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張騫的影視作品和下載地址
張騫 (1997)
導演: 王星軍
主演: 王玉梅 / 奧登高娃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7-10-25
片長: 100
Ⅱ 求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背景音樂! 第6集張騫回到大漢,和霍去病
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
音樂名稱:Brick Wall
作曲者:Jeff Tymoschuk (SOCAN)
發行商:Megatrax Music (BMI)
試聽可到Megatrax官網,id=501171 (MX212 Rock Hybrid Trailers 第10首)
別告訴我在國內網路搜不到、怎樣下載,我愛莫能助。
Ⅲ 有一部講述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大探險家張騫
Ⅳ 中國有哪些偉大的音樂家
中國古代音樂家
孔子:春秋時著名的教育家、音樂家。約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雍門周:戰國琴師。善鼓琴,嘗為孟嘗君鼓琴。後世說他是最早發明琴譜的人。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桓譚:東漢琴家。任掌樂大夫。所著《新論》,常論及音樂。並著《琴道》,介紹有關琴及琴曲的事跡。
蔡邕:漢末琴家。他創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現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傳為他的作品。
蔡琰:漢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她被虜入胡地,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琴曲中表現這一題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這些往往被認為是她的作品。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阮籍: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精於琴道。現存琴曲《酒狂》傳說是他的作品。有音樂論文《樂論》傳世。
阮咸: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
劉琨:晉代琴家。創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是最早以胡笳聲編為琴曲的作品。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賀若弼:隋代琴師。創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換玉》等。《西麓堂琴統》中存有《清夜吟》。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趙耶利:初唐琴師。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他總結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評論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董庭蘭:盛唐琴師。從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而青出於藍。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頤真》等琴曲相傳為他的作品。
薛易簡:唐代琴家。他九歲彈琴,十二歲能彈雜曲三十及《三峽流泉》等三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及《別鶴》、《白雪》等名曲。他在講究「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之外,更強調「聲韻皆有所主」的內在表現。還指出了從彈琴姿勢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為後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申出許多的彈琴規范。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義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門弟子。在越州法華山學琴,「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著有《則全和尚節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敗,猶如雲霧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瀟湘水雲》。又有《秋鴻》、《泛滄浪》等琴曲作品。劉志方傳其琴藝與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實為浙派的創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並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後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從劉志方學郭楚望傳譜。創作琴曲甚多,有《漁歌》、《樵歌》、《列子御風》、《山居吟》、《佩蘭》等。其中,《漁歌》、《樵歌》的藝術水平很高。
嚴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創始人。琴風「清、微、淡、遠」,所編的《松弦館琴譜》為虞山派主要的譜集。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理論。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嚴徵同學藝於陳愛桐的弟子,但是琴風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等快節奏的琴曲,收入《大還閣琴譜》。琴風「徐疾咸備」,彌補了嚴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
庄臻鳳:清代琴家。彈琴近三十年,創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學心聲》中,較為流行的有《梧葉舞秋風》、《春山聽杜鵑》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廣陵琴派的先行者。所傳琴譜於1702年刊為《澄鑒堂琴譜》,為廣陵派最早的譜集。
徐祺:清代琴師。廣陵派的繼起者。傳譜輯為《五知齋琴譜》,所收琴曲以虞山派為多,並對各曲進行了加工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廣陵派與虞山派的淵源關系。
吳虹:清代琴師。學琴於徐常遇之孫徐錦堂。當時是廣陵派鼎盛時期,琴家雲集,日夜彈奏,對他很有幫助。他致力學琴數十年,編琴曲八十二首,於1802年刊印《自遠堂琴譜》,為廣陵派集大成者。
祝鳳喈:清代琴家。十九歲學琴,致力琴學三十多年。著有《與古齋琴譜》,對琴學理論有深入探討。
張孔山:清代琴師。學琴於浙江人馮彤雲。咸豐年間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協助唐彝銘編成《天聞閣琴譜》。所傳諸曲如《流水》、《醉漁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點。經他發展加工的《流水》流傳甚廣。
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
劉天華(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
賀綠汀(1903-1997)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於莫斯科。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馬思聰(1912-1987)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1934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他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後,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後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雷振邦創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李德倫(1917-2001)出生於北京,少年時期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在輔仁大學讀書時曾與師生組成學生管弦樂團,並參加演奏。194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專,先後師從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W.FRANKEL)學習音樂理論。指揮家、中央樂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副主席兼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在人們的心目中,李德倫的名字總是和「交響樂」聯系在一起。84歲的他在抱病多年後溘然長逝,令人發出「世上空餘《田園》曲,人間不見李德倫」的感慨。
李煥之(1919-)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四十餘年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並撰寫了三百餘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作散論》一書。
傅聰(1934—)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台,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何占豪(1932—)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粱祝》。但是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他鮮有作品問世。有人說這首作品不僅是何占豪本人音樂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
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Ⅳ 月關編劇的《鑿空者》系列電影你感興趣嗎
感興趣。《鑿空者》是一部由中宣部電影頻道、漢中文化傳媒集團聯合出品,漢中市委宣傳部、城固縣委宣傳部等聯合攝制,潘鏡丞執導,高大博搭檔邵桐、黎郡格等人主演的國內首部張騫題材系列電影。
劇情簡介
系列電影《鑿空者》共分五部——《使命召喚》《西極神域》《雪域天馬》《白城魔女》《使者之命》,在基於史實的基礎上,對張騫的「鑿空之旅」進行了藝術化、故事化的改編,以出使西域為切入點,先後講述張騫勇闖峽谷關,出訪西極古國、天馬草原,幫助白城子民對抗自然危機。
並與西域各部落建立政治、文化、經濟交流,開通漢朝與西方之間商路的探險歷程。
Ⅵ 求一首適合聲樂初學者考試的曲目
首先要適合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根據自己的音質、音域、聲部和程度選擇曲目。切忌盲目追求大而難的作品。
據說前幾年有的學校在招生考試時,人為地把曲目分成幾個檔次,考生如果選擇高一檔次的曲目,不管是否適合,只要唱下來就能拿高分。而選擇低一檔次的曲目,無論唱得多麼完整也只能拿那個檔次的分數。這是非常錯誤的導向。每年報考專業院校考生的年齡大部分是17歲—20歲之間,學習聲樂的年限都在2—3年左右,聲樂技巧還處於初級階段,過早地演唱超出他們實際能力的曲目,只能暴露他們的毛病,同時加大考生的心理負擔和生理負擔,甚至會損害他們稚嫩的嗓音。
考試曲目的選擇要依據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內容、大小搭配的原則。有些中外藝術歌曲各個聲部都可以演唱,考生可以按原調演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部要求來移調演唱。
比如:《教我如何不想她》《祖國,慈祥的母親》《鄉音鄉情》《我懷著滿腔熱情》《愛情的喜悅》等。但是如果選擇歌劇的唱段,就必須遵從角色的要求,嚴格按照原調和聲部進行演唱。民族唱法的考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曲目,美聲唱法的考生最好能准備1-2首外國作品。這樣可以多方位地展示考生的專業程度和音樂素質,也有利於考生的發揮。
拓展資料
初學聲樂者如何練習氣息
一、學習聲樂的條件 要學好聲樂,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掌握相應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條件。
1、音樂素質 音樂素質就是人在音樂方面 敏銳聽覺、鮮明的節奏感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節奏、樂感。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培養,而後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準、節奏和樂感方面有敏銳感覺的人,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素質條件。
2、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音樂素質的人要進一步學習音樂就必須學習音樂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包括: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鍵盤樂器基礎。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要准確的聽辨和視唱出音階、音程、節奏、旋律必須學習視唱練耳。 樂理也是學音樂的基礎,學好相應的樂理知識,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鍵盤樂器基礎:鍵盤樂器和樂理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鍵盤基礎才能進行聽覺訓練和視唱練習。而發聲練習等都離不開鍵盤樂器。
3、嗓音條件: 一般人認為,學習歌唱必須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這說法既有正確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優美動聽的嗓子是學習歌唱的有利條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學好聲樂,而許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訓練前並未顯示天然優美的聲音。 歌唱同說話的生理條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說話的狀態來進行歌唱就不能體現歌唱的藝術特徵。因為語音發音是下意識的「自然」發音,而歌唱發聲是有意識的「非自然」發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有意識的鍛煉發聲器官,是可以從下意識地說話達到有意識的控制自如的歌唱發聲狀態的。因此,凡會說話的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質,就可以學習歌唱。
二、如何學習聲樂 學習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1、聲樂基礎理論的學習 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發聲的生理機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 另外,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 學習了解聲樂理論基礎,可使自己練習時不盲目,目標明確。另外,再看看別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都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啟發,對歌唱練習時大有好處,使自己少走彎路。
2、跟聲樂教師學習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准確表達歌唱技能技巧的內涵,加之個人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更增加了憑文字資料學習的困難。按書上說的方法練習發聲、歌唱,練習者本人無法判斷方法的准確性和聲音效果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歌唱發音。因此,學習歌唱時,特別是初學階段,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聲樂老師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並把自己練習中的體會、困難、收獲、感覺等如實地告訴老師,以便於老師根據你的個人特點,教給學生准確度高、收效快的練習方法。學習時應注意多用腦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訓練內容 聲樂訓練有完整、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適當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頭生理學》中認為:呼吸是聲音的生命力。我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也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當你收到一束你喜愛的鮮花,你高興地在聞花的芳香,這時你會發覺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保持這樣狀態,僅將腹部橫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鬆、送氣。送氣時想到吹蠟燭,將燃著的燭光吹倒,但不吹滅,就這樣,保持燭光不升起來也不滅掉,保持時間長一點,然後再換氣。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你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2、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 e i o u 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 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四、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面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並作好筆記
拓展資料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於氣息,發出的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
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2006年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分類
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聲的最高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即小一字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 。按音色的特點可分為抒情和戲劇二類。抒情男高音也象抒情女高音一樣明朗而富於詩意,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戲劇男高音的音色強勁有力,富於英雄氣概。擅於表現強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後》中的男主人公格爾曼,就是典型的戲劇男高音。
男中音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特色。音域一般從小字組的降A到小字二組的降a 。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獨唱曲。這首歌以寬厚的曲調,雄渾的氣魄,展現了一幅氣象萬千的黃河的壯麗圖景,它象徵著我們民族偉大而崇高的精神。
男低音
男低音是男聲的最低音。音域通常從小字組的e到小字二組的e 。按音色的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渾厚,擅於表現庄嚴雄偉和蒼勁沉著的感情。馬可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就是男低音,濃重的歌聲傾訴出心頭的滿腔悲憤。
女高音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中央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 。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於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別,又可以分為抒情、花腔和戲劇三類。抒情女高音的聲音寬廣而清朗,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抒發富於詩意的和內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獨唱曲。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還要高。聲音輕巧靈活,色彩豐富,性質與長笛相似,擅於演唱快速的音階、頓音和裝飾性的華麗曲調,表現歡樂的、熱烈的情緒或抒發胸中的理想。如義大利作曲家貝內狄克特的聲樂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就是由花腔女高音獨唱。戲劇女高音的聲音堅強有力,能夠表現強烈的、激動的、復雜的情緒,擅於演唱戲劇性的喧敘調。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有第一幕第一場中的《勝利歸來》就是一首典型的戲劇。
女中音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 。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是一個放盪、潑辣的吉普賽女郎,運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現了卡門的野性。
由於角色有限,而且這一音區較接近語音,難以形成鮮明的特色。換言之,如果沒有劇情的需要,這種真正的女中音是難以得到發揮的,所以真正優秀的女中音相當稀少。比較著名的女中音角色是: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大地之母艾爾達和聖桑的歌劇《桑松與達麗拉》(1872)。聖桑一生作了13出歌劇,《桑松與達麗拉》是以女中音為主角罕見的歌劇之一,也是聖桑的代表作。桑松的故事記載於舊約聖經,取古代以色列人的英雄桑松為題材。故事敘述了以色列的老百姓遭受腓力斯人的蹂躪和壓迫,英雄參孫號召民眾反抗。腓力斯人以妖艷的女祭司達麗拉色誘,妖女達麗拉探明桑松之所以擁有神力,是由於上帝耶和華賜給他的長發,於是趁其熟睡時把他的長發剃光,就這樣桑松做了腓力斯人的俘虜。他們剜去桑松的雙眼,每日勞役。桑松求告上帝耶和華並又一次得到了神力的幫助,推倒神殿大柱,三千徘力斯人與他同歸於盡,我國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有關牧村、劉子琪、 德德瑪、吳玫玫、羅天嬋、梁寧等。
女低音
女低音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f 。音色不如女高音明亮,但比較豐滿堅實。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一幕第一場的《奧爾伽的敘詠調》就是由女低音獨唱。
18世紀末—19世紀的前半期是女低音的黃金時代。韋伯《奧伯龍》中的國王侍從、羅西尼《湖上美人》中的馬爾科姆等,均出色發揮了這一聲部的聲音特色。女低音還可以演書童或少年,如唐尼采蒂《夏摩尼的琳達》中的彼羅托,《路克萊莎·波其亞》中的奧西尼等。除了羅西尼的《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賽米拉密德》中的阿薩斯等角色之外,女低音的形象又常與盪婦、懶婆娘、老年婦女等聯系在一起。例如彭奇埃利《歡樂的歌女》中肓眼母親拉傑卡、瓦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路特等。
還有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蘇薩寧的養子瓦尼亞由女低音演員扮演。他為挽救新立沙皇羅曼諾夫的生命,連夜趕路報訊,竟使坐騎急奔斃命。這里,瓦尼亞的女低音演唱頗為動人,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Ⅶ 杜馮羽容年齡是多少
截止到2021年9月,杜馮羽容年齡27。
2018年,主演大探險家張騫系列電影《鑿空者之雪域天馬》,在片中飾演性格倔強、自由灑脫的天馬族公主玓礫。同年,主演電視劇《野象環生》,在劇中飾演諾桑匹克蘭克的女警官Maggie。
2020年3月9日,主演的網路電影《大漠江湖》在愛奇藝上映。同年,主演的古裝玄幻電影《《御龍修仙傳3》開機,在片中飾演傅炎的修仙好幫手劍靈。6月25日,出演的都市愛情喜劇《愛我就別想太多》播出,在劇中飾演玩弄愛情的藍薇。
2021年8月22日,主演的古裝玄幻電影《御龍修仙傳2:魔獸疆界》在愛奇藝上映,在片中飾演傅炎的修仙好幫手劍靈。
主演《鑿空者之雪域天馬》介紹:
由電影頻道出品,著名導演潘鏡丞執導,月關和天使奧斯卡編劇,高新興擔任製片人的大探險家張騫系列電影《鑿空者之雪域天馬》於內蒙蒙元影視城火熱拍攝中。新生代女演員杜馮羽容熱力加盟,在電影中出演性格倔強、自由灑脫的天馬族公主玓礫。
電影《鑿空者之雪域天馬》講述了張騫開辟絲綢之路途經天馬族部落,因此介入天馬族和奔馬族的矛盾,歷經磨難尋找天馬,幫助天馬族走出困境的故事。杜馮羽容飾演的天馬族公主玓礫,自小在馬背上長大,性格直爽大方、無拘無束。
但自從天馬族無法召喚出天馬上貢大宛國,天馬族的生存環境日益受到奔馬族威脅,於是玓礫被強迫作為和親對象嫁給奔馬族族長,對方還妄圖將天馬族安居之地佔為己有。
敢愛敢恨的玓礫自然不會接受這樣的命運安排,在和親途中毅然決然逃跑,轉而和張騫一行人穿越重重險阻,開啟了尋找天馬以求解決部族危機的探險之旅。
Ⅷ 中央電視台曾經拍攝過四集紀錄片《張騫通西域》。第一集、【張騫通西域民族之魂】第二集、【張騫通西域華
廣告詞: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交流與開放!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探索與發現!2100多年前,他的天涯孤旅一路西行,探索未知世界的記載,比探險家哥倫布的大航海早了1600多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而他,開辟了一條不朽的絲綢之路,讓中國充滿自信地走向世界,從而讓世界發現了一個精彩中國。司馬遷評價他——「鑿空西域」,他被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他畢生的堅韌探索,不僅促進了各個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個民族看世界的大視野。他就是張騫。漢博望侯,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 |
Ⅸ 漢武大帝漢使張騫歸來插曲
摘要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是由葛根塔娜作詞,張宏光作曲,韓磊、姚貝娜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珍藏韓磊·壹》中,是電視劇《漢武大帝》的插曲之一
Ⅹ 電影《建國偉業》張謇推舉陳其美為上海都督,陶成章為什麼反對
因為陶成章被稱為革命苦行僧,生平比較節儉,務實,陳其美其人是江湖作風,抽大煙嫖妓,是陶成章比較厭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