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

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

發布時間:2025-05-26 09:26:52

Ⅰ 李谷一演唱的電影插曲有哪些

心中的玫瑰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典歌曲集
瀏陽河
難忘今宵
鄉戀 騎士 qishi com
知音
我和我的祖國
妹妹找哥淚花流 song c
潔白的羽毛寄深情

Ⅱ 李谷一的《絨花》 歌詞

歌名:絨花

演唱:李谷一

作詞:劉國富,田農

作曲:王酩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錚錚硬骨綻花開

瀝瀝鮮血染紅它

啊~啊~

絨花絨花

啊~啦~

一路芬芳滿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華

花載親人上高山

頂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

絨花絨花

啦~啦~

一路芬芳滿山崖

(2)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擴展閱讀

《絨花》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劉國富、田農作詞,王酩作曲,歌曲發行於2002年01月01日,收錄於專輯《鄉戀》。 該歌曲是電影《小花》主題曲。

歌曲曾在1980「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中獲獎。

Ⅲ 中國紅歌有哪些在哪找紅歌

可以在各大音樂播放器找。推薦如下

1、《我愛你中國》

是陳沖主演的電影《海外赤子》的一首經典插曲,創作於1979年,作詞為瞿琮,作曲為鄭秋楓。隨著20世紀80年代初該影片的熱播,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來西亞歸僑葉佩英演唱的主題曲也在中國大地上迅速唱響。

2、《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這首歌創作於1977年下半年,當時全國正處在打倒「四人幫」的歡欣鼓舞之中,中央文化部和中國音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全國音樂界創作新國歌。作曲家朱南溪譜了賀東久和任紅舉合寫的歌詞「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3、《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是歌劇《星星之火》第一幕第二場中的唱段,在流傳過程中,漸以獨唱和多部重唱的形式出現。《星星之火》這部歌劇1950年12月由東北魯迅文學院首演於哈爾濱。

4、《洪湖水浪打浪》

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創作於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

5、《南泥灣》

1943年,這首曲子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團隊作品。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此曲旋律優美、抒情,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歌頌他們把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了美麗的「江南」。

Ⅳ 歌曲《九九艷陽天》《鄉戀》的作者以及其簡介,和此作品的創作背景簡介和作品分析

《九九》的是
胡石音/黃宗江 詞
高如星曲(1929~1971) 晉西興縣人
歌曲產生於1956年,在中國已經風靡了近50年
歷程:

許多人會唱這首歌,可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誰。這首歌的猛禪曲作者是年輕的作曲家高如星,他短暫的一生寫下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正當他創作盛年,「文革」風暴來臨,這位天才作曲家被迫害致死了。

1929年出生在晉西北的興縣,興縣是革命老區,是種地用钁掏、不長莊稼光長草的窮地方。令人驚奇的是,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民歌資源。高如星從小就會唱很多民歌,他不僅記得民歌的歌詞,還記得同一首歌詞幾種不同的音調,幾種不同的唱法。他是個放羊娃,當他放開羊群躺在半山中,望著藍天上飛旋的雄鷹,聽著樹叢中小鳥的鳴唱,往往情不自禁的哼唱起自液陸己編的民歌來。1944年,抗日戰爭正在山西大地激烈進行,14歲的高如星參加了一二○師「戰斗劇社」。剛到劇社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文化,學拉提琴,他的樂感節奏感都很強,隨後正式參加了樂隊演奏。1950年「戰斗劇社」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要組織一個慰問團代表賀龍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去慰問在大風雪中艱苦奮戰在康藏的築路大軍。我和孟貴彬帶領一個演出小隊,隨慰問團,一路走,一路慰問演出。高如星是主要演員,他一會兒拉提琴,一會兒敲大鼓,還會跳踢踏舞。過了二郎山、大渡河,來到西康省康定城,康定是座名城,《康定情歌》享譽世界。再往前走,鬧知頃大雪封山,我們只好在康定待命,他把我們同住一座小樓的人召集起來,說:「我和孟貴彬合寫了一首歌,名叫《藏胞歌唱解放軍》,你們聽聽行不行。」唱完之後大家熱烈鼓掌,都說是首好歌。有的說「咱們有了《歌唱二郎山》,現在又有了《藏胞歌唱解放軍》太棒了」。有的說「男女聲二重唱這種形式很少,咱們是頭一家。」《藏胞歌唱解放軍》在築路部隊演出之後,很快在全國傳開,接著在1951年全軍文藝會演中獲獎。這是高如星的處女作,這大大激發了21歲年輕作者的創作熱情。

1953年,總政歌舞團以解放軍歌舞團名義出訪蘇聯的東歐各國,全團170多人。為了在國外展顯車容,我讓高如星負責整理全團隊伍。他熱情細致,把大小車和各車人數,安排得井井有條。為了和蘇聯十幾位司機搞好關系,他又開始學習俄語。莫斯科到處是高樓大廈,地鐵站富麗堂皇,特別是聽了許多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和抒情歌曲,如《喀秋莎》、《山楂樹》、《遙遠……遙遠》、《伏爾加船夫曲》等,又聽了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伏夏克等大師的交響樂演奏會之後,從山西民歌的小天地,一下子來到如此博大的音樂世界,他震驚了,痴迷其中。他羨慕和崇拜蘇聯當時的音樂、歌曲,把發的一些零用費,全部買了蘇聯唱片。回國後他全身心地學習俄文,反復聽唱片,連穿衣服也學蘇聯人的樣子,還經常和一些蘇聯留學生聚會。1961年後,中蘇關系惡化,不少戰友提醒他不要和蘇聯學生多接近,他不聽,說:「我們和蘇聯人民還是友好的嘛。」後來有位朋友偷偷告訴他「你被懷疑了,」他說:「真是莫名其妙,我腦子里全是音符,懷疑我什麼。」在那個年代,他全裝著音符的腦子就是沒裝「階級斗爭」這根弦。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厄運,不久他被留黨察看,調離北京,離開八一電影製片廠,到武漢軍區文工團搞創作。

高如星在八一廠工作勤奮,幾年中他寫了《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嬌》、《回民支隊》、《野火春風斗古城》等20多部電影音樂。《九九艷陽天》是他24歲寫的《柳堡的故事》的插曲,此歌一出現到處傳唱。後來再黃宗江編劇的回憶中提到過:「我(黃宗江編劇)覺得這里應該有一段音樂,而且一定要是民歌體的,於是我就把想法告訴作曲高如星,這便誕生了傳唱半個世紀的經典———《九九艷陽天》。「高如星,小八路出身,真是一個天才。」我為高如星早逝感到惋惜。 」後來他又為北京電影廠寫的《汾水長流》插曲流傳甚廣。這首歌和《九九艷陽天》一樣,成為那時最流行的歌曲。
春節剛過,高如星就被突擊審訊。造反派瘋狂逼高如星交待「蘇修特務」罪行,交待寫《九九艷陽天》這首靡靡之音的罪惡目的。高如星拒不認罪,他們就晝夜車輪大戰,嚴刑逼供。高如星的肋骨被打斷插進肺裡面,他忍住劇烈疼痛,憤怒反駁,說「這是誣陷」。不久,肺部感染化濃,創傷部位發生癌變,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這時允許高如星去醫院看病,但是必須戴著手銬去。他忍受不了對他人格的屈辱,大聲說:「我不去,我寧願死。」在高如星臨終前三天,他讓王雲霞攙扶著去附近一家小照相館,照了一張夫妻合影。臨去時他說:「雲霞,幫我穿上軍裝,釘上帽徽、領章,將來讓咱們的孩子看看,他的父親不是壞人,是一位曾經南征北戰、堂堂正正的解放軍戰士。」高如星在彌留之際讓妻子給他唱唱《跟著我吧》,那首歌,妻子哽咽著唱不下去。剛從家鄉來照顧他的小侄女,眼淚汪汪地看著叔叔,輕聲說:「叔叔,我給你唱個歌吧。」她看見叔叔的頭微微動了一下,他輕輕地唱起「九九那個艷陽天啦哎嗨喲,十八歲的哥哥來到小河邊……」

42歲的高如星踏著他那優美的旋律,靜靜地……永遠走了……

「文革」結束以後,高如星追悼會在北京召開。武漢軍區代表鄭重宣布高如星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為他平反昭雪,推倒一切不實之詞,恢復名譽。

我親愛的小戰友,這顆明亮的小星,很快就從天空消逝了,但是他優美動聽的旋律,將長久要飄揚在人們的生活之中,飄揚在祖國的艷陽天空。

《鄉戀》
詞:馬靖華
曲:張丕基
1979年12月21日,在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插曲的錄制現場。

導演馬靖華焦躁地踱來踱去,片子的插曲《思鄉曲》不理想,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作曲家張丕基此時正患重感冒,而且已是五易其稿,「幾乎沒招了」。

剛剛錄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復雜,這首歌曲高和寡,恐怕除專業演員外,誰也唱不了,很難在群眾中流行。

片子馬上要播出了,怎麼辦?大家連夜討論。張丕基面對大家的意見,萌生去意,說「要麼你們另請高明吧」。爭論一直持續到凌晨3點。

最後,時任中央電視台製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當時的總錄音師曾文濟建議,詞曲都推翻重寫。於是,李谷一返回中央樂團住處,馬靖華留在辦公室連夜趕寫歌詞。張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詞寫好後重新譜曲。

辛苦的夜晚,短暫的寧靜。所有人都沒料到,這一次重寫,竟導致了始料未及的軒然大波。

一曲風行

幾個小時之後,第二天早晨7點多,張丕基還沒起床,有人來敲家門,把馬靖華連夜趕寫好的歌詞送來了。

7歲的小女兒把歌詞遞到床前,張丕基匆匆瀏覽了一遍,感覺很順。這一稿,把歌名改成了《鄉戀》。歌詞的內容,是寫王昭君離開家鄉秭歸,踏上漫漫的和親路。深情的王昭君,一步一回頭。家鄉的山啊家鄉的水,從此告別江南路,終生胡馬依北風。

歌詞把秭歸的山水幻化成為昭君心目中的親人:「你的身影,你的歌聲,永遠映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重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

張丕基越看越有感覺,心裡萌動著創作的沖動,「首先歌名就好——《鄉戀》,其次處理方法也好,用擬人的方法,表達了王昭君對故土的依依戀情。」

張丕基靠在床頭,輕聲哼吟著。這位知名的作曲家,此前已經寫過很多深受群眾喜愛的歌曲,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插曲,以及央視《夕陽紅》欄目的片頭曲都出自他的手。靈感來了,張丕基飛身下床,來到辦公室。半個多小時之後,曲子一揮而就。

張丕基說,他給《鄉戀》譜曲的定位是要「洋」一點,運用了當時很少使用的架子鼓、電吉他、電子琴。這下難壞了工作人員,因為這些樂器在「文革」中都是禁用的,是「資產階級的」。工作人員最後從海政歌舞團的倉庫里找來了架子鼓,還輾轉找到當時唯一能演奏電吉他的陳志。

12月23日晚,大雪紛飛。在當事人的回憶史料中,對這一幕有過生動描寫: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錄音室里,米黃色的天花板和深褐色的牆壁散射著柔和的燈光。李谷一站在房間的一角,穿一件絳紫色的毛衣,身段輕盈,舉止從容。當弦樂器和電吉他奏出過門的一刻,大家都屏住呼吸。

李谷一唱了,真摯、委婉,平白如話,在場的工作人員聽得如痴如醉。樂曲結束時,馬靖華竟然忘記發出指令關掉錄音機。

「你哭了!」張丕基看到李谷一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我想起了我的家鄉嶽麓山。」李谷一說。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點多,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之後的黃金時段播放了電視片《三峽傳說》,《鄉戀》這首歌隨片一起播出。

上海人最敏感。第二天,1980年1月1日,《文匯報》發出消息說,昨天中央電視台風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優美,得到大家的喜愛。

1980年2月,《鄉戀》入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當時的慣例是,每天中午12點到12點半,傍晚6點到6點半,播放一首歌曲,邊播邊教,整整一周。

在那個電視尚不普及的年代,《每周一歌》影響特別大,《鄉戀》因此一下子流行開來。張丕基還記得,當時很多人排隊買東西時都在哼唱這首歌。

李谷一從「歌壇新秀」一下變成「黃色歌女」

誰知,《鄉戀》流行開來,卻變成了罪孽,下面發生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

Ⅳ 《我和我的祖國》的原唱是誰

《我和我的祖國》的原唱是:李谷一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長沙,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

1961年,李谷一被選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成為演員,從此開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年,主演花鼓戲電影《補鍋》。1974年,李谷一調入中央樂團成為獨唱演員。1983年,攜其歌曲《鄉戀》亮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國傳記學會編撰的《世界傑出名人錄》。1991年,李谷一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新曲目優秀獎」 。1996年,調入東方歌舞團,擔任黨委書記、第一副團長。

(5)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1964年,李谷一主演首部花鼓戲電影《補鍋》,獲得1964年和1965年湖南省和中南五省優秀表演獎。1967年,師從金鐵林教授,先後得到沈湘、郭淑珍等名師的指導,並向京劇表演藝術家高玉倩學習京劇的行腔,吐字和京劇唱段 。1974年,經過三次考試,被中央樂團錄取,任獨唱演員。

1979年12月21日,錄制歌曲《鄉戀》,該曲被稱為「新時期中國大陸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從而受到更多關注。1982年,從中央樂團抽調出來,著手創建中國輕音樂團的籌備工作。

1983年,李谷一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上連唱了《春之歌》、《問聲祖國好》等6首歌曲,包括禁播多年的《鄉戀》。

1984年至1985年,參加了音樂舞蹈《中國革命者之歌》的演出和電影拍攝工作 。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國傳記學會編撰的《世界傑出名人錄》。1991年,李谷一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新曲目優秀獎」,並在國內多種報刊上發表了有關聲樂藝術的論述文章。

閱讀全文

與鄉戀是哪首部電影的插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界批評家有哪些 瀏覽:546
看上女兒國外電影 瀏覽:821
俄羅斯落麗塔電影 瀏覽:18
美國大兵在沙漠的電影 瀏覽:144
530電影網倫理片 瀏覽:242
good電影網在線播放158 瀏覽:988
2016大片電影資源分享 瀏覽:995
2016暑期電影院檔期表 瀏覽:911
兄弟類電影有哪些 瀏覽:538
美國那個勵志電影什麼人生 瀏覽:229
網頁上的電影怎麼下載到電腦上嗎 瀏覽:618
前度2電影插曲 瀏覽:716
印度電影老婆死了 瀏覽:8
電影配音怎麼一句一句錄 瀏覽:825
周星馳一共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5
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前傳 瀏覽:726
2020年電視劇電影推薦 瀏覽:191
日本電影女主角叫花 瀏覽:228
周深為哪些動漫電影獨白 瀏覽:366
俄羅斯三大戰爭電影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