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克魯斯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夜訪吸血鬼》被認為是史上最英俊的吸血鬼,而且兩位吸血鬼先生還收養了一位可愛的吸血鬼女兒(本來是人類,後來變成了吸血鬼),故事從一段采訪開始,情節很跌宕起伏,畫風很唯美,標準的英倫范,內容也很感人,結尾也不錯,音樂很好聽。
Ⅱ 電影(電視劇)讀後感
《隱形的翅膀》的讀後感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重重的殼掛著輕輕的仰望... 視線落在蜿蜒向遠方伸展的路,伸向比之草原更廣闊的地方。在那裡承載了一切希冀與憧憬,屬於可盼的未來,是叫做「夢想」的地方。 在一個十五歲的少女肩上可以承載多少的分量,無法確切來衡量。什麼是不能過去的檻,什麼才是人的底線無法再突破。 當人類擺脫原始直立行走,就是一種進化的突破;當人類開始學會使用工具,學會耕種,學會狩獵,就是一種文明發展的突破。記載歷史,人類發明了文字;打破黑暗,人類發明的電燈;對未知的探秘,人類發明了宇宙飛船,將人送入太空。因為人,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存在著奇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或許就是將幻想和不可能做到化做可能。所以,人的底線在哪裡,或許永遠也無法界定。 如何想像,當在十五歲的花季失去自己的雙臂之後該如何生活。如何想像,當自己的母親承受不了打擊而罹換上精神分裂症之後,該如何面對。如何想像,因自身的殘疾而無法被學校錄取無法被公平對待,該如何承受。 無垠的草原,植根於其上的是白樺樹的朴質與堅挺,是千萬樹野花的驕傲與美麗,更是世代生活於之上的人,堅強的意志與不畏坎坷從不示弱的頑強生命力。或許是堅實的大地給予了人最原始的,為生存下去的勇氣。 所以,失去雙臂又如何。日日在白樺林里靠著樹干拉韌帶。夜夜坐在床板上以腳代手,練習以腳寫字。腳趾磨爛了,結出厚厚的血痂。換來的是最終的一紙工整的字跡。 是否真有所謂的「禍不單行」,以至於母親的間歇性精神分裂症越來越重。一回母親被幻覺左右,誤入水泡子險些喪命。不會游泳,跳進水中也依然只能看睜睜看著母親越走越遠,無論如何呼喊都無法喚回親人,無法叫醒母親的恐懼和無奈,和池裡的水一樣冷一樣深地滲入心底。所以決心要學會游泳,為得只是下一回母親再落水時自己就能夠搭救。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讓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 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仰望草原之上的蒼穹。 曾經也想過要放棄,池裡的水沒過脖頸,以為再看不到生命中的陽光。然,重生之後帶來了對於生,新的希望。 已經可以用腳代手地生活。可以燒火做飯照顧母親;可以幫著父親做風箏攢錢;可以騎車在草原上馳騁,可以坐在野花叢中撫摸懷里的山羊。被學校接納開始高中的生活,勤勤奮奮為了考上大學。學習游泳被田徑教練選中參賽…… 若言失去雙手是人生中最大不幸,靠生存下去的意志堅持下來,那麼訓練時收到母親去世的噩耗又是怎樣的打擊又該如何振作。 那個十五歲的不幸少女長到十八的豆蔻年華。三年來的辛苦和磨礪,將意志磨打地更堅實,將精神漆刷地更閃亮。當初那個被絕望和無助緊緊束縛的少女已經蛻變為獨當一面,再不屈服於命運的青年。母親的逝世沒有壓倒她,一切的不幸似乎成為了奮進的養料,在賽場上為之拼搏,在考場上為之奮斗,她終於拿到了進入全國殘奧會的門票,也被醫學院破格錄取為合格生。 擔著命運帶給她的重量,她一步一步攀到最高點,終於沒有阻擋地仰望那一片她頭頂的藍天。 有小女孩在野花田裡起舞,漂亮的海藍色藏裙溫柔地撫過花蕊。那時候的女孩受著陽光的哺育,一切和身邊盛放於草原上的生命一樣美好。 如今,女孩成長為青年,與父親和夥伴在草原之上放飛屬於他們的風箏。 她找到一雙帶她飛行的隱形的翅膀,帶她飛,飛過絕望,飛向彼端的夢想。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 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飛過絕望 不去想 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 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給我希望...
Ⅲ 觀後感範文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3zkbnlaEzLS-a9pPczbdoA?pwd=eej4 提取碼: eej4
Ⅳ 電影或電視劇觀後感600字初二
電視連續劇《懸崖》改編於全勇先的小說《霍爾瓦特大街》,跟張藝謀的電影《懸崖之上》是同一編劇,影片持續了電視連續劇的人物角色,並增加了新的事情。
《懸崖》在開播後,反應非常好,並在當時狂掃白玉蘭獎、金鷹節等眾多榮譽獎。直到今日,重觀《懸崖》之時,仍然感覺它是一部精典,自己早已看過四遍了,熱劇賞心悅目!
所說「懸崖峭壁」,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特務們的生活情況,她們在滿洲國,在日自己的關注下,必須時時刻刻掩藏自己。
每一句話,每一個姿勢,每一次傳遞情報,都是有很有可能透露,就好像處於懸崖峭壁旁邊,隨時隨地都很有可能摔下去一樣。
如所有的諜戰電影一樣,《懸崖》細膩地描述了特務們的生活情況,險象環生、舉步維艱,劇里的伏筆當然也是無所不在,張嘉譯、宋佳等實力派演員的演出,更能讓觀眾們充分投入進來。
但不一樣的是,《懸崖》並沒有隻是將故事聚集在周乙等人是怎樣進行一次次任務的,反而是更為關心對人的本性的討論。
及其對角色精神實質與心態的發掘,一名地工,在那般的條件中存活,埋伏很多年,那必須怎樣的個人心理素質,承受多少的精神壓力,令人敬佩萬分!
這部劇有趣的基礎設置是「換妻」。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必須經過特殊訓練「顧秋妍」 作為搭檔,假裝是周乙的妻子,周乙和原來的妻子孫月健只能被迫分開。
顧秋妍本人剛結婚,她和丈夫的命運也是如此。一個奇怪的家庭組合誕生了。正如周乙和顧秋妍所說,這種家庭組合只存在於那個特殊的時期。只有當事人最了解他們的生死關系。
Ⅳ 電影(電視劇)讀後感
摘要 您好,您是准備要什麼電影電視劇的讀後感呢?
Ⅵ 近期經典電影或電視劇的觀後感
[近期電影觀後感]近日觀影若干,爛片好片基本持平,觀後感如下,近期電影觀後感。爛片:《三槍拍案驚奇》在電影院看《2012》時,預告片里就有《三槍》。盡管張導的奧運會開幕式讓我對其已經五體投地,但該片的演員陣容毫無疑問地決定了這是一部爛片,因此我絕不會到電影院去看這部片。上映之後的輿論不出意料地一邊倒,迅雷看看網站的網友評分則客觀地給出了迅雷網站有史以來最低的4.0分。自從中國商業大片出現以來,影迷們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盡管知道某片很爛,但仍禁不住好奇地想去看看這片到底有多爛,所以才會出現再爛的片子,只要宣傳搞得大,票房總不會很差。基於這種心態,我還是在網上下載了該片,抱著瞻仰一下影史封底之作的初衷,忍痛荒廢了我30分鍾的時間。盡管有準備,但該片仍舊給了我無比的震撼,任何細節上的評價都是蒼白的,這片絕不是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很爛,而是讓我有種螞蟻吃大象無處下口的感覺。有人會說至少那場景很美,我要說的是,一個醜女人即便穿了一身好衣服,連那衣服也會讓人覺得反胃。當然,以我目前的修養和心理承受度來說,我只能忍住看30分鍾。當我年齡再大一些,經歷的磨難再多一些,心智再堅韌一些後,我會去嘗試再看30分鍾,甚至看完。《蘇乞兒》這是我認為唯一有資格在水平上接近《三槍》的片子,最無語的是,我在電影院看了這部片子,外帶了女友和另外一個朋友。我始終無法理解,在影視行業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除了《三槍》那種大型二人轉電影,怎會排出這么爛的片子?這是一部在二十年前都算的上的爛編劇,加上一個有拍片愛好的非專業導演,再加上一些剛剛會3D技術的技術人員拽上幾個大牌演員硬湊出來的一部電影,觀後感《近期電影觀後感》。其情節荒誕以至於我女友都要中途退場,後來在我的勸說下,以"畢竟咱是花錢看"的理由挽留住了。這片子給了我無以倫比的打擊,以至於我對今後的電影宣傳片有了心理障礙。《孔子》這片不怨發哥,也不怨導演,更不怨編劇。怨的話,就怨製片人吧,非要拍一部題材這么大的電影。孔子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接近於神話般的聖人,他目前只能出現於人們的想像中。如果非要把他弄到直觀的電影屏幕里,至少也要達到斯皮爾伯格或卡梅隆這種天才導演的水準吧?另外,還至少要有能寫出《肖申克的救贖》這種劇本的編劇。即便這樣,拍出來的效果還不見得能讓中國觀眾滿意,因為畢竟想像才是最美好的。總結一句,這片題材太大,導演編劇太小。《全城熱戀》很簡單一句話,這片對女生是好片,對我來說是爛片,我是被女友逼著去看的。好片:《阿凡達》、《2012》再給這兩部片子評價,只能算狗尾續貂了。如果談差別,那就是《2012》的場面是災難片的極致,但情節稍顯不足;而《阿凡達》,太完美了,無話可說。這兩部片子如果沒有在電影院看,實在太可惜。《大偵探福爾摩斯》該片主演小羅伯特·唐尼在《鋼鐵俠》中表演還沒有太大感覺,但在這部片子中,他以絕妙的演技,塑造出一個極具個性的全新福爾摩斯形象。他身上散發出的是真正的男人味,才華橫溢而又浪盪不羈,生活上不拘小節而在破案中細致入微,我心中最理想的男人形象就是他在片里所詮釋的那樣。這片子是久違的英式古典風格,畫面語言的應用加上配合情節的音樂,細節處理無一不體現出導演的功底。風格與讓·雷諾主演的《暗流》有些類似,但我更喜歡這一部。《迫在眉睫》、《忠犬八公的故事》馬上要出門,就不多寫了。這兩部都不是新片,是在迅雷看看里發現的,評分分別為9.8、9.9。《迫在眉睫》(迅雷搜索中需要輸入"迫在眉梢")雖說不至於得到如此高分,但這片子絕對算得上經典了,必看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小成本製作中的頂級作品。在片中,導演居然能夠讓人感受到一條狗的內心世界,太讓人折服了。9.9分的最高評價並不為過。此片男女皆宜,看前女生准備好手帕、毛巾或面巾紙。
Ⅶ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第三、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Ⅷ 抗戰題材影視劇觀後感500字
——《為了勝利》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看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名為《為了勝利》。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這種完整敘述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感觸頗深!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天,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歷史證明中華民族一定會勝利,正義一定會勝利。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明白這段歷史就行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是這樣。日本政府的種種錯誤行為,從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切讓我們明白不僅僅我們自己要了解和明白這段歷史,同時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這段歷史,都明白這段歷史。讓共同反對戰爭,反對日本的歪曲歷史的行為成為全球人們共同的行為。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行為蒙蔽了其它國家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聲音掩蓋正義的聲音。
77年過去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壓迫、奴役的命運一去不復返。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們既面臨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全體中華兒女始終要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讓所有中華兒女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吧,中華民族從此是戰無不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