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近代社會,電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比電影的出現時早還是晚
1958年,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在天津712廠誕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其前身是1946年10月1日建於黑龍江的興山(今鶴崗)的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2月改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第一家電視台 1958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北京電視台試播。9月2日,電視台開始正式播出節目。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改稱中央電視台(CCTV)。中央電視台現有八個頻道,覆蓋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第一部電視劇 1958年,北京電視台為配合當時進行的階級教育而推出的二十分鍾直播電視小戲《一口菜餅子》,便是新中國第一部電視劇。
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80年代初,中央電視台製作的9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是新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到82年就有11部電視連續劇、50餘部電視短劇攝制完成。
我國第一部電影是《定軍山》。是在1905年秋拍攝的。
導演:任慶泰
攝影:劉仲倫
主演:譚鑫培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當年的《定軍山》在拍攝手法上受到西方影響,但取材卻與我國傳統的民族戲曲和古典文學相結合,非常符合當時觀眾的欣賞習慣,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放映,曾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況。
作為一個開端,《定軍山》只是對京劇表演片段的簡單記錄。
2.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是,起是黨對電影事業發展方針的正確,落是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次發展,建國初期,1946.10.1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長影前身)。
1949.4.20北平電影製片廠(北影前身)
1949.11.26上海電影製片廠
1949.4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標志建國初期電影創作的第一次大發展:1951.3.8 26個大城市同時舉行「國營電影廠出品新片展覽月」。革命形勢空前高漲,工農兵形象迅速佔領銀幕。
第二次「起落」出現於「雙百」方針提出前後 (1 955 - 1957年)。《祝福》(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螢瑞存》、《平原游擊隊》、《上甘嶺》、《李時珍》等至今仍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就問世於此時。
本期的電影創作還有個特點,就是電影的題材、風格、樣式開始多樣化。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護士日記》,革命抒情片《柳堡的故事》以及喜劇片《新局長到來之前》等都出現在這個時期。
第三次也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創作高潮,則以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為標志。這年推出了《林則徐》、《林家鋪子》、《青春之歌》、《聶耳》、《戰火中的青春》、《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好影片。作為革命現實主義作品,它們在藝術上也日趨成熟。
第四次起落1963 年至1964 年間,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高潮。這兩年拍出了《早春二月》這樣的藝術精品,同時還有《英雄兒女》、《舞台姐妹》等優秀影片問世。
藝術處處長:
陳波兒,大膽放手培養。
中心問題:如何看待我國30年代以來進步電影的傳統問題。
猶豫中國解放前進步電影的現實意義傳統法,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
3. 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一個廠嗎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其前身是在偽滿的滿洲映畫協會上建立起來的東北電影製片廠。
4. 中國最早的三大電影製片廠
1、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成立於1945年10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中國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拍攝了《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