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有關於漳州戰役的電視劇電影

有關於漳州戰役的電視劇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30 22:29:38

『壹』 聶榮臻所指揮的著名戰役

聶榮臻(1899-1992)
1926年7月任中共廣東襪並區黨委軍委特派員,參加慧逗北伐戰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派往上海,並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任十一軍黨告碧跡代表。
1932年任東路軍政委,參與指揮漳州戰役。

『貳』 王良(烈士)的故事

王良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原名王化賅,字傅良。1905年生,四川綦江人。1924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學學習,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6年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他先學步科,後學騎科,成績優異。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良輾轉來到修水一帶,找到了黨組織。9月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到井岡山,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王良首先任紅4軍31團1營1連連長。不久,他就率部參加了保衛井岡山的黃洋界戰斗,當時由於紅軍主力出山作戰,黃洋界保衛戰,是以紅軍兩個連對敵軍一個師的懸殊兵力的戰斗。8月30日清晨,敵軍發起了瘋狂的進攻。王良和黨代表朱良才率領戰士利用有利地形,相繼打退了敵人的4次沖培稿好鋒,使敵人在我陣地前橫屍遍野。紅1連戰士的士氣更加高漲。而敵人則軍心動搖,當夜逃回了酃縣。戰後,毛澤東對黃洋界保衛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30年6月後,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在龍岡戰斗中,指揮所部迂迴敵之側後,配合兄弟部隊發起猛攻,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首戰全勝。毛澤東、朱德為表彰王良的卓越戰功,把繳獲張輝瓚的一塊懷表獎給了他。他激動地表示:「我要帶著它到中國革命最後勝利。」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4軍軍長,和政治委員羅瑞卿率部參加漳州戰役。同年6月率紅4軍返回贛南根據地途中,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敵阻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7歲。臨終前,他把那塊懷表留給了羅瑞卿。羅瑞卿帶著王良的遺願,把這塊懷表帶著,直到全國勝利。
編輯於 2009-05-29
查看全部2個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烈士王良在哪裡讀中學
王良沒有上過正規的中學,小時候讀的私塾,後來在家務農,並自學成才,19歲考入上海持志大學。
4贊·372瀏覽
孟子引用王良御車,這個故事為了說明什麼
說明做人要像王良一樣堅持原則。
5贊·197瀏覽
文言文 王良與嬖奚
閱讀《王良與嬖奚(孟子)》,完成4―6題。(共6分) 昔者趙簡之使王良①與嬖奚②乘③,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④曰:「天下之賤工也。」 或以告王良。良曰配鉛:「請復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⑤!」 謂王良,良不可,曰:「吾為之范⑥我馳驅⑦,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⑧,一敬或朝而獲十。詩雲:『不失其馳,舍矢如破⑨』,我不貫⑩與小人乘,請辭!」 【注釋】:①王良:年齡末年晉國的一個善於駕車的人。②嬖奚:人名,趙簡之的寵臣。嬖(bì)。③乘:駕車。④反命:復命,回來報告。⑤掌與女乘:意思是專門給你駕車。女,同「汝」。⑥范:作動詞,按規范往(原創)做。⑦馳驅:指趕車。⑧詭遇:打獵時不按照駕車的規矩而與禽獸相遇。⑨不失其馳,舍矢如破:不違反馳驅的法則,放出的箭就能射中。⑩貫,同「慣」。 4.將「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5.說說這則寓言故事中的王良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6.讀了這則寓言,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2分) 附答案:(三)(共12分) 1.C(2分) 2.在天下樹立威信,不靠武器裝備的精良。(2分。意對即可)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 4.我不習慣給那些破壞規則的人趕車,請替我謝盡(原創)了吧。(2分。意對即可) 5.王良是一個不願放棄原則而將就別人的人(或堅持原則的人,或按規矩辦事的人)。(2分。意對即可) 6.沒有同一答案。要點:我們不應該放棄原則往(原創)將就別人。(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見解,只要公道亦可)
12贊·1,190瀏覽
趙襄子與王良賽馬的故事求作文思路
晉國的大夫趙襄子向當時有名的馭手王良學習駕車。當他掌握技術以後,就迫不及待地要與王良比賽。他們連續進行下三場比賽。趙襄子一心要贏王良,每次比賽都更喚馬匹,可是每次都輸啦。於是趙襄子就埋怨王良說道:"從比賽的情況看,你並沒有把你的駕馭技術全部傳授給我呀!" 王良說:"哪裡是這樣的呢!我的技術確實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您,可是您不能夠恰當地運用它。駕車,最重要的是使馬的身體安穩地套在車內;手要用心地去指揮和調整馬的方向和速度:這樣才能跑得快走得遠。可是當您落在後面的時候,一心要超過我:跑在前面的時候又惟恐被我攆上。駕車比賽,總是要有先有後的。您卻把先後看得過於重了,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個先後上面,哪裡還能去指揮和調整自己的馬匹呢?這就是您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趙襄子在與王良賽車的過程中,接連換了三次馬,顯然在客觀條件上遠遠超過王良,可是仍然落在後面。王良指出它失敗的原因是:"把先後看得過於重了,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個先後上面,哪裡還能去指揮和調整自己的馬匹呢?"這個分析是十分中肯的。 寓言告訴我們,抱著虛榮心,一心只想搶前佔先,出人頭地的人,在學習上是不可能全神貫注的。他們常常表現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思想和浮躁的作風,勝則氣昂,敗則氣餒。這種人多半有幾分天資,靠小聰明也能掌握一些本領,但往往在關鍵時刻不能把才能全部發揮出來。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在前面的始終是那些不為名、不為利,踏踏實實鑽研著的人們。
2贊·120瀏覽
劇中主人公叫高月香和王良的電視劇是什麼題目
是電視劇《趟過女人河的男人》。 《趟過女人河的男人》內地連續劇,主演李琳、劉家良等。有情有義的男主人公,在風風雨雨的坎坷生命進程中,先後經歷六個女人的情與愛,大喜與大悲,堅忍的品行操守,執著的幸福追求,在物慾泛濫的命運抗爭中,譜寫出人性的道德力量。故事裡,齊刷刷地矗起了一個好人的群體。實際上是對回歸中華傳統美德的熱誠呼喚,又是對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以來中國農村大變革政策的熱情歌頌。

『叄』 漳廈戰役的介紹

漳廈戰役,是解放戰爭全面反攻塌燃時期的又一場大捷逗鎮,是第三野戰軍一部對退守福建省漳州、廈門、金門島等地的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的一場戰役。該戰役解放了廈門全島,大大的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士氣,使得其第166師逃往金門,從而使得整個大陸的全局勝利得以基本奠團指虛定。

『肆』 多年後,我才看明白《亮劍》里隱藏著毛主席的大智慧

1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對於同一個事物,哪怕已經非常熟悉了,但在不同人生階段,感悟卻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一部經典的電視劇、一本經典的書籍、一句經典的名言,都是可以常讀常新的。每當我們增加了一些社會閱歷和感悟之後再去回看,才會猛然發現:原來當時我並沒看懂。

就以電視劇《亮劍》中的一段鏡頭為例吧。相信以下這段劇情大家都看過,但不同認知維度的人對其認知深度就會不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深入領悟過其中的奧妙——

尚處於重傷恢復階段的國民黨將領楚雲飛,躺在病床上聽部下們匯報戰場一線的情況之後,判斷出毛主席正在施展一次大手筆。

接下來,楚雲飛詳細描述了戰場的局勢:

「共軍渡江之後戰略態勢是這樣的:第一野戰軍進軍西北,第四野戰軍從兩湖進軍兩廣,第三野戰軍進軍福建,第二野戰軍攻略皖南、江西之後向西迂迴,下一步恐怕就要進入川黔康地區了......」

這么一系列的布局背後,到底是怎樣一整盤棋?楚雲飛雖然遠離戰場,但他對整個戰局的走勢非常清晰,於是他給出了一個震驚全場的結論——毛澤東正在實施「戰略大迂迴」:

「表面上避其鋒芒,不與白長官(白崇禧)的重兵集團正面交鋒,實際上是直插我軍(國民黨)後方,完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然後再往回打,一舉吞並境內的所有國軍。」

然後,楚雲飛表示:「我個人對戰爭前景感到悲觀,這場戰役,國軍恐怕要輸定肆裂了」。此話一出,全場一片愕然......

要知道,楚雲飛的軍事素養、戰略眼光在國民黨內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分析戰爭態勢時,所站高度遠超在場所有人,如果連棗雹核他都這么說,其他人還如何反駁?

只要看過《亮劍》的人應該都看過這段劇情,很多人應該是一掠而過,並沒有去深挖這段劇情的奧妙。

也有人對這段劇情很感興趣,於是追問: 劇中所說毛主席在進行「戰略大迂迴」,在凳掘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事?

2

秉持著對歷史認真、嚴謹、負責的態度,我決定認真查閱有關方面的史料。在查閱之前,我確定了大概的時間范圍:

一方面,在劇情中,楚雲飛說「共軍渡江之後戰略態勢是這樣的......」,歷史上「渡江戰役」自1949年4月21日發起,因此毛主席實施此次戰略應在4月21日之後。

另一方面,在楚雲飛在分析戰局之前,部下在為其閱讀有關白崇禧第七軍的報紙新聞:8月10日「笙堂鋪之戰」和8月16日「青樹坪之戰」的前線戰報。可見,此時離兩場戰役時間並不遙遠,毛主席實施此次戰略應在8月10日之前。

有了這樣的時間范圍,就極大的降低了查閱史料的難度。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向各軍區發送了數百份電報,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指揮戰爭、統籌全局。

有了電報內容的史料,我們可以更加接近歷史真貌。請大家一起看看這些電報中毛主席的真實手跡,深刻領略一下什麼叫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終於,我找到了史料:5月23日,關於各野戰軍向全國進軍的部署問題,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了致總前委,劉伯承、張際春、李達,粟裕、張震並告林彪、羅榮桓、彭德懷、賀龍的電報。

「一野年底以前可能佔領蘭州、寧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備分兵兩路,一路由彭率領位於西北,並於明春開始經營新疆;一路由賀率領,經營川北,以便與二野協作解決貴州、四川、西康三省。」(備註:印證了劇情中楚雲飛說的「第一野戰軍進軍西北」)

「二野亦應准備於兩個月後以主力或以全軍向西進軍,經營川、黔、康。」(備註:印證了劇情中楚雲飛說的「第二野戰軍攻略皖南、江西之後向西迂迴,下一步恐怕就要進入川黔康地區」)

「粟、張養午電悉。你們應當迅速准備提早入閩,爭取於六、七兩月內佔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並准備相機奪取廈門。」(備註:印證了劇情中楚雲飛說的「第三野戰軍進軍福建」)

「四野主力於七月上旬或中旬可達湘鄉、攸縣之線,八月可達永州、郴州之線,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兩廣前進,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佔領兩廣。」(備註:印證了劇情中楚雲飛說的「第四野戰軍由兩湖進軍兩廣」)

根據以上史料的記載,可以判定《亮劍》劇情符合史實。當然,這一層還不夠,它頂多讓我們感慨一下「毛主席眼光真長遠」、「這真是一部良心劇」,如此而已。

為了領悟其中蘊藏的奧妙,我們要反復品味這段劇情,進一步深挖——

讀毛主席的書籍,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現實價值?

如何通過閱讀毛主席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認知維度?

讓我們細聊兩個方面。

3

一方面,認知維度高的人,都喜歡讀史。

古人雲「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亮劍》這段劇情可謂非常經典,楚雲飛在分析毛主席的「大迂迴戰略」時一針見血的指出:在中國的歷史上,成吉思汗就實施過「大迂迴」戰略,一舉滅掉金和南宋。

「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召見漢族降將郭寶玉,詢問攻取中原一統天下之良策。郭答曰:『中原勢大,不可忽也;西南諸藩,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圖金,必得志焉。』

郭氏的這番高論,無疑對成吉思汗有所啟示。成吉思汗在臨終前,便提出了利用南宋與金之間的世仇,借道宋境實施戰略大迂迴,從而一舉滅金滅宋的戰略決策。

共軍實施的是『大迂迴戰略』加『大縱深作戰』,我們可以從古代戰例中得到啟示。

從大縱深作戰的方位看,當年的蒙古軍是按逆時針走向,即從西北向東南縱深包抄敵方,而共軍則按順時針走向,即從東南向西南縱深包抄我軍。

具體的說,蒙古軍是東起江淮西至川陝的寬大正面,對南宋實施大縱深作戰的,而共軍則是東起京廣線西至雲貴的寬大正面,對我軍實施大縱深作戰,歷史恐怕又要重演了......

同樣,秉持著對歷史的嚴謹態度,我查閱了關於蒙古軍隊滅金、滅宋的史料,發現劇情描述確與史料相符。

這個細節不禁引發了我們的無限思考:歷史上發生過的事,在現在乃至未來還會重復出現嗎?可以說「不是」,也可以說「是」。

說「不是」,是因為它不可能原封不動重復發生了;說「是」,是因為事件底層的邏輯、深度的玄機和內在的智慧卻是相通的,一定會重復發生。

所以說,凡是在社會上取得大成就,見識廣、思維深的人,無不對歷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啟發—— 歷史是一面鏡子,通過歷史可以照見未來!

毛主席曾說過「我們看歷史,就看到了前途」、「割斷歷史是不行的,好像什麼都是我們白手起家,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毛主席有「嗜書如命」的習慣,僅一部《資治通鑒》就被他來來回回翻閱了17遍。除此之外,他還將《綱鑒易知錄》、《御批通鑒輯覽》、《二十四史》等史學著作來回精讀。

通過長年累月的閱讀,他早已對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爛熟於心,內心對當時的事件做過多次「戰略推演」,吸納了如此豐富的前人智慧,當然可以借鑒!

不可否認,人生若要提升感悟和認知,切身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如果有什麼方式可以加速提升我們的認知,那就是讀書,尤其是讀那些與歷史、大人物相關的書籍。

1932年 4月,紅軍打下福建漳州,毛澤東意外獲得了由列寧所寫的兩本書——《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簡稱《兩個策略》)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簡稱《「左派」幼稚病》),從此愛不釋手,將這兩本書反復精讀。

1933年,毛澤東把《兩種策略》送給彭德懷讀,附信說: 「此書要在大革命時讀著,就不會犯錯誤。」

什麼錯誤呢?就是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尚且稚嫩的共產黨沒有處理好與資產階級政黨的關系,由此犯了「右」傾錯誤,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導致上萬名黨員流血犧牲,大革命失敗。

《兩種策略》中早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怎樣看待和參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書中提出的「要爭取領導權」,「同農民組成聯盟」等革命策略,也正是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所犯的致命錯誤。若是早看此書,共產黨就不會付出血淋淋的代價!

不久,毛澤東又將《「左派」幼稚病》送給彭德懷,又附信說: 「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書(《兩種策略》),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會知道,『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

恰逢當時的1933年,也是「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盛行的時期,列寧所分析的各種「左」傾現象,諸如關門主義,不利用資產階級的內部矛盾去爭取大多數,拒絕去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等,在黨內領導層是比較普遍的。

這種「左」傾的做法致使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這更使共產黨付出了血淋淋的教訓!

不管是「左」傾還是「右」傾,都給共產黨帶來過災難般的損失,而這些錯誤居然在列寧的著作中早就寫過?

這難道是巧合嗎?絕不是!這些都是列寧通過俄國革命實踐得來的智慧。

這更印證了那句話: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底層邏輯卻是相通的,看歷史就可以看到前途。

那麼,同樣底層邏輯的事件還會在當今我們的人生中發生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一旦你明白了「左」和「右」的內在含義,就會發現太陽底下根本沒有新鮮事,太多的人在不斷重復前人早就犯過的錯誤,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會!

「左」傾和「右」傾聽起來很拗口,是不是感覺離我們很遠?讀讀《毛選》吧,當你真正領悟透徹時,就會發現這多麼的接地氣,更會領悟「以史為鑒」究竟多麼重要(順道說一下,在知識星球的「觀海《毛選》講學堂」中,我們就接地氣的解釋過「左」和「右」)。

4

另一方面,人生達到什麼樣的高度,認知達到什麼樣的維度,選擇圈子非常重要。

就拿《亮劍》中的楚雲飛來說吧,劇中交待他是黃埔軍校第5期畢業生。可想而知,他長期處於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軍事將領圈子裡,正是有如此基礎,他才能讀懂毛主席的「大迂迴戰略」。

那其他人面對同樣的信息,是什麼反應呢?

這段劇情還有一個細節:一個屬下在分析戰局時,拿了一大堆細枝末節的因素作為依據,竟得出一個「大有迴旋餘地」的結論。

看看,為什麼他會得出與楚雲飛截然相反的結論呢?因為認知不同。

當我們越是「閱人無數」時,就越能感受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不同類型人群的認知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圈子之間的認知差異,往往比絕大多數人預想的都要大得多。

受眼界受限,現實中很多人只關注到細枝末節的東西,卻忽略了整體的宏觀環境。就好比說全國現在已大范圍進入了寒冬時節,這時有人站出來說沒關系,因為他柴火很多,在外面點一把火就可以讓全國氣溫回升了?

真是搞笑!在大趨勢面前,別說一把火,就算一百把火,又能怎樣?就像楚雲飛之前的經典評價:「於大潰敗中的一次小小的勝仗,有什麼好吹噓的?」

果然,這時楚雲飛直接轉過頭來,說他缺乏戰略眼光,其結果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

細細品味,類似的現象不還是在我們生活中發生嗎?像楚雲飛這樣有獨立思考和深刻見解的人,自然不會被這種結論所影響,再加之他是長官,這個下屬不會像「杠精」一樣無休止的爭論,但若楚雲飛不是長官身份呢?

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 不同的認知圈層之間是難以交流的,所以認知維度高的人常常不會與「杠精」糾纏。

可若是閱歷尚淺之人呢?會不會被這個「大有迴旋餘地」的結論所誤導,興致勃勃的扛槍上戰場,最後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用流行的話說,就是「被忽悠瘸了」。

人最難認識的其實就是自己,那麼怎樣判斷自己處於什麼樣的認知維度呢?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識別身邊的人,看看自己經常接觸的圈子,他們經常談論什麼話題,思考什麼事物。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句話無比准確。心理學中有「身邊的人都是你的潛意識」的說法,人很容易受身邊人行為暗示,越是與自己接觸頻繁的人,就越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彼此影響。

為什麼前文說到要「以史為鑒」,要去讀那些與歷史、大人物相關的書籍呢?就是因為這很容易讓我們的思考深度與那些大人物靠近,讓他們的智慧來滋潤我們的認知。

在這方面,毛主席就是最好的案例, 他本人就是一個「終身學習者」。

當然,有些人說讀書的方式較難,有什麼簡單快捷的方式嗎?當然有,那就是換一個圈子——若在楚雲飛的圈子裡待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升級認知維度;若在這個下屬的圈子裡待久了,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忽悠瘸了」。

只是......現實生活中,你要找到一個共同提升認知維度的圈子,談何容易?就算找到了,剛剛進入時你又很容易有一種「難以融入」、「格格不入」的感覺。怎麼辦呢?

5

讓我們總結一下剛剛的幾個結論:

其一,讀史可以快速提升認知高度,歷史可以照見未來;

其二,不同認知高度的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天差地別;

其三,要想提升認知高度,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進入高維度的圈子,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也是我想跟各位表達的心裡話。

『伍』 漳州戰役的意義

漳州戰役是中央紅軍在執行外線作戰任務情況下所進行的一次城市進攻作戰,是毛澤東同志在總攬全局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審時殲枝賀度勢、正確選擇戰役進攻方向,於被動戰局中爭取主動並取得勝利的傑出典範。
(1)正確選擇了紅軍東征的戰役進攻方向。贛州撤圍後,中共蘇區中央局就紅軍下一步的行動方問題進行討氏派論,毛澤東提出向贛東北發展的戰略方針,但遭到左傾路線的否定,直至進入閩境後,在不利的戰事情況下,蘇區中央局才同意了毛澤東再次提出的向敵人力量薄弱地區進攻的戰略方針,使漳州戰役的順利實施成為可能。
(2)在選擇戰役進攻方向時,毛澤東及時提出了紅軍東路軍應直下漳(州)泉(州)的建議,為紅軍東路軍戰役行動指出了正確的作戰方向。第三,在戰役部署上,紅軍東路軍實行了集中兵力,搭擾先掃外圍,後取中央的正確戰法,使得攻克漳州順利進行,大長了紅軍的志氣。

『陸』 聶榮臻的資料

聶榮臻(嫌稿1899-1992)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899年12月29日生於四川江津(現屬重慶市)。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次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到蘇聯學習。1925年8月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成員、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與向北伐軍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參加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2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1930年初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月後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斗爭。1931年掘則12月進入中央蘇區,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4月,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2年冬以後,與軍團長林彪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過金沙江後,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曾率部參加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0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
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10月到蘇聯學習。
1925年08月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成員、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與向北伐軍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
1927年07月中旬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參加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
1927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192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1930年初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
1930年05月後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斗爭。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蘇區,
1932年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04月,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
1932年冬以後,與軍團長林彪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
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斗,取得全國抗戰芹散孝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
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在晉察冀3省邊界地區創建了敵後第一個抗日根據地。
1939年冬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斗,擊斃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
1940年08月,在百團大戰中,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等鐵路線進行破擊戰。
1943年秋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年部署晉察冀軍區部隊對日反攻作戰。
在抗日時期被喻為「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察冀中央局書記,
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華北野戰軍司令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先後參與指揮集寧戰役、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等戰役。
1949年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北平軍管會主任。
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長,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協助中央軍委領導人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余武裝和土匪。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輪換等工作。曾參與組建各軍兵種領導機構和一批軍事院校,並組織制定軍事條令、條例等。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6年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1958年兼任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9年兼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領導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僅用5年時間就研製成功多種導彈和原子彈,不久又研製成功氫彈。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八屆十一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斗爭。
1983~1988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聶榮臻元帥為我國的航天基地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最後骨灰葬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烈士陵園。
著有《聶榮臻回憶錄》。

『柒』 《亮劍》中李雲龍楚雲飛雙雙負傷,為何有人卻稱看似互相傷害其實是救了彼此呢

對於這種說法我是非常不同意的。說這樣話的人,對於作者的意圖根本不清楚。

作者的意圖很明確,即國民黨的軍隊並非不堪一擊的教條式說教,其中也有許多能打仗的將領。李雲龍、楚雲飛雙雙負傷就是這種思想的終結。

至於「救了彼此」更是無聊。軍人以「馬革裹屍」為榮譽,怎麼可能因「戰死」而慶幸?有的朋友是這么回答的:因為如果不負傷,李雲龍的手下都在金門戰役中死了,他肯定也得戰死。所以,說是救了自己。

說出這樣話的人,對戰史的了解程度還不如我深。

最後,我以原著小說的話作為結束:我們都是軍人,各為其主嘛。私交是另一碼事,如果當時手軟了,我就不是李雲龍,他也不叫楚雲飛了。從戰爭角度講,我幹掉他,國民黨軍里就少了一位優秀的將軍,國民黨軍隊就垮得快些。反過來,也是此理。你明白了嗎?戰場上的你死我活並不影響交情,古人彎沒此說得好,惺惺惜惺惺嘛。

『捌』 20c30s全寫

C表示世飢碼紀,S表示年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拓展內容】
中原大戰 1930年
長沙戰役 1930年
紅二軍團南征 1930年
第一次反圍剿 1930年-1931年
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攻剿 1930年-1931年
洪湖蘇區第一次反圍攻剿 1931年
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攻剿 1931年
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
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春東北抗日義勇軍對日作戰 1931年-1933年
江橋抗戰 1931年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1932年
黃安戰役 1931年
寧都起義 1931年
淞滬抗戰 1932年
東北抗聯游擊戰爭 1932年-1945年
一二八淞滬空戰 1932年
商湟戰役 1932年
贛州戰役 1932年
蘇家埠戰役 1932年
漳蔽大州戰役 1932年
潢光戰役 1932年
川軍二劉大戰 1932年-1933年
紅四方面軍轉移之戰 1932年
長城抗戰 1933年
第四次反圍剿 1933年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1933年
熱河抗戰 1933年
岷江戰役 1933年
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1934年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1933年-1934年
游擊戰爭 1934年-1937年
紅六軍團西征 1934年
中國宏肢豎工農紅軍長征 1934年-1936年
紅二十五軍長征 1934年-1935年
湘江戰役 1934年
四渡赤水 1935年
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 1935年
遵義戰役 1935年
中央軍區九路突圍 1935年
嘉陵江戰役 1935年
瀘定橋之戰 1935年
荊紫關戰斗 1935年
臘子口之戰 1935年
天蘆名雅邛大戰役 1935年
直羅鎮戰役 1935年
東征戰役 1936年
烏蒙山戰役 1936年
西征戰役 1936年
西路軍西征之戰 1936年-1937年
山城堡戰役 1936年
綏遠抗戰 1936年
百靈廟之戰 1936年
神聖抗戰 1937年
武漢會戰 台兒庄會戰 1938年
桂南會戰 1939年
百團大戰 1940年

閱讀全文

與有關於漳州戰役的電視劇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最新的五個箭頭是什麼電影 瀏覽:647
怎樣從電腦拉電影去蘋果手機號碼 瀏覽:662
植物食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3
劉德華曾志偉電影片段 瀏覽:128
務川電影院 瀏覽:317
日本的小電影簡稱 瀏覽:217
3d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412
菏澤新世紀電影城明天 瀏覽:837
2018排片電影 瀏覽:818
沖動美國電影 瀏覽:418
電影解說大全中國懸疑 瀏覽:597
搞笑視頻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91
美國現代軍事電影大全 瀏覽:80
奇觀愛情電影 瀏覽:963
電影後面的TC是什麼意思 瀏覽:534
美國洛杉磯電影 瀏覽:96
逃生歐美電影 瀏覽:315
電影女主角香蘭 瀏覽:764
2017電影手機觀看 瀏覽:658
大鵬電影水平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