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中國第一部引進的電影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引進的電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7-26 04:00:57

A. 中國最早引進外國正版的50個電影都有什麼

中國從94年開始引進分賬大片 前50個么?
1994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1995
 《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同年引進:《獅子王》、《阿甘正傳》、《紅番區》、《霹靂火》、《醉拳2》、《變相怪傑》
1996
《廊橋遺夢》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同年引進:《勇敢者的游戲》、《龍卷風》、《碟中諜》、《紐約大劫案》、《白金龍》、《玩具總動員》、《斷箭》、《恐怖地帶》、《未來水世界》
1997
《侏羅紀公園2》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同年引進:《小鬼當家》、《生死豪情》、《美麗人生》、《龍出生天》、《侏羅紀公園2》、《插翅難飛》、《生死時速2》、《蝙蝠俠與羅賓》、《活火熔城》、《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1998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同年引進:《拯救大兵瑞恩》、《花木蘭》、《尖峰時刻》、《天地大沖撞》
1999
科幻旋風 《黑客帝國》 The Matrix
同年引進:《偷天陷阱》、《精靈鼠小弟》、《諾丁山》、《藍眼睛米奇》、《將軍的女兒》、《人猿泰山》、《星戰前傳:魅影危機》
2000
史詩復興 《角鬥士》 Gladiator
同年引進:《卧虎藏龍》、《恐龍世紀》、《生命的證據》、《龍旋風》、《碟中諜2》、《U·571》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同年引進:《垂直極限》、《古墓麗影》、《小雞快跑》、《霹靂嬌娃》、《第六日》、《黑俠佐羅》、《拜見岳父大人》、《特務迷城》、《尖峰時刻2》、《劍魚行動》、《貓狗大戰》、《怪醫杜利德2》、《木乃伊歸來》、《兵臨城下》、《龍之吻》、《紅磨坊》、《反托拉斯行動》、《暗流》


B. 哦我親愛的老伙計呀!什麼叫做「譯制腔」

「譯制腔」是指在外國影視作品的中文譯製版中,由於特定歷史條件、語言差異及配音風格等因素而形成的獨特表達方式和語調

一、譯製片的起源與發展

在上個世紀,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影視劇,並進行了本土化翻譯和配音。在1948年,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蘇聯電影)由東北電影製片廠(後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後正式開始譯制。這部影片的譯製成功推動了譯製片的迅速發展,從1950年到1953年,中國共引進和譯制了180餘部外國電影。

二、譯制腔的形成原因
  1. 歷史遺留問題

    過去黑白片時代的電影還未脫離舞台形式,台詞設計比較文縐縐、舞台化,偏離實際生活。

  2. 配音演員的話劇背景

    當時的配音演員大多接受過話劇訓練,因此在進行翻譯配音時,會不自覺地帶有一種話劇味,給人一種莎翁戲劇的感覺。

  3. 外語與漢語的語言差異

    漢語通常一個詞、一個字能表達多種意思,而外語可能需要一整句話。這就造成了在電影配音的過程中,有時間空白的差異。為了適配畫面和口型,配音員會插入一些語氣詞來填補空白。

  4. 保留原汁原味的外國元素

    為了讓觀眾在觀看外國電影時能夠一秒入戲,配音員會刻意保留一些外國元素,如使用宗教詞彙、特定的比喻方式等,從而營造出一種「這是外國電影」的氛圍。

三、譯制腔的特點

譯制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四、譯制腔的示例

以下是一個典型的譯制腔示例:

「哦……上帝啊,這是我在除草時想到的,您可能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但是……無論如何,上帝啊,這件事情簡直是糟糕透了……就像隔壁瑪麗嬸嬸做的蘋果派一樣。這該死又愚蠢的幽默,讓他看起來像隔壁瑪麗太太的熱巧克力一樣甜到發膩!哦,我敢打賭!我發誓!他簡直像個愚蠢的土撥鼠一樣!說實話,這個詞的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在這個示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譯制腔的典型特點:頻繁使用語氣詞、形容詞、宗教詞和比喻詞,以及一種帶有話劇味的表達方式。

五、總結

譯制腔是外國影視作品中文譯製版中特有的一種表達方式和語調,它的形成與特定歷史條件、語言差異及配音風格等因素密切相關。雖然譯制腔在某些人看來可能顯得誇張或做作,但它也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和情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產物。

C. 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最早是什麼時候我聽爺爺說他們七十年代就在電影院看過邵氏電影

Wg後最早是1977年,1965年鳳凰影業拍攝的《畫皮》算香港電影里頭一個被引進到內陸的。爾後的幾年裡,被引入內陸的香港電影都以鳳凰與長城兩家左派電影公司出品作品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進的邵氏電影應該不多,銀都出品的《少林寺》風靡後,邵氏的動作片也才被內陸重視到。

D. 求中國電影發展史

1 前言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2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今日的美國巨片《蝙蝠俠ⅰ》、《蝙蝠俠ⅱ》、《蝙蝠俠ⅲ》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3 武術動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個武術動作片中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從以下幾點探討。

3.1李小龍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期間,李小龍從武術的詠春拳開始創造截拳道,而後進入影視圈,轟動世界影壇。從而使中國武俠電影又進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龍作品有童年時期的作品《富貴浮雲》、《細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鴻》;1969年《丑聞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門》;1973年《猛龍過江》、《龍爭虎鬥》;1973年《死亡游戲》(未完)。

在李小龍的電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這部武術動作片,是由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所製作。該片成功塑造的中國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帶動了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市場,主角李小龍由此而成為了一代國際電影巨星。

3.2 成龍

出生於1948年的成龍,數十年的從影使其成為全球的公眾人物。他的電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為他奠定了武術動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有《群龍譜》、《A計劃》、《蛇形刁手》、《奇跡》、《紅番區》、《霹靂火》、《簡單任務》、《我是誰》、《一個好人》、《尖峰時刻》等等。成龍1995年就獲得了香港浸會大學的榮譽社會學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被評為十大電影佳片。成龍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尤其是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形象大使。

3.3李連傑

1996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李連傑作品專輯展映」,出現了異常熱烈的哄動場面,反映了李連傑已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在歐洲備受矚目的中國功夫明星。李連傑的武打動作,除了傳統的中國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萊塢的動作特技效果。李連傑成功地打入了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

李連傑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華英雄》;1989年《龍在天涯》;1991年《黃飛鴻》;1992年《黃飛鴻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獅王爭霸》、《方世玉》、《太極張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將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連傑的身價隨著其名聲業越來越高,從1982年《少林寺》的數百元,到1996年香港龍祥電影公司與永勝娛樂公司簽下了《黑俠》、《黃飛鴻ⅵ》等三部片子,達到了3600萬港幣;而以後的影片也在千萬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當》中的司馬劍(趙長軍飾)、《塞外奇俠》中的卓已航(原文慶飾)、《武林志》中的東方旭(李俊峰飾)等。在眾多的武術動作影片中,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達到了武術動作之最。而飾演《黃飛鴻》的演員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武術動作片名演員。如成龍、李連傑、洪金寶、元彬、甄子丹、趙文卓、王群、邱建國等;還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譚永麟、劉家輝、梁小龍等。在這其中《黃飛鴻》中的黃飛鴻(關德興飾)。1940年開始,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黃飛鴻》題材的電影。

4 中國武術動作電影的發展趨勢

從《定軍山》到《卧虎藏龍》再到2005年周星馳《功夫》、徐克的《七劍》的中國電影百年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俠電影的發展趨勢。

4.1重視電影節的評選與獎項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電影節有3000多個,而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國際A級電影節一共是11個。在這林林總總的電影節中,其中奧斯卡是國際A級電影節中舉足輕重的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商業性最強的電影節之一。中國的電影界對此十分重視與關注,如張藝謀近年來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劍指奧斯卡,而且都是與武術動作片有關的電影。

對於中國電影來講,奧斯卡不僅僅是一個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機會,更是一個爭奪世界電影市場的契機。參加奧斯卡,得獎不易,既使獲得提名也同樣具有意義。而如果獲得獎項,則對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提升和世界電影市場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001年的73屆在奧斯卡的獎項,稱為中國武術功夫電影的《卧虎藏龍》再一次使中國武術動作片亮相全球影壇。《卧虎藏龍》是由李安導演的,李安有著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美國的生活經歷。而整個劇組有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演員以及美國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演員組成。在獲獎的時刻,輿論界稱其為「世界華人的電影藝術成就」。

在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中,《卧虎藏龍》得到了10個獎項的提名。最終得到了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美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原作音樂獎等4項大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A級電影節奧斯卡中的舉足輕重的獎項。

有意思的是,這部配英文字母的華語片還在美國引發了學中文的熱潮,甚至有的學校將《卧虎藏龍》劇本當教材用。

2005年,中國電影有了一個嶄新的評選活動——中國電影排行榜。排行榜4個項目,每個項目有5個提名。我們發現最佳製片人中的5部電影有2部是武術動作片,它們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個項目的提名。

4.2電影市場的票房價值杠桿

從票房價值來看,《卧虎藏龍》僅在北美就達到了近2 億美元的票房、台灣的會宇多媒體以8位數即千萬元的價格取得了《卧虎藏龍》全球獨家動畫版權、包括碟片和商業性合作的授權等,《卧虎藏龍》得到數億美元的收入是毫無疑問的。

同樣,《英雄》在2004年的7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後,在美國兩個周末的票房達到了1800萬美元,最後在全球達到了1.7621億美元的票房奇跡,而《英雄》在國內的票房收入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權被「索尼經典」購買了以後,其票房突破了7200萬美元。來自影片發行方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29日開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劍》,全國首個周末三天票房總計2600萬元人民幣,這個成績和《頭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時頭3天在東南亞已取得過4000萬的票房成績,發行負責人翁立表示,「從《七劍》的首周表現來看,總票房達到七八千萬難度不大。」因此《七劍》的中國電影排行榜估計也將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影排行榜以電影的票房收入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4.3娛樂性的武術動作片將異軍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譽為2005年的中國「首部現代功夫喜劇」。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勵志等多種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繼韓國影視明星張娜拉的電視劇《明朗少女成功記》創下收視高峰,並捧紅了張娜拉的亞洲小天後地位之後的又一巨作。圈內人把其稱作是中國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記》。雖然由於檔期的原因,張娜拉最終未能出演此劇,但《我的功夫女友》將中國功夫與喜劇的結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許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該片,希望引進現代功夫喜劇《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進內地的首部電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動作、喜劇溫情於一體的武術動作電影。該片由成龍監制,「成家班」參加了全部的拍攝工作。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精武家庭》有驚險的跳樓場面和高難度的武打動作。

而香港另一武術動作片的明星洪金寶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劇功夫電影《龍威父子》。《龍威父子》取景於雲南和廣西一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瀑布河流更襯托出了中國武術動作影片的傳奇色彩。

在2005年的賀歲片市場里,以周星馳為主演的,作為新年賀歲片的中國功夫電影《功夫》展現了「電腦功夫」和武術真功夫的結合。此外,影片使這賀歲功夫片不同於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資1.5個億港幣,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萊塢影片的經典段落,十分搶眼。

沉寂了3年以後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俠巨片《七劍》。該片目前拍攝完畢,已經於2005年7月29日與觀眾見面。

徐克認為,劍是兵器之王,象徵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神,劍中蘊涵著俠義的風度和修養,並且有一種浪漫盪漾在其中,無論在攻擊時和防守時,你會發現那其中藏有哲學。關於劍,徐克認為有很多內容可以發展,一招一勢讓人們重新認識劍,劍不僅僅是一個打鬥的工具,它應該有七種精神,有七種顏色。

雖然《七劍》一直被稱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電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試映後,有搶走《七劍》的風頭的趨勢。《琴魔》是一部古裝武術動作片,耗資數千萬,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費了10萬以上。業內人士評論,《七劍》和《琴魔》這兩部動作片的競爭,將帶動整個香港電影市場的進一步復甦。

4.4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互存互進

中國電影的發展離不開武術的源泉。武術的全球化宣傳與推廣離不開中國電影。在《定軍山》成功拍攝之後100年的中國電影風風雨雨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始終與中國武術發展互存互進。

20世紀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龍使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形成了一個中國功夫的熱潮。

80年代,李連傑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國的武術浪潮,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少林寺》及其他武術動作片放映之後的數年內,全國的武術業余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竟達到了萬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區有100餘家武術學校。其中有不乏規模較大和檔次較高的武術學校。比如塔溝武校的習武學生超過了萬人等。同時,全球的武術熱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的武術動作片《卧虎藏龍》,無論在全球電影界的影響力、票房收入的市場因素,還是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武術的宣傳與推廣,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

在中國電影發展的100年中,武術動作片的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不僅僅有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地位,擴大電影的市場效應的作用,而且更有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宏揚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電影進行宣傳,從而使中國走向世界,使世界認識中國。如奧斯卡、如嘎那、東京電影節等等是中國影片成為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再如電影《霍元甲》的放映,使無數國人為之傾倒,從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國電影是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橋梁,中國武術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源泉。兩者的互存互進將永遠延續下去。

5 結語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其內容繁多,門派林立,表現形式多樣,具有極大的健身價值和技擊價值,同時更富於娛樂價值。電影正是反映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個體現,而武術動作電影又在電影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術能夠與電影結合起來,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

E. 1978年在中國上映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1978年,中國迎來了首批進口的歐美電影,這標志著中外電影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那一年共有四部影片在國內電影院與觀眾見面。首部亮相的是美國1936年的經典之作《摩登時代》,這部電影以幽默諷刺的方式探討了工業化社會中個人的生存困境,展現了工人階級的堅韌與樂觀精神。

緊隨其後的是法國、東德與義大利合作的電影《悲慘世界》,這部1958年的版本由上譯公司翻譯配音,通過深刻描繪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揭示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接下來是英國1974年的《孤星血淚》,它講述了一段跨越時代的愛情故事,展示了個人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以及命運的不可預知性。

最後一部影片是英國1978年的《尼羅河上的慘案》,這也是當年中國引進的最後一部歐美電影。這部電影以懸疑和推理為主題,講述了發生在埃及尼羅河上的離奇謀殺案,通過對錯綜復雜情節的揭示,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面。

這四部電影不僅為當時的中國觀眾帶來了新的觀影體驗,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與理解。通過這些影片,中國觀眾得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貌,對世界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這些電影的引進,開啟了中國電影與世界接軌的新篇章,也為日後更多優秀影片的引進奠定了基礎。它們不僅豐富了中國電影市場,也讓觀眾得以接觸到更為多元化的文化內容。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影片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它們所傳遞的價值觀和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這也證明了經典作品跨越時空的魅力,以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這四部電影的引進,不僅為中國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們為中國的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靈感和動力,推動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通過這些影片,中國觀眾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促進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理解。這些早期的電影引進,也為日後更多優秀影片的引進奠定了基礎,開啟了中國電影與世界接軌的新篇章。

這些經典作品不僅豐富了中國電影市場,也為觀眾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文化內容。它們所傳遞的價值觀和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證明了經典作品跨越時空的魅力。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一部引進的電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柏林電影節不要碰我 瀏覽:351
邵氏電影最露的有哪些 瀏覽:753
呼吸電影2018好看嗎 瀏覽:45
下載的3d電影字幕怎麼辦 瀏覽:906
劉德華老婆懷孕電影 瀏覽:351
俄羅斯現代戰爭電影有哪些 瀏覽:514
第一滴血電影完整中文版 瀏覽:824
第一滴血3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864
韓國最新戰爭電影2018 瀏覽:733
電影插曲賣花姑娘 瀏覽:79
國際電影演員排名 瀏覽:735
都有什麼電影版本大全 瀏覽:264
斑點狗動畫電影 瀏覽:505
電影院的恐怖電影 瀏覽:828
光電影院 瀏覽:874
電影寒假推薦 瀏覽:55
25屆釜山電影節孫藝珍 瀏覽:777
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獎 瀏覽:535
男的癱瘓最後安樂死國外電影 瀏覽:174
狐妖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