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 《沉默的羔羊2》里義大利歌劇Vide Cor Meum 的求完整版~
這支曲子叫做Vide Cor Meum,歌詞選自但丁的詩劇La Vita Nuova,但丁在該詩篇中描述了他第一次遇到摯愛Beatrice的情景。Vide Cor Meum就是see my heart的意思,但丁將自己的心臟掏出來給Beatrice,她毫不遲疑地吃下了這顆火熱的心,而電影中的表演正是吃心的場景,這恰好是對食人博士變態癖好的完美隱喻,導演安排此場景是大有深意。
曲作者是年輕的愛爾蘭作曲家David Cassidy,需要指出的是,這段音樂就是專門為電影沉默的羔羊II寫的,導演拍攝這一段,但是曲作者卻寫出了整段歌劇,後來該片導演Scott執導天國王朝時,在麻風病國王Baldwin四世的葬禮場景中再度使用了這段音樂,看來他也是極愛此曲。
此曲在劇中還有一次出現是漢尼拔博士回到美國後為克萊麗斯精心准備晚宴的過程中,包括精心挑選餐具,掛鍾,去醫院偷輪椅和開顱器,越是陰森邪惡的場景,越要用神聖高貴的氣氛來鋪墊,在聖潔的詠嘆調下,博士完成了盛宴,就等著獵物入網了,而獵物卻渾然不覺,這種太優美如天使的聲音,使人想起純凈和神聖,本劇中漢尼拔被塑造成了一位學術淵博,嚴謹,處事干凈利落的學者形象,不再是陰森監獄里令人懼怕的食人怪獸。
Ego dominus tuus 我是你的主人
Vide cor tuum 看你的心
E d』esto core ardendo 這顆燃燒的心
Cor tuum 你的心
(Chorus: Lei paventosa) 她怯生生
Umilmente pascea. 順從地吃下了
Appreso gir lo ne vedea piangendo. 我見他淚汪汪悄然別離
La letizia si convertia 喜悅變成了
In amarissimo pianto 極其痛苦的眼淚
Io sono in pace 我內心平靜
Cor meum 我的心
Io sono in pace 我內心平靜
Vide cor meum 看我的心
2. 《漢尼拔》第一集殺人犯的女兒為什麼沒想到後來死在小屋的自己的朋友也是漢尼拔殺的
我覺得是漢尼拔向她解釋他打電話只是想提前預約和他爸爸見面。而且漢尼拔是心理醫生(愛布蓋爾認為)不可能像她爸爸一樣是精神病。漢尼拔幫她隱瞞她殺了尼古拉斯的真正原因,所以她幫漢尼拔隱瞞打電話的事情。2001年上映的《漢尼拔》是《沉默的羔羊》的續集。時隔十年重新重新開拍,故事的焦點由水牛比爾殺人案的柳暗花明轉到了漢尼拔和克拉麗斯的關系咐宴上,這種格局和敘事的調整使影片氣質有了微妙的變化,
所以最後幾分鍾兩個人面對面的那場戲,漢尼拔假裝要吃掉克拉麗斯,俯下身時卻變成了深深一吻。那一吻中有無盡的深情、有克制而不得、也有洶涌的愛。在我看到那一幕時,真睜簡慶希望時間就此停止。所以我希望還是多多去看看這兩部劇。
3. 求美劇《漢尼拔》里漢尼拔聽的那些音樂的音樂名
《哥德堡變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降E大調夜曲》、《肖邦第一敘事曲》、《浮士德》選段、《麥克白》選段、《仲夏夜之夢》、《悲愴》、《Vide Cor Meum》。
1、《哥德堡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晚期的一部鍵盤作品,這部變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種變奏的詠嘆調》,1742年出版,此作為巴赫的學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
2、《勃遲輪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德國作曲家J.S.巴赫(1685~1750)眾多管弦樂作品中一組樂曲。全曲共6首,每首的樂器組合各不相同。
3、《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後第二部作品,最早的版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後十年,甚至更晚才復印的,全部都把單簧管獨奏聲部修改得符合標準的A調單簧管的音域。
4、《降E大調夜曲》
《降E大調夜曲》是肖邦作品,樂曲的構成為迴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裝飾音中始終保持著華彩的詠唱,左手是節奏相同的伴奏型,描繪著大自然的夜色。
5、《肖邦第一敘事曲》
《肖邦第一敘事曲》是由肖邦譜曲的敘事曲,是四首敘事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結構是比較自由的奏鳴曲式。全曲包括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和尾聲五個部分。
6、《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
7、《麥克白》
《麥克白》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創作於1606年。由朱塞佩·威爾第於1847年鋒明在佛羅倫薩完成譜曲,後又經過多次修訂。
8、《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門德爾松的作品,門德爾松是一個妥妥的名門之後,創作《仲夏夜之夢》的初衷,是由於他讀了莎士比亞的作品,深受啟發,立刻就寫了一段序曲,結果大獲成功。
9、《悲愴》
《悲愴》貝多芬作品,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歌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
10、《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巴赫作品,該作品一共分銀旦告為上下兩卷,其中影片中選自平均律第一卷的C大調前奏曲。
4. 電影《黑鷹墜落》一開頭的出字幕時候的插曲是什麼,哪下
Hans Zimmer -《黑鷹墜落配樂完全版》(Black Hawk Down Complete Score)Bootleg[MP3!]
中文名稱:黑鷹墜落配樂完全版
英文名稱:Black Hawk Down Complete Score
資源類型:MP3!
版本:Bootleg
發行時間:2002年
專輯歌手:Hans Zimmer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專輯介紹:
這是一張充滿世界音樂(World Music)的原聲唱片。Hans Zimmer在這部描寫聯合國維和部隊在索馬里執行艱巨任務的電影中,把音樂氣氛推到神秘、危險、詭異的極限。 這張原聲唱片收錄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來自塞內加爾的Baaba,Maal那屬於非洲部落的原始詠唱和電子節奏配合得出神入化;來自澳洲的二人組合Deadcandance的女主音Lisagerrard繼續發揚她在《角鬥士》原聲唱片中的空靈飄逸風格;阿爾及利亞的歌手Rachidtaha演繹了其作品。 除了歌曲部分外,其餘的配樂部分也相當精彩。既有緊張刺激的電子節奏「Barrabarra」,也有氣勢洶洶的重型搖滾「Chant」,還有帶著索馬里摩加迪沙當地特色的布魯斯「Mogadishublues」。遼闊、大氣卻隱藏危機的戰爭氣氛是這張專輯要表達的情緒。就像在炎炎烈日的沙漠,透過墨鏡,你看到了金字塔————既看到了庄嚴,也看到了邪氣,也許還看到了海市蜃樓,那是黑鷹墜落時幻化的光影。
關於版本:《黑鷹墜落》出過很多的版本,除了官方的版本還有大大小小5.6個booleg,這個版本是基於3CD的booleg又補充了5首而成的41首完整版。其中CD1.2是電影中的完整配樂。CD3是一些未採用或者重新編曲的版本。希望大家喜歡。
Hans Zimmer - Black Hawk Down 黑鷹墜落 - 非洲音樂的奇跡(轉)
十多年來,Hans Zimmer(漢斯季默)的音樂中所蘊藏的視覺感總是擔任著豐富影像動能的角色,90年代以來跟一堆MTV文化族群出身的視覺派導演合作的結果,常會讓人覺得Hans的節奏感好像是過動兒,總予人誇張搶戲的嫌疑,但是倒過來想,Hans搞不好只是想讓那些動作片變得好看一點吧!《黑雨》、《末路狂花》、《角鬥士》、《漢尼拔》一路作下來,Hans終於在Ridley Scott的鏡頭中找到一種可以與自己的創作百分百相容的影像手法,從十多年前的電子冷感、酷調到當下的繁復、熱情,Hans巧妙的凝聚各類節奏元素在交響樂的傳統路線中猛爆電影音樂的時尚動能,最能在Ridley的作品中完美呈現,《獅子王》、《赤色風暴》則是少數非由Ridley執導的電影音樂傑作。
《角鬥士》的古典搖滾戰斗史詩,《珍珠港》浪漫到不知所措,同樣是以戰爭為背景的《黑鷹墜落》,Hans此番用盡心思徹底呈現戰爭本身極為粗糙、原始、狂亂的真面目,幾乎放棄了旋律的悅耳性,完全以真實為依歸,所有的無奈、哀悼情緒並未在實驗創意的節奏布局中流失,而且Hans更不想用音樂粉飾戰爭的傷痛,這樣的創作態度反而讓音樂因赤裸而益發深烙人心,初聽時你會覺得電影缺乏主旋律,但是,聽完整張原聲帶,相信你會理出一種身處動盪不安時局下,一份悲天憫人的情緒。Hans揉合電子合成樂、交響樂、管弦樂、東西民族世界音樂、搖滾樂、hip-hop、雷鬼等多元類性音樂的堆砌影像情緒的實驗精神與野心,堪稱個人生涯又一創意鎔爐之作,勢必再為電影音樂創作引爆全新的沖擊。
Hans以科技感的節奏象徵美國,以非洲民族性的樂音代表索馬利亞,再透過搖滾樂沸騰熾烈的對峙烈火,Hans有如一支音樂突擊隊的將領,扛著北非樂器、摩洛哥民俗吉他、日本太鼓、中古世紀的手搖式風琴等稀奇古怪的配器,於現代與傳統的營區里沖鋒陷陣,"Synchrotone"電吉他抽搐狂亂的奇襲傳統非洲音樂嘉年華會,卻又能渾沌的與古典悲情樂章相容,"Bakara"里乾脆以非洲樂音為主乾信手捏出hip-hop、電音、古典、搖滾的奇幻聽覺,比時下的電音、hip-hop更酷、更前衛。出身Dead Can Dance樂團,以《角鬥士》、《威爾史密斯之叱吒風雲》電影音樂綻放光芒的Lisa Gerrard與法國歌手Denez Prigent合唱的"Gortoz A Ran"則在非洲靈魂追悼聲與中東風味的古典一詠嘆調最能勾勒出戰火中生靈塗炭的畫面。主題樂章之一"Leave No Man Behind"徹底揪住愛爾蘭音樂的民俗音質,絕對讓其他老是用愛爾蘭音樂來煽動交響樂動人情緒的音樂家汗顏。
電影音樂合作名單向來流露音樂地球村欣欣向榮氣氛的Hans,此番除了再度探索非洲人聲,找了塞內加爾靈魂歌手Baaba Maal(Brian Eno、Howie B.都曾為他的專輯跨刀)為索馬利亞人民深深祝禱,前Simply Red樂團的巴西籍吉他手Heitor Pereira在"Mogadishu Blues"的吉他獨白頗有蕭瑟、慨然的氣味,阿爾及利亞搖滾歌手Rachid Taha的"Barra Barra"更是一首集非洲、阿拉伯音樂、饒舌、hip-hop之大成的民謠搖滾,龐克搖滾前鋒樂隊The Clash團員Joe Strummer率領The Mescaleros樂團精湛演繹脫胎自愛爾蘭詩篇的"Minstrel Boy"是首吟唱樂師戰士戰死沙場宿命的感傷之作,此外還有經過印地安音樂與極微主義音樂熏陶,製作過Youssou N'Dour專輯的多倫多吉他玩家Michael Brook,來自瑞士蘇黎世,跟Beck、Tracy Chapman交手過的大提琴家Martin Tillman,都是構築創意音牆的巨將。
隨著《角鬥士》、《珍珠港》原聲帶攻佔英國金榜前20名,Hans正逐步拉近傳統電影音樂與年輕世代的距離,而在商業人氣竄升之餘,Hans的人道反省思維卻沒被創意旋律所淹沒,《黑鷹墜落》就是一記情感重炮,希望能炸醒世人對戰爭的體悟。(F。MTV)
專輯曲目:
Disc One
01. Somalia 1993 - Hunger Is The Weapon
02. Leaving - Ambush
03. Barra Barra (Performed By Rachid Taha)
04. October 3Rd - Pray
05. Preparing To Go To Bakara
06. Bakara
07. Missing - Synchrotone
08. Synchrotone (Alternate)
09. Militia Is Coming
10. Super 61 Down
11. Mogadishu Blues
12. We Got A Black Hawk Down
13. Ashes To Ashes
14. He's Dead - Cover Fire
15. Night Battle - Cavalry
16. Truck Battle Over The Streets Of Mogadishu
Disc Two
01. Leave No Man Behind
02. Wounded - Holding On
03. Of The Earth
04. Vale Of Plenty
05. Chalk Four Advances
06. Still
07. Chant
08. The Rescue
09. Cover Fire
10. The Convoy Arrives - Rolling Out
11. Gortoz A Ran - J'attends
12. Tribal War
13. Nobody Asks To Be A Hero
14. Still Reprise
15. End Credits
Disc Three
01. The Weapon - Hunger (Featuring Josh Hartnett)
02. After the Crash (Composed by Ilan Eshkeri)
03. Holy War (Composed by Heitor Peirera)
04. Arrestment (Composed by Heitor Peirera)
05. Black Hawk Down Live Demos
06. Mogadishu Montage
07. Score Montage I
08. Score Montage II
09. Score Montage III (KMN Score Remix)
10. 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 - Trailer Music (Performed by Moby)
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218608/
5.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賈和吳京猛斗張晉,拳拳到肉的場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優秀的背景音樂,《殺破狼》2也是如此。該片的音樂監制是香港音樂人陳光榮,曾經給《無間道》三部曲、《竊聽風雲》等電影做過背景音樂,其中很多曲目流傳甚廣,比如《再見,警察》無數次被各大電視台引用過。
對於古典音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感覺這種東西太陽春白雪,離大眾口味太遠,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電影當中,都出現過作為背景樂的古典音樂,比如《殺破狼2》片尾,托尼賈、吳京與張晉打鬥時出現的那段情緒緊張昂揚的音樂,就是18世紀音樂家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當中的「夏」(Summer)。這段音樂描繪的畫面,是悶熱的夏季大暴雨將至,以小提琴為主樂器,曲調高亢暴烈,好像一團積雨雲即將爆發出刺目的雷電,力量感十足,經過陳光榮的巧妙引用,在電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緊綳。
維瓦爾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孤獨的馬小軍行走在屋頂上……《憤怒的公牛》里,孤獨的羅伯特揚起倔強而痛苦的臉……《教父3》里,孤獨的邁克爾死在椅子里……這里用到的音樂都是20世紀音樂家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個片段「Intermezzo」。馬斯卡尼的音樂特點,是詠嘆調風格濃烈,喜歡用動與靜、熱烈與抒情形成對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級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當中,導演庫布里克至少運用了兩個古典音樂。影片開頭,當猿人誤打誤撞地發現骨頭可以作為武器的時候(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象徵),背景音樂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蘭特斯特如是說》,開場是狂風暴雨般的管風琴,磅礴壯闊,充滿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隨後,骨頭被猿人高高拋起,鏡頭轉入人類的太空飛船在蒼茫的宇宙中飛行,背景音樂變為《藍色多瑙河》,優雅深邃。通過背景音樂的變幻,庫布里克展示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據說,庫布里克是在電影製作後期才決定拋棄原來的配樂,大膽地改用古典音樂。用古典音樂給現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樂,是相當冒險的,很容易產生違和感,但是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2001太空漫遊》居然大放異彩。
The blue Danube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的壞蛋警察每次行兇前,總是幻想在聽貝多芬的《歡樂頌》……《發條橙》當中崇尚暴力的小壞蛋,最喜歡的就是《歡樂頌》……《全職殺手》當中的Tok當街大搖大擺地做掉黑社會頭目,背景音樂也是《歡樂頌》。嗯,如果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用,可能會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興。《七宗罪》當中,辦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大逃殺》當中,孩子們在曠野里互相殘殺的時候,背景音樂是《G弦上的詠嘆調》……巧合的是,《全職殺手》片尾,背景音樂也是《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A G String
或許,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較一下,還是巴赫躺槍的次數比較多。經典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當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鍾愛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喜歡管風琴,宗教風格濃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嚴謹理性著稱,而《哥德堡變奏曲》則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恢弘、也最偉大的變奏曲,難怪它會成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愛。巴赫,安慰安慰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canoon》火了,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用它當背景音樂。准確地說,「canoon」並不是曲名,而是一種音樂形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據說其中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Canoon
經典電影《征空先鋒》的背景音樂氣勢撼人,有力地表現了宇宙的浩瀚蒼茫,該片的音樂取自20世紀音樂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傳最廣。這個樂章構思宏偉,第一部分磅礴遼遠,第二部分歡快雄壯,第三部分又回歸第一部分的基調,表現了宇宙的遼遠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繆爾·巴伯,20世紀美國音樂家,音樂風格以抒情浪漫見長,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野戰排》,怎麼能忘記催人淚下的背景樂《弦樂的柔版》,好電影和好音樂就是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電影《見龍卸甲》結尾,名將趙雲孤身策馬沖向呼嘯如潮的敵陣,背景音樂慷慨悲壯,該片的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黎允文,這段音樂借鑒了義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莫里康內為《荒野大鏢客》作的主題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編過後的音樂更多的是「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悲涼,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快意。當輕快的口哨響起,馬鞭破風聲呼嘯,彷彿看到漫漫黃沙中,一個瀟灑的西部牛仔正策馬沖向夕陽,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內。嚴格地說,莫里康內的音樂已經夾雜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並不完全是古典風格,但是從總體風格而言,他還是偏向古典風格。他為許多電影做過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題曲,莫里康內音樂的特點是,善於通過音樂本身講故事,或者說催化、延伸劇情。關於這一點,他為西部片做的音樂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他的音樂元素比較多:口琴、短笛、口哨、馬鞭……所以,這一類音樂當中有濃烈的江湖氣息,蒼涼曠遠,盪氣回腸。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6. 漢尼拔三部曲是哪三部
1、《紅龍》
《紅龍》是由環球影業出品的犯罪驚悚片,該片講述了第一位發現漢尼拔博士有食人傾向的聯邦調查局探員威爾,為了追查另一名嗜好啃咬被害人的連續殺人犯,如何向漢尼拔討教的故事。
2、《漢尼拔》
《漢尼拔》(Hannibal)是米高梅電影公司2001年出品的犯罪懸疑影片,影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大衛·馬梅編劇,安東尼·霍普金斯、朱麗安·摩爾、加里·奧德曼等領銜主演。
3、《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同名小說的驚悚電影,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朱迪·福斯特、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人主演。
(6)漢尼拔電影詠嘆調插曲擴展閱讀
《漢尼拔》不應被視作單純的驚悚劇情片,事實上應該列入情感片。影片最具內涵的也是漢尼拔和斯黛琳的情感關系的處理,這種處理實際上體現了西方文化或者說西方人人性中所固有的矛盾和斗爭。同《沉默的羔羊》相比。
《漢尼拔》的重點不在於懸疑的設置上,而在於史達林和漢尼拔的情感的關系的安排上,這是該影片中最有內涵的地方其他設置的人物不過是這兩個任務情感之湯的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