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電影大護法票房

電影大護法票房

發布時間:2023-03-30 13:46:54

① 原創國漫電影的票房經常暴死,是被觀眾歧視嗎

神話題材的國漫電影扎堆出現,針對這種情況,一些網友不禁吐槽:「國漫電影離了神話題材就活不了了嗎」,有的國漫粉絲回懟:「原創國漫被觀眾歧視,票房經常暴死,是觀眾的問題」。然而事實上,國漫觀眾並未歧視原創國漫,國漫電影票房撲街和觀眾關系不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下,如下:



小編總結:

原創國漫票房撲街,實際上還是因為自身宣發不行。《姜子牙》和《魔童降世》的宣發都很厲害,所以它們的票房十億起步。《大魚海棠》當年宣發做得很好,所以它成為票房最高的原創國漫電影。實話實說,現在國漫電影就是比誰更會把觀眾「騙」到電影院,即便口碑不好,也可以用「國漫在進步,劇情多擔待」的理由敷衍過去。原創國漫少了神話這層皮,所以比較難「騙」到人。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探討,謝謝。

②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1】

電影《大護法》上映至今票房突破0.5億,高口碑票房走低,這部電影難道是被13禁給害了?只能說《大護法》是有選擇性的,這也是它無法成為娛樂大眾的原因。

影片讓人驚喜的除了配樂,更有科幻驚悚片突然遭難的情節,還有眾多看了就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的人設及畫風。頭上長花的花生人快速的晃動腦袋,他人遭難時眾人毫無憐憫的揭發,帶給人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懼。

大護法的俠義之旅更像是一場探尋真理之路,夕陽如火,晚霞如血的畫面,那種流動的畫面,真的美極了。除傳達出動畫風格之外,也傳出了大護法的倍感孤獨,一股憂愁總是揮之不去。

冷漠的人,多多少少會冷血,大護法也不例外,可能百年間看多了殺戮與不公,造就他行俠仗義之間卻有著一絲殘忍,對自己,對敵人都如此。孰對孰錯在影片中可能已不重要,所有人物刻畫均有亦正亦邪之面。

《大護法》故事發生在一個山中小鎮,這里居住著一群面目詭異、不言不語的花生人,他們形似人類,實際卻是由掌權者吉安培育出來的,為了得到他們體內的黑蠱石,他們被天然地分配成育苗者、行法者、行刑者、煉油人、放面人等職業,統治剩餘的花生鎮居民,最終在誤闖如此的大護法的號召下,大家展開了一場關乎生死的對抗與救贖。

拋開影片中的幾名主人公,片中還有一個配角非常有意思,令人記憶猶新,他就是全力為吉安效力的庖卯。

庖卯的理想是向人證明自己是庖丁的後裔,把「一刀取人心臟」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結果吉安是第一個沒有嘲笑他這一理想的人,吉安為他提供無數花生人練習刀法,從而從花生人體內拿到所需的黑蠱石,在安吉的眼裡,花生人不過是人養的豬玀,像雞鴨牛羊一樣的動物。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2】

總製片人、光線彩條屋影業總裁易巧並不後悔「主動提示」的做法:「這份錢我們不應該賺。」他說,電影中有比較多的暴力鏡頭,出於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建議13歲以下的小朋友不要來看。另外,今年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也提到,尺度比較大的電影需要做觀影建議提示,而《大護法》是第一部被要求做提示的國產片。易巧說,「因為沒有先例,我們主要參考了進口片《金剛狼3》的提示,覺得兩部電影的暴力程度比較接近。」

雖然有人猜測這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不可否認,《大護法》的.「拒絕」工作做得挺徹底:在海報上、正片片頭寫著相關字樣,影院購票處也有非常明顯的觀影提示,就連購票網站上,也會在付款前彈出提醒。易巧說,盡管票房上會有一點影響,但長遠來看關系不大:「本來小朋友也不是我們的主流受眾,他們看了如果接受不了,反而會引來差評。要是影院里的小朋友太多,可能會影響成年觀眾觀影,那就不可能達到豆瓣8.2分這樣的年度最高評價。我覺得好口碑跟我們做了觀影提示,有一定的關系。」

在易巧看來,雖然現在《大護法》的票房略低於預期,但也在接受范圍之內,「我們一開始就做好了依靠口碑慢慢逆襲,走長線放映的路線。希望院線能給我們更長的存活時間,因為我覺得口碑還有非常大的擴大和下沉空間。」

從《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再到《大護法》,彩條屋每年一部的「成人動畫」之路,終於在今年鋪設出了軌跡。易巧認為,成人動畫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之前觀眾被低幼動畫傷害太深,所以動畫片中出現一點低幼元素,觀眾都會很排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做《大護法》的原因,希望徹底扭轉觀眾對國漫低幼的印象。」在他看來,中國動畫也可以做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甚至可以超越真人電影,「這樣的話,觀眾會對中國動畫有更多期待,創作者也能更有信心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模仿跟風,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國漫崛起。」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3】

《大護法》應該是今年夏天上映的最詭異的一部成人動畫電影了,無論從人設、角色、世界架構和故事講述來說,都獨辟蹊徑,盡管無法完全擺脫日本動漫的影響,但已經更多開始思考現更深刻的命題,特別是反思了集體帶來的束縛,支持個體個性的覺醒。

在《大護法》的世界中,主角大護法是一個長得像日本達摩不倒翁的凶臉紅胖子,它性格迷人,既是一個千里不留行的超能力殺手,又是愛吟詩,憤世嫉俗。盡管性別不明、年齡不明、來歷不明甚至種族不明,它無疑是全片最核心的靈魂角色,也是最容易製作各種周邊的那種動畫主角。太子的角色則讓人想到《搞笑漫畫日和》系列裡的人物,屠夫庖卯卯的參考形象無疑是《熱帶雨林爆笑生活》里的粉紅乳頭村長了。男孩小鳴的形象是相對中國化的,如果非要說令人聯想到了誰,那可能是大頭兒子。

寬容地來說,即使幾乎每個人物都能從其他漫畫中找到相似的形象,他們在《大護法》中的組合卻還不顯得突兀,因為這些角色雖然形象各異,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卻是「花生人」,這種無眼、無口、細腳伶仃的藍血人,每個人都看上去長得差不多,他們中的多數被「老頭子」洗腦成殺人武器和生產工具,「老頭子「通過各種宣傳將自己神化為仙人,牢牢控制著花生人的思想,實際上卻是一個全靠花錢買通殺手幫凶的外強中乾的糟老頭。

故事的上半部分以紅胖子大護法一邊吟詩一邊追蹤太子回去當皇帝為故事主線,在進入花生人的村落後,它發現了這個詭異村莊的奇事——所有花生人穿得一樣,吃得一樣,一起行動,它們像是僵屍一樣,死後被砍成肉泥,被所有人指責為「根本不是人」、「學人樣」,它們沉默不說話,委屈求生存,每個人都學別人的樣子去購買眼睛和嘴巴貼在自己光禿禿的臉上,似乎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默默地接受自己被操控的命運。在故事下半段才轉換敘事主角,以其中一個覺醒的花生人小姜的質疑為突破口,才有人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要被砍死「。

到這里,作者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在極端的集體生活,個人的思維被束縛、控制,能夠提出疑問而不欺瞞自己自己正活在虛情假意的康莊盛世,正是最可貴的,而這種質疑也必然將通過血和暴力作為突破口。世界上曾有許多極權國家經歷過這樣的時期,而花生人的醒悟和躁動正是以相當隱晦的藝術手法再現了這些歷史。

不過,作為一部自主分級、主動提出「建議13歲以上觀眾觀看」的動畫電影,《大護法》中不乏關於血和暴力的場景,不過受難對象通常是花生人,被屠戮的花生人斷手、斷頭、斷腳、屍塊堆疊,像豬一樣躺在案板上待人肢解,可能是為了削弱視覺刺激,電影中使用飽和度極高的藍色作為血液的顏色,並以綠色和土黃色來描繪花生人屍塊的內部結構,盡量拉開與真實生活暴力的距離,反而更顯詭異。

當最終花生人發現自己平時吃的都是自己的同類時,這部電影的主題回歸到了類似《雲圖》中星美(裴斗娜飾)故事的落腳點,將一個黑暗陰謀大白天下。然而故事在此匆匆結束,略有些倉促,也有可能是為後來拍攝續集做好准備。

不過整部電影中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不是殺戮,也不是陰謀,而是看似溫良恭儉讓的小孩小鳴,以成年人的口吻對著太子說出許多老謀深算的治國安邦道理,當以萬民為芻狗治理天下的理念從一個天真小孩的嘴裡很自然地說出來,不但令人「不習慣「,簡直細思極恐。


③ 口碑那麼好,《大護法》票房卻輸了

放在當下的環境中,本周新上映的兩部電影《悟空傳》和《大護法》都顯得十分應景。

看過微博小夥伴,一定知道一個紅色粽子跑到一個村長伏妖除魔的小視頻,雖然人物簡單但節奏極快且動作到位,極簡的人物造型都能讓你感覺到拳拳到肉的動作戲。

動畫片只有小孩子才會看這樣的觀點在國人心裡根深蒂固,這部片更是標出了「十三歲小朋友不要觀看」,這樣推開了國內固有的觀看動畫片的群體,而成年觀眾已經被前幾年的爛電影洗腦成看電影要看明星要看特效要放鬆不要動腦子的模式,這也是為啥低分外國大片能在咱們這兒大行其道。

④ 《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出新作,《大雨》怎麼樣

最近《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公布了自己將要推出的動畫電影,它就是國漫《大雨》。《大雨》由不思凡同時擔任編劇、導演和監制工作,可以說是不思凡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孩子,它和《大護法》一樣,身上都印著不思凡的胎記。但《大雨》和《大護法》截然不同,按照不思凡自己的說法,如果《大護法》是成人世界的隱喻,《大雨》就是少年成長的故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如下:



小編總結:

《大雨》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畢竟今年國漫電影的劇情,普遍比較一般,不思凡如果能講好一個故事,毫無疑問就能鶴立雞群。但一旦《大雨》翻車了,2020年「國漫電影拉胯年」的稱號可能就要坐實了。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探討,謝謝。

⑤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大護法》

《大護法》少兒不宜的不只是血腥暴力,它比你想像的更駭人。

今年暑期的爆款動畫《大護法》正在熱映,叔也已經刷了兩遍。

幾個月前,叔已經寫過了它的前瞻: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國產動畫,竟然還是限制級

現在,還想再寫一篇後記。

《大護法》不負期望,目前豆瓣評分達到8.0,良好的口碑就是有力的肯定。

但首日票房僅有808萬,實在是可惜,難道只能小心翼翼的圖個破億的結局嗎?


導演最初剪輯的動畫,比影院里所見的內容還要黑暗,甚至能達到「未成年人不建議觀看」的限制級,後來他們自己也有點看不過眼,修改成了現在的樣子。

構建起全片的是1065個鏡頭,795個場景和91360幀的原畫。

⑥ 叫板好萊塢,上映3天即撤檔,中國動畫怎麼了

實在是太快了。



好好的「橫空出世」,轉眼變成「橫空出事」。



上映 3天 即撤檔,票房收入 787萬 ,豆瓣上超過60%的人,都給它打了一星。



再看一眼評論區——


建模隨意、台詞尷尬、山寨、廉價、奇葩、無腦、幼稚......



如果說《上海堡壘》關上了國產科幻的大門,那《木蘭:橫空出世》估計就把國產動畫的大門鎖死了。


《木蘭:橫空出世》就連製作都一無是處:


你看這草率的建模:



頁游般的戰場:



木蘭反派附體式的微笑:



也難怪編劇能開出, 木蘭與敵國王子談戀愛 這樣的神奇腦洞。



《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果敢和英武,到這兒也只剩網路爽文式的功利。


「我在軍中只有一個目標,立下戰功,封個大官回去。」




就這改編,上映前導演還發博踩迪士尼的《花木蘭》呢。



所幸《木蘭:橫空出世》出事的快。


要是讓迪士尼看到國人拍的這版花木蘭,那可真就被笑掉大牙了。



多少還是利用了,大家對國漫的特殊 情感 。


畢竟,面對劇本和人物塑造上有明顯瑕疵的《姜子牙》。


不喜歡的人,也常常就是一句:


「吹不出口,罵不出聲。」



你有點懷疑,這種 「特殊 情感 」 到底從何而來?


我隨便聊幾部,自己比較熟悉的動畫電影,大家就能看明白。


>>>>做動畫電影有多難?


2002年接拍 《風雲決》 時,林超賢 (近期作品《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 在內地的名氣,還不像現在這么大。


作為一個拍了10多年真人電影的導演,林超賢能有這份自信。


全憑他是個20年的「風雲迷」。



然而,在正式開拍後,摧毀信心的事,卻接踵而來。


先是 動作場面。


做動畫不比拍真人。


《風雲決》是武俠風,想要做好打戲,每個人物的一招一式,慢鏡頭的演示,每場戲的資金如何分配,都要導演親自拿捏。


林超賢似乎一夜間變成了新人。


但他也犟。


一場2分鍾的打戲,硬生生磨了9個月。



然後是 人物設計。


最開始,每個角色的服裝都做得很有質感,表面有很多圖案。


這放在真人電影里,很容易做到。


可2d動畫,牽一發而動全身。


衣著太華麗只要動起來,工作量就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最終,林超賢放棄了好看的服裝,毀容的第二夢也在《風雲決》里改成臉上有胎記。



最後是 細節表現。


當被問到拍動畫電影,最難的地方。


拍過10多部真人電影的林超賢,只用了6個字:


「想像不出的難。」


打個比方:


同樣拍著火,真人電影只要把火點著,然後控制一下火勢就好了。


而動畫需要用畫面呈現火怎麼燒,火苗往哪飄,怎麼製作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很多時間都要消耗在,與各個分工部門的溝通上。


《風雲決》從開拍到完成,前後耗時5年,最終豆瓣評分6.6。



當時的中國動畫電影,想要擺脫低幼的標簽。


沒有成熟的團隊,沒有規范的流程,甚至連導演都要從真人電影領域找。


《風雲決》之後林超賢再沒碰過動畫,但他還不知道中國動畫電影即將 「變天」。


>>>>艱難中崛起


2011年暑期檔, 《魁拔之十萬火急》 問世。


它憑借宏大的世界觀,豐滿的人物,以及優秀的製作,很快就俘獲了無數青少年。



當日本三大民工漫在國內攻城略地時,《魁拔》的出現彷彿在向觀眾高呼:


中國動畫不再只有喜洋洋和熊大、熊二。


慶幸之餘,大家應該還不知道,《魁拔》的誕生經歷過什麼。


7年之前,有一個叫青青樹動漫的公司剛在北京成立。


當時在動畫行業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應聘時,動畫師向面試官表態:「為了中國動漫事業我可以去死!」


面試官趕忙勸慰:「這可犯不上,你只要能把結構畫准就行。」


動畫師脫口而出:「那可畫不準。」


也正因此,在青青樹動漫決定打造工業體系後。


最初200人的團隊,很快就銳減到7人。


可青青樹動漫並未因此,停下腳步。


從2011到2014年,《魁拔》大電影接連出了3部,評分部部8分+。



《魁拔》當年的野心很大,大電影一下就制定了5部計劃。 (第四部原名《魁拔之梅零落》,第五部原名《魁拔之沖天 槊 》)


可惜,影片的受眾是青少年群體,這些初高中生根本無法撐起票房。


再加上三部《魁拔》少有宣發投入,又沒有周邊回血。


前三部的嚴重虧損,直接讓兩部續集被無限期擱置。


17年8月,青青樹做了個眾籌。



4天之間100萬的眾籌目標,以370多萬收入告捷。


隨後,第4部正式更名《最後的魁拔》。


這家幾乎最早打造工業流程的動畫公司,如今終於有了一線生機。



時間到了2015年。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以下簡稱《大聖》) 經歷4年籌備,4年製作,艱難問世。


導演田曉鵬花光投資,用掉積蓄,向父母、岳父岳母全借了個遍。


直到影片上映的前一年多,資金匱乏的《大聖》才只做了10分鍾。



此時出品人路偉的加入,幫《大聖》成功完成眾籌。


江流兒被山妖追的段落,磨走了N個動畫師;


影片超過80%的段落,經過反復潤色。


《大聖》中的山妖


在《大聖》上映後,中國動畫崛起的呼聲達到頂峰。


為了給優質的國產動畫撐腰,無數觀眾報復性的2刷、3刷、4刷......


最終累計票房9.56億,是這部片給中國動畫電影,找到了新出路。


分析起《大聖》的成功,拋開常提到的精心製作和走心劇情。


我認為是它在用熱血主題抓住青年觀眾的同時,並沒有放棄低齡觀眾。


影片的故事簡單,劇情通俗易懂,時長也被控制在90分鍾以內。


這其實就是為了照顧,兒童觀眾群體。


另外,三維動畫對盜版資源的抗壓力更強,這一點也很重要。



然而,後來談起《大聖》,田曉鵬說過最多的,還是 遺憾。


部分情節太跳躍,許多想法實現不了,插曲混音太突兀......


可也是這部充滿遺憾的電影,徹底扭轉了中國動畫少人問津的僵局。



因為《大聖》的出現,彩條屋與田曉鵬的十月動畫達成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彩條屋也結識了一位鬼才導演——


不思凡。


2017年的 《大護法》 ,憑借暴力的畫風,隱晦的內核,直接把動畫電影的觀眾年齡,往上拉了10多歲。



如果說《大聖》是為中國動畫,求得了生路;


那《大護法》就為這條路,開辟了分支。


導演不思凡,在開拍前因為動畫上的失利,正准備轉投漫畫。


這部電影,其實是他破釜沉舟的一次嘗試。



說起來,意外獲得8000多萬票房的《大護法》,還真有點野蠻生長的感覺。


不過,它也沒那麼任性。


比如,片中酷似徐錦江的太子角色,就是為了增加成片趣味性,而後設計的角色。


你可以認為,糙漢外形王子的設計,存在不思凡反類型的惡趣味。


但這個人物,的確為《大護法》的破圈,起到了不小的推動。



一年後的 《女他》 ,觸及了國內更小眾的定格動畫。


從籌備到拍攝,導演周聖崴足足准備了6年。



要問成本?


相機是媽媽送的,場地是家裡的小房間,道具基本上都是從同學那搜集來的生活垃圾。


有何付出?


6年間周聖崴累計製作模型268個,拍攝照片58000餘張。



這部電影辯證的討論了男權壓制和極端女權,兩種均不正常的 社會 形態。


風格上很靠近歐洲超現實藝術家楊·史雲梅耶。


思考深度和藝術造詣都挺高,並且還在當年的上影節上拿了獎。


然而過於深刻的議題,以及比較抽象的表達,也讓發行公司將《女他》拒之門外。


最後,這部電影只好在愛奇藝低調上線。


我想,它的影響,更多還是在行業內。


《女他》復雜的設計手稿


同時段內,還有黑色風格的 《大世界》。


導演劉健的處女作《刺痛我》就別具一格,被譽為 「中國第一部黑色動畫長片」



因為風格太獨特,一開始根本沒人願意與劉健合作。


而出名後,與他共事過的人,無不訝異於——


這位大佬僅靠一台電腦,一部手寫板,就能完成配音前的全部工作。



《大世界》雖然是動畫,但它已經徹底改成了寫實風格。


別人做動畫,都是害怕掉幀,逐幀潤色,保證畫面的精美。


到劉健這,卻常常都是低幀數,有時甚至故意抽幀。


劉健對此,這樣解釋:


「《大世界》是現實題材,我希望它是有質感、有力量的。」


也正因為這份獨特,《大世界》前後拿到柏林、金馬、平遙等多個電影節的多項提名。



中國動畫電影的這些年——


克服了工業化困難,找到了商業化的出路,開發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還在藝術 探索 上頗有造詣。


於是,2019年年初,綜合實力更強的 《白蛇:緣起》 出現了。


這部動畫電影,無論是藝術審美,還是文學改編,不管談水墨風格,還是畫面構圖。


與此前的國產動畫相比,《白蛇:緣起》都是絕對領先的。



這不僅因為出品公司追光動畫,是製作過《小門神》、《阿唐奇遇》和《貓與桃花源》的業內老油條。


也因為,影片大膽啟用了趙霽和黃家康兩位年輕導演。


畢竟動畫電影最主要的觀眾群體,還是在青年。


更年輕化的審美和內容,會更容易被主流觀眾接受。


《白蛇》導演:趙霽(左)黃家康(右)


因此,《白蛇:緣起》在檔期內,遭遇《大黃蜂》和《死侍2》的前後夾擊,卻依然砍下4.68億票房。


年輕化的創作者,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他們也更清楚——


現在的觀眾,更喜歡看什麼。



不過,要論誰更懂觀眾,趙霽和黃家康肯定還是比不過《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下簡稱《哪吒》) 的導演餃子。


稱霸2019年暑期檔的《哪吒》,豆瓣評分8.4,狂收票房50億,比《瘋狂動物城》票房的3倍還多。



人們總喜歡聊「逆天改命」的熱血,談影片對於《封神演義》的優秀改編。


其實不少人都忽略了,《哪吒》在很多地方,借鑒了 老港片 的風格。


因為請不起動作指導,餃子和團隊里的動畫師蘇葉,幾乎看遍了成龍和李連傑,包括洪金寶、徐克以前的武俠片也在參考。


前半段的笑料,本身也有不少港式喜劇的影子。


用餃子的話來說:


「老港片的味道,其實很有中國特色。」



然而在《哪吒》驚人的數據背後,你可能不知道——


餃子也有遺憾,因為結尾混元珠合體部分的特效,曾因為拮據的預算被砍了;


與《姜子牙》幾乎同時立項,《哪吒》之所以先完成,其實是因為動畫公司就要撐不下去了。



而剛剛提到的《白蛇:緣起》,看起來順風順水。


作為一部三維動畫,它的成本僅有8000萬,是迪士尼項目預算的1/20。


即使已經做出了成績,中國動畫電影與迪士尼、夢工廠的差距依然真實存在。


我們年年都能聽到,有人喊「國漫崛起」。


但即使像《哪吒》這樣價值觀普世、 娛樂 性兼備的作品,在北美也僅拿到369.55萬美元票房。


換句話說, 中國動畫電影依舊沒能成功走出國門。



當然,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優秀的動畫電影沒有提到。


比如玄機 科技 的 《秦時明月》 ,有妖氣的 《十萬個冷笑話》 ,木頭導演的 《羅小黑戰記》 ......


其實大家做動畫的過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既要面對捉襟見肘的製作費用,還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對於許多動畫人來說, 游戲 行業的收入往往更高,能留下的基本全憑熱愛。



>>>>中國動畫人的苦旅


1921年,美術出身的萬籟鳴看到美國的動畫短片 《跳出墨水瓶》。


這讓他一直以來「讓畫面動起來」的想法,變成現實。


萬籟鳴喜出望外,他想做出中國第一部動畫片,並立即向創作者詢問技術。


然而美方全面封鎖動畫技術,始終沒給他做答復。


回到家,萬籟鳴拉來三個弟弟,決定自己研究方法。


萬超塵(左)、萬籟鳴(中)、萬古蟾(右)


7平方米的住所,被他們改成工作室。


省吃儉用湊錢買的舊照相機,被他們改成攝影機。


幾兄弟參考了走馬燈、皮影戲,沒事就窩在家裡,整整研究了5年。


終於在1926年,完成了一部短片 《大鬧畫室》


不久後,迪士尼做出了《白雪公主》,在上海掀起觀影狂潮。


萬氏兄弟暗中較勁,又在1941年推出了動畫長片 《鐵扇公主》


這部長片動畫的票房,超過當時所有故事片的票房之和。



當年的中國動畫電影,也是在追趕西方的腳步中艱難成長。


如果沒有萬氏兄弟的堅持和付出,整個中國動畫,都不知道要晚起步多少年。


我們對中國動畫電影抱有「特殊 情感 」,喜歡聽到有人說「國漫崛起」。


必須承認,這里的確有中國動畫電影,近幾年進步迅猛的原因。


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大家對中國動畫人們的敬佩和喜愛。



他們清楚內地與國際水平上的差距,自己打造工業體系:


他們甘願面對國產動畫的窘境,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為中國動畫電影尋求生路;


他們不怕資金短缺,不怕費時費力,只怕 「中國動畫」 這四個字,會跟不上時代。


雖然有時候他們的嘗試,並不能被大部分觀眾接受;


偶爾也會出現《木蘭:橫空出世》,這樣跟風蹭熱度的爛片。



但我想,大家最期望的,並不是出一部動畫電影,就聽到那句讓人耳朵起繭的「國漫崛起」。


而是有一天,我們能向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心十足的說:


「看,這就是中國動畫!」

⑦ 動畫電影《大護法》| 打破束縛,從動畫設計到劇情人物設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句話,是影片中奕衛國大護法說過的一句話,但也像極了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它雖然沒有像動畫《大魚海棠》那樣跳票兩次,但這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也可謂是「命運多舛」。此前這部電影在商業上一直處於碰壁狀態:《大護法》前身《大護法之黑花生》因為資金原因不得不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進行眾籌,並獲得了超2萬美元的資金。同年,好傳動畫與優酷土豆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大護法》拿到了500萬元的投資。但在發行上,《大護法》曾遭到多個平台的拒絕,甚至電影本身採用水墨畫的形式也是為了省錢。

2015年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對其進行了投資,由光線傳媒影業發行,這才緩解了劇組本身的製作壓力。

| 打破束縛,為什麼動畫不能暴力?

動畫電影《大護法》集暴力美學和水墨畫風於一體,受到了一批觀眾的喜歡還有業內人士的好評,周深、蔡琴、關曉彤紛紛獻唱電影的概念曲、印象曲和主題曲。目前上映的《大護法》,已是經過多版剪輯,廣電送審三進三出的結果。從長篇動畫到電影篇幅,從網路電影改為院線電影,包括製作、剪輯手法、鏡頭、海報都做了最大的調整。採用PG-13限制級制度,從而也使得成為電影的營銷端點。

導演不思凡無論是在整體製作,還是從動畫理念到人設和輸出,都顛覆了大家以往對動畫的認識。「 在最短的時間里,用最純粹的狀態去做這部動漫」 , 不思凡導演在采訪時說了這句話。談到整部劇製作時,不思凡說:「美國的西部片對這部劇最初的創作是有一定影響的。」他坦言,為什麼童話里就不能有暴力?我們可以採用傳統的暴力美學去做這部電影,再結合中國的水墨畫給觀眾呈現一種「奇特」的畫風。「影片中花生鎮上面的那個黑球,我當時就是在本子上隨便畫畫,如果天空中真的出現一個類似大花生的東西,我想我會想知道它是什麼。」

知道自己大概想要呈現什麼樣的場景,再一點一點地擴張這個世界。不是感性的也不是理性的,就是畫著畫著就出現了。

而花生鎮的樣子,是導演剛好翻到了巴西貧民窟的圖片,覺得和他心中所想的地方有點關系,設計上就往上面靠攏了。在畫花生人小姜的腦袋突然被爆掉的畫面時,不思凡其實心裡也有不舒服的感覺,畢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東西,對心裡的沖擊還是有的。把花生人的血畫成綠色的,就是為了讓觀感得到緩沖,同時也是為了和人區別開。而花生鎮會讓人看到恐懼,恐懼就是內心受到束縛的表現。不思凡想把這種束縛通過一種方式去突破掉,暴力美學則成為導演選擇的沖破束縛、打破恐懼的表達方式。

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有各自的束縛點,不思凡把這些束縛點看作是每個人物內心深處不同的恐懼。比如庖卯,在話語裡面表現出來的「看看誰還敢看不起我?」正是他內心的恐懼所在;大護法最後對殺手的吼叫,則是能夠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了。

如何讓觀眾受到沖擊,不思凡也用心良苦。他把所有情緒的爆發都集中在了花生人小姜被庖卯一刀砍頭的那一刻,泛著藍光的石頭浮現,是毀滅也是希望。

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導演對小姜這個角色是偏愛的:小姜是生命最原始的狀態,一直對世界充滿好奇,這樣才是生命正常的狀態。「就像其他花生人腦中的是黑石頭,而小姜的石頭是藍色的,這代表著純潔,越黑暗的時候就越能浮現出來。」

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人格建設都是因為這些恐懼點所創造的,這在哲學里叫「小我」。不思凡說, 整個影片其實都是對「小我」束縛的一個集中思考。

當小姜問出我是誰、我是什麼的時候,也正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覺醒。事實上這也是導演要想要探討的人生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暴力美學與人性哲學

「你還有勇氣直面你內心的恐懼嗎?」這句捫心自問的話,是在影片快結束時大護法喊出來的,既是在問對手羅單,也是在問自己。從太子爺爺的爺爺開始,他就是奕衛國的大護法。那他是誰?面對自己的長生,他又何曾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存在。為什麼存在?自己又是誰?這都是不思凡導演設下的懸念,當然不止這些,還有蒙面槍手羅單和神秘女子彩,小姜腦中的藍色石頭,等等。忽然發現,這部電影只是演了冰山一角。

花生鎮里住滿了愚木的花生人,不知自己為何存在,為何死亡,只知道長出毒蘑菇就要被處死。他們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吉安老頭的手中。但長出毒蘑菇其實是花生人成熟的標志,並非謠言中可怕的瘟疫。他們只是取出花生人腦中的黑蠱石,劇毒致幻。人們喝有它的水,就會出現禍亂,自相殘殺。當小鳴找到太子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太子覺得不可理喻。 「你只是沒有聽過從小孩子口中說出這樣的話罷了」 更是將劇情引入高潮。

從培養到收割, 吉安 家族的黑蠱石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在掌控之下的花生人視吉安為神明。當然,也會偶爾催生出小姜這樣少數的覺醒者,「 我是誰 」的疑問就會接踵而至。他們自己不明白究竟是人,還是豬玀。這就上升到了 存在主義 的哲學探討。薩特認為「 存在先於本質 」。道德和靈魂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生存再無其他准則,更是否定所謂神的指引。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他到底身為何物。

花生人內部也分化出猶如食物鏈的 階層制度 :最底層的蟻猴子成為盤中餐,再往上是行屍走肉的普通花生人,最高級的是服侍吉安的花生人守衛。每當花生人做出 親吻 等人性自主的行為,也一樣會遭到射殺。

如此限制自由的 反烏托邦 社會,是否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人們如同無序的顆粒,頃刻間被密閉在膠囊之中。

外面的良辰美景都與你我無關,就在眼前的盛世畫地為牢。然而隨後的命運又是什麼?

| 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所有人都活在被恐懼建設起的幻象里

所有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恐懼點,每個人內心的深處都有恐懼 。對大護法而言,他為何會長生,為何會是世代奕衛國的大護法,自己是誰?對於庖卯卯而言,他想證明自己是庖世家族的後代。 這部動畫電影講述的就是群體束縛和個人束縛的故事。 一部動畫電影承載了太多的信息量,這是在最近幾年的電影里很少見的。但是作為觀眾要如何提取這些信息,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也是票房縮不縮水的關鍵。

整部劇背負的太多,不思凡也曾想過為了迎合觀眾做出一些改變,可是越是迎合越是找不準影片的定位,最後索性跟隨自己的內心,在梁璇導演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道: 「不思凡是一個比我還任性的導演」。 影片中小姜的死, 很多人認為好人應該有某種特定的死法。 而這也是打破束縛的一個地方,不思凡導演就是要打破固有的認知,讓觀眾重新感受和審視動畫這個詞。

對於不思凡導演來說,大護法這個角色在裡面是一個觀察者、探索者和思考者。而太子的設定是一個脫世的性格呈現。整部劇不思凡導演在用不同的邏輯思維和奇特的表現手法來向觀眾娓娓道來。作為一部沒有IP打聲量,沒有情懷做營銷,能從無做到院線,這一路很不容易了。

|久別重逢非昨日,萬語千言不忍談

感謝給我逆境的眾生

彩條屋負責人易巧說:「在《大聖》《大魚》之後,觀眾會有一個期待,《大護法》應該是可以站得住腳的一個作品。」 為此,《大聖》和《大魚》的團隊還專門為《大護法》繪制了聯合海報來進行聲援。

除了「三大」,「奇特」也成為宣傳團隊主打的點。「相對於大聖的燃,大魚的美,大護法應該就是奇特,我們強調的就是不一樣。」易巧稱。這些在海報上已經顯現,周邊產品也成為此次迎合大眾的一次營銷策略。授權給廠商,彩條屋負責監修,形成適合目前階段實用的衍生開發模式。

易巧提到了光線傳媒打造品牌矩陣的的動畫戰略,海報捆綁營銷和未來周邊市場的多樣化,都是圍繞這個點展開。

「導演就做好創作就行,商業回報就由我們來考慮,賣不賣得動都由我們來判斷和承擔。」易巧說,對《大護法》的票房預期是過億,在今年如此冷的市場環境下,如果能達到兩三億,就可以媲美《大聖歸來》十億的票房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准,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本身片子的質量,用口碑來發酵。

國產動漫是否迎來了春天,田曉鵬也給了最好的回復。但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也請支持國漫的人不要放棄。

|影片金句

.

「久別重逢非昨日,萬語千言不忍談」

.

「那些做了虧心事的人,都喜歡待在這個地方」

.

「生命這么短暫,你們卻不珍惜」

.

「擁有自己都覺得恐懼的力量」

.

「我以為我見到的是鳥語花香,到最後才發現,都是假象」

.

「繫上這個,我就能認出你了」

.

「到處都是頭戴假花的亡靈,他們微笑舞動他們的頭顱向我示好哦,我只是顧自走開」

.

「我要去找他,這是最重要的事」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護法票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最新的五個箭頭是什麼電影 瀏覽:647
怎樣從電腦拉電影去蘋果手機號碼 瀏覽:662
植物食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3
劉德華曾志偉電影片段 瀏覽:128
務川電影院 瀏覽:317
日本的小電影簡稱 瀏覽:217
3d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412
菏澤新世紀電影城明天 瀏覽:837
2018排片電影 瀏覽:818
沖動美國電影 瀏覽:418
電影解說大全中國懸疑 瀏覽:597
搞笑視頻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91
美國現代軍事電影大全 瀏覽:80
奇觀愛情電影 瀏覽:963
電影後面的TC是什麼意思 瀏覽:534
美國洛杉磯電影 瀏覽:96
逃生歐美電影 瀏覽:315
電影女主角香蘭 瀏覽:764
2017電影手機觀看 瀏覽:658
大鵬電影水平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