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薦一些老歌曲,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經典老歌。
《經典老歌》網路網盤資源下載鏈接: https://pan..com/s/1G-E6qLLVmw5S7tnOBT8Mzg
該經典老歌有《魯冰花》《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燭光里的媽媽》《祝酒歌》
Ⅱ 一部老電影,不記得叫什麼名字了,拜託有知道的告訴一下!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Neveroyatnye priklyucheniya italyantsev v Rossii (1973) IMDb:0070439 導演: Franco Prosperi Eldar Ryazanov 編劇: Emil Braginsky Franco Castellano 類型:喜劇 / 冒險 上映日期:1975年7月11日 東德 (更多...) 劇情梗概: 安東尼奧和吉傑搶救一位俄籍的老太太,在羅馬一家醫院里,老太太臨終前告訴她的孫女波利亞,自己在蘇聯革命時期埋藏了一批寶藏在列寧格勒的獅子下面,安東尼奧、吉傑、瑪非奧和醫生等人聽到後,踏上了去俄羅斯尋寶的路途,途中驚險離奇,最終他們分別與俄羅斯導游奧利亞一起尋找寶藏,尋寶過程中奧利亞和波利亞相愛了,獅口脫險,寶藏最終落入誰手……
免費在線高清快速觀看電影電視劇和衛視節目:在網路搜索 易搜影院
Ⅲ 老電影《收租院》插曲!不忘階級苦
不忘階級苦_紅色革命老電影插曲_國樂國粹_吹月_
Ⅳ 歌詞找歌 有一句"打倒萬惡的舊社會"是什麼歌來著
是電影閃閃的紅星里的插曲,叫小小竹排吧,自己查下
Ⅳ 不忘階級苦歌曲是那部電影插曲
來錯地方了,這里討論的是天籟之音,不是找垃圾的地方。
Ⅵ 60年代的經典老歌 ···哪個高手給點歌名 不要歌手的
歌曲有很多,例如:
社會主義放光芒(故事片《探親記》插曲)劉淑芳
汾河流水嘩啦啦(故事片《汾水長流》插曲)王愛愛、孟貴彬
人民公社是金色的橋梁(電影《天山的紅花》插曲)中央廣播合唱團 哈買提領唱
一條大道在眼前(齊唱)中央廣播文工團合唱團
社員都是向陽花(女聲獨唱)郭蘭英
社員心向共產黨(女聲獨唱)
李雙雙小唱(女聲獨唱)郭蘭英
毛主席來到咱們農庄(女聲獨唱)鄧玉華
毛主席是咱社裡人(女聲獨唱)鄧玉華
俺是公社的飼養員(女聲獨唱)徐桂珠
公社的山,公社的水(女聲齊唱)
請到我們山莊來(女聲獨唱)陸青霜
不忘階級苦(女聲獨唱)曾新芳
三八作風歌(齊唱)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廣播文工團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男聲合唱)
聽說咱邊防軍下了山(男聲獨唱)新疆軍區戰士馮金發
女飛行員之歌(故事片《女飛行員》主題歌)空政文工團
為女民兵題照 (為毛主席詩詞譜曲)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
打靶歸來(男聲獨唱)賈世駿
五好紅花寄回家(表演唱)總政歌舞團合唱隊
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台灣(齊唱)
一定要解放台灣(齊唱)
雷鋒,我們的戰友(故事片《雷鋒》主題歌)中央樂團
學習雷鋒好榜樣(齊唱)戰友文工團歌舞團合唱隊
革命熔爐火最紅(女聲獨唱)鄧玉華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故事片《地道戰》插曲)鄧玉華
情深誼長(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選曲)鄧玉華
洗衣歌(歌舞曲)西藏軍區政治部文工團
洗衣歌(銀星藝術團)傅奇等
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合唱)中央廣播合唱團
建築工人之歌(故事片《青年魯班》插曲)中國鐵路文工團歌劇團
工人階級硬骨頭(齊唱)上海合唱團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齊唱)
歌唱第三個五年計劃(齊唱)中央廣播文工團合唱團
焦裕祿啊,我們的好書記(女聲齊唱)空政文工團歌舞二團合唱隊
高舉革命大旗(齊唱) 上海合唱團
一代一代往下傳(合唱)沈陽音樂學院合唱隊
我們走在大路上(合唱)總政文工團、中央樂團
Ⅶ 以「歌聲里的記憶」為題的作文600字 好的再加分!!!!!!!!!!!!!!!!!!!!!!!!!!!1
新中國成立60餘年來,有許多詞、曲俱佳的歌曲,令人難忘。不少優秀之作,承載了不止一代人的金色童年與繁復記憶。人們往往會好奇:那些動人的歌詞和旋律背後,有哪些創作的愉悅、精彩的瞬間,或曲折的經歷?本版講述的,是有關其中三首歌的故事——《草原之夜》《讓我們盪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迷人的東方小夜曲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
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在上世紀50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卻有一支歌頌愛情的歌誕生了。深情的歌詞穿越50年時光,現在仍然是中國人的心愛;迷人的旋律橫貫東南西北,被西方人贊為「東方小夜曲」。
這就是《草原之夜》。許多年來,很多人唱著它卻暗自納悶:在那個時代,這首歌是如何產生的呢?它的詞曲作者是什麼樣的人,這首歌帶給他的是自豪、榮譽,還是災難、罪名呢?這首歌的背後,果然有著曲折的故事。
《草原之夜》使21歲的作曲家田歌一舉成名。少年情懷總是歌,他還寫出了另一首著名歌曲《邊疆處處賽江南》,委婉動聽,別有一番情調。1959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一部反映新疆生產兵團屯墾戍邊生活的大型藝術紀錄片《綠色的原野》,田歌參與,與此片導演張加毅相遇了。
導演張加毅帶著攝制組走遍祖國各地,已經拍攝了《移山填海》等多部紀錄片。1958年,得知駐新疆部隊的戰士們脫下軍裝投入生產建設的消息,他感到這是個嶄新題材,帶著包括田歌在內的一班人馬來到新疆。看到兵團戰士們騎著馬,開著拖拉機,唱著歌向伊犁克格達臘草原進軍的壯觀大場面,非常激動。張加毅還了解了兵團戰士許多動人的故事。
作為一個有深厚藝術修養的導演,張加毅考慮如何給影片配上相宜的主題曲——畫面十分宏偉壯觀,主題曲是不是應該溫情柔軟一些、以形成強烈的反差呢?張加毅又注意到,當時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很高,但也時有頭腦發熱的現象。比如他經常聽到一些口號:「拚命干,死了算」「15年超英趕美」等。張加毅覺得,戰士的革命激情和沖天干勁,應該熱情歌頌;那些極左的東西,卻讓他內心有一些反感。
與官兵們相處的日子,張加毅覺得自己聽到了他們的心聲,覺得只有把這種心聲唱出來,才能激勵戰士們的鬥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於是他提筆寫了起來: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張加毅把歌詞交給田歌。年輕的田歌欣喜不已,40分鍾後,田歌把張加毅叫了回來:「張導,詞作家,來聽吧!」田歌拿著提琴,用手彈撥伴奏著,輕聲唱了起來,張加毅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唱得非常動情,我當時也有點傻了,心想,現在是什麼氣候呀,我這詞是寫得軟了一點。但是你田歌的曲要是寫得硬梆一點,這日子不是也好過一點嘛!誰知道你這曲子比我這詞還軟。但是,確實好聽。我說,再唱一遍。他又唱了一遍。我又說,再唱一遍……就這樣讓他唱了四五遍。他有點擔心了,說張導,該你表態了,到底行不行?不行,就槍斃了,就算了嘛。這時候,忽然聽到生產兵團的戰士們在窗外喊:『亞克西,亞克西!』原來他們一直在窗外聽著,這時都鼓起掌來。這對我震動很大,我說:人民認可了……就在田歌的曲譜上寫下:同意錄音,張加毅。」
就這樣,《草原之夜》成為《綠色原野》的主題歌。
但張加毅為這首歌幾經挫折:反右時當了右傾對象,「文革」中被屢次批鬥,說他寫的是靡靡之音。數次被批鬥時,他也曾這樣想:「張加毅,別人都在喊:拚命干,死了算,你非要寫《草原之夜》,活該遭罪!」烏雲總會散去,「文革」結束後,創作者重見天日,這首一度被禁的歌重新被人們熱愛和傳唱。1985年,《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教材,並稱它為「東方小夜曲」。
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每當這首由稚氣童聲唱出的歌兒響起,不止一代人,都不免心旌飄搖,神思穿越時光,情不自禁回到童年,回到上世紀某一段流金歲月。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新中國少兒歌曲的經典之作。它本是50年代一部兒童影片的插曲,但卻脫離母體,獨自留傳了下來。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國的花朵》,描寫少先隊員在北海公園的一次隊日活動。北海公園是美麗的皇家園林,那時候,公園里已有了少年科技館、少年水電站,所以,它是孩子們的樂園。每年春遊、暑假或者六一兒童節,這里簡直成了「紅領巾」的天下,坐滿少先隊員的雙槳船,回盪著孩子們的歡笑。這部片子和這支歌曲,正是當時真實情景的寫照。
歌詞作者喬羽還清楚記得,1954年4月16日,27歲的他正與戀人(後來的夫人) 談戀愛,兩人一起到北海遊船。湖上泛舟、其樂融融的時刻,一船少先隊員劃了過來,孩子們說著笑著十分熱鬧。這個歡樂場面使喬羽突然間來了靈感,於是他將船靠岸,將身邊的愛人冷落一旁,就在岸邊一片草地上吟詠著,歌詞一揮而就。《讓我們盪起雙槳》就這樣誕生在北海公園。
喬羽還記得,錄制這首歌時,北海公園封閉三天,專門供攝制組使用。但是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導演說沒有遊人,場面太假。於是工作人員紛紛扮起了遊人,喬羽也自告奮勇。所以在電影里,與這首歌對應的畫面中,還留有喬羽年輕時的影像。
作曲家劉熾在50年代的音樂創作中,佔有重要位置。我們從《我的祖國》《英雄贊歌》《新疆好》等歌曲中能領略他的風采,《讓我們盪起雙槳》是他與喬羽再度攜手的成功之作。
劉熾一生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流傳之久遠,實屬罕見。他的《翻身道情》《祖國頌》也廣為流傳,前者在70年代幾乎是每台演出的必備曲,後者更成為主旋律歌曲之經典,以前每逢五一、國慶等盛大節日,全國人民都會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它。每次給重要國賓安排中央樂團的合唱,周總理都要點這首歌曲。從那個年代走出的人們至今還會哼上幾句:「江南豐收有稻米,江北滿倉是小麥,高粱紅啊棉花白……」
劉熾還有大型作品如歌劇《阿詩瑪》《白毛女》(曲作者之一)。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我國喪葬儀式上普遍使用的《哀樂》也出自他的手。
劉熾是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學生。他1939年考入延安魯藝音樂系,迷上作曲,這時冼星海正負責作曲指導。很快,劉熾的才華脫穎而出:他的第一篇習作《陝北情歌》,冼星海在作業本上批:好。第二首習作是兒童歌曲《叮叮當》,冼星海批:很好。第三篇交了一首混聲二部合唱《打場歌》,冼星海興奮地在曲譜旁批道:「非常好,我希望它能在全國傳唱!」從那以後,劉熾的音樂,在祖國大地飛歌60年。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詩一般優美的句子,「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配以夢一般的舒緩曲調,一般來說,聽眾都會傾向於這是一首幸福童年的贊歌,和「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一樣,都是歡樂童年裡難忘的歌曲。
但其實它是一首「紅歌」,用於階級教育的歌。因為開頭一段優美快樂、悠揚婉轉的旋律完畢,隨著「那時候」的轉折,曲調開始變得低沉、哀傷和悲憤起來,這時歌詞也終於亮出了控訴舊社會的血淚主題:「媽媽沒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熱的田野里,媽媽卻吃著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風雪狼一樣嚎叫,媽媽卻穿著破爛的單衣裳……」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往往和《不忘階級苦》並列同唱。後者失傳了,這首歌卻還被人記著,被當作童年回憶談起,甚至還被翻新了重唱,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歌詞開頭幾句確實如一首獨立的小詩,也得益於整首歌的曲調優美抒情。
這首歌發表在1958年《兒童音樂》創刊號上,由管樺和作曲家瞿希賢合作。瞿希賢曾坦言,當年她為管樺這首歌詞譜曲時,純粹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因為她覺得這不像歌詞,更像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詩。瞿希賢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曲作者,那首氣勢雄偉的歌曲,「山連著山,海連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歌詞有力,合轍押韻,與《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大相徑庭。瞿希賢的態度不是特別積極,只是因為當時管樺不僅是詩人、作家,更是她供職的中央樂團創作組的領導,瞿希賢不得違命。她捧著歌詞反復研讀,尋找靈感——或許正是因為這番工夫,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瞿希賢曾說:「真想不到,一次奉命創作,居然會感動那麼多人的心靈。」雖然帶有那一時代特有的階級斗爭色彩,雖然歌詞的主要部分充滿了血和恨,但是人們依然把它視為抒情歌曲,在歌聲中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歲月,他們都傾向於只記前面四句而把後面的血淚控訴忘了。近年,「黑鴨子演唱組」翻唱此曲,也只是反復吟唱首段「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那四句。老一輩熟悉此歌的人聽起來覺得別扭,怎麼就在開頭幾句打轉,怎麼不往下唱呢?後面才是此歌的主要內容嘛!而80後、90後的新生代卻渾然不覺,他們認為「黑鴨子」版本就是一個完整的結構,雖然只有幾句話,但已經勾勒出一幅童年畫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