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
大家好,我是小橙,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作為70後的我對於八一電影,可以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八一拍攝很多,也不需要我一一列舉。
進入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港台電影以及好萊塢大片,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齣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但是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參與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因為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與原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總政軍樂團合並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八一電影製片廠對內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B. 八一電影製片廠現代軍事電影有哪些
中文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簡稱《八一電影製片廠》)
英語名稱: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八一製品廠於1952年攝制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同年又分別攝制完成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游記》,1982年起攝制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制美術片。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晚鍾》《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其中《晚鍾》對戰爭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義光芒,使該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好萊塢大片入侵,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創作思路,確定了從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向現實題材為主的轉換,同時借鑒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創作模式,探索中國軍事電影的新思路。八一廠又攝制完成
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齣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C.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什麼講述了在1930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閃閃的紅星》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
故事講述了年僅十歲的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他的媽媽被敵人殘酷地殺害,冬子發誓要為媽媽報仇。
懷著這個心願他一心要參加紅軍,於是他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冒險為游擊隊送鹽、送信,在殘酷的斗爭中不斷磨練自己……
(3)八一廠第一個電影擴展閱讀: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紅星是咱工農的心。」傳唱至今的這首《紅星歌》歷經歲月的反復淘洗仍歷久彌新。《閃閃的紅星》里的三首歌曲《紅星歌》《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皆傳唱一時。
電影《閃閃的紅星》伴隨這些歌曲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成為人們追憶往事的符號之一。
這部彩色電影《閃閃的紅星》一經上映便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觀眾的狂熱使得《閃閃的紅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在八個樣板戲佔領文藝舞台的藝術貧乏的年代,《閃閃的紅星》以其清新、濃郁的抒情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並發自內心地喜愛它。
D. 8月1日發生什麼大事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由於清廷賣國投降及中國經濟技術落後,最終導致戰爭失敗。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1896年8月1日,上海徐園的「又一村」內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放映電影,也是外國電影商人在華活動之始。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北伐軍在江西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後,1933年6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35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起義者浴血奮戰63天,終因力量懸殊而遭鎮壓。起義中約有1.8萬名戰士犧牲,18萬華沙市民死亡。
1950年8月1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民航局決定民用航空正式開航。首先開辟的是天津—漢口—廣州、天津—漢口—重慶兩條直達航線和4條支線的班機飛行。同時開通的還有中蘇民用航空的3條直達航線。民航開航,是新中國民航建設事業的重要開端。
1950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陳錫聯任司令員。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式動工興建。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舉行了奠基儀式。紀念碑於1958年4月建成。
1952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所屬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7月1日改今名。八一廠第一部影片是1952年拍攝的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5年開始生產故事片。
1955年8月1日,中國與尼泊爾王國建交。尼泊爾位於亞洲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素有山國之稱。首都加德滿都。
1956年8月1日,中國與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建交。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首都大馬士革。
1958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全長1000公里的包(頭)—蘭(州)鐵路建成通車。
1960年8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北京開館。該館於1958年開始修建,1959年建成,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專門陳列軍事史料、軍事文件和武器的博物館。
1986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所有大中型艦艇從即日起,以國內的山川、河流、城市名稱命名。
1988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正式施行。
1989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正式施行。2002年10月1日新修訂的該法正式施行。
1990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正式施行。
1997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正式施行。
2004年8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公布新修訂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該條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通車運營。京津城際鐵路全長120公里,全程運行時間30分鍾,設北京南、亦庄、永樂(預留)、武清、天津5座車站。
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後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的內容主要有8處11項,包括觀星台、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丹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已增加到40個。「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包含的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2010年8月1日起,廈門市人大於2010年7月1日前制定的50部廈門經濟特區法規,適用於擴大後的廈門經濟特區,廈門特區擴區邁出實質性步伐。同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市,將島外的集美、海滄、同安、翔安4區納入特區范圍。廈門經濟特區的面積也由131平方公里擴大到1573平方公里,廈門特區「長大」11倍。(
E.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1、《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F. 新中國第一部歌劇影片於哪1年出品
《紅霞》新中國第一部歌劇影片,1959年八一廠出品。 1935年秋天,江西蘇區某地赤衛隊隨中央紅軍撤離家鄉,北上抗日,赤衛隊長趙志剛與紅霞在村口互相告別。赤衛隊走後,白匪進村,白匪軍官白伍德逮捕了紅霞和鄉親們,並威逼紅霞給他們帶路以追擊紅軍。為營救鄉親和保護紅軍,紅霞不顧個人安危,假意應允,和敵人展開了機智的周旋。深夜,趙志剛因燒橋斷路而被敵人抓住,他在敵營中看到紅霞,誤以為她已投降敵人,怒斥她是叛徒。紅霞克制住被親人誤解的痛苦,忍辱負重,用酒灌醉白伍德,設法騙過哨兵,放走了趙志剛和鄉親們,孤身一人把敵人引上絕路,最後英勇犧牲。 59——60年代,有一個歌劇電影拍攝的高潮,〈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柯山紅日〉〈劉三姐〉等大量出現,到「文革」才統統作為「毒草」被禁錮起來。
G. 1952年的1952年8月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所屬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7月1日改今名。八一廠第一部影片是1952年拍攝的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5年開始生產故事片。
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式動工興建。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舉行了奠基儀式。紀念碑於1958年4月建成。
8月1日,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57師改編為中國石油工程第一師,進駐玉門油礦,參加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的建設。
8月6日——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石邦智(苗族)當選自治區主席。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任命烏蘭夫(蒙古族)為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
8月23日——中央批發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學習民族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