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大陸][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全36集][無字幕/中文RMVB] 的種子
主演: 王文傑、 王勇泉 靳東 崔凱
導演: 孔笙
地區: 中國
出版商: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2004年出品
配音/語種: 漢語 2.0
發行時間 2004年
介質: 電視電影
字幕:中文硬字幕
編碼:Xvid
解析度:1270*720
sample:有
馬賽克:有
製作難度:簡單
故事梗概
十六歲的山子打小跟著爹打獵。練就了好槍法。鬼子血洗了山子的家鄉。爹娘慘死在鬼子的屠刀下。山子成了孤兒。
我八路軍小分隊伏擊鬼子的輜重車,一個落單的鬼子被山子下的機關弄倒,山子奪了鬼子的槍就跑。被戰士們堵了回來。戰士們走到那,山子跟到那。山子參加了八路軍,那桿槍被分給了耍大刀的李三槐,山子不服氣,去找筆桿連長,連長說你這年齡是讀書的年齡,不能摸槍。山子只能在炊事班跟老戰士老河南打打下手,根本沒機會摸槍。看到別人練射擊,山子的心癢癢的。
鬼子掃盪根據地,後方機關大撤離。連里的任務是掩護大部隊一個小時,這是一個幾乎不能生還的任務。還沒有準備好工事鬼子就到了。戰士們與鬼子展開了拉鋸戰。戰斗異常慘烈。老河南了帶幾個人上後山打敵人的側翼,山子也去了。側翼的伏擊吸引了鬼子的主力,眼看就要突破防禦,山子拾起一桿中正式,一槍就撂倒一個,大傢伙驚呆了。山子的槍法成了阻擋敵人的最有效的辦法。為了吸引鬼子的機槍手,三槐和戰士們用身體做靶子,讓山子狙擊。鬼子沖上了陣地,戰士們一個一個倒下,危急關頭,老河南一把把山子推下了山澗。
山子從昏迷中醒來。陣地上已經無人生還。山子從土裡扒出老河南,和其他的弟兄共十三人,山子就要殺十三個鬼子給大家報仇,從此山子開始了他獨自的復仇行動……。
主創人員簡介
編劇:趙冬苓
主要作品:電視劇《孔繁森》《至高榮譽》《愛情幫你辦》《倩女奇冤》《仗義執言》《天降大任》《非常警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21天》
電影《緊急救助》《激情辯護》《鄭培民》《學費》
電視電影《法官老張軼事》《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法官老張軼事之養老樹》
記錄片《未被審判》
長篇小說《凱旋門》《悠悠情結》《仗義執言》《21天》
導演:孔笙
主要攝像作品:《殺人街的故事》《情系滿洲里》《白眉大俠》《孔繁森》《甘十九妹》《愛情幫您辦》《大海呼喚》《軍嫂》《紅十字方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阿里山的女兒》
主要導演作品:《民警程廣泉》《燃情四季》《警方 110》《一滴陽光》《人鬼情緣》《海上聖火》《吉隆坡的雨季》《媽媽》《同學,您好》《兩個人的一生》《家事》《好太陽》《前門樓子九丈九》《茶馬古道》《未來之訟》
2. 有部電視劇叫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請問在哪能免費下載我試了,迅雷是不行的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這個: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B%EF%D7%D3%B1%F8%B7%A8%D3%EB%C8%FD%CA%AE%C1%F9%BC%C6
3. 有免費觀看或者下載電視連續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網站嗎
http://so.xunlei.com/search?search=%e5%ad%99%e5%ad%90%e5%85%b5%e6%b3%95%e4%b8%8e%e4%b8%89%e5%8d%81%e5%85%ad%e8%ae%a1&restype=-1&sortby=3&suffix=&page=1&id=2
迅雷下載
4. 求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電視劇下載地址
你好!你要的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MKV全集的資源已經上傳到網路網盤了!
請注意查收下載!祝觀片愉快!
有什麼問題的話請及時追問!滿意的話記得要採納喲!謝謝......
5. 求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0HdDFI_mUZn22yq_J6FuJA
作品相關簡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由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山東省三冠影視實業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濟南分行聯合攝制的一部古裝歷史劇,張智勝、張輝力執導,仇永力等主演。
6. 想知道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劇情介紹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電視劇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戰國時期,世外奇人鬼穀子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另一個是龐涓。龐涓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傳於孫臏。龐涓率魏國大軍在方城與楚國軍隊相持不下。孫臏引用《孫子兵法》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大敗楚軍。
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笑裡藏刀"栽贓孫臏,孫臏被處以臏型。龐涓的謀士公孫閱為得到美女鍾離秋,把龐涓陰謀告訴了孫臏。孫臏"假疾不癲",將抄錄的兵法全部燒毀。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孫臏仍瘋癲不已,暗中監視孫臏的寵涓因此信以為真。
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得各孫臏裝瘋的真情後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請求齊國大將 軍田忌解救孫臏。田忌派門客禽滑前往魏國,孫臏在禽滑的幫助下,"金蟬脫殼"逃離魏國。
田忌愛馬,下重賭和齊王賽馬,孫臏用"李代桃僵"之計使田忌獲勝。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了齊威王,齊威王重用孫臏。孫臏指揮齊國軍隊,"圍魏救趙","擒賊擒王","以逸待勞"三敗龐涓。
龐涓派公孫閱潛入齊國,公孫閱利用鄒忌"無中生有",使田忌和孫臏失去兵權;然後,"借刀殺人",田忌、孫臏險些喪命楚國。龐涓"趁火打劫"逼孫臏抄錄《孫子兵法》;孫臏在鍾離春的幫助下,"瞞天過海"回到齊國。龐涓和楚王聯合逼齊國交出孫臏,禽滑"偷梁換柱"協助孫臏和鍾離春經楚國逃往韓國。
龐涓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假途伐虢",乘韓國不備,佔領韓國北京戰略重鎮成皋。孫臏"聲東擊西"奪回成皋;然後用"空城計"詐退增援成皋的魏國先頭部隊。龐涓圍困成皋,迫孫臏就範,韓軍"樹上開花",虛張聲勢,打破龐涓的圍困。龐涓意欲與韓軍一戰決勝負,孫臏"拋磚引玉",重創魏軍,龐涓被迫撤軍回國。
齊威王臨終前悔恨錯待田忌和孫臏,囑咐太子一定請回孫臏。公孫閱挑撥公子效師爭奪王位,舉失叛亂。龐涓"混水摸魚",佔領了齊國的數座城池。太子繼位,是為宣王,齊宣王請孫臏回國,韓王不放孫臏,孫臏"暗渡陳倉",為韓王攻克上黨,然後經趙國,返回齊國。
公孫閱用"美人計"迷惑齊宣王,宣王不理朝政,朝中大夫一時不知所措。鍾離春裝做女僕進宮,用了隱語勸說齊王。齊王欲娶鍾離春為後,鍾離春為了齊國,不得不暫時拋棄自己和孫臏多年的情感,"反客為主"做了齊國王後。宮中美女不甘心自己的失寵,採取種種手段引誘宣王,鍾離春"指桑罵槐",殺美女,整治後宮。孫臏藉此用"連環計"先除掉公孫閱,然後逼鄒忌辭去相國。
孫臏"遠交近攻"聯絡秦國,奪回邊城。"調虎離山""欲擒故縱"除掉公子郊師。龐涓"借屍還魂",讓一個貌似郊師的人,借郊師之名,糾集余黨,東山再起。孫臏"釜底抽薪""順手牽羊""關門捉賊",活捉假郊師,平息叛亂。
龐涓為調孫臏到魏國決戰,率大軍進攻韓國。孫臏"隔岸觀火",派禽滑將出兵救韓的消息告訴韓王。韓國拚命抗敵,魏韓兩國一時相持不下。孫臏率齊軍直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率軍回國,迎擊齊軍。深入魏國腹地的孫臏,在撤退途中,逐漸養活做飯的軍灶。龐涓以為齊軍懼怕魏軍,逃兵數量增多,帶精兵日夜兼程追趕孫臏,在馬陵道中了孫臏的埋伏。萬箭這下,龐涓無路可逃,自殺身亡。孫臏所用的最後的一計便是"走為上計"。
孫臏打敗龐涓,悄然離去,留下兩部兵法,一部是《孫子兵法》,另一部是他自己寫的《孫臏兵法》。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一計一集,計計相扣,在展現中國古代兵法和東方智試想文化的同時,濃彩重墨描繪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國戰國時期政治、軍事與各階層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歷史畫卷。
看看這個吧,分集的劇情介紹:http://tieba..com/f?kz=105021091
7. 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電視劇帶中文字幕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兵法--作戰第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兵法--謀攻第三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註:]①:[車賁]。②:「溫」字「氵」旁換「車」旁。
孫子兵法--軍形第四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孫子兵法--兵勢第五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孫子兵法--虛實第六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孫子兵法--軍爭第七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孫子兵法--九變第八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行軍第九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蒹葭、小林、翳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②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③□③,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註:]②:[垂瓦]。③:[訁翕]。
孫子兵法--地形第十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孫子兵法--九地第十一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余財,非惡貨也;無余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交地吾將固其結,衢地吾將謹其恃,重地吾將繼其食,泛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孫子兵法--火攻第十二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則上。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惰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上。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孫子兵法--用間第十三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兼死。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三十六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 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 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 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 趁火打劫: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 聲東擊西: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07計 無中生有: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 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 隔岸觀火: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 笑裡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 李代桃僵: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 順手牽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13計 打草驚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第14計 借屍還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 調虎離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 欲擒故縱: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 拋磚引玉: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 擒賊擒王: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19計 釜底抽薪: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 混水摸魚: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 金蟬脫殼: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 關門捉賊: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 遠交近攻: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 假道伐虢: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25計 偷梁換柱: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 指桑罵槐: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 假痴不癲: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 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 樹上開花: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 反客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31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第32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第33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第34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第35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第36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8. 跪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電視劇 高清下載網址。。。[email protected] 萬分感謝
優酷網有下載: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bfbca50962411de83b1.html