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什麼於哪年傳入中國,又在哪裡第一次放映電影,電影名叫什麼
1895年12月28日,電影在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重鎮法國問世。第二年,這一西方最新的技術成果就傳入了中國。據《申報》記載,1986年8月11日(光緒22年),一位法國遊客在上海徐園的茶樓「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這是電影第一次在中國放映。和在國外放映的情形相同,這部電影是穿插在「戲法」、「煙火」等游藝節目中放映的;放映地點也和世界上第一次電影放映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後者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里。1897-1898年,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以及葡萄牙的幾位商人先後在天華茶園、奇園、同慶茶園、昇平茶樓、跑冰場等地點進行商業電影放映,使電影在這個東方大都會漸成氣候。
幾年以後,電影終於傳進了皇城北京。1902年,一個外國人開始在前門打磨廠租借「福壽堂」放映電影,使皇城根腳下的人們也開始領略了電影的風采。
電影最初在中國的名字被稱為「活動影戲」或「電光影戲」。當時在中國放映的影片也同樣來自國外,內容都是一些紀錄性短片和搞笑的滑稽短片,如《俄帝游巴黎》、《馬德里街市》、《西班牙人跳舞》、《以劍術賭輸贏》、《黑人吃西瓜》等。當時上海《游戲報》的一篇報道曾這樣描述這些早期的電影:「……美國電光影戲,制同影燈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之外者……座客既集,停燈開演;旋見現一影,兩西女作跳舞狀,黃發蓬蓬,憨態可掬。又一影,兩西人作角抵戲。又一影,為俄國兩公主雙雙對舞……觀眾至此幾疑身入其中,無不眉之為飛,色之為舞。忽燈光一明,萬象俱滅。」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此後,電影還曾傳入皇宮之中。據報道,1904年,慈禧太後70歲壽誕之時,英國駐華公使曾進獻放映機一架,影片數套,為慈禧放映電影。但只放了三本,發電機即出現故障,導致爆炸,慈禧認為此乃不祥之兆,從此禁止在宮內放電影。第二年,大臣端方出國回來偷帶回放映機一架,並在宴請載澤時進行放映,結果中途放映機又發生爆炸,現場的翻譯等人被炸死。「宮廷電影」就此終結。
1905年前後,電影在北京已蔚然成風。當時大觀樓戲院每晚都有電影放映,且座無虛席。至此可以說,電影這一藝術和娛樂形式終於落戶中國。
『貳』 求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外國電影
1924年以前,中國上映的外國影片有659部,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外國電影已不可考;
解放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48年的蘇聯影片《普通一兵》;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譯製片是1950年的《團的兒子》,原名《小英雄》
新中國第一部引進大片是《亡命天涯》。
『叄』 美國電影《壯志凌雲》哪一年在中國大陸首映,首映的時候是不是很火
在1986年公映的時候當時中國內地電影業還不是很發達,電影觀潮還比較淡,只有在中國香港公映Hong Kong 1986年7月24日,並且在中國比較火的電影只有最近幾年的像變形金剛,2012阿凡達,以及1996年的泰坦尼克號,中國內地應該是從93年中國開始每年引進外國十部大片,作為公映的電影,所以那時在中國沒有首映
『肆』 關於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時間的問題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國內有時要保護自己電影的放映檔期(等於保護國產電影)
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就算是美國,在電影檔期安排上,也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己國家的電影的上映
至於你說的,一些個電影如《鋼鐵俠》比美國還要早上映,這也沒有什麼好奇的,很多影片的首映期都要比美國早。比如《007:皇家賭場》這部影片,最早上映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新加坡,而且新加坡整整比美國早了一個多星期。因此可以說,一些美國影片比美國本土還要早上映的事情,這對美國人來說,已經是習慣了,只是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少,才會讓人覺得奇怪。
美國電影的首映往往喜歡集中在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六、日這三天,因為那是周末,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會比平時多。而中國今年從4月30日開始就進入了五一小長假,於是派拉蒙公司決定《鋼鐵俠》在中國的上映比美國早,無非也是為了搶佔一個節假日的黃金檔期而已(再說去年已經有《蜘蛛俠》的先例了),但這一情況不僅在中國內地,在香港、台灣及日本等東南亞國家都是如此,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中國內地享有此待遇。
當然美國電影能不能獲得同步上映甚至提前上映的待遇,關鍵還是要得到中國廣電總局的批准,而這就是台下的功夫所在了。如果一個海外電影公司與中國廣電總局的關系一直很不錯,而且報批影片上映的時間又很早,那麼獲得批準的可能性就大。還有就是要看影片內容有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影片內容沒有問題(比如不存在歧視中國的情節),那就可以批准同步上映或提前上映。
但如果在五·一節假日,有其它的國內大片上映的話,那麼廣電總局可能就不會批准海外電影的上映,即使批准了,也肯定是延後幾天。這么做是為了保護國內電影的票房市場免受海外影片的傷害。(去年的《變形金剛》就是如此,這部影片的內容沒有什麼問題,但本來可以做到和美國同步上映的,但因為7月上旬是國產電影的保護期,因此只好比美國延後了7天才上映,幸好因為影片本身的質量優秀而影響不大)
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虎膽龍威4》只好延後到11月了,因為出品方20世紀福克斯公司報批給廣電總局的時間太晚了,其它的美國大片及國內影片早就已經安排好了各個檔期,你的電影只能排在11月了,還有就是可能20世紀福克斯與廣電總局檯面下的關系可能很一般所致。
至於《第一滴血4》(它其實是1月份美國上映的),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部影片已經不可能在中國內地上映了,甚至以後出正版DVD都不可能了。原因嘛,就是上面所說的,它的故事內容有很大的問題。這部影片有著險惡的政治用心,它其實已經超出了一部電影的范疇,成了美國政府對外宣傳的政治工具(明明是干涉他國內政,卻打著揭示真相的目的誣蔑緬甸政府)。對於這種政治傾向明顯的影片,是不可能在內地放映的(其實這部影片在其它國家也很不受歡迎,一些南美國家對該片也是採用了禁映的手段)
『伍』 外國上映的電影中國最早什麼時候能夠看到
最早的是與好萊塢同步上映,如《2012》
《2012》
拍攝時間:2008年7月~2009年1月
上映:2009年11月13日(中國)/2009年11月13日(美國)
『陸』 放映的「西洋影戲」,是我國第一次放映電影。是什麼時間地址在那
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中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此時,電影這種新奇玩意兒,是穿插在「戲法」、「焰火」、「文虎」等一些游藝雜耍節目中放映的。而電影也不叫電影,叫「西洋影戲」。人們坐進烏煙瘴氣的茶館或戲院,像看京劇一樣看電影。在他們眼裡,西洋影戲確實奇妙幻化、出人意料。他們驚奇地看到俄國皇帝游歷巴黎、西方蠻夷為人行刑;看到西班牙人跳舞、印度人執棍;看到少女水池戲浴、壯漢造鐵擊車……一切,都是那麼匪夷所思。在他們身邊,小販們走來串去賣吃食,他們也就一邊喝茶,一邊磕瓜子,看到精彩處,還要大聲喊:「好!」 8年後,這種淹沒在市井俗流中的「西洋影戲」,竟也進入滿清的宮廷。 那是在1904年,慈禧太後70壽辰時,英國駐北京公使為了投太後所好,敬獻一架電影放映機和幾套影片,為太後祝壽。影片運到宮內,剛放映到第三本,發電機就發生爆炸,嚇出慈禧太後一身冷汗,再也不許這勞什子進紫金城了。無獨有偶,第二年,清朝政府派五大臣出國考察,回國時,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也禁不住誘惑,帶回了放映機一架,並在宴請載澤時演電影自娛,令一名叫做何朝樺的通判在旁邊做說明,演到中途,放映機突然爆炸,何朝樺等一幹人均被炸死。 上流社會眼中的西洋影戲,盡管新奇好玩,卻顯得十分的不吉利。但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普通民眾對電影的熱度有增無減。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在上海,葡萄牙人在北四川路修建了愛普廬影戲院,西班牙人雷瑪斯在上海各個地區分別開設了夏令配克、恩派亞、卡德、萬國等數家影戲院。 為了宣傳自己的影片、招徠顧客,電影商人們用心良苦。他們僱人扛著寫有簡單文句、繪著醒目圖畫的廣告牌穿行於大街小巷;在放映室門口,則有身穿洋裝的吹鼓手擊鼓奏樂,弄得熱鬧非凡;老闆還不時地命令手下揭開放映室的門簾,露出正在放映影片的銀幕,吸引行人駐足。 西洋影戲的神奇風光,使中國人躍躍欲試,萌動了自己動手拍攝電影的念頭。1905年秋天,一位叫做任慶泰的照相師,從德國商人經營的祁羅孚洋行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最初嘗試。 任慶泰請來了著名京劇演員「譚派」創始人譚鑫培,讓他表演京劇《定軍山》。這部影片在北京大柵欄影戲園和吉祥戲院以及其他城市先後上映,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轟動場面。《定軍山》僅僅是用電影將京劇原原本本搬上銀幕。中國人自己正式編導並開拍的首部電影應該是1913年的《難夫難妻》,這部以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為內容的電影由鄭正秋編劇、並與張石川聯合導演。 花絮 1906年12月8日,天津法租界的權仙茶樓連續上演美國電影,不久就改名為「權仙電戲園」,此後直至清亡,該園一直以上演電影為主。這或許稱得上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比人們習知的上海虹口大戲院早兩年。
記得採納啊
『柒』 電影「第一次」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第一次是由韓延自編自導,楊穎、趙又廷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講述了患有遺傳病的女孩宋詩喬與搖男宮寧之間唯美浪漫的初戀故事。該電影於2012年6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目前已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