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韓非主演的電影
《夜深沉》(1941) 《玉碎珠圓》(1941)
《亂世風光》(1941) 《教師萬歲》(1944)
《終身大事》(1947) 《太太萬歲》(1947)
《艷陽天》(1948) 《懸崖勒馬》(1948)
《人盡可夫》(1948) 《珠光寶氣》(1948)
《哀樂中年》(1949) 《盪婦心》(1949)
《血染海棠紅》(1949) 《花街》(1949)
《說謊世界》(1950) 《方帽子》(1950)
《花姑娘》(1950) 《誤佳期》(1951)
《不知道的父親》(1951) 《禁婚記》(1951)
《江湖兒女》(1951) 《神·鬼·人》(1951)
《一板之隔》(1952) 《中秋月》(1952)
《斬斷魔爪》(1954) 《兩個小足球隊》(1956)
《幸福》(1957) 《小康人家》(1958)
《油船火焰》(1958) 《林則徐》(1959)
《聶耳》(1959) 《喬老爺上轎》(1959)
《香飄萬里》(1959) 《女理發師》(1962)
《錦上添花》(1962) 《魔術師的奇遇》(1962)
《阿詩瑪》(1964) 《血碑》(1964)
《兒子、孫子、種子》(1978) 《她倆和他倆》(1979)
《傲蕾·一蘭》(1979) 《見面禮》(1980)
《子夜》(1981) 《金錢夢》(1981)
B. 韓非的簡介誰知道
韓非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 養非所用 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說林》 《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雖死,但他的思想卻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實施。 韓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為中心。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被稱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著重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於「未盡」,「申子未盡於術,商君未盡於法」。(《韓非子 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 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奸」方面有了發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 「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制思想的重大貢獻,對於清除貴族特權 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勢」,即權勢,政權。他贊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難者》),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的全部理論導源於荀子「性惡論」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國家的政治目的。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利害關系,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二柄》),人君的職責就在於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
韓非用進化的歷史觀點分析了人類歷史。他把人類歷史分為上古 中古 近古,當今幾個階段,進而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韓非的進化歷史觀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並用這種發展的觀點去分析人類社會的過去 現在和將來。
韓非把社會現象同經濟條件聯系起來,這在當時是極其難得的。韓非對經濟與社會治亂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注意到人口增長與財富多寡的關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
韓非反對天命思想,主張天道自然。他認為「道」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萬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宇內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韓非同時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這個哲學概念,並論述了它與「道」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韓非看來,就是事物的特殊規律,人們辦事應該尊重客觀規律。
韓非的認識論繼承了先秦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他提出的反對「前識」和「因參驗而審言辭」的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韓非反對「前識」的觀點。所謂「前識」,就是先驗論。韓非主張「虛以靜後」,通過觀察事物得到認識而非妄加揣測。
韓非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參」就是比較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韓非認為,不經過「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顯學》)。
韓非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斷地變化著,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為常。」(《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 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
韓非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一事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韓非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裡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韓非
人物簡介
中國電影男演員。本名韓幼止,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北京,1932年隨父遷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後相繼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當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知名,後又演出《大明英烈傳》、《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1941年步入影壇,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文華、中電等電影公司演出《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長城、龍馬等影片公司攝制的《誤佳期》中扮演專為別人婚喪嫁娶吹喇叭、自己卻娶不上老婆的樂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職員,與鄰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擾而鬧矛盾,在沖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個貧窮的小職員,經濟面臨重重困境,卻為了飯碗和面子,要在中秋節籌措點錢給上司和親戚送禮。這三部影片,均為韓非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韓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榮譽獎。1952年韓非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務、地主、貪官、工人、教師等各種類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5部喜劇影片,而被人們贊譽為「喜劇大師」。
C. 段志高韓非,演《喬老爺上轎》是不是啼笑皆非
如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明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在降低,大家反而越來越不快樂了。
生活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太大,這大概便是現代人不快樂的源頭吧!明明是一個幸福的家,卻為了生活各自奔波忙碌,甚至一人一個城市,一年到頭都見不了兩回面……
因為自己的臉上失去了笑容,我們只能從別人創造的喜劇中找尋快樂,我們看賈玲、沈騰、宋小寶、潘長江、徐崢、周星馳……
D. 找韓非的電視劇(或電影)
這是八十年代的一部戲曲電視輕喜劇,很抱歉名字忘記了。
劇情梗概:年底的時候,教書先生帶著教書一年得到的十兩銀子工錢回家准備過年。快到家時卻遇到鄰居的妻子要尋短見。原來鄰居出遠門做生意,其妻子見自己丈夫年底還沒回來,以為丈夫遭遇意外,而家中錢已花光,自己沒了活路才想自殺。好心的教書先生為了救人謊稱鄰居托自己捎了錢給鄰居妻子,鄰居稍晚些就能回家。鄰居妻子大喜向教書先生索要「捎回來的錢」。因為教書先生的十兩銀子是一塊完整的銀塊,沒法掰開,所以教書先生只好將十兩銀子都給了鄰居妻子,自己兩手空空回家。
為了過年,教書先生的妻子慫恿教書先生去另一個鄰居種的番薯地里偷些番薯回來吃。教書先生無奈之下只好去了。
種番薯的鄰居是一對相依為命的孤寡母子。兒子夜裡到番薯地里巡視時發現教書先生偷番薯,正想揮起鋤頭將之打跑時,卻聽到教書先生向神靈禱告,講述了自己為救人而失去全部銀兩不得已來偷番薯的情況,善良的鄰居兒子感動之下不但多挖了些番薯拋給教書先生,還一路幫著教書先生把番薯送回家(這一切都是暗中幫忙做的,沒露面)。教書先生一家吃著番薯過年,自得其樂。此時做生意的鄰居也回來了,其妻子置辦了酒菜過了個好年。
第二天,種番薯的母子和做生意的鄰居夫婦帶了禮物上教書先生家裡拜年,還歸還了那十兩銀子,並一致稱贊教書先生的善良的品德。
該劇頌揚了助人為樂、好人有好報的主題思想。
E. 急求!!!!韓非詳細資料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 養非所用 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說林》 《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賈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雖死,自殺於雲陽(今陝西淳化縣西北)。但他的思想卻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實施。 韓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為中心。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被稱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著重總結了不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於「未盡」,「申子未盡於術,商君未盡於法」。(《韓非子 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 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奸」方面有了發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 「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制思想的重大貢獻,對於清除貴族特權 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勢」,即權勢,政權。他贊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難者》),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的全部理論導源於荀子「性惡論」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國家的政治目的。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利害關系,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二柄》),人君的職責就在於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
韓非用進化的歷史觀點分析了人類歷史。他把人類歷史分為上古 中古 近古,當今幾個階段,進而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韓非的進化歷史觀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並用這種發展的觀點去分析人類社會的過去 現在和將來。
韓非把社會現象同經濟條件聯系起來,這在當時是極其難得的。韓非對經濟與社會治亂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注意到人口增長與財富多寡的關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
韓非反對天命思想,主張天道自然。他認為「道」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萬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宇內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韓非同時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這個哲學概念,並論述了它與「道」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韓非看來,就是事物的特殊規律,人們辦事應該尊重客觀規律。
韓非的認識論繼承了先秦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他提出的反對「前識」和「因參驗而審言辭」的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韓非反對「前識」的觀點。所謂「前識」,就是先驗論。韓非主張「虛以靜後」,通過觀察事物得到認識而非妄加揣測。
韓非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參」就是比較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韓非認為,不經過「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顯學》)。
韓非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斷地變化著,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為常。」(《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 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
韓非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一事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韓非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裡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顧准對其人的評價
「教民耕戰,富國強兵」是法家的積極的貢獻,因為歷史上秦皇漢武的對內大
一統、對外開拓疆土得益於此,然而韓非對此沒有貢獻什麼。「王子犯法,庶民同
罪」,以及廢除貴族,實行二十等爵等等,是把專制君主一人而外的一切人都平等
化了,這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對此,韓非沒有貢獻什麼。在「法術勢」三者之中,
韓非的貢獻在術勢兩者,也許勢還是他的創造發明,他的術是君主充分運用勢的術,
比申不害的術要厲害得多。所以他的貢獻,似乎不外是:(1) 君主陰險殘酷的御下
之術;(2) 君主有權無限縱欲的說教。這兩者,在法家的全部武器庫中是積極作用
起得最少、消極作用起得最多的東西。二千年來法家被攻擊為刻薄寡恩,目標首先
是韓非。這么說來,從「法家立場」來說,韓非也是害群之馬。說他「集大成」,
起商鞅、李悝於地下,一定堅決反對。
韓非為李斯所殺。
韓非
人物簡介
中國電影男演員。本名韓幼止,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北京,1932年隨父遷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後相繼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當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知名,後又演出《大明英烈傳》、《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1941年步入影壇,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文華、中電等電影公司演出《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長城、龍馬等影片公司攝制的《誤佳期》中扮演專為別人婚喪嫁娶吹喇叭、自己卻娶不上老婆的樂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職員,與鄰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擾而鬧矛盾,在沖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個貧窮的小職員,經濟面臨重重困境,卻為了飯碗和面子,要在中秋節籌措點錢給上司和親戚送禮。這三部影片,均為韓非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韓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榮譽獎。1952年韓非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務、地主、貪官、工人、教師等各種類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5部喜劇影片,而被人們贊譽為「喜劇大師」。
編輯本段南京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江蘇省鹽城。 2002年 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獲學士學位。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花鳥)藝術碩士在讀。現任教於南京金肯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校書畫研究會理事。 2001年 作品《清風》獲「大觀杯新世紀全國書畫」優秀作品獎 2002年 作品《雙棲圖》獲「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美術作品展」專業組一等獎 2002年 作品《荷韻》獲「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節」一等獎 2002年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韓非工筆畫展 2006年 作品《清秋》獲「首屆江蘇省美術新人新作展」優秀獎 江蘇省美術館 2006年 作品《清荷》獲「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書畫大展」教師組一等獎 作品被收藏 2007年 作品《荷花》入選《中國中青年美術教師藝術年度獎作品集》並獲銀獎 2007年 作品<醉清風>入選《2007年江蘇省花鳥畫大展》
韓非之死的爭議
韓非之死,史籍有兩種說法。
一是司馬遷的《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這也是迄今為止韓非之死的母本說法和主流說法:「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葯,使自殺。」
另種說法,較少為人提及,見於《戰國策 秦五 四國為一》(以下單列篇名),原文較長,茲概述其意。四國聯兵進攻秦國,姚賈毛遂自薦,出使四國,消除了這次兵災。「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韓非得知此事,到秦王面前說了一通,意思是姚賈這人怎麼有問題。秦王責問姚賈,姚賈對答如流,一番說話,比韓非說的漂亮多了。結果,「秦王曰:『然』。乃可復使姚賈而誅韓非。」——姚賈沒事,韓非被殺。(誅在先秦,並非只有殺死的意思,還有責問、譴責、懲罰之意,在此都通,但有人認為,誅韓非,就是把韓非殺了。)
這兩種說法的相同處,是韓非之死,跟姚賈有關,也跟秦王有關。不同處,是司馬遷筆下的韓非,是個無辜受害者,而《戰國策》里的韓非,則有引火上身,咎由自取的味道。
但這兩種說法,都有讓人無法釋疑的地方。
《戰國策》的那篇文字,除了事由,只有三段對話,然後,秦王就把韓非給殺了,——假如那個誅字,真的是殺死的意思(《秦五 四國為一》注有「韓非,韓公子也,著刑名之書十餘萬言。是時在秦,故知之也。終死於譖姚賈也。」此即解誅為殺)——生硬,突兀,一點說明沒有。
況且,此事的背景也讓人生疑。韓非、姚賈、秦王的同時之間,有沒有過一次所謂「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五 四國為一》)的事件?還造成「『寡人屈於內,…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同上)的局面?眾所周知,韓非、秦王見面後的第三年,秦國就正式滅了韓國,之後九年,陸續掃來其餘五國。在此前夕的大秦王朝,竟然還有過一次難以想像、匪夷所思的「群臣莫對」的場面?再說,此事的注釋,——歷史上《戰國策》注屢經人手,此注未標明何人所作,——也讓人費神迷惑,「四國,燕、趙、吳、楚也」(齊魯書社版《戰國策》86頁)——吳國早於春秋末年滅於勾踐的越國,怎麼到了戰國末期,又聯兵燕趙楚進攻秦國?(《秦五 四國為一》正文引韓非語:「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或許注文的燕趙吳楚四國,來源於此。但一則,這里所謂荊吳燕代,也許更多是指地名而非國名;二則,代,能即是指趙國么?)今年辭世的前復旦大學教授揚寬,在其所著《戰國史》中,採用這段史料,但把吳國改成魏國,卻未加以任何說明(見揚寬著《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52頁)
再說《史記》。
F. 《火線追凶》十部電影的正確順序
1、《火線追凶之血色刀鋒》
講述30年代的上海灘罪惡橫行,巡捕房探長鍾朗曾一度被譽為「罪惡剋星」,三年後,「割喉兇案」再次發生,福記米行股東徐大福被殺,鍾朗決定重新振作緝拿「割喉魔」歸案。小探員韓非開始追隨鍾朗查案,在韓非介紹下,醫科大學女教授於勝男又加入了團隊,成了他們的驗屍官。
2、《火線追凶之絕命狙擊》
講述上海灘,青龍幫與麒麟幫的火拚傷及無辜平民。探長鍾朗負責調查此案,女法醫於勝男發現死者均是被「達姆彈」擊中頭部斃命,鍾朗判斷殺人者是軍隊中的頂尖狙擊手。不久軍隊教官劉天河找上門來,聲稱該狙擊手就是突然在軍隊失蹤的程三林。
3、《火線追凶之黑槍疑雲》
講述上海徐家匯某民宅發生一起火災,巡捕房、消防警先後到場。火場勘察中,巡捕房特聘法醫於勝男在現場發現一具燒焦的女屍。女屍身上的斑斑疑點告訴於勝男,遇害者不是死於火災,而是遭人毒打致死之後縱火滅跡。
4、《火線追凶之突然死亡》
講述鍾朗好朋友、上海灘赫赫有名拳擊冠軍阿賓在一次與泰國拳手爭奪挑戰美國拳王哈曼資格賽中突然死亡,趕來觀賽鍾朗目睹了阿賓死亡過程。鍾朗當即下令封鎖拳擊場,同時突擊調查打死阿賓的泰國拳手差猜。
5、《火線追凶之掘墓人》
講述鍾朗走上鍾樓,在通往鍾樓的樓梯上發現一個縫隙,透過縫隙能清楚的看見祈禱室里發生的一切。鍾朗很快找到平時管鍾樓敲鍾的智障孩子阿定,從阿定那裡得到的片言只語是:聖女姐姐、魔鬼壞蛋。蛛絲馬跡中,鍾朗斷定綁架新娘的作案人是兩年前猖獗作案的掘墓人。
6、《火線追凶之驚魂宴》
講述上海金星地產老闆錢壽昌突然遭遇襲擊,時逢中央巡捕房「老虎探長」鍾朗和他的助手韓非打此經過。激烈的槍戰中,鍾朗拔槍相助,成功擊退圍攻的刺客,保護了錢壽昌的安全。出於感激,錢壽昌到巡捕房表示謝意,有意收鍾朗為貼身保鏢,遭鍾朗拒絕。
7、《火線追凶之狂魔再現》
講述殺人如麻的割喉魔餘利本在被執行死刑的前夜越獄逃走,並喪心病狂地開始了對所有仇家的報復行動,鍾朗三人小組也在其中。不久,檢察官高爾康、南京的特派員陶女士接連被害,於勝男的母親被綁架,而鍾朗之妹鍾慧和法國領事夫人更是身中不知名的劇毒生命垂危。
8、《火線追凶之無罪辯護》
講述上海公共租界英國要員威爾遜被槍殺於酒吧,兇手的外形特徵與鍾朗完全相同,而警方又從鍾朗身上搜出了屬於威爾遜的鈔票,鍾朗百口難辨被捕入獄。負責此案的探長劉天德與鍾朗積怨頗深,拒絕於勝男和韓非介入調查。
9、《火線追凶之沖破黑幕》
講述法租界展開「禁煙大行動」,黑幫的大批鴉片被繳獲。韓非偶然捲入了一場酒樓槍戰,死者是西捕房的探員,而逃逸的兇手阿連則是麒麟幫的小弟,調查剛開始,西捕房探長李約翰欲跟鍾朗爭這個案子,令鍾朗隱約感到西捕房內部有黑幕。
10、《火線追凶之死亡地帶》
講述法租界內驚現數起難民被殺案,死者皆被活體注射了某種神秘毒劑。不久,幫助於勝男檢驗毒劑成分的化學家遭人滅口,於勝男的實驗室又被炸彈引爆。鍾朗小組在追查中發現死者都曾入住一家教會收容所,而解開毒劑之謎的關鍵人物竟然是於勝男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