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年國產優秀的少年兒童電影介紹一些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電影成為乾涸期,兒童影片鳳毛麟角,《閃閃的紅星》的升起,令那一年代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潘冬子和椿伢子走進萬千兒童心中,兩位童星祝新運和劉繼忠在中國影壇冉冉升起,他倆繼《閃閃的紅星》後,分別又主演過《十天》、《黃河少年》等影片。
蔡明因在《海霞》中扮演的小海霞,也成為70年代童星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仍有觀眾稱其為「小海霞」,她的這部處女作為其奠定了日後從藝的基礎,如今的蔡明已是家喻戶曉的「大腕明星」,八十年代
時光進入80年代後,中國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童星,他們璀璨耀眼,各放異彩,構成電影新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馬曉晴、茅為蕙、方超、張磊、楊通、沈潔、姬晨牧、沈暢……數不勝數。
1979年,著名導演謝晉選中馬曉晴在《啊!搖籃》里飾吳湘竹,她把一個在革命隊伍中成長,最終把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小保育員形象,表演得真切、動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從小童星磨煉成著名的青年演員,《最後的瘋狂》、《女神探寶蓋丁》、《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離婚大戰》、《北京,你早》等眾多影視中不時閃現其身影,曾榮獲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去年完成了新作《非常夏日》。
「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的孫女茅為蕙,自幼兒園開始即開始「觸電」,參加拍攝過《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杜十娘》等多部影片。
小方超最初在《啊!搖籃》中飾院生時,才兩歲半,後來頻頻在《苦果》、《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電梯上》、《駝峰上的愛》、《我只流三次淚》等片中扮演兒童角色。
來自青島市的小楊通,當年先是在《第十個彈孔》中扮演童年的魯小帆後,引起一些導演的注意,接著被拉進《四個小夥伴》、《媽媽你在哪裡》等影片中擔任主演,特別是在長影主演《飛來的仙鶴》大獲成功。
《城南舊事》稱得上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它與沈潔真摯、細膩、動情的成功表演是分不開的,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她還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片中擔任過角色。擔綱過《應聲阿哥》的姬晨牧,也是那一時期活躍的小演員,他的活潑、靈秀討人喜愛,拍完家庭倫理影片《小城細雨》後,姬晨牧主演了《為什麼生我?》,他演的小鬆鬆催人淚下,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父母離異的孩子將怎樣生活的問題,該片榮獲了中國電影「童牛獎」。
九十年代
90年代後,觀眾對金銘塑造的「小婉君」形象津津樂道,近兩年,她還在《天涯歌女》一片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另一位與金銘同齡的小女孩蔣小涵演戲唱歌兩不誤,現已出落成大姑娘,去年在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又見其率真的表演。
而虎頭虎腦的宮傲自3歲起就闖進影視圈,拍過《火雲傳奇》、《綁架童心》、《和愛一起長大》等片,前兩年還應邀來天津主演過具有濃郁兒童風格的電視劇《長大我也當爺爺》,小宮傲多才多藝,歲數不大,卻展現出不一般的才能。
❷ 有誰知道一部關於神童的台灣電影
電影《我的兒子是天才》深入探討了資優兒童的教育問題,劇中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天才兒童成長軌跡。林坤玄來自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魚販,但他展現出了驚人的數理天賦。一次教育部的鑒定考試使他脫穎而出,被選拔為天才兒童。盡管他展現出卓越的才能,但在高中生活中,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所帶來的困擾。林坤玄的朋友圈裡,有一個叫做周大剛的同學,雖然智力一般,但身體素質極佳。兩人成為了彼此的支持者,共同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然而,同為資優兒童的淑楨,卻因父母的過度期望而陷入困境。她逐漸感到沮喪,成績開始下滑,身體也因長時間補課而疲憊不堪。
林坤玄的童年失去了許多普通孩子應有的快樂時光,他回憶起與小學同學一起玩躲避球和彈珠的場景,心中充滿了遺憾。當得知淑楨因為精神崩潰而接受治療的消息後,林坤玄感到無比震驚,這讓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挑戰。
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林坤玄成為了三個熱衷炒股票的女人綁架的對象。然而,林坤玄的機智與天真,打動了三位母親的心,她們最終選擇釋放了他。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件後,林坤玄決定暫時假裝自己是一個智力平庸的孩子,回到了普通的小學,重新體驗一個普通孩子應有的快樂。
這部電影通過林坤玄和淑楨的故事,揭示了社會對資優兒童的期望與壓力,同時也強調了給予他們正常童年的重要性。影片中,林坤玄和淑楨之間的友情,以及林坤玄如何面對困境和挑戰,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坤玄的故事讓我們反思,作為家長和社會,我們是否給予這些天才兒童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影片中的情節雖然誇張,但其中蘊含的現實意義不容忽視。我們應當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確保他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自由發展。
在林坤玄的經歷中,他不僅學會了如何應對挑戰,還學會了如何珍惜那些簡單而純粹的快樂時光。這些經歷讓林坤玄成長為一個更加成熟和堅強的人。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經歷了成長的陣痛,但最終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電影《我的兒子是天才》不僅是一部關於天才兒童的電影,更是一部探討教育、成長與人性的影片。它讓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當給予每一個孩子應有的關愛和支持,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自己的潛力,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無論是天才兒童還是普通孩子,他們都需要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來健康成長。
《我的兒子是天才》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還是一部觸動人心的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意義,以及如何為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機會的成長環境。
❸ 適合兒童看的電影
1、《E.T.外星人》
科幻家庭電影,講述了小男孩艾里奧特與外星人建立純真友誼的故事。該片獲得第5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E.T.外星人》以一個單純卻永恆的故事打動人心,片中童話般的情節和寓言式的啟發讓觀眾笑中帶淚。艾里奧特和E.T.一起劃過月亮的那一段,點燃了觀眾們心中的童話,自行車飛天等場面效果真實,華麗且富有夢幻色彩,特效在這里成為了實現人類夢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