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電影電視聲音實踐報告

電影電視聲音實踐報告

發布時間:2025-07-19 17:30:11

① 姚國強的個人生平

學術研究方向: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及理論,影視聲音藝術史,影視聲音美學。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 秘書長、委員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數字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教學會科研管理學會理事
中國錄音師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聲音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會員
中國鐵路文藝工作者協會會員
北京高教學會藝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北京市哲學會美學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顧問
《現代電影技術》編委會編委
1999年 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電影評委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編委會執行主編
1999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編輯部「影片個案分析」專欄特約作者
2000年 北京市青少年科普顧問團科普顧問
2001年 北京電影學院申博系列叢書《電影學新論》編委會編委
2001年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
2001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委會委員
2002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一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3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
2004年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2004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5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三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6年 第二屆「聲響亞洲」(廣州)文化節錄音作品評委會評委
2006年 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6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育教學系列叢書》編委會編委
2006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2006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項目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計劃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
2008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科研創新人才(2009-2011年度)
2009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10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編委會主編、編委、作者
2010年 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活動之第八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評委
2010年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10年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2010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2010年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2010年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1976年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電器廠金工車間車工
197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錄音藝術專業讀大學,獲(電影錄音)文學士學位
1982年 浙江電視台技術部錄音師
1985年 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文工團錄音室錄音師
1997年 中鐵建總公司文工團高級錄音師
1997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講師
199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0年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課程研究生班畢業
2000年 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葉朗教授、博導)
200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職教授
2002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辦公室(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 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尹鴻教授、博導)
2003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處長
2005年 國家一級錄音師
2009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處長
2011年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1、本科生課程
錄音藝術基礎及實踐技巧,影視聲音藝術創作,電影聲音,影視錄音製片管理,影視聲音基礎,影視錄音工藝,影視錄音技巧,影片聲音賞析,影視錄音技術概論,影視聲音藝術概論,影片分析,音樂錄音工藝。
2、研究生課程
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影視錄音工藝及技巧,影片(聲音)分析與賞析,影視聲音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規范及學術方法,音樂錄音工藝研究,影視聲音美學研究,中國影視聲音藝術史研究、電影聲音、數字視音頻製作研究。 (一)藝術及管理類文章
1.挑戰、機遇和展望,在廣電部1997年中青年科技論文學術會上交流
2.從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讀解——張藝謀影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網路新生代」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3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讀解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和那聲,《當代電影》,1999年第4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從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談起──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6.讓「國歌」聲永世傳唱──解析獻禮影片《國歌》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5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7.讀解高科技類型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8.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9.歷史、現實和未來,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10.從聲音學會獎看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創作趨勢──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電影人的聲音創作構思,《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2.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3.90年代電影音樂創作中的多元化風格及運用(姚國強/李濤),《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影片《我的1919》的聲音創作解析,《當代電影》,2000年第2期;被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5.「三性」的和諧統一,《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6.青春囈語——斑駁陸離的失真年代(姚國強/甘凌/李理),《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17.愛誰是誰和惟我獨尊(姚國強/甘凌),《當代電影》,2002年第2期
18.法國電影「新浪潮」與中國電影「第五代」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獲美國《華文精擷》(Chinese Culture)雜志社2003年優秀華文獎
19.體育片聲音創作解讀,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電影音樂風格(姚國強/李濤),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風格化影片聲音讀解,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經典電影理論中的聲音,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經典聲音理論辨析——評愛因漢姆的電影聲音觀點,《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被編著《中國當代思想寶庫》轉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論文類)三等獎;獲2006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
24.譯文:電影中的聲音——我們到底聽到了什麼?(姚國強/姚睿),《世界電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的浪漫主義(姚國強/呂甍),《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被《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5年會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5年8月;獲2005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26.一曲悲壯的英雄輓歌(姚國強/劉桐),《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7.中國電影聲音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作,被編著《中國電影年鑒——中國電影百年特刊》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5年7月
28.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聲音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在上海大學主辦的2006「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2006年5月;被編著《藝術學》第3卷第2輯轉載,學林出版社,2006年5月
29.調研報告: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藝術創作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獲2008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二等獎」
30.國內外大學生影視作品之比較—對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的概覽與思索(姚國強/呂甍),被編著《北京影視傳媒精品論文集》收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學生電視節學術論壇上宣讀,2005年12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影視同期錄音的基本法則——解析「同期錄音三原則」(上/下)(姚國強/王旭鋒),《世界專業音響與燈光》,2006年第1期;被《現代電影技術》轉載,2006年第4期;獲2007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32.依託高等教育,構建中國電影學術研究的國際合作平台,在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宣讀,2005年11月;被編著《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全文轉載,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6年會上宣讀,2006年9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被編著《探索與實踐—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月;被編著《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全文轉載,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1月;獲200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33.學院「十一五」科研展望,《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6年12月
34.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研工作發展回顧及展望——從「十五」到「十一五」的科研規劃,《北京電影學院簡報》2007年第1期(總第118期),北京電影學院宣傳部,2007年3月
35.也許真實,也許虛構:試論影片《西洋鏡》的聲音設計(姚國強/呂甍);被編著《鏡子里的山:一次電影文化的沖撞》收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6.簡論北京電影學院「十一五」期間影視科研學術發展策略(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7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入,2007年8月;被北京高教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下冊)轉載,2008年1月
37.在跨界中行走——與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對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38.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年度分析,被編著《2008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獲2008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五屆「學會獎」論文類二等獎
39.我院教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電影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中國電影聲音發展進程中的新技術、新現象和新理論(孫楊/姚國強),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會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8年9月
41.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全文收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2.藝術和技術的結合——訪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姚國強處長,《DV時代》,2008年第11期
43.我與社科規劃的點點滴滴,《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現代性的構建(姚國強/孫楊),被《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30年—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電影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12月
45.探索與實踐:北京電影學院科研學術發展歷程回顧及展望(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電影年鑒2008》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9年1月
46.電影聲音創作觀念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2月;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47.年度電影聲音藝術分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郝昕),被編著《200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音樂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1978-2008)(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高等藝術院校科研學術發展策略研究——兼論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對策(曾笑鳴/姚國強),被《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全文收入,2009年7期
51.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9年8月
52.新中國60年電影聲音藝術發展回顧,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上宣讀,2009年10月;被編著《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電影音樂評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54.新中國電影聲音藝術發展歷程,被編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果選編2010》全文收入,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55.講座:大片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藝術創作應該走向何方,浙江傳媒學院講座,2010年05月18日;國家圖書館《藝術家講壇》,2010年09月26日;中原工學院,2010年11月04日
56.關於對電影聲音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和設想,2010年度《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報告集》全文收入,2010年10月;獲2010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優秀獎」,2010年10月
57.大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創作之道(姚國強/姚睿),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年學術論壇》宣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1年4月8日
(二)工藝及技術類論文
1.環幕立體聲電影《華夏掠影》的錄音工藝和製作(張君/姚國強)《電影技術》,1990年第12期
2.超16mm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7年年會上宣讀
3.超16mm電影電視劇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影視技術》,1998年第1期
4.數字化技術在電影錄音工藝中的發展及應用(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全文轉載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是宣讀
6.環幕電影《龍城風光》數字多聲道立體聲錄音新工藝(姚國強)《影視技術》,1999年第9期
獲2003年度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7.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姚國強)《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被編著《電影藝術與技術》全文轉載收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電影數字化錄音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概述兼論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姚國強)
被《影視聲音論文集》全文轉載收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9.即時性直播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錄音工藝及其聲音創作觀念(姚國強/陳晨)《影視技術》,2001年第8期
10.2001年度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獎綜述(姚國強)《影視技術》,2001年第12期
11.數字電影聲音——3D時代的全維度環繞立體聲(ADSS)的概念、創意與發展對策 (姚國強/姚睿)
在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宣讀,2010年10月科研項目
(三)出版著作

1.教材:影視聲音基礎(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1998年
2.編著:影視聲音論文集(編委/作者之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3.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作者之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4.編著:中國電影美學:1999(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編著:電影藝術和技術(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譯著:電影和電視製作(審校之一),華夏出版社,2001年
7.專著: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製作(姚國強),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第五屆院級「精品教材」稱號;2006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8.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樂錄音(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2002年
10.專著: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姚國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1月;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工科著作類)三等獎
11.譯著: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姚國強/王旭鋒/李理),華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7年4月
14.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獲2010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六屆「學會獎」著作類二等獎,2010年11月
15.國家級「十一五」教材:電影電視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教程(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年3月
(四)科研項目
1.《音樂錄音工藝》課題組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2.《電影錄音技術概論》課題組代理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3.《電影錄音藝術概論》課題組骨幹(在研)2000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項目
4.《影視聲音藝術研究》課題組骨幹(在研)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5.《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6.《影視聲音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
7.《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重點科研項目
8.《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4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面上科研項目
9.《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4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
10.《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組長(已結項)
2004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1.《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5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項目
12.《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3.《中國電影學專業發展史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年度項目
14.《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5.《影視聲音技術與藝術研究》課題組組長,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16.《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科技創新平台—特色資源庫-影視教育專題》課題組子項目組《學院大講堂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重點項目
18.《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影視專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影視錄音專業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9.《電影聲音的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2009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
20.《中國影視學術創新理論》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21.《從實踐到理論:中國電影聲音創意研究》(批准號:10DC16)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
22.《當代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SZ),2011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

② 要一份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溫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溫州樂清,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 就業狀況 溫州大學 溫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著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裡,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著黨和國家的心。「2007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07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占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溫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采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里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煉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准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系,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系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說: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裡,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局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里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准,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說明在學校里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路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溫州做調查的局限性:在溫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煉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煉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煉,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准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了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里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閱讀全文

與電影電視聲音實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斷背山電影音樂都有哪些 瀏覽:316
成龍國際電影周座點陣圖 瀏覽:185
電影科幻推薦豆瓣高分 瀏覽:590
哪些日語電影好看 瀏覽:787
哪個解說電影好看 瀏覽:95
美國經典電影救贖 瀏覽:71
看3d電影老是頭暈 瀏覽:492
愛情電影腐女 瀏覽:336
電影什麼遺 瀏覽:860
成龍城市獵人電影完整 瀏覽:837
美國疫情就像電影 瀏覽:952
的誘惑韓國電影 瀏覽:972
移動迷宮3電影2018 瀏覽:72
成龍罰蹲馬步的電影 瀏覽:565
老司權電影院 瀏覽:611
國電影2017有哪些 瀏覽:279
有什麼推薦的電影電視劇或者綜藝 瀏覽:219
國外好看的電影霸道總裁 瀏覽:59
一對一電影2017男演員 瀏覽:724
2018海戰電影片名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