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第一頁電影

第一頁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01 18:16:37

A. 誰知道愛國題材的電影啊(最還是好看的,不要紅色經典和戰爭片)

絕對的《紅色戀人》!!!
(譯名:"A Time To Remember".男主角張國榮先生親自起的譯名。)

最關鍵的是,這部電影完完全全符合你的要求!!
愛國題材的電影啊(特別好看,不是紅色經典和戰爭片,是紅色浪漫片,絕對沒有戰爭,張國榮梅婷主演,特別感人!尤其是觀後感特別好寫,因為這部片子能真正地打動人心,和平常我們所看到的愛國片完完全全不一樣!電影裡面的男主角「靳,」是一個博學多才,從英國留學回來卻仍有著堅定愛國信仰的GCD員,儒雅,高貴,成熟,沉穩,堅毅。說著紳士優雅的英式英語。徹徹底底顛覆並突破了Gong產Dang員一向粗俗魯莽沒文化的草鞋形象~!!!張國榮先生所塑造的這個「靳」gcd員新形象,在當時受到了老革命家的接受與一致的好評。媒體都驚嘆於他的演技(特別是在你剛剛看完《霸王別姬》後再馬上看這部片子就會更深有感觸…什麼才叫演員…!就是演什麼就像什麼,無論演什麼,都會被別人當成本色演員的人。)……然而在儒雅的外表下,靳的內心與身體實際都飽受著病痛的折磨。他就像一隻鷹一樣堅毅,黑白分明,坦坦盪盪!光明磊落!在充斥著豺狼虎豹的社會,在黎明,無畏地飛向了那映襯紅色朝陽的藍天……

以前對著類型的革命電影實在不感冒,但細看之後,發現其魅力,整個對愛情平凡且深入地探討,還有對理想的堅持,都是不可多得的。特別是張國榮和另一位男演員的優秀演繹,令此片入木三分……!

以下是的灰寫的《與他共度61世》中的《紅色戀人》影評觀後感部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裡面均有插圖,可幫助理解,圖文並茂!)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6936-4-1.html 第一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2 第二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3 第三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4 第四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5 第五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6 第六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7 第七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8 第八頁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php?id=6936&volume=4&chapter=9 第九頁

最後用文中的一段文字來結束我的回答。
————————————————————————————————
永遠記得
對於張國榮來說,《紅色戀人》中的共產黨員是他演藝生涯中一個重要角色;對於中國電影來說,《紅色戀人》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它在《泰坦尼克號》來勢洶洶的攻勢下,仍然取得了兩千五百萬元的票房,為當年的國產影片保守住了最後一塊陣地;其成功的原因如宣傳先行、周邊產品開發、與國際慣例接軌等舉措,也在此後得到了發揚光大,被越來越多的大製作國產片所借鑒和發揮。

而靳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正如葉大鷹和張國榮所料,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也在國外扭轉了一部分公眾關於共產黨員的「僵化」、「刻板」、「缺乏教育」、 「不近人情」之類的負面印象,「共產黨」這個詞隨著靳的風采和張國榮本人的風采而逐漸地被他們所接受。2000年,張國榮在日本舉行「熱•情」演唱會巡迴場,演出期間播放了幾部電影的剪輯片段,當《紅色戀人》的靳在銀幕上出現:「此刻,正有一群頑強的戰士,正不屈不撓地堅持著他們的信念,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主義,他們的名字叫——」場內的日本觀眾竟然以熟練的國語齊聲和道:「——紅軍!」

2003年,在美國學習期間,我給美國朋友看了張國榮主演的幾部電影,令他最為觸動的就是《紅色戀人》:「我沒有想到過共產黨員是這樣的,以前沒有想到過這個方面,他們也是人,是有修養有抱負的人,那種燃燒的生命激情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令人感動……你們真的應該將這部電影好好宣傳,或許會令外界對於你們的國家和你們的黨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2006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將《紅色戀人》作為開幕電影,向這部八年前的經典作品致敬:「《紅色戀人》在公映的當年,就震撼了整個電影圈,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紅色』觀念和『革命』意識的針尖對麥芒的討論。……此劇不僅製作精良,藝術表現力強,而且情節豐富,表演出色……」女主角梅婷受邀赴港參加了電影節開幕式,只可惜……影片的男主角已經不能躬逢其盛……
「A Time To Remember」,這是張國榮親自為《紅色戀人》起的英文名字。那個時代,那段時光,相信一切曾經經歷,曾經被觸動的人們,都會記得。無論是激情,感動,永不再來的期盼,還是永難忘懷的回憶,都將深深刻在我們的心底,在每一個驀然回首的剎那,讓我們憶起塵囂之中,曾有過一雙雙堅定而沉穩的足印。

http://www.mtime.com/movie/10816/

——「如果我不能驕傲地活著,那麼,我選擇死亡!」

—— 太陽升起來了,
一隻鷹從地面飛向天空,
忽然在天空中停住,
彷彿凝固在藍天上,
誰也說不清,
它為什麼飛,
它需要什麼。

特別喜歡《紅色戀人》。
打開電視,只要看到。
無論是從哪一段開始的,無論看過多少次,都決不換台。

喜歡秋秋,喜歡靳,也喜歡奎因,甚至那個胖警長。

最喜歡的,是結尾的那個鏡頭。
穿著軍裝的秋秋和靳,
…他的臉龐是那麼難得一見的白凈,她的顏靨是那麼難得一見的燦爛……
舞動的紅綢,動人的笑容……

……原來一切都只是奎因美好的幻想……

每次看《紅色戀人》,都會禁不住淚流滿面。
有時會分不清,
到底是為了靳,
還是那個和靳一樣堅毅無畏的人……

【Salute To Leslie Cheung】

B.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片子

中文名稱:北方的納努克
英文名稱:Nanook of the North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22年
電影導演: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地區:美國
簡介:
電影中文名:北方的納努克
電影英文名:Nanook of the North
片長:79 min
國家/地區:美國
色彩:黑白
混音:Silent
級別:Germany:6 / Portugal:17 (director's cut) / Canada:G (Manitoba/Nova Scotia/Québec) / Canada:PG (Ontario) / UK:U (re-release) (1947)
上映日期:1922年6月11日 美國
宣傳語:1. A story of life and love in the actual Arctic.
2. The truest and most human story of the Great White Snows.
3. A picture with more drama, greater thrill, and stronger action than any picture you ever saw
IMDb:0013427
導演: 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編劇: 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演員表: Nanook ..... Himself
Nyla
Cunayou ..... Herself (Nanook's wife)
Allee ..... Himself (Nanook's son)
Allegoo ..... Himself (Nanook's son)
Berry Kroeger
劇情梗概: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個月遠赴北極,和哈里森港的愛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攝影機再現了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雖然對本片有過「擺拍」是否紀錄片的爭論,但毫無疑問本片仍是紀錄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更是世界紀錄片的光輝起點。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納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歇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里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獲,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采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煙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劃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劃,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復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把戲劇性引入紀錄片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准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志撰寫探險游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彷彿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聽從靈感,再現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納努克》,現在想彌補,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說:您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提個預算,請再給我們帶回一個《納努克》。弗拉哈迪認為在北方過了許多年,現在應該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帶著妻子女兒和一個紅頭發的愛爾蘭女傭,來到太平洋小島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波利尼西亞村莊。由於傳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島上人已經開始穿西裝。弗拉哈迪找到村裡的酋長,要求他們穿上民族服裝。為了製造高潮,特地讓一個男孩紋身——當地人稱為刺青,這種成人儀式幾十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儀式前的舞蹈慶典和化妝活動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當地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搬演的。
在這部名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攝過程中,弗拉哈迪開始嘗試使用搖鏡頭去跟拍一個主體對象,當時還沒有人用過這種拍攝手法。不僅如此,長焦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時被使用。在刺青一場中,當針扎進男孩的身體時,弗拉哈迪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了他臉上的痛苦神態,並把攝影機搖向他身邊的母親,把母子間的親情在一幅畫面中表現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個特點,就是毫不遺漏地記錄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時,他的素材已經達到14萬英尺。但他並不在乎,只要他的靈感存在,那麼他的機器就不會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會不時地拿給村民們看。他們在椰子樹上綁起銀幕,放映工作樣片,看完後,島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訴他。特別是那些還記得島上古老儀式和生活習慣的長老們,不僅幫助弗拉哈迪再現往昔,還來檢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錯誤。
《摩阿拿》並沒有為派拉蒙公司賺到錢,即使採用「南海群妖的愛情生活」這樣誇張的廣告語。格里爾遜在《太陽報》發表評論說,「我不應該說哪些鏡頭是漂亮的,因為所有的都是那麼美」。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這個詞稱呼紀錄片,從此紀錄片自立門戶,直至今天。
格里爾遜邀請弗拉哈迪拍攝一部反映英國工業化進程的電影。拍攝前,英國政府的某個上層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他只好回到旅館像隱士一樣呆了幾天。最後,他給了格里爾遜一打紙,第一頁寫的是:關於手工業者的電影,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頁寫的是:電影劇本——工業化英國的場景。此外什麼都沒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歡倫敦。在英國拍片時,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幾杯,並講述他早年在北極遇到的事情。盡管故事有時很荒謬,弗拉哈迪講故事的天賦卻無人能比。
因為《北方納努克》,弗拉哈迪獲得了善於拍攝邊緣人群的名聲。1932年,高蒙公司製片人貝克決定冒險投資1%的公司預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攝《亞蘭島人》。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西海岸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離倫敦只有15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於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
為了拍到亞蘭島人本來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輩曾經這樣捕魚,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時候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亞蘭島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納努克》,但沒能如願,也許他沒想到,《北方納努克》是他十年探險與愛斯基摩人交往的結果,而《亞蘭島人》是為了拍攝而結識這些陌生的人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北方納努克》是他無法超越的高峰。
這部電影給亞蘭島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島上人把曾參加過弗拉哈迪電影拍攝作為向旅遊者炫耀的資本。
《亞蘭島人》高超的攝影技藝贏得電影理論家保羅·羅沙的贊嘆,但羅沙說,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輩生活的蠟人」。
從未放棄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從未放棄自己的拍攝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國,想過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寧靜生活,但事與願違。不久,負責美國電影服務社的紀錄片導演帕爾·羅倫茲邀請弗拉哈迪拍攝反映美國農業問題的電影《土地》。弗拉哈迪從小雲游世界,四處探險,他55歲才第一次有機會接觸美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接下來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農場,日子安靜卻了無生趣,宜人的環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敗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說:「威望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漢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錯了,威望給他帶來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規定弗拉哈迪行動自由,擁有影片的版權,甚至出資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資助的金額卻非常慷慨。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後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個男孩的歡樂與悲傷。一開始就將觀眾置於神奇而美妙的叢林之中:池塘、荷葉、露珠、水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少年劃著小船緩緩入畫。可以看出他在這片森林裡如魚得水,他熟悉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親密的朋友是一隻小浣熊,他們常常在一起嬉戲玩耍。然而,鱷魚吃掉了浣熊,他決心為浣熊報仇。正當少年與鱷魚相持不下時,爸爸正焦急地尋找著他。少年與鱷魚的搏鬥驚心動魄,這個場景讓人想起納努克與海象的搏鬥,想起亞蘭島人與鯊魚的搏鬥,突出人與自然的搏鬥是弗拉哈迪一貫的主題。
弗拉哈迪把自己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都融進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影片。
出資者是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它想藉助弗拉哈迪的名聲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二十年的電影工作經驗已經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說明石油開采並沒破壞這里的生態,一切依舊那麼和諧。
1948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為弗拉哈迪的熱情和勇猛授予他大獎。
這位紀錄片電影開創者晚年生活拮據。此時,他對用攝影機「還原」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開始拍攝有關畢加索著名壁畫《格爾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這部片子仍沒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遺憾的藝術」。
在《北方的納努克》拍攝完成後不久。納努克就因為沒有儲存足夠的過冬食物而餓死了。
美好的事物背後。
總伴隨著悲劇。

C. 什麼播放器看的電影多

看看播放器
網路
電影名
就可以看到第一頁有
電影天堂,或BT天堂
後綴的
裡面的都是可以的,,我平時看電影也是在裡面下了,然後邊下邊播,再下個看看就可以邊下邊播
的資源總是比在線播放的資源多,很容易就能搜到很多資源,而且

D. ipad pptv 電影只顯示第一頁

我的也是。 說明要重刷新。或者刪除再下

E. 一下電影《一一》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摘要 楊德昌說影片名「一一」:「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復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總會低聲數著『a one and a two and a …… 』來定節奏,英文片名由此而來,表示片中內容並沒有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生命的調子應該像一闋爵士樂曲。」 「一一,就是開始,我們翻開字典的第一頁,就是一嘛;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一個開始的位置上。」

F. 有一部電影名字叫一一'''我明白裡面的意思為什麼叫一一'為什麼不直接叫二呢

楊德昌以往的電影經常表現一種個人和社會的沖突,以及理想必然破滅的痛苦,而在《一一》里,這種痛苦轉變成一種思辨的力量,它反映了一個人從純真到懷疑再到睿智的過程,正如 《一一》劇照
他所說的那樣:「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復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或許這也是楊德昌自己心路歷程的一種寫照。 楊德昌說影片名「一一」:「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復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總會低聲數著『a one and a two and a …… 』來定節奏,英文片名由此而來,表示片中內容並沒有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生命的調子應該像一闋爵士樂曲。」 「一一,就是開始,我們翻開字典的第一頁,就是一嘛;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一個開始的位置上。」

請參照網路知道

我也看過,不過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小孩的爸爸重遇舊情人還是不願跟她發生關系說的那些話
有些時候,有些好男人,會作出一些更好的決定,即使是一種拒絕

G. 第一頁最後一個座位是34排26號。900人能同時看電影嗎這題怎麼做

假設每排座位相同,都有26個座位,一共有34×26=884個座位,884<900,所以不能900個人同時看電影。

H. 你碰上的可是權利這部電影叫什麼

電影《罪惡之城》。

影片講述三個故事:Sin City,The Big Fat Kill和That Yellow Bastard。這三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個虛構的城市——罪惡之城,而在這座城市中,主教大人、參議員、警察卻正是罪惡的根源。

《罪惡之城》誕生於1991年,出自名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之手。

不過,如果說米勒會對自己的作品心存顧慮,那便是好萊塢的改編意圖。他從一開始起,就認為那是不可行的。不是因為電影形式不適合表現這些故事,而是因為就米勒的理解,電影工業勢必會扭曲他的作品。

羅德里格茲向來喜歡冒險,從超低成本的《殺手悲歌》、恐怖片《從黃昏到黎明》,到《非常小特務》,全都顯現出其獨具慧眼。當翻開《罪惡之城》的第一頁,羅德里格茲便被完全吸引了。

羅德里格茲太喜歡《罪惡之城》了,以至決定將原著原封未動的搬上大銀幕,他所要做的是轉化,而並非改編。憑借對數字電影的了解,羅德里格茲當然能將《罪惡之城》如實呈現。

閱讀全文

與第一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主宰大電影圖片 瀏覽:257
最新韓韓國電影 瀏覽:752
金寶第一次進城電影 瀏覽:735
功夫熊貓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69
成龍影院今晚3d電影 瀏覽:697
愛情電影大全免費搞笑電影 瀏覽:495
看電影用英文怎麼說簡稱 瀏覽:4
萬達電影院卡 瀏覽:826
王力宏絲綢之路電影節 瀏覽:413
萬家麗電影院 瀏覽:369
東升哪個電影院 瀏覽:39
香港十大病毒電影排行榜 瀏覽:473
80s電影網電腦版下載 瀏覽:73
人與動畫電影 瀏覽:565
3D電影院一共12排哪排最好 瀏覽:595
歐美電影fro 瀏覽:902
愛國電影寫一篇150字的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201
2017最熱動畫片電影 瀏覽:191
永康曹園萬福電影院 瀏覽:477
瓊瑤風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