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賣報歌是那部電影的插曲

賣報歌是那部電影的插曲

發布時間:2022-06-20 17:23:42

1. 聶耳偶然遇見個賣報小女孩,回去就寫了《賣報歌》,她後來怎樣了

在一些抗戰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報童在街上喊著「賣報了!賣報了!」也大喊今天的主要新聞有哪些。其實,報童在上個世紀是真實存在的。《賣報歌》是人們都會唱的一首兒童歌,它曲調樂曲簡單,朗朗上口,深刻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悲慘生活,以及對光明的渴望。而這首歌是聶耳、安娥看到一個賣報的小女孩後創作的,那麼後來這位小女孩怎麼樣了?

1934年,小毛頭扮演了《揚子江暴風雨》歌劇中的小報童,並演唱了《賣報歌》,深受觀眾喜愛。就這樣,《賣報歌》逐漸傳唱開來。後來,有一位姓張的人士資助她上學,學習知識。她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多次參演電影,紅極一時。

如今,楊碧君老人已經90多歲了,仍然精神矍鑠。

2. 請問賣報歌是誰普的曲誰做的詞是什麼來歷

《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三十年代創作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2/4拍,四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五聲F宮調式。 《賣報歌》曲調明快、流暢,並以朴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目錄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歌曲傳唱
賣報歌歌詞
《賣報歌》的來歷
賣報歌作者聶耳簡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作詞:安娥 作曲:聶耳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了解到報童的艱難生活,就以她作模特兒,於年底寫成《賣報歌》。編輯本段歌曲傳唱
1934年年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公演時,特請小毛頭本人扮演劇中報童,在舞台上

首次公開演唱作為場曲的《賣報歌》,從此傳唱開來,深受兒童喜愛。這首歌短小精悍的兒童歌曲以跳躍的節奏,活潑的音調,生動的刻畫出一個天真活潑的報童形象。音樂的情緒的樂觀向上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編輯本段賣報歌歌詞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大風大雨里滿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滿身的泥水惹人笑,飢餓寒冷只有我知道。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耐飢耐寒地滿街跑,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
賣報歌簡譜/歌譜
[1]編輯本段《賣報歌》的來歷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有一首《賣報歌》在上海灘流傳.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賣報童」的原型當時是一個十歲的賣報小姑娘,姓楊,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他「小毛頭」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丁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 聶耳在創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大家都會唱的《賣報歌》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他約朋友周伯勛出去走走,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小毛頭」),賣報時喊的名字很動聽,想讓周伯勛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呂班路 (現在的上海重慶南路)口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著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著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知道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田漢或者安娥寫詞」。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後問她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里邊,我就可以邊唱邊賣了。」聶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詞中添上了「七個銅板能買兩份報」的句子。後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 後來聶耳推薦那位小姑娘扮演電影《人生》中童年時的阮玲玉,「小毛頭」由此進入了電影界,拍了多部電影和話劇。「小毛頭」進入演藝圈後,有位白稱姓張的影迷找她說喜歡她演的角色,願為她提供學費到學校去讀書,還給她取廠個學名叫「楊碧君」。從此「小毛頭」有了自己的名字。並廠1932年進入培華小學,1934年跳級進入南洋中學。直到1982年楊碧君才知道這位姓張的恩人叫張光銳,是中共地下黨員。1948年,經影星兼歌星白光介紹,楊碧君與音樂家兼畫家嚴折西結為夫妻。嚴折西是我國早期電影界元老輩之一嚴工上的三公子,其前妻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黎莉莉、胡笳和薛玲仙)之一的薛玲仙,薛因病在1944年故世。嚴折西、楊碧君夫婦有三女一子。聶耳使「小毛頭」走上從影的道路,是「小毛頭」的恩人。現在聶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還活著,已成為白發斑斑的老人了。 人總是要死的,但聶耳的《賣報歌》將長存於世。[2]《賣報歌》中的原型 楊碧君編輯本段賣報歌作者聶耳簡介
聶耳(1912~1935)中國音樂家。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原籍雲南玉溪。 1912年2月15日生於昆明,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溺水而卒。聶耳從小喜愛音樂(改名為「聶耳」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耳朵特別靈),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 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1927年入雲南第一師范學習,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並開始學習小提琴。1931年入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蘇聯之友社)。這時期他還自修了和聲學、作曲法等作曲理論。,1933年開始為左翼電影、戲劇作曲。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廠前身)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 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創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確地塑造了工人、歌女、報童等勞動群眾的音樂形象。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聶耳的這些歌曲,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他的音樂創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樹立了榜樣。

3. 經典老歌50.60年代

  1. 《賣報歌》

  2. 《五月的鮮花》

  3. 《准備好了么》

  4. 《歌唱英雄王二小》

  5. 《南泥灣》

  6. 《大生產》

  7. 《二月里來》

  8. 《保衛黃河》

  9.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10. 《學習雷鋒好榜樣》

  11.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2. 《英雄贊歌》(電影《英雄兒女》插曲)

  13. 《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插曲)

  14. 《洪湖水,浪打浪》(電影《洪湖赤衛隊》插曲)

  15. 《誰不說俺家鄉好》(電影《紅日》插曲)

  16.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

要下載這些歌曲,請登陸網易雲、千千靜聽、酷狗音樂等網站進行下載。如通過網易雲音樂網站下載歌曲,可登錄網頁鏈接下載。

4. 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稻花香。。。是什麼歌曲就是在紅高粱超長30分鍾片花快結束時出現的,女聲

名字叫:九兒(紅高粱) 韓紅,胡莎莎,徐金慧,都有唱過

5. 聶耳創作了哪些有名的的歌曲和樂曲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其主要著作如下:
1932年 :《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 :《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一個女明星》、《雪花飛》、《翠湖春曉》、《僉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去日本學習。其他代表作還有《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無題(雷)》,《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6. 賣報歌是哪個電影主題曲

這個歌曲不是哪一部電影里的主題曲,就是聶耳同情、愛護一個賣報的女孩專門寫的歌曲。

7. 賣報歌的誕生

《賣報歌》誕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音樂家聶耳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朴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歌詞: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大風大雨里滿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滿身的泥水惹人笑,飢餓寒冷只有我知道。

(7)賣報歌是那部電影的插曲擴展閱讀

《賣報歌》創作背景: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賣報童」的原型便是她。這名小女孩姓楊,十歲,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他「小毛頭」 。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了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

8. 珍藏:《武林外傳》前四十集插曲集錦,有哪一首歌曲給你感動

2006年的《武林外傳》,靜悄悄開播,然後口碑一路飆升,最終成為我國情景喜劇兩大巔峰之一。

第四十集,慶中秋好夢一日游,歷磨難客棧重聚首

白展堂佟湘玉,《再也不能這樣活》,《轆轤女人和井》插曲,原唱劉歡。要不說《武林外傳》是八零後的狂歡嘛,這么多老歌老電視劇都是八零後當年看過的。

畫外音,《但願人長久》,原唱鄧麗君,詞作者蘇軾。這一集是全劇上半段的最後一集,也是該集的核心主題,在同福客棧眾人的乾杯聲中,在歌聲中,整集甚至整部劇達到了高潮。

篇幅有限,後四十集集錦未完待續

閱讀全文

與賣報歌是那部電影的插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老電影重映 瀏覽:528
黑客2016加拿大電影 瀏覽:247
科幻小隊動漫電影 瀏覽:844
超能力的歐美電影 瀏覽:806
和愛戀2015一樣的電影 瀏覽:120
電影高手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479
怦然心動電影2015年 瀏覽:156
滬上電影院 瀏覽:172
2016年冒險動作電影 瀏覽:484
中國武林搞笑電影大全 瀏覽:309
法國電影配樂特點 瀏覽:902
有關除夕的動畫電影 瀏覽:406
成龍電影醉拳2 瀏覽:797
國外一個讀懂人情緒的電影 瀏覽:976
日本吃雞電影排行榜 瀏覽:691
星鑫電影院 瀏覽:179
電影導演北電 瀏覽:583
騰訊下載電影電腦不顯示 瀏覽:697
熊出沒1大電影 瀏覽:670
電影頒獎典禮2016吳京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