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里山的姑娘》詞、曲作者
阿里山的姑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台灣高山族情歌,這是錯誤的。」該劇編劇孫才傑告訴記者說,「其實這首歌的作者叫鄧禹平,是四川省三台縣有名的才子,寫這首歌的時候鄧禹平隨導演張徹在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鄧禹平寫。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Ⅱ 電影《絕命島》 黑老大出場時配音的(阿里山的姑娘)男聲DJ版誰有,
我多找了好幾天了,找不到
Ⅲ 歌詞里有一句「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誰唱的
《阿里山的姑娘》
原唱:庄雪芳、張茜西
翻唱:鄧麗君、朱逢博、田震、華晨宇
作詞:鄧禹平
作曲:張徹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大陸。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裡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導演張徹唯一創作的曲子,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雖然不是真正的民謠,但總被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其實只是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還曾一度傳為周藍萍所作,後經證實,才知為張徹的作品。
Ⅳ 電影 絕命島里 雷哥 在房車里 聽的捏個 阿里山的姑娘男聲版的 誰有
酷狗音樂裡面可以搜索到哦
自己去下一個酷狗就可以聽到音樂類
Ⅳ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的山少年壯如山。是哪一首歌的歌曲
叫做高山青的一首歌 是台灣歌手奚秀蘭演唱的 實際上阿里的姑娘沒有美如水。等過去阿里山就會有同感。高山族的女子都是很健美的。不知道這歌詞是哪位做的,不是這樣的
Ⅵ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的歌曲。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大陸。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裡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導演張徹唯一創作的曲子,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雖然不是真正的民謠,但總被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其實只是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還曾一度傳為周藍萍所作,後經證實,才知為張徹的作品。
(6)插曲是阿里山姑涼的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於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鈴鼓和小鼓等樂器,因此在當時的國語流行歌曲中獨樹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經風靡一時,由於歌詞內容盛贊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榮等重新翻唱過。
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制組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台灣有關系的是他們在當地采風用了當地土著的歌調,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一創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台灣風情。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經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翻唱過。
2011年5月8日母親節晚上演的《宋祖英2011台北小巨蛋演唱會》,宋祖英一席粉色裙裝裝扮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
Ⅶ 《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的原唱究竟是誰:奚秀蘭鄧麗君高勝美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這是一首風靡海峽兩岸的著名歌曲,也是鄧麗君的「看家歌」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其又由歌唱家朱逢博在大陸首唱;香港的奚秀蘭在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演唱它後,此歌即傳遍大江南北。田震在其專輯《水姻緣》里收集了這首旋律優美的歌,註明是「高山族民歌」。其實這首歌不是從台灣阿里山高山族采風來的。這首1950年在台灣完成的第一部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主題歌,實實在在是於1948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開拍的《阿里山的姑娘》攝制組在大陸揣擬台灣地方風韻而創作的。 該歌的詞作者是四川人鄧禹平,譜曲者是影片《阿里山風雲》導演之一——浙江人張徹(另一位導演是四川人張英)。首唱者是該片女主角、四川人張茜西。
Ⅷ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是來自台灣的嗎《阿里山》是在台灣
阿里山在嘉義縣東北,屬玉山山脈支脈,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東靠台灣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
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溫、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
阿里山的森林、雲海和日出,譽稱三大奇觀。這里所產的是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築木材,如台灣杉、鐵杉、紅繪、扁柏和小姬松,稱為阿里山特產「五木」。到了陽春三月,阿里山又成為一個緋艷絢麗的櫻林。這里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遊人絡繹不絕。山上有高山博物館,陳列各種奇木異樹,高山植物園內種有熱帶、溫帶、寒帶數百種植物,遊人既可飽覽林海在微風中泛起層層波瀾的勝景,還可增加見識。
在晴天的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雲海,確是賞心樂事。遊人但見雲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觀日出的地點則以祝山為妙。祝山海拔僅次於塔山,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魚肚白,祝山後先現出一絲紅霞,慢慢變成弧形、半圓、大半圓,越來越紅,越來越亮。一輪紅日先從雲海邊上升,再從山頂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為台灣風景區之一,美景紛陳早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阿里山日出:阿里山日出享譽中外,上阿里山錯過了日出,就彷佛入了寶山卻空手而回。日出四季的位置與時間均不同(因地球公轉所致),站在祝山觀日樓上,夏至(農歷 6月22日)清晨五點,日出地點在郡大山與秀姑巒山之間,為阿里山日出最北點。冬至(農歷12月22日)清晨七點,日出地點在玉山主峰南側,為阿里山最南點。春分與秋分(農歷 3月21日與農歷 9月23日)清晨六點,日出地點在秀姑巒山與玉山北峰之間。
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後,位於祝山頂的觀日樓觀全毀,不過昔日觀日樓前的空地,仍然是看日出奇景的最佳地點,當旭日從中央山峰頂端徐徐躍升而出,萬道金光射出,奇麗絕妙,頗為壯觀。而且從這里也可眺望到玉山頂峰,美不勝收。
雲海: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都是不錯的觀賞點。
晚霞: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艷麗,乃因海拔兩千多公尺的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使天際較艷麗。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是最佳觀賞點。
森林:阿里山擁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以檜木原始林最為珍貴。受到高度的影響,阿里山植物分布呈現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從平地到海拔 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相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與桂竹林。自獨立山到海拔 1,800公尺的屏遮那則屬於暖帶林之范圍,代表樹種為樟木、楮與楠木,而奮起湖與十字路一帶的柳杉林為此區較特殊的植物相。
鐵路: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印度大吉嶺至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至阿根廷之安第斯山鐵路,並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登山鐵路。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到 2,216公尺高的阿里山,全線經過49個隧道、77座橋梁,沿途可欣賞熱、暖、溫等不同帶之植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溪谷。
阿里山原住民—鄒族:早期鄒族稱曹族,分為南與北兩族,南族分布於高雄縣境內,北族分布在嘉義與南投。該族最早為一支善戰的狩獵民族,阿里山地區即為該族游獵區。自轉變成農牧漁獵社會後,有關祈求風調雨順的祭典儀式才隨之興起,其中最重要的為小米收成祭。
Ⅸ 一首流行音樂,中間有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曾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翻唱過。
這是鄧麗君版本的http://music..com/song/23387019
歌曲簡介
1947年電影《阿里山風雲》之主題歌《阿里山的姑娘》,填詞者為鄧禹平(四川人,定居台灣),作曲者或為知名導演張徹(杭州人,從上海去台灣,後定居香港),首唱為女主角張茜西(四川人,定居台灣,後移居香港)。
1952年著名音樂家黃友棣將之編曲為《阿里山之歌》---鄧禹平詞、黃友棣編曲、青山唱(根據《黃友棣作品全集-獨唱篇》)。
後來有人將《阿里山之歌》改名為《高山青》(一品文化【懷念國語歌全集】第261-263頁)並明載為鄧禹平詞、黃友棣編曲、青山唱,此乃目前傳唱、歌手們所採用之《高山青》。
《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著青山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著青山轉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著青山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著青山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