助總統,帶領全國各階層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在戰爭期間,埃莉諾繼續堅持「新政」,認為美國不能因為戰爭而放棄「新政」,因為「新政」也是一場戰爭,一場針對經濟蕭條的戰爭。她依舊在為婦女的利益四處奔波,提倡婦女走出家門,走進工廠,支援戰爭,號召婦女參政,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為此,埃莉諾督促建立特別的社會服務機構,來減輕在職母親們的負擔,同時,要求公司堅決執行戰爭勞工委員會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在捍衛並支持婦女進入工廠勞動的運動中埃莉諾遠遠地走在時代的前面。
在戰爭期間,埃莉諾擔任了公民權益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這一官方職務,這是有史以來美國第一夫人第一次擔任官方職務。埃莉諾認為公民權益保護不僅意味著要管理防護掩體和醫院,還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兒園和休假設施以及強化社會道德。但她的這種觀點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評,迫於各方的壓力她提出了辭職。對此,她說:「我認識到,像我這樣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 [7](p.124)在這之後,埃莉諾參加了推動美國向歐洲難民兒童開放門戶的運動,同時又致力於接收逃往美國的難民,尤其
5. 《第一夫人 (2016)》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第一夫人 (2016)》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hhXp_72qLkqrWBnLV6eEw
6. 《第一夫人(2022)》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第一夫人(2022)》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IkLer_ElS2m4Sbs0ABjiQ?pwd=h43e 提取碼: h43e
導演:蘇珊娜·比爾
編劇:Aaron Cooley
主演:吉蓮·安德森/基弗·薩瑟蘭/維奧拉·戴維斯/米歇爾·菲佛/達科塔·范寧/艾倫·艾克哈特/O·T·法格本/艾倫·伯斯汀/卡莉·史派妮/伊萊扎·斯坎倫/瑞斯·維克菲爾德/莉莉·拉貝/唐娜·琳·錢普林/薩尼雅·西德尼/萊克西·安德伍德/德里克·塞西爾/阿雅·卡什/趙家玲/凱登·博伊德/邁克爾·阿倫諾夫/Thomas E. Sullivan/伯納黛特·奎格利/朱迪·格雷爾/查理·普拉默/雷吉娜·泰勒/傑里米·博布/艾比·格洛弗/艾希禮·勒孔特·坎貝爾/阿爾洛·默茨/克里·杜瓦爾/傑基·厄爾·哈利/格洛利亞·魯本/克里斯汀·弗勞賽斯/瑪麗亞·迪齊亞
類型:劇情/傳記/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首播:2022-04-17(美國)
集數:10
第一夫人的劇情簡介· · · · · ·
米歇爾·菲佛將主演Showtime新劇《第一夫人們》,扮演傑拉爾德·福特總統的妻子、第一夫人貝蒂·福特。福特在1974年至1977年擔任美國第一夫人,她也是歷史上和政治上較為活躍的總統夫人之一,熱衷於對各種時事熱聞發表評論。在她公開與酗酒和葯物過量進行斗爭之後,她也提高了公眾對成癮的認知。
該劇由蘇珊娜·比爾(《無所作為》)執導,作家亞倫·庫利創作,並與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製片人凱茜·舒爾曼、戴維斯、朱利葉斯·特農、安德魯·王、傑夫·加斯平和布拉德·卡普蘭一同擔任執行製片人,該劇的第一季將聚焦於三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貝蒂·福特和安娜·埃莉諾·羅斯福的個人與政治生活,她們對美國領導層的重塑具有啟示性的作用,此前維奧拉·戴維斯曾被宣布將扮演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
7. 第一夫人jacqueline介紹
「第一夫人」(First Lady)這個頭銜既沒有政治意義的實權,也不是階級層面的封號,但作為領導人的妻子,第一夫人們在外交及社交場合都自然承擔起了國家禮儀形象的代表,更是本國女性最直觀的縮影。在傳統「莊重得體」的著裝框架下,色彩、印花、品牌,這些我們平時僅憑個性選擇的細節也都可以別有深意,時尚的語言細膩無聲,但卻有著她柔軟的力量。
「第一夫人」ICON經典:
傑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第一夫人成為時尚典範其實並不少見,這其中,傑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作為已故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的夫人無疑是「第一夫人」中最為經典的時尚ICON,被民眾昵稱為Jackie O的她因其時尚魅力而家喻戶曉,幾乎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美式時尚。尤其是傑奎琳·肯尼迪標志性的「葯盒」帽(Pillbox Hat)因她的時常佩戴而紅極一時。此外還有Gucci以她而命名的手袋Gucci Jackie(Jackie O'bag),如今早早已演變成不斷翻新的經典包款。
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美國第一夫人(任期1961年-1963年),1929年7月28日在紐約出生,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夫人。
人物生平:
學校:1944年-1947年 法明頓中學(和所有貴族女孩一樣,傑基接受全方位的禮儀訓練,學跳芭蕾舞和交際舞。在那裡,她發現自己
傑奎琳·肯尼迪的親筆簽名
的長腿和長脖子有著非一般的魅力,她學會寫詩、畫畫,並醉心於古典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貴族學校讓她認識到自己的專長)
1947年-1948年瓦薩爾學院(主修法國文學,大二結束時她突然對巴黎產生了興趣,於是游學一年。在駛往法國的途中,第一次遇到未來的丈夫,時年31歲的馬薩諸塞州議員約翰·肯尼迪。)
1948年-1951年 轉學至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
1951年回國後瓦薩爾學院由於她擅自離校不願接收她,傑奎琳因此放棄瓦薩爾學院,前往喬治華盛頓大學獨自完成學業。
1951年 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獲得藝術學位)
職業:攝影記者、美國前第一夫人
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
孩子:阿拉貝拉·肯尼迪(1956年女死嬰)
卡羅琳·肯尼迪(1957年11月27日-)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二世(1960年11月25日-1999年7月16日)
帕特里克·肯尼迪(1963年男死嬰)
傑奎琳早期生活:
1942年,約翰·沃努·布維爾和傑奈特離婚,當時傑奎琳十三歲。這是一起感情上的悲劇。她母親又和銀行家休·奧金克洛斯結婚。自此,傑奎琳和母親離開了紐約,住在華盛頓附近。在那兒,她度過了一生中最美的時光,成了美國最高雅的大學威撒學院文科大學的新生。
傑奎琳18歲那年,有幸乘「瑪麗皇後」號郵船去歐洲度假。在倫敦,她在白金漢宮拜見了女王。在法國,她找到了布維爾的親屬,還在巴黎大學注冊學習法文和法國史。
1953年,傑奎琳結識約翰·肯尼迪並結為伉儷。
1960年,約翰肯尼迪以些微的票數擊敗尼克松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
1961年,傑奎琳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個性獨立的傑奎琳不願意只是充當擺設,她要與丈夫共同來征服美國。其實傑奎琳對政治的熱衷在肯尼迪競選總統時就已顯露出來。她不是政治武器,但她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政治活動,她寫了兩萬多封信,並在那些剛入籍的選民前分別用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發表講話。
住進白宮後,傑奎琳對這個乳白色的龐大建築發生了濃厚興趣。本來白宮需用四年時間更新一番,傑奎琳在拿到白宮150個房間的鑰匙之後的第一天就決定讓白宮成為美國最漂亮的房子,要等於一個美國的歷史博物館。她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籌集到上百萬美元,用於在全國購買古老的傢具和畫作。一股清新之風吹進了白宮,結束了這座房子一成不變的陳規陋習。於是傑奎琳便像她居住的這座白色建築,令所有美國人嚮往。傑奎琳的名氣越來越響了,她魅力四射,以至美國電台的廣播員在預報完天氣之後,總要補上一句:「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論你現在在哪裡。」
在所有伴隨丈夫進行的正式訪問中,傑奎琳又是一個外交武器。她瘋魔了赫魯曉夫、尼赫魯、戴高樂。他們稱她為「非常可愛的肯尼迪夫人。」
1960年11月25日,傑奎琳給肯尼迪生下兒子小約翰。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帶領CBS的電視主持人拍攝專題參觀巡遊整個白宮的電視節目。
1963年8月,她的小兒子帕特瑞克去世,傑奎琳幾乎再也沒有在公眾中露面。
1963年11月22日,為了爭取連任,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可怎麼也沒想到,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了這對夫婦。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肯尼迪的頭部,肯尼迪不治而亡。
二次婚姻:
1968年7月,肯尼迪的弟弟總統競選人羅伯特·肯尼迪被暗殺,傑奎琳認為肯尼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兒女,她決定離開美國。
1968年10月20日,傑奎琳嫁給了希臘船王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因為奧納西斯有足夠的金錢和勢力可以保護她。為此奧納西斯離開了他的情人歌劇演員瑪利亞·卡拉斯,但傑奎琳失去了美國當局對她進行保護的特權。
1975年3月15日,奧納西斯臨去世前填了一張離婚書,當時傑奎琳和她的孩子們正在紐約。根據婚前協議傑奎琳沒有能得到奧納西斯的遺產。他的女兒用3千5百萬美元換取傑奎琳放棄全部遺產的聲明。
199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淋巴腺癌,5月19日夜裡10:15她在第五大道的公寓中去世,享年64歲。
1994年5月23日,她的葬禮經由電視向全國轉播,雖然她自己希望葬禮只是局限在親屬之間。她被安葬在阿靈頓公墓已故的丈夫肯尼迪身邊,柯林頓總統發表書面演講,她的兩個孩子為她獻上鮮花,標志著美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8. 看完這6部電影,你才能真正懂她們的魅力所在
如今不再談及「婦女」,取而代之的變成了「女神」。電影也用它的魅力去表現女神們,而我們跟著電影去探尋她們的魅力吧。
IMDb將採用「F級」來對一些電影分級, 目前已有 2.18 萬部影片被標記為「F級」,只要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是「F級」影片:
1.女性參與執導;
2.女性參與編劇;
3.有獨立主張、個性能力等的重要女性角色。
大家熟悉的《冰雪奇緣》、《單身日記:好孕來襲》等影片都屬於這個范疇。
下面小電君就來為大家盤點六部屬於女性魅力的電影。
「黑人女性」、「傳記電影」這么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可能在多數人看來是種「政治正確」。並不然,只是因為她們是女性,而且是有色人種。這會遠比別人困難,還需要不斷消除那些從始至終就加諸於身上的少數派標簽。
《隱藏人物》
女人勞其一生,冠夫姓,為人生子,忙忙碌碌一輩子,但是她們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年輕的時候,有父親溺愛;結婚之後,有丈夫寵愛;年老之後,有孩子疼愛。
相比來說,芳姨是不幸。孤獨老人一個,還患有老年痴呆,單純這樣下去,可能結局更為悲慘。但是,最幸運的也是她,她記憶慢慢減弱,她保存著的都是人生每個階段最佳紀念物。人生旅途最後,還能遇見一個無關任何情感,經歷磨合的忘年交。
如母如友的對待,是一生最後的幸運。
文/馬夋
9. 刺殺總統卻有人刺殺旁邊的總統夫人是什麼電影
電影《第一夫人》
將於1月19日上映的歷史懸疑題材影片《第一夫人》發布了該片終極預告與海報。預告片以「第一夫人」傑奎琳接受雜志記者專訪為線索,循序漸進對「肯尼迪遇刺事件」進行了揭秘,同時也展現了一位獨立女性在災難降臨之後的脆弱與感傷,堅韌與勇敢。據悉,該片由智利國寶級導演帕布羅·拉雷恩執導、奧斯卡影後娜塔莉·波特曼主演。
10. 電影中經典分手台詞
電影中經典分手台詞
1. “ 我也愛你啊理查德,可我更愛我自己。”——《慾望都市》
短評:有些人嘛就是不適合戀愛神馬的。
“I love you too Richard, but I love me more.” ——Samantha (Kim Cattrall) to Richard (James Remar)
2. “謝你哈,讓我甩你甩得容易多了。”——《等待夢醒時分》
短評:輕描淡寫什麼的最帥了。
“Thank you for making this easier for me.” ——John (Michael Beach) to Bernadine (Angela Bassett) when she becomes infuriated that he's leaving her for another woman
3. 瑞秋:“我們倆,玩兒完……了!”
羅斯:“(裝哭)我沒意見!”——《老友記》
短評:這兩只……分分合合多少場啊?!再給力的分手狠話也拆不散的兩只龍蝦……
“We are sooooo over.'' —Rachel (Jennifer Aniston)
“[Fake cries] FINE BY ME!'' —Ross (David Schwimmer)
4. “我對不起自己居然遇上了你。我對不起自己這么些年都容許自己這么愛你。我對不起自己神馬事情都不幹就每天每一分鍾都陪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一切。我真是有多對不起啊我!”——《第一夫人俱樂部》
短評:好多好多的怨念啊~~~
“I am very sorry I ever met you, and I'm sorry I allowed myself to love you for all those years. I'm sorry I did nothing but be there for you,every minute, of every day and support you in your every move. I'm SORRY!” ——Annie (Diane Keaton)
5. 白瑞德:“你實在是個幼稚的孩子。”
斯嘉麗:“我只知道我愛你。”
白瑞德:“那就是你的不幸了。說白了,親愛的,我壓根兒不在乎。” ——《亂世佳人》
短評:有夠經典和刻骨銘心的.一段。
“You're such a child.” —Rhett (Clark Gable)
“I only know that I love you!” —Scarlett (Vivien Leigh) [cries]
“That's your misfortune... 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Rhett
6. “我覺著,談戀愛,就像……就像鯊魚。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前進,它就死了。我覺得我們手中的感情,是一條死掉的鯊魚。”——《安妮·霍爾》
短評:唉,真夠文藝的……
“I know. A relationship, I think, is...is like a shark. You know, it has to constantly move forward or it dies, and I think what we got on our hands is a dead shark.”——Alvy (Woody Allen) to Annie (Diane Keaton)
7. “你會成功,你會富有。但你這一輩子都會覺得女生不喜歡你是因為你是個技術宅男。我想讓你知道,我打心底里明白這不是真的。女生不甩你完全是因為你是個混蛋。”——《社交網路》
短評:也許很多剩男都能從這段話中有所感悟吧?
“You're going to be successful and rich. But you're going to go through life thinking that girls don't like you because you're a tech geek. I want you to know,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that won't be true. It'll be because you're an a--hole.” ——Erica Albright (Rooney Mara)breaking up with Mark (Jesse Eisenberg) after hitting her limit on his condescending manner.
8. “艾拉,要成為議員的話,我就得娶個傑琪·肯尼迪,而不是瑪麗蓮·夢露。” ——《律政俏佳人》
短評:這比方打得十分有可比性,也逼迫金發美女發奮圖強了
“Elle, if I'm going to be a senator, I need to marry a Jackie, not a Marilyn.'' ——Warner (Matthew Davis) to Elle (Reese Withers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