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怒潮插曲《送別》歌詞是什麼
送別
歌手:孟貴彬
作詞:鄭洪
作曲:鞏志偉
歌詞: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鬧革命,槍林彈雨把敵殺
半間屋前川水流,革命的友誼才開頭
那有利刀能劈水,那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我持梭鏢望君還
來歷:
1963年電影《怒潮》的插曲《送別》、《一支人馬強又壯》、《無義之人莫相交》、《工農永不忘》,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均由鄭洪作詞,鞏志偉作曲,著名歌唱家孟貴彬演唱。
其中《送別》是該片的主題曲,這首歌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路人之時,漁鼓老人唱的一首凄楚、悲壯的送別曲。
本歌是一曲充滿友誼深情的歌,歌曲層層抒發了處在革命關頭的農友鄉親,送別受錯誤路線排擠打擊、被迫離開戰斗崗位的革命領路人時的感人情景,表達了他們對革命領路人的崇敬、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憤懣、對勝利的嚮往以及與戰友話別時的苦痛惆悵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心情。
Ⅱ 1963年電影《怒潮》中插曲《送別》賞析
歌詞: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在一起,風里浪里共甘苦
半間屋前川水流,君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隔山隔水望君還
註:電影《怒潮》主要表現大革命低潮時,工農運動的艱難發展。這首主題歌,幼時看過電影,聽過歌唱。歌詞朴實真誠,娓娓道來,充滿深情。曲調舒緩,如山澗小溪,淳淳流入心田。歌中兩位革命兄弟深情送別,一唱三嘆,表達了濃濃的情誼。時隔幾十年,印象深刻。只不過以前只知道旋律優美抒情,只能簡單哼唱幾句。今天從網路上搜到歌詞,也算是對流金歲月的一次回望吧。原唱孟貴彬,後經刀郎翻唱,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又重溫經典,接受紅歌熏陶。尤其是60、70後的人,只要熟悉的旋律想起,就會勾起一段難忘的回憶。歲月流逝,經典詠流傳。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重溫紅色經典。
Ⅲ 60年代的歌怒潮"送別"是誰唱的
孟貴琳
1963年八一廠攝制的故事片《怒潮》,反映的是平江起義背景下的湖南農民革命運動、彭德懷彭老總早年革命生涯,所以文革時被扣上「為彭德懷翻案」的帽子,插曲《送別》也被禁唱。《怒潮》中有兩首電影插曲《一支人馬強又壯》和《送別》,成為多年來久唱不衰的電影歌曲。
《送別》由鄭洪等詞,鞏志偉作曲。歌曲以《孟姜女》等民間小調為範本進行再創作而成,四段歌詞都用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中常見的「送君送到……」開頭,感情深沉細致,旋律宛轉流暢。這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路人之時,漁鼓老人唱了這首凄楚、悲壯的《送別》。
這首歌曲原唱為有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譽的孟貴彬 演唱。
《怒潮》另一插曲《一支人馬強又壯》
Ⅳ 電影《怒潮》中的插曲《送別》的歌詞急需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理幾多知心話,出生入死鬧革命,槍林彈雨把敵殺
半間屋前,川水流,革命的友誼才開頭,那有利刀能劈水,那有利劍能
嶄愁.
送君送到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風里浪里你行船,//我持梭鏢
望君還.//
Ⅳ 歌曲《送別》怎樣把歌譜改成可以用葫蘆絲演奏的
《送別》這首歌比較流行的有兩個版本,一是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長城外,古道邊......,二是電影《怒潮》插曲:送君送到大路旁......。你說的是哪一首?如果是前者,那麼用筒音=1的指法,不用任何修改,照譜吹奏就可以了。如果是後者,普通的葫蘆絲確實無法完全按照譜子的音高來吹奏。下面說一下《怒潮》插曲的吹法。
這首歌的最低音是低音5,所以最好用筒音=5的指法來演奏,但按筒音=5的指法,最高音只到中音6。而這首歌的最高音為高音1(即上面有點的1),普通的葫蘆絲無法吹出這個音。如果非要吹,有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用加孔的葫蘆絲來演奏,它增加了兩個音,可以吹出高音1來;另一個是用普通葫蘆絲降八度的方法解決。即當遇到高音1這個音的時候,用中音1來替代,為了旋律的順暢,隨後的幾個音雖然可以按譜子的音高來演奏,但聽上去會很別扭,所以仍舊可以用低八度來演奏,在一拍或一小節以後再返回到正常音高。這樣的解決方法在其他樂器的演奏中也會經常用到,比如二胡,在伴奏中也經常會高低八度互相替代。
Ⅵ 送別這首歌是什麼電影主題曲
《送別》是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主題曲
Ⅶ 影片《怒潮》插曲送別二胡調是f,還是g嗎
唱歌可以用1=F調,但二胡要用空弦 5.~ 2 演奏,如果是為歌唱者伴奏,你只要把弦調低就行:內弦為C,外弦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