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視劇〈七劍下天山〉是指哪七個人及什麼劍
1、楊雲驄
武器:青干劍(防守)
天山劍派一代宗師晦明禪師的弟子,七劍的二師兄,源扮他英武俊逸,在諸弟子中屬功夫上乘的一個。隱忍深山,潛心修劍並非他最終選擇,他想干一番大事,以至於被人當做 [內奸],都沒有絲毫怨言。七劍下山失敗後,飛紅巾的強硬是他難以接受的,所以當與一個滿人女子----納蘭明慧相遇後,他的生活完全被改變。
2、楚昭南
武器:余碼游龍劍(進攻)
男,36歲。楚昭南是一個背叛人物,他與楊雲驄是很相同的類型,他太在乎自己,缺乏平常心,什麼都希望最好,在利祿沉浮中,他把握不住自己,在女人面前沒有抵抗力。心性與德性的紊亂,最終導致慘痛的結局。
3、天山劍客
武器:天瀑劍(平衡)
天山劍客、武庄居民,因遭盜賊之患致家破人亡,冒死救走被武庄中人視為奸細的傅青主,是對傅青主的報恩行為,卻因此成為「天山七劍」之一。武元英是七劍中代表「平衡」的人物。韓志邦和武元英是受訓幹部。不同的是韓志邦的背景較好,他比較積極主動,是比較自我的豎裂哪人。武元英比較內斂,是個平凡者,是無我的。
4、韓志邦
武器:舍神劍(堅毅)
他是天地會的人,是劉郁芳最好的朋友。他敬仰天山劍派的人,尤其楊雲驄和楚昭南。他對劉郁芳是由友情發展到暗戀的,當看出劉郁芳與穆郎的關系超越了自己,他內心很矛盾和痛苦。憨厚的品性,使他只能做出最大的犧牲,並以死成全劉郁芳。
5、辛龍子
武器:競星劍(犧牲)
晦明大師三弟子,是個從小被狼養大、不擅與人互動的孤獨劍客。因此他的性格如野獸般兇狠。辛龍子是敢死隊,是最不怕死的先鋒隊。在「七劍」中他代表「犧牲」。
6、傅青主
武器:莫問劍(智慧)
傅青主,亦叫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梁羽生筆下的傅青主則著重於其醫術和武學的描寫,梁老筆下的傅青主博學多才,尤其是在醫學和武學上有精湛的造詣,堪稱醫劍雙絕。同時為了反清復明而多方奔走。
7、穆郎
武器:日月劍(希望)
小時叫穆郎,"牛虻"式的英雄。因一個無知的錯誤,造成了可怕的後果。懷疑他的是自己的戀人,他先是想到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突然降臨的意外事件使他不得不改變想法。大師兄背叛,二師兄被害,楊雲驄在臨死前將女兒相托,於是他擔起道義和責任。在返回天山的路上,穆郎遭人毀容。
❷ 《七劍下天山》分別是指哪七把劍
《七劍下天山》是已故武俠小說泰斗梁羽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反抗清廷暴政的斗爭故事。
在小說裡面,七劍並不是指七把劍,而是指七個武功高強的俠士。他們分別是凌未風、易蘭珠、飛紅巾、冒浣蓮、武瓊瑤、桂仲明、張華昭。書中結尾稱呼他們為新天山七劍。與之呼應,在他們之前,小說開始部分有天山五劍,分別是楊雲驄(被害)、楚昭南(投敵)、凌未風、飛紅巾、辛龍子。
隨著楊早逝、楚投敵,新一代劍俠逐漸嶄露頭角,扛起反清聚義的大旗。新晉的五個小輩當中以易蘭珠(楊雲驄女兒、飛紅巾弟子)、武瓊瑤(白發魔女關門弟子)和桂仲明的武功為最出色。才氣卻是冒浣蓮最佳。梁羽生小說多描寫名士型俠士,《七劍》裡面的「名士」卻是一個女子——明末著名文學家冒辟疆和秦淮八艷之一董小宛的愛女。
生在這樣的家庭,冒浣蓮才情甚佳,文采斐然。與納蘭容若互相欣賞,相為唱和。書中梁翁借冒浣蓮之口寫出著名的《八聲甘州·最傷心烽火燒邊城》:
「最傷心烽火燒邊城,家國恨難平。 聽徵人夜泣,胡笳悲奏,應厭言兵。 一劍天山來去,風雨慣曾經。 願待滄桑換了,並轡數寒星。 此恨誰能解,絕塞寄離情。
莫續京華舊夢,請看黃沙白草——碧血尚陰凝。 驚鴻掠水過,波盪了無聲。 更休問絳珠移後,淚難澆,何處託孤莖。 應珍重,瓊樓來去,穩泛空溟。」
可惜的是滄桑未肯變換,並轡數寒星的人兒卻換了。美女常伴拙夫眠,真真「此恨誰能解」?
所以說,原著中七劍是指七人,而不是七把劍,書中有名的寶劍好像只有三把,分別是游龍劍,斷玉劍,騰蛟劍。而在05年徐克電影《七劍》中,真實的湊了七把劍:青干劍、由龍劍、莫問劍、舍神劍、天瀑劍、日月劍、競星劍。把原著小說改的面目全非,不忍卒觀。
七劍下天山,是我國著名武俠作家梁羽生先生的作品。梁羽生的武俠世界,有一條明線。這就是從張丹楓時期,一直存在的天山派。不管是金世遺還是七劍,都是從天山派衍生出來的故事。
而七劍時期的天山派,是由晦明主持大局。而他當時鍛造了七把劍,並且將它們交給自己的徒弟以及前來救援的傅青主等人。而後便開始了,七劍下天山中的一系列愛恨情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時勢造英雄,七劍下天山中有哪七把劍,它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七劍
明末清初滿洲鐵騎入主中原,他們一路攻城掠地希望一統天下。其中傅青主帶領韓志邦、武元英試圖抵擋,然而自己的力量太過於渺小。因此為了尋找幫助,他帶領二人上天山尋找晦明禪師。
晦明禪師是當時天山派的話事人,而他也是一位鑄劍大師。他手底下有四大親傳弟子,楚昭南、楊雲聰、辛龍子;穆郎。這幾個人的武功,也是笑傲江湖的存在。恰好此時傅青主三人上山求助,於是晦明禪師就讓四大弟子和他們三人一起下山。
而他們七人,就組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七劍對於。在下山之前晦明禪師鑄造七把寶劍,分別是游龍劍、青干劍、舍神劍、天瀑劍、莫問劍、日月劍、競星劍。
由此七劍組合正式形成,而他們七人帶著七劍下山拯救萬民,被稱為 七劍下天山!
七劍下天山
楚昭南 游龍一出萬劍臣服
七劍當中的第一把劍乃是 游龍劍。劍柄末端裝有一顆龍珠,進攻的時候會隨著招數的變化,發出類似於龍吟的聲音。游龍一出萬劍臣服,劍未到聲先到乃是萬劍之尊。
而它的主人則是晦明禪師的大弟子楚昭南,此人亦正亦邪難以捉摸。他太在乎自己的得失與榮耀,因此在下山之後很快迷失了自己。最終他淪喪在美色與權利之下,最後落得悲慘收場。
而游龍劍和楚昭南,兩者配合主「攻擊」!
楚昭南與游龍劍
楊雲聰 游龍剋星青干劍
七劍當中的第二把劍乃是 青干劍。青干劍的劍身沒有鋒芒,但是在出招過程中劍體會散發無限光芒。這些光芒會讓敵人眼花繚亂,從而被使用者一招制敵。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劍中青干劍是專門用來克制游龍劍的。
青干劍的使用者,乃是晦明禪師的二弟子楊雲聰。他深的晦明禪師真傳,因此為人正直不阿。他對於爭權奪利完全沒有興趣,一心只想做一個超然於物外的人。然而後來他愛上納蘭明慧,最終兩人生下易蘭珠。但是他自己最終傷重而死,七劍也因為這樣分解。
而青干劍和楊雲聰,兩者配合主「防禦」!
楊雲聰與青干劍
辛龍子 雙劍齊出競星劍
七劍中的第三把劍乃是 競星劍。說是一把劍其實它是由兩把小劍組合而成,而兩把劍柄纏繞有鋼絲做成的鏈接。使用起來閃轉藤蘿,一把接一把永不停歇,令人防不勝防。
而競星劍的使用者,就是晦明禪師的三徒弟辛龍子。他從小就和狼一起長大,因此生性十分的孤僻。而他古怪的性格,讓他出招如同狼一樣刁鑽毒辣。經常是一言不合就是干就完了,很少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他也很少聽從師兄們的全解,最終自己也是力戰而死。
競星劍和辛龍子,兩者配合主「犧牲」!
辛龍子與競星劍
穆郎 雙劍閃耀日月劍
七劍中的第七把劍乃是 日月劍。劍分為陰陽二劍,陽者為日劍、陰者為月劍。使用的時候會發出明暗不同的光亮,如同太陽雨月亮一樣閃耀不止。從而進一步迷惑敵人,找到機會一擊必殺。
日月劍的使用者,乃是晦明禪師的四弟子穆郎「凌末風」。穆郎是一個十分單純的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相信自己的師兄弟。然而他忘了人性的復雜,最終看著大師兄投敵、二師兄重傷而死、三師兄力戰而亡,自己心灰意冷之下帶著楊雲聰的女兒易蘭珠回到天山。但是經歷生死後的穆郎反而沉浸武學,最終成就了大俠凌末風。
日月劍和穆郎兩者配合,主「救贖」!
穆郎和日月劍
傅青主 問心無愧莫問劍
七劍中的第五把劍乃是 莫問劍。莫問劍最奇特的地方在於,它的劍身具有一定的柔軟度。它不同於一般的硬劍,也區別於尋常的軟劍。使用的時候需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劍身,一旦掌握它的特性,使用出來的招式令人防不勝防。
莫問劍的主人,乃是七劍中年齡最大的傅青主。他本身的武功十分高強,而且他還具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因此對於莫問劍他十分的了解,而他的大義凜然也讓其他六人心悅誠服。因此傅青主在七劍中的地位最高,大家都願意聽從他的意見。
莫問劍與傅青主兩者配合,主「智慧」!
傅青主和莫問劍
武元英 心隨意動天瀑劍
七劍中的第六把劍乃是 天瀑劍。天瀑劍的劍柄乃是中空,因此劍身可以前後移動。這一點在對戰過程中會讓人出其不意。因為劍身會突然前後轉換,並且毫無章法。
天瀑劍的使用者,乃是普通人武元英。他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救走了傅青主。因此傅青主教授武元英功夫,也算是亦師亦友。而他也是天性純良,後來加入天地會反清復明。
天瀑劍和武元英,兩者配合主「融合」!
武元英與天瀑劍
韓志邦 血薦軒轅舍神劍
七劍中的最後一把乃是 舍神劍。舍神劍劍身寬厚無比,帶有一股強烈的生命氣息。使用的時候需要調動自己的內心 情感 ,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擊敗敵人。
舍神劍的使用者,乃是天地會的韓志邦。他一心只為驅逐韃虜,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愛上了劉郁芳。但是劉郁芳愛的人則是穆郎,因此韓志邦最後選擇成全二人,自己投入反清復明的大業中。
舍神劍和韓志邦兩者佩服,主「熱血」!
韓志邦與舍神劍
結語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七劍分別是楚昭南的游龍劍、楊雲聰的青干劍、辛龍子的競星劍、穆郎的日月劍、傅青主的莫問劍、武元英的天瀑劍、韓志邦的舍神劍。
他們七人為了拯救天下蒼生,帶著使命走出天山。七個人七把劍發生的故事被稱為 七劍下天山。然而七個人的心性各不相同,最終導致七劍分崩離析。令人可悲、可嘆!
題主這樣問,明顯是受了電影《七劍》的影響,其實原著中是沒有七把劍的。
05版的電影《七劍》,是改編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的經典名著《七劍下天山》,既然是改編的,自然是根據需要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動。
特別是《七劍》的導演還是擅長拍攝武俠電影的徐克。徐克在監制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時,就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將原本是男兒身,自宮後變得女性化的東方不敗,直接由林青霞這位女演員來出演。雖然英氣勃勃的林青霞成就了東方不敗這個銀幕經典,但也惹得金庸先生極為不滿,與徐克有了矛盾,雙方合作機會漸少。
電影版《七劍》同樣是如此。其實原著《七劍下天山》中所謂的七劍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七劍應該是指七位以劍為武器的劍客。除了楚昭南這位原本是晦明禪師的徒弟,後來叛變投降清廷的高手之外,其他幾人都是為國為民,反抗清廷的愛國義士。
電影版對原本原著中最為出名的兩把寶劍進行了藝術加工和拓展,創造出了七把寶劍出來。原著中原本是只有兩把寶劍的,分別是游龍劍和斷玉劍。這兩把寶劍是天山派第二任掌門晦明禪師采五金之精用少林寺的《龍泉百煉訣》中秘法,重煉的師傳寶劍,其中游龍劍劍身較長,斷玉劍劍身較短。游龍劍傳給了楚昭南,斷玉劍則傳給了楊雲驄。
在電影版中,七把劍則是指莫問劍、游龍劍、青干劍、競星劍,舍神劍、天瀑劍、日月劍。其中楚昭南執掌游龍劍,擅進攻;楊雲驄執掌青干劍,主防禦,剋制游龍劍;武元英執掌天瀑劍,主平衡;韓志邦執掌舍神劍,特性則是克制;傅青主執掌莫問劍,主智慧;辛龍子執掌競星劍,象徵著犧牲;穆郎(即凌未風)則執掌日月劍,代表了希望;
實際上原著《七劍下天山》中,通常的說法七劍並非指七把劍,而是指七個人, 這七人分別是凌未風、易蘭珠、飛紅巾、冒浣蓮、武瓊瑤、桂仲明、張華昭。
其中凌未風可謂是梁羽生的天山系列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他原本是晦明禪師的關門弟子,奉師命下山清理門戶,與楚昭南大戰幾場,可惜心太軟,明明多次有機會除掉楚昭南,都心軟放過了他,最後上了當被楚昭南削去了執劍右手的大拇指,從此再也無法用劍。
但凌未風卻從此脫胎換骨,偏執的性格有所改變。他從晦明禪師手中得到拳經和劍譜後,花費幾十載光陰苦心鑽研,創出了大須彌掌法和大須彌劍法,豐富了天山派的武功體系。他收養了易蘭珠,並代師授藝,易蘭珠後來能接任天山掌門,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人,連大名鼎鼎的呂四娘師父獨臂神尼都要遠上天山向她請教劍法,天山派也成為梁羽生江湖中影響力巨大的大派,凌未風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後來這七人先後都歸隱天山,在天山附近活動,在西疆一帶行俠仗義,鏟除惡霸,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大俠。
要按照徐克改編的電視劇《七劍下天山》七把劍分別是游龍劍,青干劍,競星劍,日月劍,舍神劍,天瀑劍,莫問劍。
持有者分別是楚昭南,楊雲聰,辛龍子,凌未風,韓志邦,武元英,傅青主。
最後《七劍下天山》上部,楚昭南思想信念崩塌,為黑化沒下伏筆;楊雲聰死亡,辛龍子瘋掉了,梁穆郎回天山正式成為凌未風。其他三個人還好。就這樣七劍四散聚不到一起去。第一代七劍的故事落下帷幕。下部就是新一帶七劍的故事。
只是當時《七劍下天山》收視率慘淡,才沒有下部,要是有下部,也一定很好看。
在梁羽生先生構建的武俠世界中,天山派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原著《七劍下天山》里,「七劍」並不是特指七把劍,而是說的七個人。他們也都不是屬於天山派的,頂多按照地緣政治劃分,可以算作天山派系的。
這七個人分別是: 凌未風、飛紅巾、易蘭珠、冒浣蓮、桂仲明、武瓊瑤、張華昭,他們都是抗清義士。
不論「五劍」還是「七劍」,都和隱居在天山的三位高人——卓一航、練霓裳(白發魔女)和晦明禪師(岳鳴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卓一航和練霓裳是一對苦戀而無果的情侶,岳鳴珂和練霓裳算是師兄妹關系。他們的師父分別是霍天都和凌雲鳳,霍,凌兩人原本也是一對夫妻,因為三觀不同分居(梁書中的情侶經常莫名其妙的就是不在一起。後來凌未風和劉郁芳也是這種狀態,韓志邦之死,有民族大義的成分,也有為了促成二人再續前緣,替凌未風受過的因素,可兩人明明也還相愛,就是死活也不在一起,辜負了韓志邦的一片苦心,扯遠了)。
卓、練、岳三個人也都是為情所困,先後來到了天山避世隱居。三人中,卓一航是武當派的,練霓裳的師父是凌雲鳳,只有晦明這一支正式稱為天山派。
五劍和七劍當中,楊雲聰、楚昭南、凌未風和易蘭珠是晦明禪師的弟子。
桂仲明,張華昭算是卓一航的隔世弟子。
飛紅巾,武瓊瑤是練霓裳的徒弟(易蘭珠是飛紅巾的義女,她又可以算為白發魔女的門人弟子)。
只有一個冒浣蓮和天山派系的關系較淺(大才子冒辟疆和名妓董小宛之女),是三大劍術名家之一「無極劍」傅青主的弟子。但她老公是桂仲明,等於她也和天山有關系了。
這才是天山七劍名稱的來歷。
而徐克在他根據《七劍下天山》拍的電影《七劍》中,就真的搞出了噱頭很足的七把劍。分別是:莫問劍、由龍劍、青干劍、舍神劍、天瀑劍、日月劍、競星劍。
劇情也做了很大改動,不過,好像這次觀眾並不怎麼買賬。遠不如他根據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拍攝的同名電影精彩,雖然他同樣也是改得面目全非。
《七劍下天山》是梁羽生的成名作。雖然前面有兩本《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但這兩本篇幅較短,還活脫脫的舊派武俠小說風格,第三本《七劍下天山》才正式開創新派風格。有人說,《白發魔女傳》不是《七劍下天山》前傳嗎?第三本是《白發魔女傳》吧。其實不是,第三本就是《七劍下天山》。梁羽生寫《七劍下天山》時,發現白發魔女很對他脾氣,於是就為這個角色量身定做一本小說。認真看的話,就會發現《七劍下天山》與《白發魔女傳》挺矛盾的。而且《七劍下天山》也沒白發魔女的名字練霓裳,因為當時梁羽生根本沒為白發魔女構思小說。七劍中經常寫白發魔女跟晦明是對頭,鬥了幾十年。晦明也沒說情劫而入空門。於是《白發魔女傳》里岳鳴軻與鐵珊瑚之間的感情發展很突兀,也死得莫名其妙。沒辦法,七劍寫在前,晦明已經出家了,只能往死里寫。
好了,前面介紹《七劍下天山》的一些背景,是為了大家知道七劍在梁羽生作品的地位。下面說一下題主的問題。七劍並不是指七把劍,而是指七位劍客。這七位劍客的劍並不是每把劍都有名字的,跟劍沒有關系。小說名很明顯了,不是說七把劍的故事,而是說七劍客下天山。
這七位劍客分別是:凌末風,張華昭,易蘭珠,桂仲明,冒浣蓮,飛紅巾,武瓊瑤。
故事發生在康熙年間,一群反清義士跟清廷的斗爭故事,跟清廷多鐸王爺,以及清廷高手楚昭南多次鬥智斗勇,最終手刃多鐸以及楚昭南。
本書另一個特點是借鑒了《牛氓》。
小說名有天山兩字,是其中反清義士有天山派的門人,以及天山派的友人。著重描寫凌末風與劉郁芳的愛情與革命友誼,還有易蘭珠的身世以及多鐸王妃之間的恩怨情仇。
世間有一種美叫殘缺美,也叫凄美。完美只存在理想中,此事古難全!唯有殘缺美在現實中不斷重復再重復。
最感人的還是凄美,梁羽生前期的作品,將這個令人心碎的凄美發揮到極致。在武俠小說中可謂少見。大家不妨去細讀及感悟。
七劍是指天山三派,晦明禪師,白發魔女,卓一航門下的七個弟子,楊雲聰,楚昭南,凌未風,飛紅巾,武瓊瑤,辛龍子,石天成這是前七劍,凌未風,易蘭珠,飛紅巾,武瓊瑤,桂仲明,張華昭,冒浣蓮這是後七劍。劉郁芳是天山之友。
航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頻海艦,導彈艦,巡邏艦!
這七把劍的編號分別為001,002,003,004,005,006,007
《七劍下天山》分別是指哪七把劍?
《七劍下天山》是由晦明禪師的四個弟子楚昭南、楊雲聰、辛龍子和穆郎,以及三俠傅青主、韓志邦和武元英。
他們分別拿的劍是游龍劍、青干劍、竟星劍和日月劍以及韓志邦的舍神劍、武元英的天瀑劍,傅青主失而復得的莫問。
游龍劍是晦明禪師採用五金之精加上少林寺里《龍泉百煉訣》里的秘法鑄煉而成。
用的人最多的一把劍,初代主人是晦明禪師,之後是楚昭南、(穆郎)凌未風、周青(穆郎弟子)、唐曉瀾(第二任天山掌門)、唐經天(唐曉瀾兒子)、唐加源(唐曉瀾孫子)。其他的都是一個人使用。
❸ 在電影七劍中那七把劍分別叫什麼
莫問劍 劍之特性:象徵「智能」。身長兼富彈性,招式變幻難測。 劍主身份:傅青主,劍法高手,是七劍中「智能」的象徵,他是七劍的精神領袖。 游龍劍 劍之特性:象徵「進攻」。劍的發聲是一種提醒,人未到聲先到。 青干劍 劍之特性:象徵者悔「防守」。稍有光,劍便會發亮,光線四散中,看不清劍鋒,畝嫌告令人避無可避。 競星劍 劍之特性:雙手劍,劍柄扎有鋼絲劍絮,有鐵珠。 日月劍 劍之特性:日月劍是雙子劍,分長短兩把,主攻型。七劍中最亮的一把,會越打越耀眼。 天瀑劍 劍之迅明特性:天瀑將劍法轉易顛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後左右,意到隨成 舍神劍 劍之特性:劍身粗獷帶野性,代表劍客的憤怒,劍身含強烈生命力,無處不利。
❹ 是游龍劍還是由龍劍
是這樣的,都對
原著和電視劇2個版本中楚昭南的佩劍是 游龍劍
電影版本中被改為「由龍劍判磨」,暗中點出從游龍的灑脫自銀沖侍如改為由龍的身不由己。
————
附錄7劍
莫問劍
劍之特性:象徵「智能」。身長兼富彈性,招式變幻難測。劍主身份:傅青主,劍法高手,是七劍中「智能」的象徵,他是七劍的精神領袖。
游龍劍—甄子丹
劍之特性:象徵「進攻」。劍的發聲是一種提醒,人未到聲先到。
劍主身份:楚昭南,天山派晦明大師的大弟子。是「七劍」中代表「進攻」的人物。
青干劍—黎明
劍之特性:象徵「防守」。稍有光,劍便會發亮,光線四散中,看不清劍鋒,令人避無可避。
劍主身份:天山派晦明大師二弟子,為人敦厚,是「七劍」中代表「防守」的人物。
競星劍—辛龍子三弟子
劍之特性:雙手劍,劍柄扎有鋼絲劍絮,有鐵珠。
劍主身份:辛龍子,晦明親傳的三弟子。性情古怪。
日月劍—穆郎四弟子
劍之特性:日月劍是雙子劍,分長短兩把,主攻型。七劍中最鋒吵亮的一把,會越打越耀眼。
劍主身份:穆郎,晦明親傳的四弟子。
天瀑劍—楊采妮
劍之特性:天瀑將劍法轉易顛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後左右,意到隨成。
劍主身份:武元英。
舍神劍—陸毅飾
劍之特性:劍身粗獷帶野性,代表劍客的憤怒,劍身含強烈生命力,無處不利。
劍主身份:韓志邦,坦盪之人,感情簡單直接。
參考資料:http://ent.sina.com.cn/m/c/2004-10-27/1309546753.html
❺ 電視劇《七劍下天山》中分別是哪七劍這七把劍分別對應著誰
1、莫問劍:
使用者:傅青主
身長兼富彈性,變化無窮,招式變幻難測。心法重劍略,有劍氣,輕易不殺,出鞘必索魂,使用者需智能與內涵。
晦明為尋金石打劍,下山來到沙漠,看到一個人已經癲狂,擲劍而走,昏倒在地。這人就是傅青主。
他是刑部劊子手,殺人無數。晦明撿起劍,只見劍身很長,上有很多血痕和缺口,戾氣很重。他拿這劍去找傅青主,看到傅青主倒在沙漠中,身上有官服,他救了傅青主,二人沒有講什麼話,晦明把劍修好,還給傅青主。
晦明大師說:莫問前程有愧,只求今生無悔。於是鑄劍「莫皮渣耐問」。
「莫問」是烏黑的。它的感覺是劍氣,劍風能傷人,如汽槍。空氣中有飛塵、有雨的話,「莫問」劍就更厲害。
2、游龍劍:
使用者:楚昭南
寶劍,「游龍劍」與「斷玉劍」均為晦明禪師采五金之精用「少林寺」的《龍泉百煉訣》中秘法,重煉的師傳寶劍,劍質一樣。
「游龍劍」劍身較長,「斷玉劍」劍身較短,而「游龍劍」劍鋒在陽光之下,有如一泓清水清亮耀眼,神物利器,確非凡品。「游龍」「斷玉」均為「天山派」的鎮山寶劍。(見梁羽生《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
3、青干劍:
使用者:楊雲聰
劍之特性:象徵「防守」。稍有光,劍便會發亮,光線四散中,看不清劍鋒,令人避無可避。
「青干」是晦明打的最後一把劍,劍以隕石煉成。青銅感覺,表面不平,有顆粒感覺,可以折射光線。劍身有菱形反光鋼珠,揮耍時逞彩虹光暈。削鐵如泥,是克制「游龍」劍的兵器。
4、舍神劍:
使用者:韓志邦
舍神是一把開山辟石的大劍,是七劍之一,與斷玉劍等齊名。使者攻勢力大無窮,鈍重有力。是一把求的劍,代表重生,純朴,恆心。這是晦梁讓明大師到天山的第一把劍,目的是開山劈石,重建新生。鑄打之時,由於材料有限,所以劍身粗獷帶野性,反映晦明初期不平伏的怨懣情緒。
雖然此劍代表劍客的憤怒,但劍身卻含強烈生命力,無處不利,無處不堅。若要與後來晦明大師的由龍劍相比,兩把劍是兩個極端。雖然「由龍」銳利,如削「舍神」的劍身最厚地方,也要三劍才能了斷。
5、天瀑劍:
使用者:武元英
出自梁羽生武俠小說「塞外奇俠」系列之《七劍下天山》。
劍之特性:天瀑劍,熔化百劍而成,柄芒不分,攻守不定。其形又細又長,能藏於竹竿之中,一旦出鞘寒光閃現,顫動如飛瀑流水,因而得名。此劍遇微風則會不停抖顫,讓敵手看不出其劍尖指向何方,更看不出要刺向何方,連劍光的顏色都彷彿在變,有時變赤,有時變青。
高手用之,靈如青竹,毒如赤練,七步斷魂,生命不見。天瀑劍是一把雙頭劍,忽攻忽守,用劍者必須很專一,是一把表現「紀律」的劍。
6、日月劍:
使用者:穆郎
七劍之一,劍主身份:穆郎,晦明親傳的四弟子。持有。
日月:是兩把相連的子母劍,時而雙劍時而成一體,攻擊范圍可大可小。劍代表調協共存。
「日月」劍是七劍中最亮的一把劍,並且會越打越明亮耀眼。「日月」劍是雙子劍,分長短兩把,主攻型,進攻的形式是雙劍爭取接近敵人身體,子母雙劍持機交替或一齊出擊。用劍者的劍法幅度大而位置變化奇快,重心不斷轉移燃春
7、競星劍:
使用者:辛龍子
競星劍是《七劍》中唯一一把雙劍,輕巧靈便,出劍快如流星,令人無從招架,是一把以速制敵的利劍。行雲流水,確實灑脫,但了解原著的人應該知道,競星劍威力強大之時也是對主人的牽制。正是因為這樣,使用競星劍不能太過驕傲自大,盲目的攻擊反而會傷害自己,要動中尋靜,以柔克剛,抑制住內心的狂性,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❻ 楚昭南的影視版本
1997新加坡電視劇《塞外奇俠》 :反一號(沈暉豪飾)
聰明靈秀、驕傲自詡,但意志不堅、氣量狹小。本一心抗清,但因身中清將劇毒而被其所控制,迫害抗清部落,且因飛紅巾對楊雲驄嫉妒生恨,又清多鐸王爺誠意招徠而背叛。多次迫害原親朋、傷及無辜。後被楊雲驄、飛紅巾殺死,咎由自取。
2005電影《七劍》(徐克)男一號(甄子丹飾)
天山派大師兄,七劍之首。原高麗貴族,淪落為奴後成為劍客。冷漠少語,武功蓋世。後下山抗清,與高麗女純汪滑奴綠珠相戀,綠珠死後與七劍繼續抗清。情節未了而終,與原著幾乎無關。
2006電視劇《七劍下天山》(霍耀良)男主角(趙文卓飾)
天山派大師兄,七劍之首,沒落貴族之後。有「天下第一劍客」之稱、「游龍一出,萬劍臣服」之勇。性傲、極度自信、重情重義、兒女情長,具有英雄氣蓋,但容易感情用事,做事走極端。初為拯救萬民劫難下山,與奴妓綠珠相愛,身陷枷鎖中而讓綠珠相信希望與真情。清將多格多利用綠珠使美人計殺人奪劍,而綠珠卻不忍心下手。楚警覺後懷疑綠珠在水中下毒,使綠珠剛燃起的希望破滅,自刎而死。楚從此開始懷疑世間的正義與自己的理想,並對「信任」尤為敏感。後愛上回部起義軍首領飛紅巾,多次誠心獻計而不被採納,後因多格多反間計而被飛紅巾懷疑,而他被疑後的貿然私自行動又加深了別人對他的懷疑。後詐降未遂,被飛紅巾認成叛徒,使沙漠之鷹全軍覆末。悵然離去,獨往江南。為救師弟之妻與殺掉清將再次詐降,為贏得敵信任殺戮同道中人,不料已中敵之計,且被自己人冤枉。敵將多格多為將他招入門下不惜將他逼入絕路,設計陷害,讓他無法回頭,使其最終眾叛親離。敵將多格多將其引為知己,但是為了對付楚昭南,設法搞到了楊雲驄的青干劍,但最終卻沒能將其擊敗,「你破得了我的游龍劍,但你破不了我楚昭南」,反被楚昭南擊殺。楚昭南奪回青干劍去找師弟楊雲驄,但楊雲驄已經被殺。楚昭南大怒,遷怒其師:「你明知道二師弟生性溫淳,卻還將這么大的重任交給他!」甚至責怪將他帶下天山的傅青主以及紅槍會。小師弟穆郎問他要去哪裡,「去一個他們能來報仇的地方等他們」,然後縱馬離去。 看過很多的武俠劇,但是最能打動我的莫過於趙文卓版的《七劍下天山》。這部《七劍》改編良多,與原著出入巨大,幾乎是另寫了一個故做臘事。然而我以為這是改編得最成功的一部武俠劇。當然就它的風格而言,它不是梁羽生式的,梁羽生也寫不出如此優秀的作品。不僅梁羽生寫不出,在金庸、古龍的作品裡也沒有看到過如此精彩,讓人難忘的人物。楚昭南,這個原著中的大反派,卻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可以肯定得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武俠人物,也是趙文卓飾演得最好的一個人物。
極度自信、驕傲,充滿理想,重情重義,雖兒女情長,卻俠肝義膽,初出江湖,便風采萬千。那柄「嗡嗡」作響的游龍劍在楚昭南的手中發揮到了極致。
人,是孤傲決絕之人。
劍,是孤傲決絕之劍。
如此的人,如此的劍,怎能不掀起一場江湖的驚風密雨?
可是,楚昭南自從離開天山的那天起,就陷入了一個永遠無法擺脫的循環——信任還是背叛?不信任還是反背叛?
從沒有哪一個人能像楚昭南那樣的孤獨,那樣的無奈。喬峰雖然被天下人冤枉,但是他還有父親,還有兄弟,還有情人,最終還是得到了天下武林的信任,雖然自殺於雁門關外,但是終究豪氣干雲,是天下人敬重的英雄好漢。
李尋歡雖然孤獨寂寞,但是還有林詩音始終牽掛,還有阿飛這個生死弟兄,還有孫小紅這個紅顏知己,甚至幾面之緣的郭嵩陽也肯用生命為李尋歡試劍。
可是楚昭南呢?他的身邊有誰?
有誰?!!
他什麼人都沒有,什麼人都沒有!
自從離開天山的那天,他就開始面對一個險惡的江湖。在他的面前所充斥都是懷疑和背叛。
游龍一出,萬劍臣服!
這是何等的氣魄!
天下第一劍客楚昭南,
這又是何等的威名!
為拯救蒼生而下天山,
這又是何等的志向!
七劍生死相交,用生命編織的友情,
這又是何等的義氣!
這樣的一個人物,本來就該是江湖的領袖,天下人景仰的大俠。
可是,楚昭南這一生究竟得到了什麼?
在軍營中,他愛上了妓女綠珠,身陷枷鎖,也要帶綠珠走,給了這個女人希望。最後卻得眼睜睜得看著心愛的女子為他而死,他第一次陷入痛苦之中。
他愛上了飛紅巾,多次誠心獻計,卻不被信任,而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行動,竟成了他是叛徒的根據,是命運在恥笑他嗎?沙漠之鷹大軍也因為他的行動,全軍覆沒。
無奈的結局,楚昭南孤獨離去。
為了救師弟的妻子,再次詐降滿清,卻中計被陷,難以回頭。
他一直試圖求得朋友親人陵譽的信任,卻被一步步被推向罪惡的深淵。而清廷為了籠絡他,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將他死死的困住。
為了證明自己,為了取得清廷的信任,他只有屠戮武林同道,試圖一舉完成反清大業,可是幾乎沒有人信任他,他始終是一個人的戰斗。
唯一信任他的師弟楊雲驄,最後也死了。天下間再沒有人信任楚昭南。
師父不信任他了,師兄弟不信任他了,所愛不信任他了,天下人不信任他了,甚至清廷也不信任他了。
情人死了,兄弟死了,他的心也死了。
面對這樣絕境,他還可以做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
他怒吼,他悲哀,為什麼每一個人都不信任他?!
楚昭南最後一次出現的時候,帶著悲哀決絕的狂笑離開——一個人離開,孤獨的走開。
天下間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個絕世的劍客,一柄絕世的好劍,一生無奈的命運。
楚昭南,我為你而泣。 游龍劍(楚昭南)
無堅不摧,一劍既出,眾劍稱臣,是最高攻擊的武器。晦明的劍越打越鋒利,直到找到「有龍劍」的玄鐵。打出「由龍劍」,這把天下最鋒利的寶劍。
由龍劍,金銅,有點紅紅的顏色。劍頭可能是軟的,會抖動。護手是球形,可以任意調換劍的方向,因此非常靈活。寶劍太鋒利有力了,因此它打斷別人的劍時,產生很大的震盪,由護手內的小球旋轉化掉。「由龍劍」劍會發聲,而且打得快時,聲隨劍走,聲音就是環繞立體聲的效果了。
「由龍劍」劍打一柄劍時發出的聲音,能夠震斷旁邊另一把劍。「游龍劍」一拔劍,頻率都可以把對方的劍震脫手。
「由龍劍」一出,天下無敵,所以劍的發聲是一種提醒,人未到聲先到。敵人聞聲喪膽,天地會的小孩子們可以假做「游龍劍」劍的聲音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