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10首紅軍老歌
戰斗精神的歌曲,始終與我軍的歷史相伴相隨。
我軍在初創時期就很重視發揮革命斗爭歌曲的作用。在《古田會議決議》(1929年12月)中規定:「各政治部負責徵集並編製表現各種群眾革命情緒斗爭的歌謠,軍政治部負督促及調查之責。」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產生的戰歌,至今仍在傳唱的和編印成冊的有兩百首以上。這些戰歌,相當完整地反映了這個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戰斗歷程。其中,包括1927年我軍建軍時產生的戰斗歌曲《八一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創建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等各個歷史階段的戰歌,並一直延續到1936年10月18日紅軍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中產生的歌曲《慶祝紅軍大會合》。這些作品,歌詞生動朴實,大都採用民歌、古曲或其他中外歌曲的曲調填詞而成,朗朗上口,非常易於流傳。其中,還有緊密結合某一戰斗和軍事行動的戰歌,如《再占遵義歌》、《渡金沙江勝利歌》、《打騎兵歌》等等。特別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是產生在紅軍時期的我軍的標志性歌曲之一,體現了我軍宗旨、使命、紀律、道德和戰斗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的戰歌創作和歌詠活動空前高漲,如今匯集成冊的抗戰歌曲有千餘首以上,為動員、團結、鼓舞全民族抗戰發揮了巨大作用。1935年出現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號召、激勵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時代最強音。今天,《義勇軍進行曲》又賦予中華民族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成為我們的國歌。同時,1936年出現的《救亡進行曲》,1937年「七七事變」後出現的《大刀進行曲》,1938年出現的《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游擊隊歌》,1938年、1939年間出現的《黃河大合唱》、《八路軍大合唱》等經典之作,都極富戰斗豪情。
我們的國歌和軍歌,都誕生在抗戰時期。1939年《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新四軍軍歌》的誕生,標志著我軍的軍歌、戰歌創作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88年7月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正式確定《八路軍進行曲》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這說明,在小米加步槍時代誕生的傳統軍歌,其體現我軍本質的戰斗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歌創作發展迅猛。這個時期產生的戰歌,不僅老同志記憶猶新,在五星紅旗下長大的一批批軍人,也都是唱著戰火中誕生的戰歌成長起來的。像《戰斗進行曲》、《說打就打》、《打得好》、《我為人民扛起槍》、《來一個殲敵大競賽》等,連同以往各個歷史時期的戰歌,在和平建設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為提高鞏固部隊戰鬥力,培育廣大官兵戰斗精神和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涌現出了很多體現戰斗精神的優秀作品。如1950年誕生的《志願軍戰歌》,早已被歷史認定為志願軍的標志性的音樂形象。在同年產生的《我是一個兵》,是從戰爭年代向和平建設時期轉折中產生的一首代表性歌曲。這一時期體現戰斗精神的歌曲,表現了我軍多軍兵種開展大練兵的戰斗生活,謳歌了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和官兵們的鋼鐵戰斗意志。如在軍內外廣泛傳唱的有《人民海軍向前進》、《毛澤東的鷹》、《我愛我的祖國》、《當兵為什麼光榮》、《進軍號》、《海岸炮兵歌》、《人民軍隊忠於黨》、《騎馬挎槍走天下》、《等待出航》《水兵回到海岸上》、《英雄汽車司機員》、《我愛祖國的藍天》、《我為偉大祖國站崗》、《我為祖國守大橋》、《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走上練兵場》、《八一軍旗高高飄揚》等等。這些作品不僅流傳軍營,也為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
這一時期涌現的體現戰斗精神的歌曲,其題材、體裁的擴展,也促進了形式風格的創新,更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如大合唱《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獨唱《歌唱二郎山》等,反映了我軍進軍西南邊疆、建設西南邊疆的戰斗精神,在音樂選材和形式風格上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真是樂死人》,是第一首反映實行義務兵役制時新兵情感的代表性作品。《有兩個小伙一般高》,表現了兩個高炮戰士爭先恐後打敵機的戰斗精神和在榮譽面前互相謙讓的美德。《打靶歸來》是一首情境化與人物化結合較好的隊列歌曲,流傳40多年常唱常新。這一時期出現的重要作品,當數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這組作品不僅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長征中的艱難歷程,同時,每一首歌都體現了非常個性化的戰斗精神。
當歷史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體現我軍戰斗精神的歌曲創作和歌詠活動又有了新的發展。其主要特點是主題觀念新、詞曲語言新和形式風格新。歌曲《當兵的人》,詞曲語匯風格、理念與價值觀的體現、藝術氣度等都富有時代特色,是一首以領唱與齊唱相融合的形式寫隊列歌曲的創新範例。《一二三四歌》、《軍隊節奏》、《我跟著祖國一二一》等,雖都以隊列行進的口令切入,又以各自不同角度延伸寓意,唱出了昂揚的戰斗精神。《當兵的歷史》、《軍營男子漢》等,從當今非常現實的社會價值取向進入,開啟了隊列歌曲與通俗歌曲融會貫通的先聲。
我們還欣慰地看到,從《軍人道德組歌》的八首歌曲到新時期以來涌現的各種題材、體裁的軍旅歌曲,都自覺地融入了戰斗精神的時代主調。像《軍港之夜》、《小白楊》、《火箭兵的夢》、《東西南北兵》、《天路》、《在和平年代》等,都在軍旅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體現戰斗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征途中的紅軍歌曲 [北方音樂 Northern Music] 段亞平
對《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音樂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認識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李莉
紅軍長征中的宗教政策對我國宗教工作的影響 The Impact of the Religious Policies ring the Long March on China's Religious Work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李翔
閩東革命斗爭對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斗爭與長征的戰略策應與支持 The Strategy and Support of the East Fujian provinc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for the central Red Army the 5th "Anti-besiegement" and the Long March [黨史研究與教學 DANGSHI YANJIU YU JIAOXUE] 劉雄
中央紅軍集結於都出發長征的情況及原因 [南方文物 Relics from South] 彭碧蓮
長征標語漫議 An Informal Comment on Slogans of the Long March [黨史研究與教學 DANGSHI YANJIU YU JIAOXUE] 李安葆 , Li Anbao
在吳起鎮阻擊敵人 [福建黨史月刊 Fujian Dangshi Yuekan] 賴富
寧化,不可忘卻的紅色蘇區 [福建黨史月刊 Fujian Dangshi Yuekan] 王慶華
紅軍播火種精神勵後人(代結束語) [當代貴州 Guizhou Today] 劉志學 , 余福仁
抗戰時期延安高等學校思想革命化改造論略 Revolutionary Reform of Mentality in Yan'an Higher School [史學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王明欽
地理環境與紅軍長征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馬佩英
長汀:紅軍的故鄉,長征出發地 [福建黨史月刊 Fujian Dangshi Yuekan] 黃修榮
弘揚光大長征精神 [天津人大 TIANJIN RENDA] 鮑洋
閩東革命斗爭對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斗爭與長征的戰略策應與支持 The Strategy and Support of the East Fujian provinc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for the central Red Army the 5th "Anti-besiegement" and the Long March [黨史研究與教學 DANGSHI YANJIU YU JIAOXUE] 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