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第一位中國電影影後

第一位中國電影影後

發布時間:2023-05-16 09:16:09

❶ 中國電影史的史上第一

第一次電影放映:、1896年(清光緒22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戲。
以中國為題材的第一部紀錄片:1896年美國繆托斯柯甫公司拍攝的《李鴻章在格倫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國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後》。第一部獨立拍攝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像館拍成的由京劇著名武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
第一個電影放映場:北京西單的「文明茶園」掛牌為「北京電影」。
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第一位女演員: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中國的戲曲舞台上一向遵循著男扮女裝的規則。即使是在甲午戰爭後誕生的 「文明戲」中,也沒有打破男扮女裝的傳統。1905年問世的中國電影自然也難以擺脫這一文化習俗。直到1913年《難夫難妻》這部以婚姻關系為內容的影片中,所有的男女人物依然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來自和《難夫難妻》同年拍攝的香港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描述莊周詐死,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香港長期處在英國統治之下,得西方風氣之先,故能夠接受男女同台演出。結果,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雖然還不是主角,但這已足以使嚴姍姍獲得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的殊榮。
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1922年上映的《閻瑞生》,任彭年導演。該片以當時上海閻瑞生謀斃王蓮英的轟動社會案件為依據,寫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況空前。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問世於1925年,即電影在中國誕生後整整20年後。它是由洪深編寫的歷史題材劇《申屠氏》,發表於當年《東方雜志》22卷1-3月號上。
第一部動畫片:動畫片是美術片中的一種重要類型。中國的美術片就是從動畫電影開始的。1920年,上海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兄弟(人稱「萬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國動畫片後,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研製中國的動畫電影。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第一部出國的影片:新亞公司拍攝的《紅粉骷髏》,管海峰導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還到日本、越南等國放映。
第一個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
第一首電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蠟盤發音片:《歌女紅牡丹》(1931年)。
第一部片上發聲片:《雨過天晴》(1931年)。
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第一部音樂喜劇片:袁牧之編導的《都市風光》,完成於1930年10月。
第一部採用管弦樂隊演奏的影片:《都市風光》。
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次評選「電影皇後」的活動。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明星評選。在參選的諸明星中,來自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和來自天一公司的陳玉梅呼聲最高,選票也比較接近。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評選,胡蝶得票21,334張,陳玉梅得票10,028張,阮玲玉得票7,290張。胡蝶由此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第一位國際三大影展最佳演員: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電影《阮玲玉》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位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演員榮譽的影星。
第一部恐怖電影: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第一部抗戰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完成的第一部表現抗戰的故事片,史東山編導、吳蔚雲攝影,完成於1938年1月。
第一部彩色電影: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第一部譯製片:1949年5月,由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的蘇聯電影《普通一兵》。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
建國後第一部中外聯合攝制的影片: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的兒童片《風箏》,1958年6月上映。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彩色遮幅寬銀幕故事片:《青春》,197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寓言樣式的動畫片:《誇口青蛙》
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最高獎的故事片:1988年,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熊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的中國電影。
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獎杯為一尊引頸高唱的金雞,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

❷ 中國大陸第一位國際電影節的影帝或影後是誰

第一位內地國際影帝是張藝謀,憑吳天明《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帝

❸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❹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鞏俐還是張曼玉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

2004年5月22日張曼玉憑借《清潔》獲得第5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

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

1992年憑借《阮玲玉》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2004年憑借《清潔》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曾出任五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




❺ 張織雲中國近代史上首位影後,為何晚年生活凄慘困頓潦倒

上海灘影後阮玲玉,提到與她同居的電影業大股東富商唐季珊。唐季珊在追求阮玲玉之前,其實與另一名影後山張織雲同居,唐季珊的移情別戀,「受害者」張織雲只輕輕帶過。所以,今次要講的就是張織雲,她是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張織雲原名張阿喜,是廣東番禺人,幼年移居上海。早年父親去世,家庭困難,初中沒有念完便輟學,所有生活由其養母一手照料。其實不少人以為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是胡蝶,事實上在她之前,張織雲已經是電影皇後。從現代人的眼光看,張織雲樣貌算不上好看,不過她與阮玲玉一樣,眉眼間有一些憂郁。張織雲最終被大中華電影公司挖掘出,是因為照片失竊。1924年,大中華登報招考演員,借申報館郵箱為收件處,收到了近萬余張的女子照片。可是這么多的照片,也未被選上一個。正當導演在愁,聽說在開箱前,報館的人已私自取走好看的照片。於是,導演出面與報館交涉,要回了那些照片。張織雲的照片就在其中。

據了解,張織雲在雲雲中的照片中,其實也說不上漂亮,但因為是失而復得,就顯得珍貴。於是張織雲走上了電影之路。張織雲沒太多文化,又只會說廣東話,幸好在她的時代是默片時代,語言就能藏拙。張織雲性格好,肯下工夫及謙虛好學,電影讓咐帆公司都願意捧她。1926年,舉行了電影皇後的評選,張織雲在12名入選的女演員中,以2146票當選,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張織雲在大中華公司嶄露頭角後,又應明星公司聘請,主演《可憐的閨女》、《新人的家庭》、《空谷蘭》等。

一個普通平凡的女子轉眼成為一顆耀眼的紅星,身後自然少不了幫她的男人。卜萬蒼是其中之一。在張織雲剛拍戲時,卜萬蒼是攝影師,他風度翩翩,也能將張織雲的銀幕形象拍得很美。很快兩人就同居。後來卜萬蒼晉升成為導演,張織雲則是戲中的女主角,在拍攝的《玉潔冰清》中,張織雲在片內飾演鄉村少女,活潑天真,失戀後悲痛欲絕,真摯動人,被人稱譽為「悲劇聖手」。

《玉潔冰清》拍攝成功,張織雲被頻頻帶到各大社交場所結交達官顯貴。這個時候,張織雲已不再是成名前的她。坦雹榮譽過早來到,飄然感將張織雲帶入另一個世界,與卜萬蒼漸行漸遠,卜萬蒼終被張織雲嫌棄,兩人分手。

這個時候,東南亞著名富商唐季珊就乘虛而入。唐季珊愛玩女人,他在家鄉有老婆,由於老婆家的權勢,所以不敢離婚。這簡握點張織雲是知道,可她在紅得發紫,不往悲觀里想。最初,唐季珊對她不錯,還帶她游歷歐洲。唐季珊把她帶到好萊塢,原希望她能憑著電影皇後的身份拍戲發一筆橫財,不過,好萊塢根本沒看上張織雲。張織雲與唐季珊在一起兩年,揮霍無度,而電影這時也從默片轉到有聲電影,阮玲玉、胡蝶開始成為新偶像,張織雲被人逐漸淡忘。及後,唐季珊移情別戀,搭上阮玲玉,這時,張織雲的好日子也結束了。

張織雲被唐季珊拋棄,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他們在同居時,兩人曾簽有契約,上寫:唐季珊如果拋棄張織雲,應賠償張織雲20萬元。雙方各執一張,以此為證。可張織雲手上的那張,被唐季珊銷毀了,賠償也就無從談起。事業與情感的雙重打擊,讓張織雲一蹶不振。她花光所有積蓄,輾轉到多個城市,據說曾一度淪為 *** 。50年代初,張織雲定居香港,曾復出參加拍攝《天堂美女》。她晚年淡出公眾視野,據說生活困頓,大約70年代中期去世。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晚年悲慘,讓人難免傷感。其實,卜萬蒼很愛她,在分手後很長時間都不讓任何人提起她。有一次在片場還難過得當場失態,這都是後話了。

❻ 第一位獲得戛納影後的中國人

第一位獲得戛納影後的中國人是張曼玉。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也是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6)第一位中國電影影後擴展閱讀:

張曼玉獲獎記錄

1、國際A類電影節

2007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5第2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電影藝術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4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清潔》(獲獎)

1992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2、國際B類電影節

1990第8屆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愛在別鄉的季節》(獲獎)

3、法國電影凱撒獎

2005第3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4、台灣電影金馬獎

2000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7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2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0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獲獎)

1989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人在紐約》(獲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3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獲獎)

1997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愛在別鄉的季節》(提名)

1990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不脫襪的人》(獲獎)

1989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旺角卡門》(提名)

1985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緣份》(提名)

6、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2003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6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8第3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提名)

1997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7、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2003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獎《英雄》(獲獎)

2001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8、亞太影展

2000第45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7第42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9、影評人協會獎

2001第2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6第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3屆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0、其他電影獎項

2007第14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2007香港特區十周年電影選舉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5第3屆義大利在線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5第28屆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演藝成就獎(獲獎)

2005第31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清潔》(獲獎)

2004第5屆美國Cinemarati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表演成就獎(獲獎)

2004第30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三名《英雄》(獲獎)

2002第9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2001第28屆巴西SESC電影節最佳外國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1第22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2第28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11、時尚獎項

2008時尚COSMO年度女性大獎(獲獎)

2008《VOGUE》雜志時尚偶像大獎(獲獎)

2008英國WGSN「影響全球時尚界的十大明星」(獲獎)

2007ELLE風尚大典風格偶像獎(獲獎)

2006中國風尚大典風尚國際典範獎(獲獎)

12、綜合獎項

2015美國《娛樂周刊》「影史上被奧斯卡忽視的51個偉大表演」第43位(獲獎)

2014日本《電影旬報》「AllTimeBest百大外國影星」女演員第22位(獲獎)

2013美國德州mysanantonio網站「2013年全球最美女人93人」(獲獎)

2010《文史參考》影響歷史的100位傑出女性(獲獎)

2007美國《紐約時報》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的表演者(獲獎)

2006OscarWatch網站影史百大最佳表演第29名(獲獎)

2005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獲獎)

2005法國《Studio》年度最受歡迎外國女演員第五名(獲獎)

2005香港UA院線「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典禮1985-2005」全港最高票房女演員第二名(獲獎)

2004香港星光大道首批表彰者(獲獎)

2004法國巴黎市政府頒發金質獎章(獲獎)

2004《大眾電影》「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女明星」(獲獎)

19911991年度香港藝術家年獎之銀幕演員獎(獲獎)

13、電影節評審

2010第10屆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2007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1997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閱讀全文

與第一位中國電影影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交車片段歐美電影 瀏覽:447
電影我是如何殺死我父親在線觀看 瀏覽:144
咸陽文投國際電影院今日影訊 瀏覽:477
電腦滑鼠可以移出屏幕的電影 瀏覽:263
你好李煥英電影槍版哪裡可以看 瀏覽:996
常德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180
燃燒電影在哪個播放器觀看 瀏覽:815
上海電影節售票 瀏覽:626
情聖2016電影愛奇藝 瀏覽:693
2015最好看的愛情電影排名 瀏覽:66
神奇的精油按摩韓國愛情電影 瀏覽:123
哪些網址能免費播放電影 瀏覽:967
學生電影電視劇 瀏覽:851
國外電影部隊 瀏覽:230
電影院紅外攝像 瀏覽:552
電影最爛排行榜2015 瀏覽:828
楊麗菁電影大全 瀏覽:649
怎麼刪除來自mac的電影 瀏覽:126
冬天動作電影 瀏覽:354
中國穿越電影大全最新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