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放羊娃的媳婦雅靜是做什麼的
放羊娃是近期流行的一則故事。記者到陝西革命老區采訪、體驗生活。由於交通不是很便利。距離目的地很遠就沒有交通車了。記者邊走邊打聽。路遇一個本該在上學的年齡卻在放羊的七八歲的男孩兒。記者問他:」你為什麼不上學呢」?
他說:」上學干什麼」?
記者:」那你放羊干什麼」?
孩子:」放羊為了賣錢」。
記者:「賣錢為了什麼」?
孩子:」賣錢為了蓋房子。娶媳婦兒」。
記者:「」娶媳婦是為了什麼呢」?
孩子:「」為了生娃」。
記者:」生娃,為了什麼呢」?
孩子:」生娃為了放羊」。
孩子回答記者提問時的簡單純真引發人們的深思...
『貳』 白麥苗扮演者是誰
白麥苗扮演者是黃堯。
主要角色:
1、二黑
作為閩寧鎮的首批「移民」,遠離家鄉和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依靠自己的雙手在這里打拚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他身上積極向上、勇於與命運環境抗爭的精神,也是那個年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們的縮影。
2、余紅妹
放羊娃余紅妹,一個「文盲女」,她是一個堅韌不拔、勇於與命運抗爭的西海固女子。16歲的她尚未脫去稚嫩,卻因天不下雨沒收成,而被迫嫁給年紀大且瘸腿的葛老二成了人妻、人母。對生活不甘心的她,堅定地背離父母與丈夫的意願帶著女兒跟著二黑來到黃羊灘。
3、林曉君
從福建來的支援寧夏的幹部,他鼓勵村民種紅菇,在被調回福建之際,還用手帕包住一把黃土帶回福建,用先進科技進行檢驗為這片土地做最後的貢獻。
《山海情》
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該劇於2021年1月12日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同步播出。
『叄』 放羊娃現在那裡
放羊娃放現在在哪裡放羊娃在在哪?是哪一個吧?哪一個放羊娃呀?
『肆』 有放羊娃的抗戰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雞毛信,放羊的孩子把信藏在羊屁股後面
『伍』 放羊娃參軍是哪部電視劇
《二 毛 驢 傳奇 》是由高升中執導,張桐、李明珠、劉釔彤、王雅倫等人主演,2020年5月14日中國大陸首播的電視劇。
『陸』 大家記得一部老電視劇嗎
片名:《十三太保》
『影視評論』 [電影眾論]邵氏經典電影賞析 --《十三太保》
作者:sleep_forest 提交日期:2005-7-24 17:33:00
《十三太保》是我最早觀賞的幾部邵氏電影之一。從去年買到影碟到現在,我早已反復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說來自己都覺得奇怪,從小愛看電影的我,在被當前製作精美的大片疲勞轟炸以後,居然會對七十年代拍攝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的老電影情有獨鍾。這也許是因為,這些老片在情節和布景之外,還蘊涵了一些更為深沉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隨著時間老去,反而經久彌香,在三十年後依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聽說張徹自己對這部片子倒不是十分滿意。 為什麼我不清楚,不過當年邵氏化了大價錢拍攝這樣一步史詩式的戰爭武俠片,期望自然是很高的。前段時間看過一些影評,似乎大家對影片里的布景不甚滿意。的確,就以我這個神經大條的觀眾來看,汴梁和長安的城樓也委實太像了些(眾人:根本就是一個!汗。。。)。盡管如此,片中的戰斗場面還是很可以用「宏大」二字來描述的。看完影片很久,十三太保李存孝帶著排山倒海的黑鴉兵風馳電掣地沖向汴梁營救李克用的情景依然在腦海里揮之不去。一直覺得,張徹的影片猶如潑墨重彩的寫意畫,勝在氣勢:
十一太保史敬思在城中力保李克用的拚死血戰,是畫布上慘烈的紅;
而隨著緊密而強勁的鼓點飛馳而來的十三太保和黑鴉軍, 則是冷峻的白與黑;
鏡頭在兩種色系之間來回切換,將情勢的危機烘托到一種極致。。。然後,便是那個無聲的高潮—身著白衣的十三太保帶著一大群黑壓壓的人影從高高的城樓上輕盈地躍下。
至此,畫面上的兩種色系融合在一起,危機終於解除,而屏幕前的我也早被那逼人的氣勢震懾,哪還有心去管這城樓長得什麼模樣。
《十三太保》是從倪匡的小說改編而成。整個影片的故事從唐朝末年, 黃巢義軍佔領長安後李克用奉詔討賊拉開序幕,沿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李克用節節勝利,朱溫深恐他勢力太大對己不利,故而設計誘殺; 另一條線索,便是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之間為了殺敵爭功的兄弟相殘。暴力美學大師張徹對血染的兄弟之情的興趣顯然遠遠大於政治 陰謀,所以,前一條線索只是推動情節,而後一條線索則貫穿著影片的精髓。
看完電影以後,出於好奇,我也閱讀了倪匡的小說。平心而論,小說寫的還是很不錯的,不過,遠沒有電影給人帶來的震撼大。盡管電影的情節和小說幾乎一模一樣,可是因為電影語言的巧妙運用造成的強烈視覺沖擊和一干演員精彩紛呈的表演,給原本無甚懸念的故事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使之擁有了超越原著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十三太保》的卡司是十分強大的,演員都是一時之選。主角自不必說, 就連戲分不多的大太保也是由金漢出演。谷峰把那個粗曠豪放有餘,政治遠見不足的李克用演得透活。說到這兒,真是不能不贊一句谷峰的演技。雖然總演配角,忠奸善惡, 全都信手拈來,演得像模像樣。陳星演的朱溫也當真是個頗具野心,滿肚子壞水兒的陰謀家。十三個太保雖然戲份有多寡, 卻都是個性鮮明,各有各的特色。其間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算是狄龍的十一太保史敬思和姜大衛演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年輕的狄龍確是英挺不凡,他演的史敬思自然也是卓爾不群。他槍法出眾, 和十三弟一起攻克長安,立下汗馬功勞。看起來,李克用最寵信的義子,除了十三太保李存孝以外,就數他了吧。看過此片的觀眾,肯定不會忘記在汴梁城中史敬思力保李克用突圍的情景。那時李克用中了朱溫的詭計, 帶去的部下都在醉中被朱溫的人殺得精光,只剩史敬思殺出一條血路保他逃出城去。是時晨曦微明,史敬思屹立橋頭,一身紅色的披風在風中飄搖。雖然身負重傷,他依然驍勇地像一頭獅子,以一敵百, 銳不可當。然而,他還是沒能等到十三弟趕來,就力盡而亡。死後依然持槍而立。(想起了《雙俠》,汗,張徹是不是覺得站著死更能顯示英雄氣概?不過,不得不承認,這種Pose更適合於狄龍)
史敬思的這場血戰現在看來依然令人震撼。可以想見,對於三十年前的觀眾, 這樣的場面真可以說是視覺盛宴了。不過,張徹還不滿足,他還要策劃另一場更驚心動魄的血的祭奠,那就是凡提到《十三太保》就不得不說的五馬分屍。
無疑,這場「五馬分屍」拍攝得是意味十足,唯美之極,其視覺沖擊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張徹本人對這個場景十分滿意,連姜大衛在多年後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這是一場浪漫的死亡。然而,這場「浪漫的死亡」之所以會具有如此強烈的悲劇力量,是因為被毀滅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不是歷史上的李存孝,也不是倪匡書中的李存孝,而是姜大衛演繹的李存孝,一個生命如夏花般燦爛, 雖然是勇冠三軍,骨子裡卻單純如斯的美麗少年。
李存孝這個角色,真是非姜大衛演不可。按倪匡書中形容, 李存孝「身形極小,看來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 張徹旗下這幫演員,除了姜大衛,也再沒有別人符合這個條件。值得慶幸的是,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姜大衛塑造的這個李存孝,多了許多書中人物沒有的特性,因而格外地惹人憐愛。書中描寫的,是一個機勇沉著的少年將軍,而姜大衛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勇猛善戰,更是一個青春飛揚,意氣風發的鮮活的生命。
他懶洋洋倚槍而睡的姿態,被朱溫辱罵「胡兒」後,委屈地撅著嘴向父王抱怨的樣子,讓人覺得他不過只是個恃寵而驕的孩子;
他輕盈地從城樓上躍下和孟絕海一戰時,在藍天的映襯下那抹耀眼的笑容,真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陽光,直直地射進觀眾的眼裡;
在雅觀樓執意搶奪朱溫的玉帶,到手後卻又滿不在乎地丟掉的舉動,又淘氣又無賴;而他和哥哥們痛快地喝酒,肆意嬉戲打鬧的樣子,很難讓人不為他全無掩飾的那份張揚的快樂而動容。
影片一開始,張徹就以層層的鋪墊,把這樣一個意氣張揚的陽光少年推到觀眾面前。他是個將軍,勇猛非凡,而且沉著應變,因此不僅能生擒孟絕海,還能成功地組織夜襲長安。但他更是一個大孩子,單純而快樂。世界在他眼中是燦爛而美麗的,他恣意地享受著這個世界給他的幸福,包括父王的寵愛, 同時他也以自己單純的心去回報著這份幸福。
所以,他在看到汴梁起火的時候不顧一切地領兵沖去。不是為了領功,只是擔心,擔心父王受到傷害;
所以,他在被傷心過度的父王一腳踢翻後, 表情是如此的委屈, 彷彿一個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的孩子, 無端地遭到大人的責罵,想辯解卻又怕惹大人生氣;
所以,在四哥和十二哥誘殺他的時候,他一點也沒有懷疑。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哥哥們,在他單純的心裡,決計想不到哥哥居然會殺自己。
張徹的確夠狠。 他用盡全力塑造了一份美麗,卻又用最殘酷最血腥的方式將他毀滅。即使是死亡里的李存孝,依然如此美麗,像一個熟睡的孩子。然而這染血的美麗,卻深深刺痛了熒屏前的我的心,只因我在看電影時已經愛上他,十三太保李存孝,張徹的「阿多尼斯」。
當然,李存孝死了,痛的不只是我這個觀眾,還有他的父王李克用和一乾哥哥們。不知為何,看到李克用傷心欲絕的樣子,我心裡隱隱感到一絲報復的快樂。出於某種說不清的陰暗心理,我這個歷史白痴居然一頭栽進故紙堆,只是為了想知道李存孝死了以後,李克用究竟如何收場。
在翻閱了《五代史》和網上五花八門的介紹之後,濾去和影片中故事矛盾的信息,勉強整理出以下結果:
李存孝死後,李克用如失左右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原本實力遠勝於朱溫的李克用節節敗退,失掉了河中,最後兵困晉陽。不過,在這最後關頭,李克用和其他的太保拚死一戰,總算打退朱溫, 給自己保住了一塊存身之地;
公元907 年,朱溫殺死唐哀帝,建立後梁;李克用打著「復唐興唐」的旗號和當時的其餘割據軍閥聯合,與朱溫對壘;
公元908 年,李克用死於晉陽,是年53歲。
那一肚子壞水兒的朱溫,下場也不怎麼樣。 皇帝剛剛當了5年,就因為荒淫無度,在病重時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公元912 年,其子朱友貞繼位,是為梁末帝。
十一年後,即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殺朱有貞, 滅梁,立後唐。
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歷史有時更像一個玩笑。
在時間的長河裡,那些曾經叱剎風雲的歷史人物,已化作故紙堆里的符號。而張徹鏡頭下那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在多年以後,依然會透過屏幕向我們露出陽光般炫目的笑容。。。
作者:逍遙狂嗑 回復日期:2005-7-24 19:24:43
頂,我喜歡姜大衛
作者:孤風一笑 回復日期:2005-7-24 21:49:03
年代久遠啊,印象還有,不太深了。
樓主要貼一些圖更好!
作者:老昕 回復日期:2005-7-24 22:07:57
只對片名有印象
別的就不記得了!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4 23:50:39
《十三太保》是我最早觀賞的幾部邵氏電影之一。從去年買到影碟到現在,我早已反復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說來自己都覺得奇怪,從小愛看電影的我,在被當前製作精美的大片疲勞轟炸以後,居然會對七十年代拍攝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的老電影情有獨鍾。這也許是因為,這些老片在情節和布景之外,還蘊涵了一些更為深沉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隨著時間老去,反而經久彌香,在三十年後依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
即便老片布景再假、劇情bug再多,俺看的仍是津津有味嘖嘖稱嘆。一度以為這是因為兒時對這些片子、這些演員印象太深刻了,如今難舍舊情所以主觀偏愛。
如今交替看了幾部武俠片,特意選了幾部以前沒看過得武俠劇,才頓悟原來自己不是因留戀才偏愛老片的。老片大都宣揚俠骨柔情義薄雲天的俠義精神,而現在很多武俠劇的導演似乎對武俠的理解和以前有所不同了,似乎更關注武俠劇的視覺效果和武功招式的動態美。過多的電腦特技,使得招數美則美矣但似乎過於天馬行空,沒有一招一式穩扎穩打的舊片拍得實在,自然也就少了幾分暢快淋漓的感覺~~
俺偏愛張徹的影片,喜歡那種看後熱血沸騰、新潮澎湃的感覺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5 0:18:00
森林好文采!上來再贊一下!!遺憾的是還沒有機會溫故《十三太保》,看了森林的文字,更加期待早一點看到那個 機勇沉著、意氣張揚卻單純如孩子的陽光少年 了呢!
森林把這篇文章也發到壇子吧?!俺忍了很久才沒轉發,嘿嘿
汗~~~剛才還打了個錯別字——心潮澎湃
作者:肥咪 回復日期:2005-7-25 0:19:17
弄點圖來看呀!
作者:youaregood 回復日期:2005-7-25 0:21:34
李存孝!歷史上的李存孝可是死得很慘的啊!和袁崇煥有得一拼了!
作者:pays-bas 回復日期:2005-7-25 0:44:52
有圖嗎
作者:ascing 回復日期:2005-7-25 1:02:49
前十!要看圖!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10:19
從花痴的眼光來看,姜大衛的戲份還是少:P
(想起了《雙俠》,汗,張徹是不是覺得站著死更能顯示英雄氣概?不過,不得不承認,這種Pose更適合於狄龍)
------------------------------------------------
agreed.我覺得年輕時的姜大衛即使做「悍鷲」的姿態,骨子裡也是柔軟脆弱的,所以死得像孩子更適合他。
兄弟相殘死了一大半,李克用應負有直接責任,當我聽到他問李存信?「我派存孝調度,你服不服?」時,就知道導火索已埋下,只等爆發。可這爆發也太慘烈了!而且便宜了康君利,他死得好輕松!每次想起李存孝的死,我心中都免不了隱隱作痛。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34:03
作者:youaregood 回復日期:2005-7-25 0:21:34
李存孝!歷史上的李存孝可是死得很慘的啊!和袁崇煥有得一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在猛翻故紙堆的過程中,我才發現,歷史遠比張徹殘忍許多!
張徹鏡頭里的李存孝之死,是個悲劇,可是歷史上的李存孝之死,簡直就太離譜了,像個黑色幽默, 哎,不說也罷。。。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46:31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10:19
兄弟相殘死了一大半,李克用應負有直接責任,當我聽到他問李存信?「我派存孝調度,你服不服?」時,就知道導火索已埋下,只等爆發。可這爆發也太慘烈了!而且便宜了康君利,他死得好輕松!每次想起李存孝的死,我心中都免不了隱隱作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嚴重同意!李克用的確不善於管理手下的人才, 且缺乏政治遠見。
十三太保的自相殘殺他的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因為政治遠見的缺乏,他對和朱溫的矛盾認識不足,才有了被困汴梁那一幕。
其實,歷史上的李克用也差不多。可能比電影里的還要糟糕。。。
存孝之死。。。唉,如果只是書中描寫的少年將軍,遭到如此下場,我大概會覺得很惋惜,可是姜大衛演的李存孝,就像是開的正盛的一朵花, 突然被殘忍地撕碎。。。這種痛,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3:35:06
看到朋友們說想看圖,那我就貼幾張。。。
不過,靜態的圖片實在是無法表現出影片的韻味。那激烈的戰斗場面就不必說了,根本無法截圖,只有看動景才能感受到那逼人的氣勢;
而十三太保那份張揚的意氣,也是在他的動作和表情的變化中,才能流露出來。在靜止的圖片中,姜大衛一般是不太起眼的,是他充滿靈氣的表演,讓這個角色如此引人注意。。。
呵呵,說了半天,就是:如果圖圖的效果不好,大家表打我。。。如果有可能,還是應該看影片, 方能感受其中精髓。
第一張圖: 谷峰演的靖王李克用。此時他奉唐皇之命率兵進駐河中,准備討伐黃巢。因為李克用兵精將猛(據說是三萬騎兵,大家都知道騎兵的戰鬥力遠勝步兵), 不誇張地說,簡直就是岌岌可危的唐室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所以其他的節度使們對李克用當然是極盡討好之能事。
圖中,李克用正在雅觀樓和各節度使宴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3:45:02
相冊出了點問題,等恢復後再繼續。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4:30:57
作者:盈盈品茗 回復日期:2005-7-24 23:50:39
即便老片布景再假、劇情bug再多,俺看的仍是津津有味嘖嘖稱嘆。一度以為這是因為兒時對這些片子、這些演員印象太深刻了,如今難舍舊情所以主觀偏愛。
如今交替看了幾部武俠片,特意選了幾部以前沒看過得武俠劇,才頓悟原來自己不是因留戀才偏愛老片的。老片大都宣揚俠骨柔情義薄雲天的俠義精神,而現在很多武俠劇的導演似乎對武俠的理解和以前有所不同了,似乎更關注武俠劇的視覺效果和武功招式的動態美。過多的電腦特技,使得招數美則美矣但似乎過於天馬行空,沒有一招一式穩扎穩打的舊片拍得實在,自然也就少了幾分暢快淋漓的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感。 不過我小的時候可沒有看過這些邵氏電影。這些影片的年紀比我還大。呵呵。所以不存在是因為兒時珍貴記憶才特別喜歡這個理由了。多虧了最近天映娛樂修復了邵氏老片,這簡直就像是打開了一扇裝滿寶庫的大門。。。
當然邵氏電影並不都好看(雖然號稱邵氏出品,必屬佳片)。我也曾試著看了一兩部愛情片,那可真是節奏緩慢,情節老套,表演誇張,簡直看不下去。武俠片也不是都好看, 比如《奪魂鈴》,看起來就很沉悶。 其實,不管是什麼時候的電影,要好看,關鍵得言之有物,人物形象立體飽滿,表演富於感染力。。。當然,還得拍得漂亮,養眼。。。汗,是不是要求太高?
俺偏愛張徹的影片,喜歡那種看後熱血沸騰、新潮澎湃的感覺
——————————————————————
我也很喜歡張徹的影片。張徹導演的電影太多,難免有點良莠不齊。但他的經典之作真的具有超越時代的魅力。 而且他的影片里從來就不缺乏激情。看他的電影如同在三伏天吃一頓熱辣辣的重慶火鍋,痛快之至。。。
現在的武俠片也有不少優秀之作,像徐老怪的《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等,我都是一看再看。徐克算是個集大成者,雖然聽說師從胡金銓,不過也兼收並蓄了張徹的不少東西。可惜近兩年過於注重新奇的電腦特技,弄的有點本末倒置。聽說這次的新作《七劍》,徐克有返璞歸真,很是期待啊。。。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22:28
第一張圖: 谷峰演的靖王李克用
作者:藍鳥與毛毛 回復日期:2005-7-25 5:29:23
現在的電影已經不習慣用簡單的形式來承載深厚的內涵了……
也就是說,沒法用一兩句話說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今看來初似淺顯直白但卻如陳釀,依舊餘味悠長,這點老片子可以做到,因為那個時候的觀眾,用很兒科的鏡頭就可以滿足,立足點扎穩了,生命力就長了;現在的觀眾對形式的口味拔高了,從業者便只好把腦細胞都率先貢獻給了畫面,他們現在做的,往往是把表達的過程和形式弄到非常非常復雜,結果兜兜轉轉,觀眾卻發現如是般恢弘巨制其實只講了一個小孩子大概都能弄懂十九的核心內容,甚或根本就空洞無物,如《英雄》,再如《SMMF》。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31:02
圖二:金漢演的大太保。
和其他太保相比,大太保為人謹慎,頭腦精明,頗有政治遠見。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5:57:02
朱溫和十一太保史敬思在雅觀樓的小沖突。。。
史敬思大概對朱溫 直覺上就沒啥好印象。於是,趁李克用叫他舞槍之機捉弄朱溫,讓他陪自己耍槍。。。
朱溫自是老羞成怒。。。
不知為何,看完電影以後,想起驍勇的史敬思, 首先映入腦海的不是他在汴梁城中的盤腸大戰, 而是他在雅觀樓捉弄朱溫是俏皮的壞笑。。。這哥倆都是少年心性啊。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26:03
黃巢軍中大將孟絕海前來挑戰,朱溫指明讓十三太保應戰。
一幹人來到城頭,看見的卻是這樣的場景。。。
「那倚槍睡覺就是十三弟」, 這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的第一次出場。。。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45:51
城樓上十三太保和朱溫的一場戲很有看頭的。。。
朱溫憤憤地說:像你這樣的人,能生擒孟絕海?
李存孝微微一笑, 輕描淡寫地說: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55:31
呵呵, 下面幾張圖以前貼過,現在重新拿來,算作一個細節說明吧。
朱溫用腰間玉帶,賭他無法生擒孟絕海,李存孝聽到此言,嘴邊揚起一絲譏誚的微笑。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6:57:39
"就與你賭這顆腦袋!」少年人特有的豪氣從他狠絕的眼神中噴薄而出。。。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0:32
當聽到朱溫問:「你打算帶多少人去」時,他仰著頭輕笑,一股傲氣不經意地流露出來。。。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2:09
姜大衛的表情,靈動多變。 好多演員是多句台詞伴著一個表情,他則是一句話沒說完,表情已經變換了多次,而且極其自然,讓人不能不感嘆,有人天生就會演戲。
下圖顯示他說同一句話時的神情變化,語氣也由輕蔑轉為嘲諷。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06:45
李存孝輕盈地躍下城樓,迎戰孟絕海。碧藍的天空襯著一身白衣,煞是漂亮。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10:49
和孟絕海對戰。
人高馬大的孟絕海赤膊上陣,打得氣喘吁吁。。。反觀這位。。。笑得如此燦爛。。。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18:34
李存孝輕松搞定孟絕海,回到雅觀樓。
朱溫卻想賴賬。。。
不過隱忍可不是李存孝的美德。他得意地笑著,一手卻搭上朱溫的肩膀:「拿來!」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32:02
朱溫自是不願交出玉帶。
李存孝哪肯善罷甘休。他一邊嬉笑著,一邊掰斷了一炳劍,用斷劍搶了朱溫的大半根玉帶。。。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38:01
搶過玉帶以後,他得意洋洋地把玉帶放在腰間比劃,微仰起頭,斜睨著朱溫說:雖然拿了一大半, 也差不多了。
然後,他隨手將玉帶扔給哥哥們,大家開心地嬉鬧起來。。。
很喜歡看著一段場景,只有動態才能顯示出李存孝那種帶著稚氣的驕傲。。。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40:14
憤怒地朱溫要向李克用討個說法。。。
李存孝是滿不在乎。果然,李克用自然是護著他。此時的李存孝真是個備受寵愛的大孩子。。。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7:44:44
和哥哥們一起痛快地暢飲,嬉鬧,盡顯孩童心性。。。
作者:attzc 回復日期:2005-7-25 8:43:06
邵氏片是無法超越的
流星蝴蝶劍也拍得不錯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2:49:32
呵呵,再來發一張《十三太保〉中的外景吧。這是兄弟九人縱馬飛奔准備夜襲長安的情景。
當然,三十年前的老片,外景不能和現在的大片相比,而且我的VCD也不太清楚。 但仍然可以看出,張徹的鏡頭對光和影的運用是很嫻熟的。
作者:Sleep_Forest 回復日期:2005-7-25 13:36:37
作者:attzc 回復日期:2005-7-25 8:43:06
邵氏片是無法超越的
流星蝴蝶劍也拍得不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竊以為,流星蝴蝶劍是楚原作品中古龍韻味最足的一部片子了。
可惜演員不夠到位,尤其是孟星魂。。。
但全劇的情節絲絲相扣,氣氛也烘托得很好。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01:18
唐末的那段歷史的確很有意思。那位大人清楚李存孝的故事,說來聽聽?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18:26
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滅黃巢,在雁門關夜夢為一隻飛虎咬傷,此夢兆應得一員猛將。第二天在圍獵時,見一青年單身殺虎。問時,乃鄧大戶的放羊娃安敬思。克用愛惜其才,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鄧大戶也將女兒許配於他。後來存孝幫助義父打敗黃巢的大將張歸霸、張歸厚,並打進長安,殺敗黃巢的弟弟黃圭,遂使李克用霸業有成。
作者:mianjuzhu 回復日期:2005-7-25 14:23:09
我也試試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29:14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18:26
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滅黃巢,在雁門關夜夢為一隻飛虎咬傷,此夢兆應得一員猛將。第二天在圍獵時,見一青年單身殺虎。問時,乃鄧大戶的放羊娃安敬思。克用愛惜其才,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鄧大戶也將女兒許配於他。後來存孝幫助義父打敗黃巢的大將張歸霸、張歸厚,並打進長安,殺敗黃巢的弟弟黃圭,遂使李克用霸業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
有意思,原來李存孝還是打虎英雄。 但樓上有位大人說他死的慘,看比袁崇煥是怎麼回事?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34:26
李存孝:殘唐五代時第一條好漢,沙陀李克用的第十三太保,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單槍匹馬殺敗黃巢的大軍,十八騎奪取長安。直追得黃巢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迫在狼虎谷自刎。李存孝輕松殺敗後來極其囂張的王彥章,在當時根本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李存孝後被他的兄弟謀害,在李克用醉酒時下假令,五牛掙死李存孝。
即五牛分屍
作者:ftkftk 回復日期:2005-7-25 14:38:41
殘唐五代演義誇張的說,五牛分屍時,五牛更本拉不動李存孝,結果上天出現一神人,喚李歸位,李一卸勁,遂被分屍。呵呵,,
作者:夢之百合 回復日期:2005-7-25 14:51:52
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單槍匹馬殺敗黃巢的大軍,十八騎奪取長安
——————————————————————————
哇賽,簡直太酷了!戰神一樣。
不過五牛分屍偶還是第一次聽說。樓主的文章裡面寫的五馬分屍。到底是牛還是馬?
不過,那李克用看起來真是個白痴阿,那時候的法制一定不規范的說,這么容易下假令啊。。。
那些兄弟也忒很了吧,殺就殺了,還要分屍,這比趙高還狠呢。 趙高也就是矯詔讓扶蘇自盡而已。
作者:七葉忘憂草 回復日期:2005-7-25 15:15:55
作者:藍鳥與毛毛 回復日期:2005-7-25 5:29:23
現在的電影已經不習慣用簡單的形式來承載深厚的內
『柒』 禁止套娃是什麼意思
網上沖浪最怕什麼?套娃。還一個套一個的套娃。當代套娃三連:俄羅斯一票否決了烏克蘭提出的取消俄羅斯一票否決權的提案。一網民因造謠自己因為造謠被公安拘留15天而被拘留15天。美國譴責中國譴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是中國干涉美國內政。環環相扣,你還能繞出來嗎?還有好萊塢套娃。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表示,在2021年《阿凡達2》上映之前,《阿凡達1》會再度重映,使票房反超《復仇者聯盟4》登頂歷史票房榜第一。於是有人提議,《復聯4》也能再次重映,奪回第一,然後《阿凡達》再再重映,《復聯4》再再重映,《阿凡達》再再再重映……好煩啊,套娃這個梗到底有完沒完有完沒完有完沒完?有限套娃:遞歸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起點,套娃,本來是一種俄羅斯特產的玩具,由多個圖案一樣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地組成,最多可以套十幾個。你通常見到的套娃,大的小的,紅的藍的,其實是同一個俄羅斯姑娘,叫「瑪特羅什卡(матрёшка)」,這也是套娃的通稱。「mater」,在拉丁語中是母親的意思,舊時俄羅斯大戶人家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所以套娃一般只有女性,套娃胖嘟嘟的肚子里藏著許多小木娃娃,象徵著人丁興旺。然而在中文互聯網海域,套娃和母親沒啥關系,任何一層套著一層,具有嵌套模式的行為、語言、圖形,都可以稱為「套娃」。中文博大精深,用幾個多義詞就能陷入套娃困境。東北作家太宰治曾講過一句話:校服上除了校徽別別別的,讓你們別別別的別別別的你非別別的!一位乘客懊惱地表示: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還有你聽過許多遍的大佬互「杠」的故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在一個句子或者對話中,語言中相同結構的重復或者相套,就能形成一個「套娃」,講專業點就是「語言的遞歸性」。遞歸性是語言的根本特質之一,它賦予語言無限的創造性,「如果一種語法沒有遞歸機制,它就會復雜得難以想像。如果它確實有某種遞歸機制,就能產生無限多的句子。」你能講出自己從未聽過的話,表達非常復雜的思想,都要感謝語言的遞歸性。一個標准套娃是相同結構的遞歸,最簡單的:——我都知道了。——我知道你知道了。(一層嵌套)——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了。(二層嵌套)遞歸性不止是相同結構的重復,理論上來說,還能反復套不同的結構,從而構成復雜句子:——我吃了一個橘子。——我吃了一個媽媽給的橘子。(一層嵌套)——我吃了一個媽媽給的在張阿姨家買的橘子。(兩層嵌套)如果你願意,還可以一直這樣「遞歸」下去,這在英語裡面非常常見,譬如從句概念。不過嚴格說來,這就不算套娃了,因為每一層嵌套的「圖案」(結構)不同。除了語言,別的東西也能遞歸。數學太難,咱就不說了,先說著名的尼古拉斯·凱奇「我演我自己」事件。《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是一部好萊塢電影,講述了過氣演員尼古拉斯·凱奇陷入職業危機的同時,陰差陽錯地與中央情報局和一個販毒集團頭目糾纏不清的故事。這樣一個「虛構」的角色,要由誰來扮演呢?不出意外地,影星尼古拉斯·凱奇最終扮演了尼古拉斯·凱奇,據說他當時已成為「爛片之王」,債務纏身,需要用一部真正的影片來證明自己——而這正是影片的開頭。微博也能遞歸。前陣子在微博上吃了一個瓜,一個小姑娘愛上一個小和尚(?),隔三差五地投稿吐露自己的少女心事,博主每次發出來都附上上一次的投稿鏈接,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套娃連載。網友哭著點評:我都點了十分鍾了,點進去還有點進去還有點進去還有怎麼點也點不完!求求你放過小和尚和我們吧!遞歸有時就像個無底洞,套了一層又一層,一不小心就出不來了。其實直到現在,咱也不知道這個微博到底有多少層,如果你感興趣,就自己去數,就當追了一篇又長又矯情的晉江連載吧。無限套娃:死鎖有形世界的套娃是有限的,只要你足夠耐心,一層一層剝開它的殼,總能見底。但從理論上來講,如果套娃足夠大,可以有無數層嵌套,剝開一層還有一層,剝開一層還有一層,這時的「套娃「現象,就是指通過某種方式與技巧產生「無盡」的效果,本質是無限循環。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無限循環,是從小聽故事的時候:「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里有兩個和尚,一個老和尚、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老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里有兩個和尚,一個老和尚、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老和尚說……」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故事可以無限講述下去,因為它從結尾的地方開始,在開始的地方完成,從而構成一個首尾相連的循環鏈,鏈條的無限延伸就是遞歸機制的無限生成。在很久以前,人類的本質還是「復讀機」,不管你說啥,都能接下去,都能接下去,都能接下去。直到有一天,兩個復讀機相遇了:兩個復讀機不斷地跟對方講話,對方又重復同樣的話(因為大家都是復讀機),就像一個計算機不斷地模擬兩面鏡子里的世界,於是「人類的本質」討論有了新的進展——套娃。日常生活中的無限套娃隨處可見:-——只有會員才可以在我們店消費。-——那好吧,怎樣成為會員。——你好消費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會員。——你好只有穿匡威才能買匡威。——可是我沒有匡威。——那就去買一雙。——這就是我來這的原因。——那你得穿著匡威來。——我他媽要怎麼在沒有匡威的情況下買一雙匡威!——穿著匡威來。這是一條完全閉合的循環鏈條,要想A,先得B,要想B,先得A,一旦建立起來,人們就會陷入無限循環的陷阱中,很難在這個框架內打破它。你很清楚,這個玩意兒從邏輯上來講是有毒的,所以問題出在哪裡?以上套娃,又稱邏輯死循環,跟一種循環論證有關,先預設一個前提條件A成立,然後用A得出條件B,然後再去用B的結論去證明A成立。舉個不成熟的小例子,如何證明聖經是真的呢?先假設聖經是真的,由於聖經記載聖經內容是真的,所以得出結論,聖經真的是真的。循環論證其實是論證謬誤的一種,在循環論證中,論證的前提中就包含了要論證的結論為真,然後再用得出的結論去反證前提,就像一個首尾相連的套娃,永遠在重復陳述同一個假設,事實上,什麼真的都證明不了。下一次,如果有人跟你玩循環套娃,你就回他一句:我不會相信你講的每一個字,除非你跟我證明你是對的。
『捌』 在哪個抗戰電視劇里是放羊娃踩到地雷,女軍官出手相救這電視劇的名字叫什麼。
你要找的可能是《戰地迷情》。
《戰地迷情》是由海毅執導,於波、吳千語領銜主演,上海海域文化影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的年代諜戰劇,於2019年8月15日在央視八套黃金檔和PP視頻同步播出。 該劇講述了以何文清為首的年輕革命黨人與國名黨以及日本人圍繞經濟戰而展開的生死較量。
『玖』 放羊娃李強是哪部電視劇
滄海 (2009)
導演: 趙浚凱
編劇: 翟曉光 / 張曉亞 / 趙浚凱
主演: 尤勇 / 李幼斌 / 杜志國 / 何政軍 / 鄭衛莉
類型: 劇情 / 戰 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09-05-08(中國大陸)
集數: 48
『拾』 放羊娃馬大虎是哪部電視
電視劇名字叫《二毛驢從軍記》。
放羊娃馬大虎就是電視劇《二毛驢從軍記》中的主角。
《二毛驢從軍記》是一部由DMG印紀娛樂獨家出品,張桐、何賽飛、馬麗等這個要談的年代傳奇喜劇。講述了民國動亂時期,生在封閉的陝北小山村的二毛驢,大字不識幾個,然而造化弄人,一次偶然的經歷,竟然使得他一生充滿了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