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代有哪些導演稱得上是世界級電影大師
公認的大師,供無數後人仰望的(高山仰止類)。格里菲斯、愛森斯坦、茂瑙、德萊葉、卓別林、奧遜威爾斯、羅伯特布列松、讓·雷諾阿、阿倫雷乃、英格瑪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希區柯克、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庫布里克、阿巴斯、安哲羅普洛斯、貝拉塔爾、布努埃爾、帕索里尼、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羅伯特奧特曼、約翰福特、比利懷爾德等等。(劃重點:目前還有兩位大神在世,戈達爾和貝拉塔爾)。成就顯著,死後(或封鏡)若干年後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或者離上面大師稍有差距的)。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大衛林奇、羅曼·波蘭斯基、雷德利斯科特、貝托魯奇、伍迪艾倫、錫蘭、泰倫斯馬力克、比利奧古斯特、亞歷山大佩恩、斯皮爾伯格、邁克李、奧利弗斯通、邁克爾哈內克、庫斯圖里卡、阿莫多瓦、法斯賓德、施隆多夫、維姆·文德斯、赫爾措格、保羅范霍文、阿彼察邦、李安、拉斯馮提爾、科恩兄弟、宮崎駿、達內兄弟、肯洛奇、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等等。成功導演,粉絲眾多,但成為大師有較大難度的。阿方索卡隆、亞歷桑德羅·伊那裡多、艾倫帕克、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保羅索倫蒂諾、 阿斯哈法哈蒂 、理查德林克萊特、保羅格林格拉斯、彼得傑克遜、大衛芬奇、大衛柯南伯格、蒂姆伯頓、卡梅隆、弗朗索瓦歐容、德帕爾馬、克里斯蒂安蒙吉、伊斯特伍德、丹尼博伊爾、史蒂芬戴德利、諾蘭、昆汀、蓋里奇、喬治米勒、索德伯格、羅伯特澤米吉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吉姆賈木許、北野武、是枝裕和、蔡明亮、姜文、賈樟柯、婁燁、杜琪峰、李滄東、金基德、朴贊郁、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約翰拉賽特、達米恩·查澤雷、托馬斯溫特伯格、多蘭等等。
㈡ 急切的想尋找一部電影 美國的驚悚片 劇情我知道一些
靈異拼圖
信息
中文片名:《靈異拼圖》
英文片名:《The Forgotten》
導 演:約瑟夫·魯本
編 劇:傑拉爾德·迪佩戈
類 型:恐怖/懸疑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級 別:澳大利亞:M 美國:PG-13 (暴力/靈異)英國:12A
片 長:91分鍾
演員表
朱莉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 Telly Paretta
阿爾法·沃德 Alfre Woodard .... Det. Anne Pope
肯·阿巴拉漢姆 Ken Abraham .... Gas Station Attendant
安東尼·愛德華茲 Anthony Edwards .... Jim Paretta
Kathryn Faughnan .... Lauren Correll
Tim Kang .... Agent Alec Wong
Christopher Kovaleski .... Sam
Kathrina Miccio .... Mrs. Munce
萊納斯·羅徹 Linus Roache .... A Friendly Man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Dr. Jack Munce
Riley Stewart .... Sam age 1
李·泰格森 Lee Tergesen .... Al Petalis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 Ash Correll
Matthew Pleszewicz .... Sam at 5
Jessica Hecht .... Eliot
劇情簡介
泰莉(朱莉安·摩爾飾)有個幸福的家庭,聽話可愛的孩子,體貼溫柔的丈夫,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只要有空,她每天都會陪八歲的兒子山姆去公園玩,直到14個月以前,山姆死於一場空難。泰莉的生活一下成了碎片,她無法從悲痛中自拔,而她與丈夫吉姆的關系也漸漸疏遠。《靈異拼圖》中媽媽Telly Paretta劇照(18張)
一天早晨,依然痛苦的泰莉醒來,卻發現擺在床頭的全家福里失去了兒子的蹤影。震驚的她翻出所有相薄,卻沒有一張有孩子的相片,泰莉開始責問丈夫,認為是他把兒子所有的照片全部銷毀。奇怪的是,丈夫反而一臉納悶的問她什麼時候有過孩子!
轉而尋找一直以來的心理醫生的她,卻被告知,兒子根本就不存在,以往8年來的所有和孩子有關的記憶都只是她自己的想像!不敢相信的泰莉開始到處尋找兒子存在過的證據,可是毫無所獲。就在幾乎快忍不住要放棄的時候,她遇上一個和她經歷類似的男人,心細如發的泰莉這次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可是,陰謀才剛開始……
印度阿三帶動恐怖新時代
1999年,印度阿三耐特·沙馬蘭推出了一部《第六感》,用曲折離奇的情節和出人意料的結尾,敲開了好萊塢那扇堅如磐石的大門。從此心理恐怖片在好萊塢盛極一時,也帶出了一大堆跟風仿製的作品。時隔兩年後,西班牙導演亞歷桑德羅·阿曼巴拍攝了《小島驚魂》。想當年沙馬蘭也不過是讓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兒童心理醫生,在結尾驚爆自己原來已經作古,玩了一出「鬼戀世」的把戲;阿曼巴卻發揚了他的光榮傳統,直接導演了一部「群鬼嚇中嚇」的大步頭,一時間成為這股心理恐怖浪潮的頂尖佳作。那麼朱莉安·摩爾領銜的《靈異拼圖》會打出什麼王牌?據說,他們要懸疑變科幻,直逼《小島驚魂》,玩死《第六感》。
故事:虛構了八年的記憶
在一次嚴重的飛機失事中,泰莉·派瑞塔(朱莉安·摩爾飾)不幸失去了年僅8歲的兒子,對兒子的思念讓她的精神變得越來越脆弱,與丈夫吉姆(安東尼·艾德華茲飾)也越來越疏遠,原本健康幸福的家庭關系瞬間崩塌了。更為離奇的是,家中所有關於兒子曾經存在過的跡象--一家人的合影、生活用品一切的一切,也都隨之消失不見了。無論她怎樣瘋狂地尋找,都無法得到兒子的一點信息。Telly Paretta 和兒子的親密照(9張)她不得不向精神科醫生姆恩斯(加里·辛尼斯飾)求助,卻被告知她的兒子只是她的幻覺而已,而她為這個幻覺虛構了整整八年的記憶。泰莉將信將疑地離開了,直到她遇到同樣經歷的艾什(多米尼克·韋斯特飾),他最近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兒,Telly Paretta 和Det. Anne Pope一起找真相(11張)於是兩個痛苦的人決定攜手證明孩子的存在……
靈感:做夢也編出個劇本
誰能想到《靈異拼圖》的故事靈感竟然來自傑拉爾德·迪佩戈的噩夢?當夜的情形如下:傑拉爾德的夢中出現這樣一個標準的三口之家--媽媽、爸爸和兒子。兒子的形象忽然慢慢淡去,最終消失不見。傑拉爾德隨後驚醒,他看了看鍾,已經凌晨6點半。他仍然對剛才的噩夢心有餘悸,便開始構思這個故事。兩小時後,他叫醒了妻子,告訴她:「我有了一個故事。」完成劇本後,傑拉爾德把它交給了經紀人,經紀人認為「革命製作公司」(拍攝過《黑鷹降落》、《極限特工》、《漢尼拔》、《蒙娜麗莎的微笑》、《地獄男爵》等)大當家的喬·羅斯會感興趣。不到一天的功夫,羅斯決定買下劇本,並聯系了導演約瑟夫·魯本。
簡評:心理懸疑變恐怖科幻
監制布魯斯·科漢曾經向媒體透露,他們對劇本做了很多次改動,但最終還是遵照了編劇傑拉爾德的原稿。據此拍攝出來的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開始就像一部心理懸疑劇,圍繞著一個似乎患有精神分裂的母親,她臆造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周遭的世界,然而隨著故事進一步發展,情節變得越來越離奇曲折,並最終演變成科幻驚悚劇。這是一部和《小島驚魂》風格相近的電影,也是今年9月電影的重頭戲,集中了朱莉安·摩爾和加里·辛尼斯等明星,故事融合了恐怖、驚悚、懸疑、科幻等諸多元素,也是繼《第六感》之後,情節最離奇曲折、結尾最出人意料的一部電影。
導演:很早就喜歡這類型
當喬·羅斯還在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賣命的時候,約瑟夫·魯本曾經為其導演了大嘴朱麗婭·羅伯茨領銜的《與敵同眠》。除了《與敵同眠》外,魯本還導演過驚悚片《聖子》(The Good Son)和《信徒》(True Believer),本片無疑也是他喜歡的類型。
《靈異拼圖》中蘊育的感情立即深深打動了魯本,他覺得一個母親為了思念孩子進行的掙扎,這種出於人類最本能的感情,也一定會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其他類型片不同的是,好的懸疑片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好奇心,吸引他們關注故事中出現的每一個細節。《靈異拼圖》的開始就非常精彩,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悲傷欲絕的母親有沒有兒子,她到底有沒有患上精神分裂症。這兩個問題讓她生活在夢魘中,但我們不知道這個夢魘是她的幻覺還是真實存在。魯本也許是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的最佳人選,他本人工作非常勤奮,會努力挖掘故事的內在實質,使演員的表演不會停留在表面。他更是一個風趣的導演,有著自我解嘲式的幽默感。劇組的每個人都相信他的判斷力,也喜歡和他一起工作。很多幕後人員跟他合作了多年,例如美術設計跟他合作了六七部電影,劇本指導也合作了三四部電影。總之一句話,他是那種會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人。
演員:各負其責搞恐怖
①朱莉安:神經母親對於每個人來說,泰莉的處境都是噩夢:某一天你醒來,發現周圍的人告訴你,過去經歷的一切都不存在,那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感覺,恐怕任何人都無法承受。因此泰莉是一個對演員要求很高的角色,她既要保證角色看上去好像精神分裂,又要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同情。《不羈夜》、《木蘭花》、《航運新聞》、《小說人生》、《遠離天堂》證明,朱莉安·摩爾是一個演技出眾的明星,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你還能在本片中體會到其他女演員少有的特殊母性。
②韋斯特:酒鬼英雄為了證明自己的記憶並非虛假,泰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艾什。艾什的扮演者多米尼克·韋斯特出生在英國,這個有潛力的演員在過去的幾年內事業突飛猛進。導演魯本還記得他在經典百老匯喜劇《愛情無計》中演出了一幕精彩的好戲,隨後便出現在HBO的電視劇集《電報》中,近年則和羅伯茨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大演對手戲。韋斯特慣於扮演壞情人,本片中他一開始也是個酒鬼,後來故事的發展把他扶上了英雄的寶座。所以這個角色對他意義重大,也許以後就可以「洗心革面」了。
③辛尼斯:內省醫生曾經憑借《阿甘正傳》中泰勒上尉一角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還參演過《阿波羅13》、《蛇眼》、《綠里》和《人性的污點》。《靈異拼圖》中的姆恩斯醫生,與他以往的角色非常不同,他通常扮演一些內斂且具攻擊性的人物,姆恩斯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醫生,同時他還是一個懂得內省的人物類型,他也增強了影片故事的不可預測性。在加里·辛尼斯心目中,一部好的心理懸疑劇會吸引很多人,因為你不知道該相信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除非等到影片的結尾。
外景:戰天斗地玩紐約
由於資金的原因,現在很多電影的拍攝都選在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甚至北卡羅萊納州,而《靈異拼圖》偏偏將外景地放在了本土的紐約,並在曼哈頓、布魯克林區精心挑選了多個適合拍攝的景點,紐約這座城市不可避免地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無形的角色。導演和製片公司同時要求這部電影帶有陰冷的氛圍,而10月末的紐約正值氣候多變的時期,因此當地不可預測的天氣變化成了拍攝的最大難題。此外,導演還對影片的畫面和顏色規定了許多原則,他和攝影導演幾乎一刻不離攝影機,他們用長鏡頭表現妄想和偷窺的感覺,又用廣角鏡頭表現世界的扭曲;除了朱莉安·摩爾的頭發,電影中甚至見不到一絲紅色。
演員介紹
朱麗安·摩爾1960年生於北卡羅萊納,在她人生的最初幾年一直和父母一起動飄西盪,頻繁搬家。1983年她從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畢業,來到紐約的劇院工作。1983年大學畢業後,摩爾在曼哈頓參加了許多非百老匯的舞
台演出,1985年到1988年間,她因出演肥皂劇《當世界轉變》而邁開了熒屏第一步,她在劇中扮演了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出色的表演為她贏得了1988年的艾美傑出新人獎。在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她開始逐步走向大銀幕。1997年她出演了《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續集》 ,2000年她在《木蘭花》中她的表演廣受好評。從影十多年來,摩爾因經常接演獨立製作片和藝術片而享有「獨立電影皇後」的美譽。除羅伯特·奧特曼之外,她還先後與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路易·馬勒、科恩兄弟等知名導演合作過,其中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熱舞之夜》為她贏得首次奧斯卡提名,使摩爾的表演真正得到肯定。在2001年她又獲得接替朱迪·福斯特出演《沉默的羔羊》續集的機會,與安東尼·霍普金斯一起出演《漢尼拔》。在2002年,朱麗安·摩爾憑借《遠離天堂》和《時時刻刻》兩度入圍奧斯卡獎提名,但她一直與奧斯卡無緣,多次入圍卻不能獲獎。
幕後製作
憑借優秀的拍攝技巧和驚人的成本控制能力,約瑟夫·魯本(J·seph Ruben)這位B級片導演在過去的20年間拍攝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驚悚片。正因為他對驚悚元素的出色掌控,索尼公司決定將《靈異拼圖》交給他來執導,盡管他已經在影壇銷聲匿跡長達6年。
1974年,約瑟夫·魯本自編自導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The Sister-in-Law》,隨後接連拍攝了4部青春題材片。1984年,他在《Dreamscape》中塑造了一個能進入別人夢境的人,影片對想像的處理和控製得到了眾多知名導演的認可。1987年,他用《繼父》證明了自己製造驚恐和懸念的天賦,據說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特里·奧奎因(Terry ·'Quinn)在片中扮演了一位殘殺單身母親的瘋狂精神病人。在一系列作品獲得肯定之後,魯本開始獲准執導一些成本較高的電影,從而得以和很多大牌明星合作。1989年,小羅伯特·唐尼和詹姆斯·伍茲出演了魯本執導的《法網終結者》 ,1991年,由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與敵共眠》獲得了不小的票房成功。
㈢ 微信朋友圈夜裡做夢的說說(精選34句)
1、做夢後的傷感說說
2、朋友圈晚上做夢的說說
3、但願晚上做夢的時候也能夢到這個美麗的天空。
4、你要選擇停留還是跟我走你別再做夢夢里不會痛
5、最近是不是壓力有點大呀,怎麼晚上老是做夢。
6、孩子們,別拿青春做夢,這個世界連呼吸都在說謊
7、最近睡得不好,半夜總是醒,老是做夢,脾氣也不好。
8、做夢穿著新鞋子,老是被人踩一腳,好氣。然後氣醒了。
9、男人愛上女人後,他會做詩;女人愛上男人後,她會做夢。
10、後勁兒太大的,只睡了5個小時,還老是做夢,我沒有快樂了。
11、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還是那個我,偶爾做做夢,偶爾說說笑。
12、人生有兩條路,一條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用腳走,叫做現實。
13、今天的夢想也是晚上不要再做夢了,如果太難實現,那就換成不做噩夢。
14、人生有兩條路,一條需要用心走,叫做夢想;一條需要用腳走,叫做現實。
15、最近老是做夢,夢見出成績,有點焦慮,很怕沒過國家線,老天保佑我吧!
16、睡醒之後,發現這個世界還是沒有改變也似乎無法改變昨天晚上又做夢了。
17、這幾天晚上老是做夢,夢見就剩我一個人,沒有人相信我說的話,還哭醒了。
18、以前每天晚上都會做夢,後來跟他一起睡覺就不做夢了,現在自己睡又做噩夢了。
19、太可怕了,一晚上做夢工作失誤三次,三次全嚇醒了,關鍵還都是一個業務一個人。
20、這兩天每天晚上都做夢,夢到生孩子各種,我真的開始有點焦慮了,好緊張啊怎麼辦!
21、我太焦慮了,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做夢都是賽容讓我改論文,太難了。
22、最近真是太難受了,晚上睡覺天天做夢,前天還被嚇醒了!是我太焦慮了嗎?或許是吧!
23、最近還是太焦慮了,昨天晚上做夢夢到老爸讓我再去讀書我心想著我不是讀過碩士了嘛。
24、只要是睡的時間長,起來就不舒服,早上超過9點起床頭就疼,咋回事啊,夜裡老是做夢。
25、一晚上都在做夢被蜘蛛追,長得又紅又大,跑得還快,要了親命了簡直,做個夢都整得好累。
26、最近老是做夢。明天醒來發現這也是一場夢該多好。抱著這樣的念頭,能更容易睡著一點吧。
27、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還是那個我,偶爾做做夢,然後,開始日復一日的奔波,淹沒在這喧囂的城市裡。
28、不苟同於這個說法,如果我老是做夢夢到同一個人,並不代表那個人想著我,而是我一直在惦記著那個人。
29、男票跟我說他下了幾集哆啦A夢准備洗澡的時候看,我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本來想下奧特曼來著,又怕晚上做夢夢見怪獸
30、一晚上都在做夢,不是翻箱倒櫃找證件,就是在急匆匆的打包行李去趕車,夢里累個精疲力盡,再也不要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再做了。
31、最近老是做夢,昨天晚上夢見老爸,我到哪都跟著,時不時去看一下,生怕突然不見了。可是夢一醒來,真的還是不見了,有點傷感。
32、在這樣的年齡,生活還沒有撞疼我們,責任感和悔恨也還都不敢損傷我們,那時我們還敢於看,敢於聽,敢於笑,敢於驚訝,敢於做夢。---托馬斯曼
33、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34、雖然知道遙遠的相思很苦很苦,我還是選擇了相思;雖然知道夢里的相逢很短很短,我還是選擇了做夢;雖然知道等你的心很痛很痛,我還是選擇了永遠等待
㈣ 關於電影史的
第一部電影影拍攝描述的是:日常生活
第一位偉大導演:麥利遜
早期電影經典演員:卓別林、范倫鐵諾
早期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然而,電影發行商發現,在播放電影時有一個講評人來敘述故事、補上角色間的對話,可以更吸引觀眾。沒過幾年,播放的電影都會在下邊附上字幕,這樣就可以在演員「說話」時,表示出他說的內容。這使得講評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 (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1936年 - D·W·格里菲思(D. W. Griffith) - 為他作為導演和製片人對電影藝術長期的傑出的貢獻。
1937年 - March of Time - 為它開創了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新聞影片
1937年 W·霍華德·格林(W. Howard Greene)、哈羅德·羅森(Harold Rosson) - 為塞爾茲尼克國際電影公司出品的《阿拉的花園》(The Garden of Allah)的彩色攝影技術。
1938年 - 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館 - 為它收藏了從1895年至今的電影資料,確定電影是藝術的重要部分,並向公眾開放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電影的歷史。
1938年 - 埃德加·伯根(Edgar Bergen) - 為他卓著的喜劇天才。
1938年 - 馬克賽·納特(Mack Sennett) - 為他對喜劇電影持久的貢獻,學院提出一個特別褒獎給這位充滿了樂趣、挖掘新人,富有同情心的喜劇天才。
1938年 - W·霍華德·格林(W. Howard Greene) - 為他在《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的彩色攝影技術。
1939年 - 亞瑟·保爾(Arthur Ball) - 為他在彩色電影攝影中的傑出貢獻。
1939年 - 哈里·M·華納(Harry M. Warner) - 為他記錄了美國人早期為自由而奮斗的歷史。
1939年 -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 - 為《白雪公主》開創了一個新的娛樂領域。
1939年 - 高登·詹寧斯(Gordon Jennings,特別效果)、簡·多梅拉(Jan Domela,特別效果助理)、德弗羅·詹寧斯(Devereaux Jennings,特別效果助理)、艾爾明·羅伯特(Irmin Roberts,特別效果)、阿特·史密斯(Art Smith,特別效果)、法喬特·埃多特(Farciot Edouart,透明效果)、洛亞爾·格里格斯(Loyal Griggs,透明效果助理)、洛倫·L·里德(Loren L. Ryder,聲效)、哈里·D·米爾斯(Harry D. Mills,聲效助理)、路易斯·梅塞科普(Louis Mesenkop,聲效助理)、沃特·奧伯斯特(Walter Oberst,聲效助理) - 為《Spawn of the North》里傑出的畫面和聲音效果。
1939年 - 奧利弗·T·馬什(Oliver T. Marsh)、艾倫·M·戴維(Allen M. Davey) - 為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電影《甜心》(Sweethearts)的彩色攝影技術。
1940年代
1940年 - 吉恩·赫肖爾特(Jean Hersholt,總裁)、拉爾夫·摩根(Ralph Morgan,主席)、拉爾夫·布洛克(Ralph Block,第一副總裁)、康拉德·內格爾(Conrad Nagel)、美國電影電視基金會 - 表彰基金會卓越的工作推動了電影的發展。
1940年 - 特藝七彩公司 - 為它成功地將三色技術應用到銀幕上。
1940年 - 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 作為第一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道格拉斯·范朋克為全球電影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1940年 - 威廉·卡梅隆·曼澤斯(William Cameron Menzies) - 為表彰他在《亂世佳人》中成功運用彩色技術。
1941年 - 鮑勃·霍普(Bob Hope) - 為他對電影事業無私的奉獻。
1941年 - 內森·萊文森(Nathan Levinson) - 為他過去9年來為電影事業和軍隊的服務,從而可以方便地拍攝軍隊題材的電影。
1942年 -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威廉·E·格雷提(William E. Garity)、J·N·A·霍金斯(J. N. A. Hawkins)、RCA製造公司 - 為表彰他們在《幻想曲》中運用聲音的先進技術。
1942年 -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和他的同事 - 為表彰他們在華特迪士尼公司公司出品的電影《幻想曲》中充滿創造力的音樂。
1942年 - 斯科特·雷(Scott Rey) - 為他在艱難危險的環境下用16毫米的膠片攝制了一部關於中國戰爭的紀錄片《Kukan》。
1942年 - 英國信息部(United Kingdom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 紀錄片《今夜的轟炸目標》(Target for Tonight)逼真地呈現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勇氣。
1943年 - 米高梅公司 - 為出品的Andy Hardy系列電影中展現了美國人的生活。
1943年 - 查爾斯·博耶(Charles Boyer) - 為他在洛杉磯成立了法國研究基金會所作的貢獻。
1943年 - 諾埃爾·科沃德(Noel Coward) - 為影片《與祖國同在》(In Which We Serve)的所付出的努力。
1944年 - 喬治·佩爾(George Pál) - 為他在電影木偶片的製作採用新穎的方法和技術。
1945年 - 鮑勃·霍普(Bob Hope) - 為他為學院所作的貢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終身會員)。
1946年 - 丹尼爾·J·布盧姆伯格(Daniel J. Bloomberg)、合眾錄音室(Republic Studio)、合眾音效部門(Republic Sound Department) - 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出色的音樂錄音室,將各種聲音元素完美得融合在一起。
1946年 - 沃爾特·萬格(Walter Wanger) - 為他六年來作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所作的貢獻。
1946年 - 弗蘭克·羅斯(Frank Ross)、莫文·里羅伊(Mervyn LeRoy) - 為短片《The House I Live In》和同名歌曲。
1947年 - 恩斯特·盧比西奇(Ernst Lubitsch) - 他為電影藝術做出了獨一無二地貢獻。
1947年 - 哈羅德·拉塞爾(Harold Russell) - 他在《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的表演給其他退伍老兵帶來希望和勇氣。
1947年 - 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 - 在電影《亨利五世》(Henry V)中集演員、導演和製片於一身。
1948年 - 威廉·塞利格(William Selig)、艾伯特·史密斯(Albert E. Smith)、托馬斯·阿馬特(Thomas Armat)、喬治·K·斯波(George K. Spoor) - 電影的先鋒小組之一,他們為電影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的心血。
1948年 - 電影《Bill and Coo》 - 將小說的藝術性和電影的娛樂性完美地結合起來。
1948年 - 義大利電影《擦鞋童》(Sciuscià) - 這部優秀的電影把我們帶入了處於飽經戰爭創傷的國家中的悲慘生活,它向世界證明了面對災難,精神的力量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後來衍生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48年 - 詹姆斯·巴斯克特(James Baskett) - 他在迪士尼第一部長篇真人與動畫合演的影片《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飾演的雷姆斯大叔受到全球孩子的喜愛。
1949年 - 西德尼·格勞曼(Sid Grauman) - 劇院之王,提高了電影院的建造標准。
1949年 - 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 - 一個四十年來致力電影事業,被稱為美國電影之父的人。
1949年 - 沃爾特·萬格(Walter Wanger) - 他製作的電影《聖女貞德》(Joan of Arc)給全球觀眾帶來道德的高度境界。
1949年 - 法國電影《文森特先生》(Monsieur Vincent) - 1948年在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0年代
1950年 - 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 - 為他獨一無二的藝術性和在音樂片卓越貢獻。
1950年 - 賽西爾·德米爾(Cecil B. DeMille) - 傑出的電影的先鋒者,37年來光輝的表演歷程。
1950年 - 吉恩·赫肖爾特(Jean Hersholt) - 為他對電影產業巨大的貢獻。
1950年 - 義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 - 1949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1年 - 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 - 為他對電影產業巨大的貢獻。
1951年 - 喬治·墨菲(George Murphy) - 他演繹的電影影響了全國。
1951年 - 意法合拍電影《馬拉帕加之牆》(Au-delà des grilles) - 1950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2年 - 金·凱利(Gene Kelly) - 表彰他的多才多藝,作為導演、演員、歌手和舞者對電影的巨大貢獻。
1952年 - 日本電影《羅生門》(Rashômon) - 1951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3年 - 梅里安· C·庫珀(Merian C. Cooper) - 為他對電影藝術的很多創新和貢獻。
1953年 - 鮑勃·霍普(Bob Hope) - 他為全球觀眾帶去笑聲。
1953年 - 哈羅德·勞埃德(Harold Lloyd) - 喜劇大師和好公民。
1953年 - 喬治·艾爾弗雷德·米契爾(George Alfred Mitchell) - 為他對攝像機的革新和發展,並在攝影領域持續的努力。
1953年 - 約瑟夫·申克(Joseph M. Schenck) - 為他長期對電影事業的服務。
1953年 - 法國影片《禁忌的游戲》(Jeux interdits) - 1951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4年 -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 表彰他們創新了西尼瑪斯柯普系統寬銀幕電影。
1954年 - 貝靈巧公司(Bell and Howell)- 為他們發明的電影基礎設備促進了電影產業發展。
1954年 - 約瑟芬·布林(Joseph Breen) - 為他對美國電影製作規范嚴謹而開放的管理。
1954年 - 佩特·史密斯(Pete Smith) - 為他創作的《Pete Smith Specialties》系列短片里幽默敏銳的風格。
1955年 - 博士倫公司 - 為他們對電影產業發展的貢獻。
1955年 -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 為她精湛的表演。
1955年 - 丹尼·凱(Danny Kaye) - 為他的才能和多年來對學院,電影產業和美國人民的貢獻。
1955年 - 肯普·尼弗(Kemp Niver) - 為他對美國國會圖書館恢復收藏電影資料的努力。
1955年 - 喬恩·懷特利(Jon Whiteley) - 為他在電影《小拐騙者》里出色的表演。
1955年 - 文森特·溫特(Vincent Winter) - 為他在電影《小拐騙者》里出色的表演。
1955年 - 日本電影《地獄門》(Jigokumon) - 1954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6年 - 日本電影《宮本武藏》(Miyamoto Musashi) – 1955年美國發行的最佳外語片。
1957年 - 埃迪·坎特(Eddie Cantor) - 為他對電影產業多年的貢獻。
1958年 - 電影和電視工程師協會 - 為他們對電影產業的推動和貢獻。
1958年 - 布朗喬·比利·安德森(Broncho Billy Anderson) - 電影的先鋒者,對電影成為大眾娛樂作出貢獻。
1959年 - 查爾斯·布拉克特(Charles Brackett) - 為他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服務。
1959年 - B·B·卡亨(B. B. Kahane) - 為他對電影產業的貢獻。
1959年 - 莫里斯·切瓦力亞(Maurice Chevalier) - 為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全球娛樂業的貢獻。
1960年代
1960年 - 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 - 為他的創造性發明給電影帶來了聲音。
1960年 -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 為他獨一無二的喜劇才華。
1961年 - 賈利·古柏(Gary Cooper) - 他在銀幕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難以忘記的形象,受到全球觀眾的肯定。
1961年 - 斯坦·勞雷爾(Stan Laurel) - 為他在喜劇電影領域的創新精神。
1962年 - 弗雷德·L·梅茨勒(Fred L. Metzler) - 為他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服務。
1962年 - 傑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為他對電影編舞藝術的傑出貢獻。
1962年 - 威廉·亨德里克斯(William L. Hendricks) - 他編劇並監制的描寫海軍陸戰隊的電影《一支准備就緒的軍隊》(A Force in Readiness)給學院和電影產業帶來榮譽。
1963年 - 空缺
1964年 - 空缺
1965年 - 威廉·塔特爾(William Tuttle) - 為他在影片《勞博士的七張臉孔》(7 Faces of Dr. Lao)中展現的高超化妝技巧。
1966年 - 鮑勃·霍普(Bob Hope) - 為他對電影產業巨大的貢獻。
1967年 - 亞基馬·坎納特(Yakima Canutt) - 為表彰他作為特技演員所獲得的成就和創造了安全的設備以保護全球特技演員。
1967年 - 弗蘭克·弗里曼(Frank Freeman) - 為他在好萊塢30年來對學院的巨大貢獻。
1968年 - 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 - 為他對學院的服務,製作了六次最受歡迎的頒獎電視節目。
1969年 - 奧納·懷特(Onna White) - 為她在《霧都孤兒》(Oliver!)里的編舞藝術。
1969年 - 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 - 為他在影片《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中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術。
1970年代
1970年 - 加里·格蘭特(Cary Grant) - 為他在高超的演技贏得了同事的尊敬。
1971年 - 莉蓮·吉許(Lillian Gish) - 為她精湛的藝術性和對電影發展的貢獻。
1971年 - 奧森·威爾士(Orson Welles) - 他製作的電影藝術性強,類型多變。
1972年 -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 為他整個世紀以來對電影產業無可估量的貢獻。
1973年 - 查爾斯·博倫(Charles S. Boren) - 38年來作為電影業代表,為改善勞資關系和消除種族歧視貢獻良多。
1973年 - 愛德華·羅賓遜(Edward G. Robinson) - 一個偉大的演員,一個為藝術獻身的人。
1974年 - 亨利·朗格盧瓦(Henri Langlois) - 為他多年來對電影藝術的執著和大量的貢獻。
1974年 - 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 Marx) - 表彰他的創造力和馬克思兄弟在喜劇電影上無與倫比的成就。
1975年 - 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 - 一個美國電影製作大師,在全球電影史上留下他的篇章。
1975年 - 讓·雷諾阿(Jean Renoir) - 一個天才的演員,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故事片、記錄片到電視都有他的完美的演出,得到全球影迷的愛戴。
1976年 - 瑪麗·畢克馥(Mary Pickford) - 表彰她為電影獨一無二的貢獻並發展了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
1977年 - 空缺
1978年 - 本·伯特(Ben Burtt) - 為影片《星球大戰》傑出的聲效。
1978年 - 瑪格麗特·布斯(Margaret Booth) - 為她對電影剪輯藝術的貢獻。
1979年 - 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館 - 為它對公眾接受電影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的貢獻。
1979年 - 沃特·藍茲(Walter Lantz) - 他創作的動畫片為全球帶來快樂和笑聲。
1979年 - 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 - 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電影藝術。
1979年 - 金·維多(King Vidor) - 作為電影的改革者,貢獻巨大。
1980年代
1980年 - 哈爾·埃利亞斯(Hal Elias) - 為他多年來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貢獻。
1980年 - 亞歷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 - 為他高超的演技,在銀幕上塑造了眾多難忘且個性鮮明的人物。
1981年 - 亨利·方達(Henry Fonda) - 一個演技精湛的演員,為電影藝術作出光輝長久的貢獻。
1982年 - 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 - 她演技高超,富有創造力,為電影藝術作出獨一無二的貢獻。
1983年 - 米基·魯尼(Mickey Rooney) - 為表彰他50年來在銀幕上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
1984年 - 哈爾·羅奇([Hal Roach) - 為表彰他為電影藝術的卓越貢獻。
1985年 -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基金會成立20周年,一直為各個藝術領域的項目提供支持。
1985年 - 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 為他50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為他銀幕上下都是完美的典型,影響了合作過的人,並得到了他們的敬重。
1986年 - 保羅·紐曼(Paul Newman) - 他為人正直,獻身於自己的事業,塑造眾多令人信服的銀幕形象,。
1986年 - 阿萊克斯·諾斯(Alex North)- 為表彰他在眾多不同的影片中精彩的配樂。
1987年 - 拉爾夫·貝拉米(Ralph Bellamy) - 為他卓越的藝術才能以及為表演獻身的精神。
1988年 - 空缺
1989年 - 伊士曼柯達公司 - 為100年來對電影的貢獻。
1989年 - 加拿大國家電影委員會 - 委員會成立50周年,對電影製作的各個領域提供支持。
1990年代
1990年 - 黑澤明(Akira Kurosawa) - 為他在電影上的成就鼓舞了全世界的觀眾,並影響了全球的電影人。
1991年 - 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 - 為她的一生演繹了眾多令人難忘的角色。
1991年 - 茂娜·羅埃(Myrna Loy) - 為她銀幕上下非凡的美德。
1992年 - 薩蒂亞吉特·雷伊(Satyajit Ray) - 為他精湛的電影表現手法和人道主義的觀,影響了全球觀眾。
1993年 -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 為他在電影上的成就鼓勵了全球觀眾。
1994年 - 狄波拉·嘉(Deborah Kerr) - 一位完美優雅的藝術家,一個獻身於表演的演員,她的作品總是完美無缺。
1995年 -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96年 - 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 為他50年來對電影事業持續的創新精神。
1996年 - 查克·瓊斯(Chuck Jones) - 為他半個世紀以來創造了很多經典的卡通角色為大家帶來了歡樂。
1997年 - 邁克爾·基德(Michael Kidd) - 為他編舞的高超技術。
1998年 - 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 - 感謝他終身為電影的奉獻,他的作品優雅風趣、大膽創新。
1999年 - 伊利亞·卡贊(Elia Kazan) - 感謝他長期卓越的工作,他在電影上革新影響了電影界。
2000年代
2000年 - 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 - 為他對電影的巨大貢獻。
2001年 - 傑克·卡迪夫(Jack Cardiff)
2001年 - 歐內斯特·萊曼(Ernest Lehman) - 集多種角色於一身,對電影貢獻巨大。
2002年 -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 - 為他的非凡表現力。
2002年 - 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 - 演員、導演和製片,影響了全球的電影人。
2003年 - 彼得·奧圖爾(Peter O'Toole) - 一個天才的演員,一生演繹了眾多令人記憶深刻的角色。
2004年 - 布萊克·愛德華(Blake Edwards) - 表彰他在編劇、導演和製片多方面的才能。
2005年 - 希德尼·魯邁特(Sidney Lumet) - 為他編劇和表演的才華。
2006年 - 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 - 為表彰他一生為電影事業的貢獻。
2007年 - 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為他在電影音樂做出傑出貢獻。
2008年 - 羅伯特-博伊(Robert Boy) - 為他傑出的美術設計 2009年 - 空缺
2010年 - 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羅傑-考曼(Roger Corman)高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
㈤ 有哪些電影大師
1.公認的大師,供無數後人仰望的(高山仰止類)。
格里菲斯、愛森斯坦、茂瑙、德萊葉、卓別林、奧遜威爾斯、羅伯特布列松、讓·雷諾阿、阿倫雷乃、英格瑪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希區柯克、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庫布里克、阿巴斯、安哲羅普洛斯、貝拉塔爾、布努埃爾、帕索里尼、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羅伯特奧特曼、約翰福特、比利懷爾德等等。(劃重點:目前還有兩位大神在世,戈達爾和貝拉塔爾)
2.成就極高,死後(或封鏡)若干年後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或者離上面大師稍有差距的)。
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大衛林奇、羅曼·波蘭斯基、邁克爾哈內克、雷德利斯科特、貝托魯奇、伍迪艾倫、錫蘭、泰倫斯馬力克、阿基考里斯馬基、羅伊安德森、格斯范桑特、比利奧古斯特、斯皮爾伯格、科斯塔·加夫拉斯、邁克李、奧利弗斯通、庫斯圖里卡、阿莫多瓦、法斯賓德、施隆多夫、維姆·文德斯、赫爾措格、阿彼察邦、拉斯馮提爾、科恩兄弟、宮崎駿、達內兄弟、肯洛奇、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等等。 >
註:這類導演,基本上獎項已經很難衡量他們的成就了。
3.成功導演,粉絲眾多,但成為大師有較大難度的。
阿方索卡隆、亞歷桑德羅·伊那裡多、艾倫帕克、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保羅索倫蒂諾、 阿斯哈法哈蒂 、理查德林克萊特、保羅格林格拉斯、彼得傑克遜、亞歷山大佩恩、馬丁麥克唐納、大衛芬奇、大衛柯南伯格、蒂姆伯頓、卡梅隆、托德海因斯、弗朗索瓦歐容、德帕爾馬、韋斯·安德森、喬·懷特、克里斯蒂安蒙吉、伊斯特伍德、保羅范霍文、丹尼博伊爾、史蒂芬戴德利、諾蘭、昆汀、喬治米勒、索科洛夫、安德烈·塞金薩夫、索德伯格、羅伯特澤米吉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吉姆賈木許、北野武、是枝裕和、蔡明亮、李安、姜文、賈樟柯、婁燁、杜琪峰、李滄東、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約翰拉賽特、達米恩·查澤雷、托馬斯溫特伯格、多蘭等等(雖然是第三梯隊了,但這裡面也都很強,其中一些比較年輕的,以後 還是很有機會的。)
註:這里的「成功」指的是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個的:1.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奧斯卡有過多次提名,至少拿過一次重要獎項的,這里的重要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銀獎、終身成就獎; 2.世界范圍內取得過票房佳績的。有遺漏的人的話歡迎補充。
4.成功導演,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師的。
蓋里奇、吉爾莫德爾托羅、薩姆門德斯、JJ·艾布拉姆斯、喬斯韋登、布萊恩辛格、山姆雷米、馬修沃恩、喬恩費儒、沙恩布萊克、羅素兄弟、邁克爾貝、扎克施耐德、凱文史密斯、張藝謀、陳凱歌、周星馳、羅宏鎮、林詣彬等等
註:商業片導演在其影響力下,普遍需要後退一至兩個身位。
除這幾類外,還有無數目前還不成功,以後也絕無可能成為大師的導演。
這里衡量大師的標准主要是看對藝術形式的革新貢獻、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對後世創作者的影響程度,商業片導演一般來說在大眾領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但其實對電影語言的開拓以及電影深度都是不夠的,所以要在影響力下後退一兩個身位。這不意味著商業片導演就沒可能成為大師了,在商業片框架中做出探索和深度的也是有的。另外,這里說的是作為導演的成就,導演本人的其他身份如:演員、工程師、電影理論家等方面不應放在導演維度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