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晶電視有拖影是怎麼回事呢
在觀看電視時,「拖尾」一直是液晶電視為人詬病的現象,一般來說,在觀看動作大片的激烈場景,或是對抗性較強體育比賽時容易發生,有時直接在畫面中可以看到,有時雖然感受不到,但觀看時有強烈的眩暈感,如果按下相機的快門,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拖影。那麼,拖影是怎麼產生的呢?面對拖影,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時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讓我們看兩個概念:響應時間和屏幕刷新率。響應時間,是液晶電視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內施加電壓,使液晶分子扭轉與回復)。常說的25ms、16ms就是指的這個反應時間,反應時間越短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將反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 time)和下降時間(Fall 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准。響應時間和屏幕刷新率,這兩個指標只要有一個過低,就會引起拖尾現象。而這兩個指標並不是獨立存在的,響應時間的單位是毫秒(ms),16ms就是1/0.016秒,換算一下,就是每秒鍾顯示63幀畫面。刷新率的單位是赫茲(Hz),63Hz就是每秒刷新63幀畫面。一般說來,響應時間達到16ms再加上刷新率達到60Hz的電視,就不會有卡頓的感覺。60Hz也正是目前絕大多數電視觀看2D畫面時的刷新率。可以說現在的科技水平,電視的屏幕並不會造成拖尾效果。然而事實上,60Hz的刷新率是針對電腦畫面設計的,而對於電影、電視節目,由於歷史原因,基本都是以24Hz/30Hz拍攝的。這樣在播放時,就需要在片源之中插入復制幀,如果電視機的演算法晶元效果不佳,在一些幀率下,插入不均勻的復制幀就會造成運動畫面的不平滑播放,也就是「拖尾」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